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般。同样,精彩的课堂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良好开端,它可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巧妙地设计每堂课的导入,灵巧的导入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学生智慧的灵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结合教学实践例谈一二。
温故引新,以旧拓新。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孔子也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我们利用新旧知识间的逻辑联系设计问题,以提问的形式铺设衔接新旧知识的桥梁。
例如:我在讲授《反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时,设计四个问题导入新课:
问题1:根据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对反比例函数的认识;
问题2:对于一次函数y=kx+b(k≠0,k、b为常数)的性质,我们是如何研究的?(根据定义,先研究一次函数图像的画法,再利用图像研究一次函数的性质。)
问题3:对于学习反比例函数y = (k≠0,k为常数),下一步我们研究什么?(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问题4:你还记得作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吗?(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取一些值,列表、描点、连线。)
又譬如: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组——消元》(第二课)时,由于第一节课已学习了用代入法消元,本节课要学习加减法消元,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
师:请既快又准地求解方程组
生1: ①式变形为y=1-2x再代入②得:2x-5(1-2x)=7……
生2: ①式变形为2x=1-y再代入②得:1-y-5y=7……
两名学生均用代入法消元求解,并且,第二名学生的代入法求解变式灵活,易于解题。
师又出一题:请求解方程组
学生做了一会儿,纷纷说道:太不好算了。
于是抓住这一时机,问:想攻克这一碉堡吗?我有妙招……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都有征服的欲望,随之很容易导入新课学习。
类比引新,比旧出新。
类比作为人们认识食物、理解规律的方法,在新课的引入中比旧出新,自然过渡,可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例如:讲《分式的基本性质》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请计算 ① ② +思考在运算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方法?
生:约分、通分。
师:你知道“约分”和“通分”的依据是什么?
生: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说一说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值不变。
师:写一写,请尝试用字母表示分数的基本性质。
生:其中a、b、c为实数,c≠0
师:我们知道字母也是一个代数式,也就可看作分式了,分式有与分数类似的性质,对吗?
生:对。
师:你能说说分式的基本性质吗?
由此,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互相补充归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值不变。)
制造悬念,引人入新。
设置悬念,利用与学生已有的观念或知识造成的认知冲突来引出新课。
例如:在讲《相似图形》时,先让学生观察图案一样,大小不等的图形,让学生初步认识相似图形,之后問:在长方形照片的四周镶上等宽的镜框(师绘出图形),得一个新长方形,内外两个长方形相似吗?
全体学生异口同声:相似。
师笑而答曰:全错。
学生十分惊讶,齐问:为什么?
学生的思维马上被激活,注意力十分集中,我由此导入新课,这也在学生脑海中烙下深刻印象。
再如:讲《平方差公式》时,我一上课先出一题:有一个地主将边长为x的正方形地租给张老汉种植,一年后他对张老汉说:“我把这块地的一边增加5米,另一边减少5米,继续租给你,你也不吃亏,你看如何?”张老汉一听觉得好像没吃亏,就答应了。那张老汉吃亏了吗?
一部分学生立刻回答:不吃亏。
师又问:有不同意见的请讲。
一学生很兴奋地站起来说:同七年级学过的那道利润题类似,盈利10%,亏损10%,至于是盈还是亏要算一下才知道。
师用鼓励的口吻说:那你算一算吧。
生答:给的是x未知数,没法算。
师坚定地说:不算就知道张老汉吃亏了。
学生诧异:为什么呀?你怎么知道的?
师曰:想明白为什么我不算就知道结果吗?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能和我一样轻而易举做出判断。
借助实物,由实悟新。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借助实物、模型、图片及其它教具进行直观形象的课堂导入,这可使学生从一开始便进入直观教学的情境中,耳濡目染,真切感受,“悟入”新知。
例如:讲《平行线》前先展示铁轨画面,讲《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太阳升起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太阳与地平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又比如:讲《矩形》时,我是这样设计课堂导入的:
请学生用两长两短四根木条(或纸棍)拼装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问: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形状惟一吗?怎样改变使它面积最大?并观察此四边形形状。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悟出“矩形”面积最大。就此轻易导入新课。可见,由实物、模型、图片或简单的动手实践能使学生很自然地“悟入”新课中。
五、创设情境,凭趣推新。
创设问题情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生动富有情感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编游戏、故事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凭借学生萌生的兴趣推出新课。
例如:我在讲《整式的加减》时,创设这样的情境问学生:“我今天早晨买了三个大饼、五根油条,一共是多少?”生答:“无法算,它们不能相加。”我又问:“为什么?”生答:“不是同一类。”我顺势引出两道题:①2a+3a②2a+3b 由此导入今天的新课。
再比如:讲《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这样设计故事情境:一位老奶奶无儿无女非常喜欢孩子,每当孩子到她家做客,她总会拿糖果来招待。每次来多少个孩子就发给每个孩子多少块糖,现在请你帮老奶奶数糖果:
⑴第一天来了a 个男孩,你应帮老奶奶数出多少块糖?
⑵第二天来了b个女孩,你应帮老奶奶数出多少块糖?
⑶第三天来a 个男孩和b个女孩都来了,你又应帮老奶奶数出多少块糖?
⑷再请你帮老奶奶算一算,老奶奶第三天给出的糖果数比前两天总共给出的糖果数是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
依据情境创设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兴趣,凭借兴趣学生会主动思考问题,通过解答问题,逐步推出新课。
导入有法,导无定法。课堂导入设计多种多样,但无论怎样的导入设计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要遵循科学系统性、启发趣味性、操作简洁性、关联时效性等原则;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及数学实际。教师善“导”学生易“入”。毕竟,导入的目的是让学生尽快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中,激发他们求知欲,使他们“愿学”、“乐学”、“想学”。
参考资料:
胡庆彪.导入设计就在“灯火阑珊处” 中学数学参考2001(7)
皮连生.教学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陈明芬.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艺术及应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般。同样,精彩的课堂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良好开端,它可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巧妙地设计每堂课的导入,灵巧的导入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学生智慧的灵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结合教学实践例谈一二。
温故引新,以旧拓新。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孔子也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我们利用新旧知识间的逻辑联系设计问题,以提问的形式铺设衔接新旧知识的桥梁。
例如:我在讲授《反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时,设计四个问题导入新课:
问题1:根据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对反比例函数的认识;
问题2:对于一次函数y=kx+b(k≠0,k、b为常数)的性质,我们是如何研究的?(根据定义,先研究一次函数图像的画法,再利用图像研究一次函数的性质。)
问题3:对于学习反比例函数y = (k≠0,k为常数),下一步我们研究什么?(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问题4:你还记得作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吗?(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取一些值,列表、描点、连线。)
又譬如: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组——消元》(第二课)时,由于第一节课已学习了用代入法消元,本节课要学习加减法消元,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
师:请既快又准地求解方程组
生1: ①式变形为y=1-2x再代入②得:2x-5(1-2x)=7……
生2: ①式变形为2x=1-y再代入②得:1-y-5y=7……
两名学生均用代入法消元求解,并且,第二名学生的代入法求解变式灵活,易于解题。
师又出一题:请求解方程组
学生做了一会儿,纷纷说道:太不好算了。
于是抓住这一时机,问:想攻克这一碉堡吗?我有妙招……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都有征服的欲望,随之很容易导入新课学习。
类比引新,比旧出新。
类比作为人们认识食物、理解规律的方法,在新课的引入中比旧出新,自然过渡,可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例如:讲《分式的基本性质》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请计算 ① ② +思考在运算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方法?
生:约分、通分。
师:你知道“约分”和“通分”的依据是什么?
生: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说一说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值不变。
师:写一写,请尝试用字母表示分数的基本性质。
生:其中a、b、c为实数,c≠0
师:我们知道字母也是一个代数式,也就可看作分式了,分式有与分数类似的性质,对吗?
生:对。
师:你能说说分式的基本性质吗?
由此,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互相补充归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值不变。)
制造悬念,引人入新。
设置悬念,利用与学生已有的观念或知识造成的认知冲突来引出新课。
例如:在讲《相似图形》时,先让学生观察图案一样,大小不等的图形,让学生初步认识相似图形,之后問:在长方形照片的四周镶上等宽的镜框(师绘出图形),得一个新长方形,内外两个长方形相似吗?
全体学生异口同声:相似。
师笑而答曰:全错。
学生十分惊讶,齐问:为什么?
学生的思维马上被激活,注意力十分集中,我由此导入新课,这也在学生脑海中烙下深刻印象。
再如:讲《平方差公式》时,我一上课先出一题:有一个地主将边长为x的正方形地租给张老汉种植,一年后他对张老汉说:“我把这块地的一边增加5米,另一边减少5米,继续租给你,你也不吃亏,你看如何?”张老汉一听觉得好像没吃亏,就答应了。那张老汉吃亏了吗?
一部分学生立刻回答:不吃亏。
师又问:有不同意见的请讲。
一学生很兴奋地站起来说:同七年级学过的那道利润题类似,盈利10%,亏损10%,至于是盈还是亏要算一下才知道。
师用鼓励的口吻说:那你算一算吧。
生答:给的是x未知数,没法算。
师坚定地说:不算就知道张老汉吃亏了。
学生诧异:为什么呀?你怎么知道的?
师曰:想明白为什么我不算就知道结果吗?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能和我一样轻而易举做出判断。
借助实物,由实悟新。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借助实物、模型、图片及其它教具进行直观形象的课堂导入,这可使学生从一开始便进入直观教学的情境中,耳濡目染,真切感受,“悟入”新知。
例如:讲《平行线》前先展示铁轨画面,讲《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太阳升起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太阳与地平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又比如:讲《矩形》时,我是这样设计课堂导入的:
请学生用两长两短四根木条(或纸棍)拼装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问: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形状惟一吗?怎样改变使它面积最大?并观察此四边形形状。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悟出“矩形”面积最大。就此轻易导入新课。可见,由实物、模型、图片或简单的动手实践能使学生很自然地“悟入”新课中。
五、创设情境,凭趣推新。
创设问题情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生动富有情感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编游戏、故事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凭借学生萌生的兴趣推出新课。
例如:我在讲《整式的加减》时,创设这样的情境问学生:“我今天早晨买了三个大饼、五根油条,一共是多少?”生答:“无法算,它们不能相加。”我又问:“为什么?”生答:“不是同一类。”我顺势引出两道题:①2a+3a②2a+3b 由此导入今天的新课。
再比如:讲《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这样设计故事情境:一位老奶奶无儿无女非常喜欢孩子,每当孩子到她家做客,她总会拿糖果来招待。每次来多少个孩子就发给每个孩子多少块糖,现在请你帮老奶奶数糖果:
⑴第一天来了a 个男孩,你应帮老奶奶数出多少块糖?
⑵第二天来了b个女孩,你应帮老奶奶数出多少块糖?
⑶第三天来a 个男孩和b个女孩都来了,你又应帮老奶奶数出多少块糖?
⑷再请你帮老奶奶算一算,老奶奶第三天给出的糖果数比前两天总共给出的糖果数是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
依据情境创设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兴趣,凭借兴趣学生会主动思考问题,通过解答问题,逐步推出新课。
导入有法,导无定法。课堂导入设计多种多样,但无论怎样的导入设计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要遵循科学系统性、启发趣味性、操作简洁性、关联时效性等原则;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及数学实际。教师善“导”学生易“入”。毕竟,导入的目的是让学生尽快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中,激发他们求知欲,使他们“愿学”、“乐学”、“想学”。
参考资料:
胡庆彪.导入设计就在“灯火阑珊处” 中学数学参考2001(7)
皮连生.教学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陈明芬.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艺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