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倘若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知识、探索知识,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将知识活用于生活,那么学习将不再枯燥,反而会变得趣味无穷。在教授高中化学的这些年,笔者通过观察与研究发现,将生活与化学紧密相连,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活学活用,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加深高中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毕竟,化学知识过于抽象,假如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那么学生不但会觉得化学知识太过枯燥,时间久了甚至还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及时变更教学手段,将化学知识活学活用,充分展现其生活性,这是直观展现化学知识、实现化学教学初衷的重要途径。
一、内外结合,增强知识的具体性
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学生的知识大部分源自课堂。但是我们要知道,课堂的能力是有限的,假如只靠课堂来传达知识,那么将很难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我们必须及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学活动开放化、生活化,让课内与课外生活紧密结合,从而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学生则可以在这个阶段充分感受、理解知识,进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另外,将课内与课外生活进行串联,这也是巩固课内知识,验证其实用性,并提高化学学习趣味性,从而激发高中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手段。
比如,在学习“碘化合物”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我首先举出这样的例子:碘化钾、碘酸盐这类化合物是实验中常见且重要的试剂,并且在食品和医疗工作中他们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假如我们人体缺乏了碘,那么很可能导致自身生理功能异常,比如我们常见的甲状腺肿大等。这时,学生们难免要发问:既然这种病是因为缺碘导致的,那么多吃些碘不就行了吗?针对这个问题,我做出回答:虽然碘对人的身体有益,但摄入过量,或者用法不当,同样会引起危害。另外,碘单质不可以单独使用,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只有作为某些化合物的时候才可以实现对人体的益处。接着,我便在这个回答的基础上将“碘化合物”的知识传达给学生,这时候,学生学起来就会更加轻松。参考上述内容,我们不难发现,从生活中挖掘知识,还原知识的实用性与生活性,这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接受知识,同时还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
二、挖掘生活,增强知识的真实性
众所周知,学好化学的前提必须要记住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但是我们都知道,化学方程式非常的多,而且有些方程式还比较繁杂。特别是在高中阶段,高中生若想学好化学,必须要谨记每一条化学方程式。可是高中科目众多,学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专门记忆化学方程式,这让化学学习变得难上加难。因此,及时找到一个合理的对策来帮助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成为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一项重点。在这个背景下,笔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将化学反应与生活中的相关事物紧密相连,可以加深高中生对化学知识与化学反应的记忆,而借助这一点来提高他们对化学方程式的记忆,也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比如,铝和氢氧化钠溶液之间的化学反应会产生铝酸钠与氢气。但是,高中生在记忆这个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常常会忘记金属铝可以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而且有的学生虽然知道这个反应,却常常会忘记反应之后的生成物。因此,为了加深他们的记忆,我想出了这样的生活情境:我们都知道商店有卖氢气球的,但是这些氢气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这时,学生们便会瞬间想到密闭的铁容器(活泼金属与酸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气)。我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发问:假如商店里卖的氢气球真的是按照这个原理制作而成的,那么为什么那个铁容器不会被酸腐蚀呢?其实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回答。我接着说:很明显,那个铁容器里不会使用酸溶液,既然不是酸溶液,又会是什么呢?借着学生思考的机会,我为他们解释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原理,并告诉他们氢气的制造原理与活泼金属同酸溶液反应无关。这时,学生们对该项知识点的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无疑会明显加深。
三、案例穿插,增强知识的实用性
在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许多现象都与化学有关,假如高中生可以合理运用化学知识,那么化学不仅可以成为生活的好帮手,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理解能力。比如,我们常见的馒头,在制作过程中,往面粉里放入一定量的CH3COOH和苏打,那么便会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让馒头发生膨胀,极为可口。那么,这其中存在着那些化学反应呢?又比如,粘有茶渍的衣服,利用饱和食盐水和肥皂可以将其清洗干净。那么,这些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它们的化学原理究竟是什么呢?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回归生活,他们便会发现,原来生活中随处都是知识,只要你们细心观察、细心挖掘,那么生活将会成为最好的老师,并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从而受益终生。所以,结合生活来诠释化学,利用生活来解读化学,这不仅是对知识的情景还原,同时更是对知识的实际解读,意义深远。
总而言之,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我们仔细观察,随处都可以见到化学。因此,引导高中生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发现化学、感受化学,这是学好化学知识的有效手段。
(责任编辑罗艳)
一、内外结合,增强知识的具体性
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学生的知识大部分源自课堂。但是我们要知道,课堂的能力是有限的,假如只靠课堂来传达知识,那么将很难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我们必须及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学活动开放化、生活化,让课内与课外生活紧密结合,从而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学生则可以在这个阶段充分感受、理解知识,进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另外,将课内与课外生活进行串联,这也是巩固课内知识,验证其实用性,并提高化学学习趣味性,从而激发高中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手段。
比如,在学习“碘化合物”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我首先举出这样的例子:碘化钾、碘酸盐这类化合物是实验中常见且重要的试剂,并且在食品和医疗工作中他们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假如我们人体缺乏了碘,那么很可能导致自身生理功能异常,比如我们常见的甲状腺肿大等。这时,学生们难免要发问:既然这种病是因为缺碘导致的,那么多吃些碘不就行了吗?针对这个问题,我做出回答:虽然碘对人的身体有益,但摄入过量,或者用法不当,同样会引起危害。另外,碘单质不可以单独使用,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只有作为某些化合物的时候才可以实现对人体的益处。接着,我便在这个回答的基础上将“碘化合物”的知识传达给学生,这时候,学生学起来就会更加轻松。参考上述内容,我们不难发现,从生活中挖掘知识,还原知识的实用性与生活性,这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接受知识,同时还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
二、挖掘生活,增强知识的真实性
众所周知,学好化学的前提必须要记住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但是我们都知道,化学方程式非常的多,而且有些方程式还比较繁杂。特别是在高中阶段,高中生若想学好化学,必须要谨记每一条化学方程式。可是高中科目众多,学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专门记忆化学方程式,这让化学学习变得难上加难。因此,及时找到一个合理的对策来帮助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成为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一项重点。在这个背景下,笔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将化学反应与生活中的相关事物紧密相连,可以加深高中生对化学知识与化学反应的记忆,而借助这一点来提高他们对化学方程式的记忆,也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比如,铝和氢氧化钠溶液之间的化学反应会产生铝酸钠与氢气。但是,高中生在记忆这个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常常会忘记金属铝可以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而且有的学生虽然知道这个反应,却常常会忘记反应之后的生成物。因此,为了加深他们的记忆,我想出了这样的生活情境:我们都知道商店有卖氢气球的,但是这些氢气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这时,学生们便会瞬间想到密闭的铁容器(活泼金属与酸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气)。我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发问:假如商店里卖的氢气球真的是按照这个原理制作而成的,那么为什么那个铁容器不会被酸腐蚀呢?其实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回答。我接着说:很明显,那个铁容器里不会使用酸溶液,既然不是酸溶液,又会是什么呢?借着学生思考的机会,我为他们解释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原理,并告诉他们氢气的制造原理与活泼金属同酸溶液反应无关。这时,学生们对该项知识点的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无疑会明显加深。
三、案例穿插,增强知识的实用性
在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许多现象都与化学有关,假如高中生可以合理运用化学知识,那么化学不仅可以成为生活的好帮手,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理解能力。比如,我们常见的馒头,在制作过程中,往面粉里放入一定量的CH3COOH和苏打,那么便会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让馒头发生膨胀,极为可口。那么,这其中存在着那些化学反应呢?又比如,粘有茶渍的衣服,利用饱和食盐水和肥皂可以将其清洗干净。那么,这些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它们的化学原理究竟是什么呢?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回归生活,他们便会发现,原来生活中随处都是知识,只要你们细心观察、细心挖掘,那么生活将会成为最好的老师,并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从而受益终生。所以,结合生活来诠释化学,利用生活来解读化学,这不仅是对知识的情景还原,同时更是对知识的实际解读,意义深远。
总而言之,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我们仔细观察,随处都可以见到化学。因此,引导高中生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发现化学、感受化学,这是学好化学知识的有效手段。
(责任编辑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