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同性恋”,有多种多样的称谓与定义,还有一些学者从根本上反对把人的“性取向”做任何形式的划分。因此,“同性恋者”在总人口中究竟占多少比例这个问题,不但随着定义的不同而不同,而且随着调查者的不同而不同。
在2000年的调查中,笔者仅仅从4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认同自己是“同性恋者”,想与同性人过性生活,与同性接过吻,与同性有过性生活。也就是说,笔者并不直接回答“有多少同性恋”这个问题,而是仅仅提供以上4种现象在总人口中的发生率。
从2000年到2006年,这方面的情况见附表。
在表格里,男性的一些比例倾向于减少,而女性倾向于增加。但是笔者宁可不做出这样的判断,因、为这些比例都非常小,而笔者的抽样误差至少就有4%之多,有可能大于“同性恋”的发生率。如果勉强去计算2000年与2006年的区别,就很难保证起码的科学性。
最近几年,“同性恋”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个话题,因此在2006年的调查里,笔者用3道题询问了所有人对此的态度:
请问,您觉得,您自己对于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同性恋”,知道得清楚吗?
1.非常清楚=24.2%
2.还是比较清楚=35.2%
3.不怎么清楚:25.3%
4.很不清楚=15.3%
您觉得,在您所认识的人里面,有“同性恋者”吗?
1.有=3.1%
2.没有=74.6%
3.我说不清=22.3%
有人说,“同性恋者”应该与其他人完全平等。您的看法是什么?
1.非常同意=8.6%
2.比较同意=37.1%
3.有些不同意=35.4%
4.非常不同意=18.9%
从上面的这些统计数字可以看出,现在的中国人,一方面只有大约一半的人至少是比较知道什么是“同性恋”;而且只有3%的人能够察觉到“同性恋”在自己生活中的存在;可是另外一方面,至少比较同意“同性恋平等:’的人却有45%之多,而非常不同意的只有不足1/5。
由于2000年的时候笔者没有调查这3个问题,所以笔者无法判断这是不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情况。笔者宁可相信,这是中国历史上宽容“同性恋”的传统的一种自然的延续。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没有像西方基督教原教旨主义那样去仇恨“同性恋”。否则,对于“同性恋”这样一种我们既不大了解又看不到其存在的人,人们怎么会同意他们与自己平等呢?
在2006年的调查里,笔者把全国大学生的情况与同龄人相比较,结果表明:大学生与同龄人,“同性恋现象”谁也不比谁多;上不上大学,与有没有“同性恋现象”,两者之间没有联系。有些人感觉到大学里面好像“同性恋者”更多一些,这很可能是因为大学生里“出柜”(某种程度地公开自己的身份)的稍微多一些。
责任编辑 姜 冰
在2000年的调查中,笔者仅仅从4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认同自己是“同性恋者”,想与同性人过性生活,与同性接过吻,与同性有过性生活。也就是说,笔者并不直接回答“有多少同性恋”这个问题,而是仅仅提供以上4种现象在总人口中的发生率。
从2000年到2006年,这方面的情况见附表。
在表格里,男性的一些比例倾向于减少,而女性倾向于增加。但是笔者宁可不做出这样的判断,因、为这些比例都非常小,而笔者的抽样误差至少就有4%之多,有可能大于“同性恋”的发生率。如果勉强去计算2000年与2006年的区别,就很难保证起码的科学性。
最近几年,“同性恋”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个话题,因此在2006年的调查里,笔者用3道题询问了所有人对此的态度:
请问,您觉得,您自己对于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同性恋”,知道得清楚吗?
1.非常清楚=24.2%
2.还是比较清楚=35.2%
3.不怎么清楚:25.3%
4.很不清楚=15.3%
您觉得,在您所认识的人里面,有“同性恋者”吗?
1.有=3.1%
2.没有=74.6%
3.我说不清=22.3%
有人说,“同性恋者”应该与其他人完全平等。您的看法是什么?
1.非常同意=8.6%
2.比较同意=37.1%
3.有些不同意=35.4%
4.非常不同意=18.9%
从上面的这些统计数字可以看出,现在的中国人,一方面只有大约一半的人至少是比较知道什么是“同性恋”;而且只有3%的人能够察觉到“同性恋”在自己生活中的存在;可是另外一方面,至少比较同意“同性恋平等:’的人却有45%之多,而非常不同意的只有不足1/5。
由于2000年的时候笔者没有调查这3个问题,所以笔者无法判断这是不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情况。笔者宁可相信,这是中国历史上宽容“同性恋”的传统的一种自然的延续。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没有像西方基督教原教旨主义那样去仇恨“同性恋”。否则,对于“同性恋”这样一种我们既不大了解又看不到其存在的人,人们怎么会同意他们与自己平等呢?
在2006年的调查里,笔者把全国大学生的情况与同龄人相比较,结果表明:大学生与同龄人,“同性恋现象”谁也不比谁多;上不上大学,与有没有“同性恋现象”,两者之间没有联系。有些人感觉到大学里面好像“同性恋者”更多一些,这很可能是因为大学生里“出柜”(某种程度地公开自己的身份)的稍微多一些。
责任编辑 姜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