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校合并与招生规模的扩大,现代大学尤其是综合性大学的内部组织管理呈现出复杂化趋势,不同校园文化的融合和学科专业的整合,分散的校区和流动的教学资源等都给教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教务管理改革力度,通过制度创新,以保证教务管理功能与目的实现。
关键词 教务管理 问题 教学管理
教务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与规范、管理行为与活动来协调学校与院系、教务管理者与师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且对拥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计划、组织和控制,使人才培养工作有序开展,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及服务育人目标的过程。随着高校合并与招生规模的扩大,现代大学尤其是综合性大学的内部组织管理呈现出复杂化趋势,不同校园文化的融合和学科专业的整合,分散的校区和流动的教学资源等都给教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教务管理改革力度,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刚性的制度化管理与柔性的人性化管理之间的“有机耦合”,以保证教务管理功能与目的实现。目前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务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传统的教育观念崇尚经验、权威,反对创新、怀疑;只注意学生共性的培养和被动服从,不注意个性的张扬和自主独立;只注重学生集体意识和共同价值观念的培育,忽视个人主体性和独立人格的培养。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墨守成规,循规蹈矩,不注重思考问题与质疑问题,其爱好和想象力受到限制,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创造能力受到束缚。
2.经验型、行政型教务管理占主导地位
高校教务一般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学籍管理、编排课表、学生选课、考试组织、实践教学、教学监控等,按照其职能分成不同的科室和相对独立的岗位,是对上层领导负责的行政型、科层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崇尚的是个人经验和能力,强调的是集中統一,是行政管理的方式。因其分工明确、职责具体,从而强化了岗位职能,提高了管理效益。但教务管理的内容本身是“学术性”的、相互交织的网状的管理活动,因此与以往的职能相对独立的按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程序进行管理的线状管理模式并不适应,存在着注重共性、忽视个性,缺少对个性的尊重和关怀的弊端,从而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3.教务管理制度系统刚性有余、柔性不足
教务管理政策性很强,除了需严格执行国家相关部门下发的各种管理规定、条例、办法外,学校还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规章制度。在高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教学管理难度日益增大的背景下,教务管理制度在保证教学秩序稳定、提高教学质量中无疑是有成效的,这些都是教学管理所必需的。但是,在教务管理制度系统中,服从和约束的多,激励和引导的少。有些制度规定太过刚性,过分强调“统一”、“严格”、“有序”、“严谨”,一经颁布就具有权威性质和“法律”意义,一切教务管理行为和教学活动都必须严格执行,从而造成包容性不够,难以适应教学活动本身具有的创新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缺乏应有的柔性。
4.教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首先,教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偏低。教务管理人员来自不同专业,学历层次较低,很少是教育管理专业出身的,虽有专业知识,但缺乏必要的教学管理理论基础。因平时工作量大,所以,又缺少管理理论和知识的系统的培训和研究。其次,高校普遍存在重师资队伍建设、忽视教务管理队伍建设的现象。缺少激励机制,教务管理人员任务重、待遇低.积极性不高。第三,缺少对教务管理人员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育。如果教务管理者墨守成规。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制度使学校像钟表的自动装置一样,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哪里制度稳定,那里便一切稳定;哪里制度动摇,那里便一切动摇;哪里制度松垮,那里便一切松垮并陷入混乱状态。”…教学工作是一所大学最基本的日常工作,而维系这项工作正常运转的基础就是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及其管理行为。
一所大学的教务管理制度应当充分体现其整体的办学定位、办学思想与管理理念,它是自上而下的在总体办学架构下生成的。对于一所综合性大学尤其是合并后的综合性大学而言,由于其原有学科和专业的基础不同,因而合并前各高校的办学基础、办学定位、办学思想、办学条件、管理理念和制度体系也存在着差异。目前一些大学教务管理制度的提出和制定,多半是自下而上形成的,有的还缺乏科学的论证过程;一些综合性大学新建学院的教务管理制度往往以原有的制度为蓝本,或借鉴其他兄弟学院成型的经验或制度文件,抑或通过网络检索相关学校的一些文献和资料,移植修改而成;如此形成的教务管理制度,不仅缺乏个性特点,而且难以有序规范地运行。因此,一所大学教务管理实现科学化的前提是必须制定出切合本校教务工作实际的制度,且在制度与制度之间或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上,都应在科学的办学理念与管理思想的统领下,形成点和面的有机统一。高校教务管理理念是人们对高校教学管理中管理权力的分配和限制、资源的配置与利用、不同权力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的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出发点与归宿而言,人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和落脚点也是人。因此,教育教学工作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人的全力发展。
著名物理学家奥本海默说:“使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威力的是科学的组织管理。”显然,要使教务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并获得高效率和高效益,必须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而教务管理的目标是由人去实现的,因此,实现教务管理科学化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1] 闵杰.高校教务管理中的差错因素及监控策略.湖北社会科学,2011,(6)
[2] 于凤云,李丽清.谈综合性大学教务管理的科学化管理.教育探索,2011(12)
[3] 戴云龙.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探索,2011(10)
[4] 陈世文.教务管理专业化的路径探索.职业技术教育.2014,(14)
关键词 教务管理 问题 教学管理
教务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与规范、管理行为与活动来协调学校与院系、教务管理者与师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且对拥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计划、组织和控制,使人才培养工作有序开展,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及服务育人目标的过程。随着高校合并与招生规模的扩大,现代大学尤其是综合性大学的内部组织管理呈现出复杂化趋势,不同校园文化的融合和学科专业的整合,分散的校区和流动的教学资源等都给教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教务管理改革力度,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刚性的制度化管理与柔性的人性化管理之间的“有机耦合”,以保证教务管理功能与目的实现。目前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务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传统的教育观念崇尚经验、权威,反对创新、怀疑;只注意学生共性的培养和被动服从,不注意个性的张扬和自主独立;只注重学生集体意识和共同价值观念的培育,忽视个人主体性和独立人格的培养。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墨守成规,循规蹈矩,不注重思考问题与质疑问题,其爱好和想象力受到限制,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创造能力受到束缚。
2.经验型、行政型教务管理占主导地位
高校教务一般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学籍管理、编排课表、学生选课、考试组织、实践教学、教学监控等,按照其职能分成不同的科室和相对独立的岗位,是对上层领导负责的行政型、科层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崇尚的是个人经验和能力,强调的是集中統一,是行政管理的方式。因其分工明确、职责具体,从而强化了岗位职能,提高了管理效益。但教务管理的内容本身是“学术性”的、相互交织的网状的管理活动,因此与以往的职能相对独立的按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程序进行管理的线状管理模式并不适应,存在着注重共性、忽视个性,缺少对个性的尊重和关怀的弊端,从而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3.教务管理制度系统刚性有余、柔性不足
教务管理政策性很强,除了需严格执行国家相关部门下发的各种管理规定、条例、办法外,学校还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规章制度。在高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教学管理难度日益增大的背景下,教务管理制度在保证教学秩序稳定、提高教学质量中无疑是有成效的,这些都是教学管理所必需的。但是,在教务管理制度系统中,服从和约束的多,激励和引导的少。有些制度规定太过刚性,过分强调“统一”、“严格”、“有序”、“严谨”,一经颁布就具有权威性质和“法律”意义,一切教务管理行为和教学活动都必须严格执行,从而造成包容性不够,难以适应教学活动本身具有的创新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缺乏应有的柔性。
4.教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首先,教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偏低。教务管理人员来自不同专业,学历层次较低,很少是教育管理专业出身的,虽有专业知识,但缺乏必要的教学管理理论基础。因平时工作量大,所以,又缺少管理理论和知识的系统的培训和研究。其次,高校普遍存在重师资队伍建设、忽视教务管理队伍建设的现象。缺少激励机制,教务管理人员任务重、待遇低.积极性不高。第三,缺少对教务管理人员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育。如果教务管理者墨守成规。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制度使学校像钟表的自动装置一样,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哪里制度稳定,那里便一切稳定;哪里制度动摇,那里便一切动摇;哪里制度松垮,那里便一切松垮并陷入混乱状态。”…教学工作是一所大学最基本的日常工作,而维系这项工作正常运转的基础就是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及其管理行为。
一所大学的教务管理制度应当充分体现其整体的办学定位、办学思想与管理理念,它是自上而下的在总体办学架构下生成的。对于一所综合性大学尤其是合并后的综合性大学而言,由于其原有学科和专业的基础不同,因而合并前各高校的办学基础、办学定位、办学思想、办学条件、管理理念和制度体系也存在着差异。目前一些大学教务管理制度的提出和制定,多半是自下而上形成的,有的还缺乏科学的论证过程;一些综合性大学新建学院的教务管理制度往往以原有的制度为蓝本,或借鉴其他兄弟学院成型的经验或制度文件,抑或通过网络检索相关学校的一些文献和资料,移植修改而成;如此形成的教务管理制度,不仅缺乏个性特点,而且难以有序规范地运行。因此,一所大学教务管理实现科学化的前提是必须制定出切合本校教务工作实际的制度,且在制度与制度之间或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上,都应在科学的办学理念与管理思想的统领下,形成点和面的有机统一。高校教务管理理念是人们对高校教学管理中管理权力的分配和限制、资源的配置与利用、不同权力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的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出发点与归宿而言,人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和落脚点也是人。因此,教育教学工作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人的全力发展。
著名物理学家奥本海默说:“使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威力的是科学的组织管理。”显然,要使教务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并获得高效率和高效益,必须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而教务管理的目标是由人去实现的,因此,实现教务管理科学化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1] 闵杰.高校教务管理中的差错因素及监控策略.湖北社会科学,2011,(6)
[2] 于凤云,李丽清.谈综合性大学教务管理的科学化管理.教育探索,2011(12)
[3] 戴云龙.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探索,2011(10)
[4] 陈世文.教务管理专业化的路径探索.职业技术教育.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