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要说的是济南经二路附近的老商埠街。老商埠街内布局着饱含岁月的清末民初年间的老建筑,他们散落在经二路到经四路之间,像饱读诗书的老者,在阅尽了济南风雨岁月和沧桑变迁后,仍保持鹤发童颜的矍铄精神。
我喜欢济南,但我却不是地道的济南人,对济南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地慢行中发现。我对老济南是痴迷的,以至于只要是有空余的时间,就从不呆在家里,而是去寻找老街老巷,不断地穿行,并发现他们的精彩。
这次我要说的是济南经二路附近的老商埠街。老商埠街中布局着饱含岁月的清末民初年间的老建筑,他们散落在经二路到经四路之间,像饱读诗书的老者,凝视着老济南的风雨岁月和沧桑变迁。对于经二路,我最初与它认识是在2007年,那时这条街上有很多老房子,这种素颜的格局,显得与飞速发展的省城有些不搭调。然而,就是这些素颜的老街老巷,才更凸显了他们的文化韵味。我时常将天桥南边的经二路纬一的东口作为起点慢慢向西走起,在脚步的起落中,发现我镜头里的商埠、槐荫。
经二路纬一跟前就是济南市政府,这里曾是原德国领事馆所在地。它的斜对面有一排红房子,是山东邮务管理局旧址。该建筑为西洋古典式,设计者为天津外国建筑事务所建筑师查理与康文赛,建造者为天津洋商,1918年3月动工兴建,1919年竣工,为济南邮政自建的第一座邮政大楼。大楼建造主要采用砖料,墙角处采用石板,外墙红砖加以石料点缀,整个北立面采用了法国古典主义五段式,端庄对称。虽为旧址,但如今它依旧是邮政局,依然在开张纳客,经营着邮政业务,是名副其实的“老字号”。
沿着并不宽阔的马路往西走,路两边的粗壮法桐和国槐将马路遮掩得深邃而又古朴,这种场景又时时刻刻地透露着这条老街的秘密。这里曾是济南市区的商业中心,这些遗留下的商埠遗迹,如今还在散发着魔力,告诉来来来往往的人,它曾经的辉煌与华丽。
走着走着,我被一家叫“瑞蚨祥”绸布店所吸引。听到“瑞蚨祥”三个字,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是正宗的中华老字号绸布店。“瑞蚨祥”创于1862年,创始人叫孟鸿升,济南府章丘县旧军镇人。后来,他的后人孟洛川将瑞蚨祥的生意扩大到全国,也打造了鲁商的辉煌盛世。眼前的这家瑞蚨祥于1924年开业,原为“瑞蚨祥鸿记分店”。此店,历近百年的风雨,如今依旧生意兴隆,门庭若市。绸缎、呢绒、棉布、皮货、化纤、民族服装服饰等都可以在这里买到。
过了“瑞蚨祥”,走不了几步,就会看到一栋古朴高大,挂满从医济世匾额的“老字号”店铺——宏济堂。济南宏济堂和北京同仁堂本是一脉两支,同祖同宗。宏济堂药店由同仁堂第十二代传人乐镜宇先生于1907年创办。此店与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齐名,号称江北三大名堂,乃同出一门的乐氏家族企业,后来又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并誉为中国“三大名药店”。如今,宏济堂在旧址建起了博物馆,并成为山东首家集药材销售、传统中医验方治疗、传统明细中药养生、中医药知识普及、中医药古籍文物展示、中医药历史文化介绍于一身的综合性专题博物馆。当然,人们还能在博物馆里,买到各色中药材。能让老中医给你把把脉,开个方子;或者干脆,看看这里的抓药师抓药的场景,都让人十分开眼。
迈出宏济堂继续西行,我看到几处灰砖砌成的高拱大门屹立在经二路北,上面雕写着凸体的“阜成信东记”字样。看到这些,思绪飘远,多方探寻过去的它。“阜成信”本为一处棉花坊,是小商人王协三于1908年创办的。生意兴隆之后,王协三就在经二纬八路和纬七路之间置办房产,分大院和东院、西院,后来东院和西院又分成了东柜和西柜,也就是之后的阜成信东记和阜成信西记。时光荏苒,如今的“阜成信东记”和“阜成信西记”,产业早已逝去,空留商埠在此,物是人非,多少缺失了些往日的风韵。
如今,在阜成信东记开有一家叫“棉花纺”的休闲酒吧。酒吧不大,但很安静,也很干净。古朴的老房子伴着略微后现代的装潢,在时光的沉淀中,看着调酒师在晃动着手里的艺术,还原着一段私有的慢时光。我喜欢这样的格调,喜欢在某个下午,温软的金色阳光,斜着照射过来,打在法桐的叶子上,打在干净的马路上。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这里,偶尔翻翻桌面上的杂志,偶尔低头沉思回味一下生活,偶尔看看对面漂亮的女生,偶尔透过明亮的玻璃窗看外面的车水马龙。在这一刻,这段时光只属于我,仅仅一个人。
慢走槐荫商埠街,是不能不提到“老洋行”的,而这也是我每次来纬六路必做的一件事,哪怕是仅仅在这里稍微驻足停留片刻。只为心离着这段古朴的建筑更近一些。老洋行原是山东丰大银行,位于济南市纬六路27号,在经二路和经三路之间,经六路路西。老济南人爱把它叫作“老洋行”“老银号”“老洋楼”等。他的命运可谓多舛,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在一栋栋老房子倒下去的时候,他幸运地逃过了被拆毁的命运。为了保护老建筑,2005年,当地政府在道路改建时,通过平移的方式,让它向西移了15米,总算保全了这所老房子被拆的命运。老洋行始建于1919年,其创立发起人潘复为山东济宁人,是北洋政府时期的风云人物之一,1927年,曾任北洋政府末任国务总理兼交通总长。老洋行总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是济南商埠区保存较完整、具有南欧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孤本”,也是老济南变迁的清晰记忆,它就像一本活着的历史,用完美的细节讲述了一座老城市的变迁和兴旺。站在老洋行下,看着周围的古色商埠,可以想象,在过去这段街面曾经是何等的辉煌。
在槐荫商埠区,除商埠外还有很多的老建筑是值得提起的。它们虽然不从事商业经营,但是它们也是商埠街最靓丽的标志性建筑。
从经二路慢慢溜达到经四路的425号闯入我眼帘的就是这座气势浑厚,风采神奕的老基督教堂。该教堂南部立面堂原为山东中华基督教自立会礼拜堂,1924年始建,1926年落成,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63.4平方米,为济南最大的基督教堂。该教堂为第一座完全由中国人投资、设计、建造的基督教建筑,建成后也一直由中国教牧人员管理,其设计者为该处原临时礼拜堂第一任中国籍牧师李道辉之子李洪根。教堂的底层为毛石砌墙,二层以上为清水红砖墙、红瓦顶,色彩鲜艳明快,立面造型质朴庄重,以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手法为基础,并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部分形式,与整个商埠地区西式建筑的设计风格相融合。经四路教堂能容纳1300人,如今是济南基督教的对外窗口,也是济南市基督教重大活动中心。
在走走停停中,我的槐荫商埠之行一点点地记录到随身携带的相机中。尽管岁月飞逝,这些古朴的旧址,依旧在昭显着这里过去的繁华,吸引着人们走近它,研究它。
我喜欢济南,但我却不是地道的济南人,对济南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地慢行中发现。我对老济南是痴迷的,以至于只要是有空余的时间,就从不呆在家里,而是去寻找老街老巷,不断地穿行,并发现他们的精彩。
这次我要说的是济南经二路附近的老商埠街。老商埠街中布局着饱含岁月的清末民初年间的老建筑,他们散落在经二路到经四路之间,像饱读诗书的老者,凝视着老济南的风雨岁月和沧桑变迁。对于经二路,我最初与它认识是在2007年,那时这条街上有很多老房子,这种素颜的格局,显得与飞速发展的省城有些不搭调。然而,就是这些素颜的老街老巷,才更凸显了他们的文化韵味。我时常将天桥南边的经二路纬一的东口作为起点慢慢向西走起,在脚步的起落中,发现我镜头里的商埠、槐荫。
经二路纬一跟前就是济南市政府,这里曾是原德国领事馆所在地。它的斜对面有一排红房子,是山东邮务管理局旧址。该建筑为西洋古典式,设计者为天津外国建筑事务所建筑师查理与康文赛,建造者为天津洋商,1918年3月动工兴建,1919年竣工,为济南邮政自建的第一座邮政大楼。大楼建造主要采用砖料,墙角处采用石板,外墙红砖加以石料点缀,整个北立面采用了法国古典主义五段式,端庄对称。虽为旧址,但如今它依旧是邮政局,依然在开张纳客,经营着邮政业务,是名副其实的“老字号”。
沿着并不宽阔的马路往西走,路两边的粗壮法桐和国槐将马路遮掩得深邃而又古朴,这种场景又时时刻刻地透露着这条老街的秘密。这里曾是济南市区的商业中心,这些遗留下的商埠遗迹,如今还在散发着魔力,告诉来来来往往的人,它曾经的辉煌与华丽。
走着走着,我被一家叫“瑞蚨祥”绸布店所吸引。听到“瑞蚨祥”三个字,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是正宗的中华老字号绸布店。“瑞蚨祥”创于1862年,创始人叫孟鸿升,济南府章丘县旧军镇人。后来,他的后人孟洛川将瑞蚨祥的生意扩大到全国,也打造了鲁商的辉煌盛世。眼前的这家瑞蚨祥于1924年开业,原为“瑞蚨祥鸿记分店”。此店,历近百年的风雨,如今依旧生意兴隆,门庭若市。绸缎、呢绒、棉布、皮货、化纤、民族服装服饰等都可以在这里买到。
过了“瑞蚨祥”,走不了几步,就会看到一栋古朴高大,挂满从医济世匾额的“老字号”店铺——宏济堂。济南宏济堂和北京同仁堂本是一脉两支,同祖同宗。宏济堂药店由同仁堂第十二代传人乐镜宇先生于1907年创办。此店与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齐名,号称江北三大名堂,乃同出一门的乐氏家族企业,后来又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并誉为中国“三大名药店”。如今,宏济堂在旧址建起了博物馆,并成为山东首家集药材销售、传统中医验方治疗、传统明细中药养生、中医药知识普及、中医药古籍文物展示、中医药历史文化介绍于一身的综合性专题博物馆。当然,人们还能在博物馆里,买到各色中药材。能让老中医给你把把脉,开个方子;或者干脆,看看这里的抓药师抓药的场景,都让人十分开眼。
迈出宏济堂继续西行,我看到几处灰砖砌成的高拱大门屹立在经二路北,上面雕写着凸体的“阜成信东记”字样。看到这些,思绪飘远,多方探寻过去的它。“阜成信”本为一处棉花坊,是小商人王协三于1908年创办的。生意兴隆之后,王协三就在经二纬八路和纬七路之间置办房产,分大院和东院、西院,后来东院和西院又分成了东柜和西柜,也就是之后的阜成信东记和阜成信西记。时光荏苒,如今的“阜成信东记”和“阜成信西记”,产业早已逝去,空留商埠在此,物是人非,多少缺失了些往日的风韵。
如今,在阜成信东记开有一家叫“棉花纺”的休闲酒吧。酒吧不大,但很安静,也很干净。古朴的老房子伴着略微后现代的装潢,在时光的沉淀中,看着调酒师在晃动着手里的艺术,还原着一段私有的慢时光。我喜欢这样的格调,喜欢在某个下午,温软的金色阳光,斜着照射过来,打在法桐的叶子上,打在干净的马路上。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这里,偶尔翻翻桌面上的杂志,偶尔低头沉思回味一下生活,偶尔看看对面漂亮的女生,偶尔透过明亮的玻璃窗看外面的车水马龙。在这一刻,这段时光只属于我,仅仅一个人。
慢走槐荫商埠街,是不能不提到“老洋行”的,而这也是我每次来纬六路必做的一件事,哪怕是仅仅在这里稍微驻足停留片刻。只为心离着这段古朴的建筑更近一些。老洋行原是山东丰大银行,位于济南市纬六路27号,在经二路和经三路之间,经六路路西。老济南人爱把它叫作“老洋行”“老银号”“老洋楼”等。他的命运可谓多舛,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在一栋栋老房子倒下去的时候,他幸运地逃过了被拆毁的命运。为了保护老建筑,2005年,当地政府在道路改建时,通过平移的方式,让它向西移了15米,总算保全了这所老房子被拆的命运。老洋行始建于1919年,其创立发起人潘复为山东济宁人,是北洋政府时期的风云人物之一,1927年,曾任北洋政府末任国务总理兼交通总长。老洋行总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是济南商埠区保存较完整、具有南欧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孤本”,也是老济南变迁的清晰记忆,它就像一本活着的历史,用完美的细节讲述了一座老城市的变迁和兴旺。站在老洋行下,看着周围的古色商埠,可以想象,在过去这段街面曾经是何等的辉煌。
在槐荫商埠区,除商埠外还有很多的老建筑是值得提起的。它们虽然不从事商业经营,但是它们也是商埠街最靓丽的标志性建筑。
从经二路慢慢溜达到经四路的425号闯入我眼帘的就是这座气势浑厚,风采神奕的老基督教堂。该教堂南部立面堂原为山东中华基督教自立会礼拜堂,1924年始建,1926年落成,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63.4平方米,为济南最大的基督教堂。该教堂为第一座完全由中国人投资、设计、建造的基督教建筑,建成后也一直由中国教牧人员管理,其设计者为该处原临时礼拜堂第一任中国籍牧师李道辉之子李洪根。教堂的底层为毛石砌墙,二层以上为清水红砖墙、红瓦顶,色彩鲜艳明快,立面造型质朴庄重,以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手法为基础,并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部分形式,与整个商埠地区西式建筑的设计风格相融合。经四路教堂能容纳1300人,如今是济南基督教的对外窗口,也是济南市基督教重大活动中心。
在走走停停中,我的槐荫商埠之行一点点地记录到随身携带的相机中。尽管岁月飞逝,这些古朴的旧址,依旧在昭显着这里过去的繁华,吸引着人们走近它,研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