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運气”是“五运六气”的简称,用五运六气方面的内容来研究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和反常现象,探讨其对人体生理、病理影响的学说,就是一般所说的运气学说。
关键词:通过中医经典;阴阳五行学;谈对中医运气学说理解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12-206-01
一、运气学说与经典著作
《黄帝内经》、仲景著述和温病学说是学习中医的必修经典,因为这些著作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医的学术思想,而运气学说在这些典籍中是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的。
《黄帝内经》是最先阐述运气学说的首个典籍。《内经.素问》中讨论运气学说的有《天元纪大论》、《五常政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至真要大论》、《大元正纪大论》、《气交变大论》等七篇,亦即一般所说的七篇大论,亦有人叫其运气七篇。若再加上《内经.素问》补遗篇的《刺法论》和《本病论》,则共有九篇,其它篇中相关内容,例如《六节藏象论》等篇中有关运气的论述还不计算在内。粗略通读一下《内经》,就可体会到,《内经》中许多有关病因、病机以及治则治法等方面的重要论点,是在推求五运六气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一论点的提出,正是以五运的太过、不及和六气的胜复为论据的。
再从仲祖所著《伤寒杂病论》看。首论伤寒杂病的病因就明确提出了“人禀五常”和“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及,有至而太过”的问题,把人体的生理状况和生活规律必须符合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即“五常政”作为防病的首要条件,从而推论到反常气候在人体正气不足的条件下对人体的侵害,以之来认识病因,分析病理,治疗疾病。所谓“禀五常”,知道“至”与“不至”,“大过”与“不及”,可以说是五运六气学说要研究的具体问题。仲祖在论述伤寒杂病时同样将这一学术思想作为重要的参考来应用,例如《伤寒论》以六经为分证纲领,其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各经无不贯穿着分辨阴阳之气的多少、出入、升降和六气气化运行的规律。可见了解运气学说,对于学习《伤寒论》也是有所裨益的。
其次,温病学说,在继承《内经》、《伤寒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同样也引用了运气学说的有关内容来说明温病的致病因素是火热之邪为主,并且用以预测温病的发病情况。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开宗明义就引证《素 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辰成之岁,初之气,民厉温病…… ”一段原文,显然是利用运气学说中的客气加临,一方面表明温病的发生与自然界“君火、相火”主令的气候变化偏热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温病的发生流行是有规律可循的。
二、运气学说与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基本特点之一,它和“辨证施治”是中医学历数千年而不息的核心所在。不论是远溯战国或近延东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都无法采取物理或化学的实验手段,观察和了解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而只能将人体的一切外在表像和变化,纳入自然界一并加以认识探究。在天地这个大实验室中,观察了解的结果,发现人类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又是完全符合自然的变化规律,于是就形成了“人与天地相应”的概念。
运气学说正是“整体观念”中“天人相应”的具体内容。古 人长期观察日月星辰的天象运行,风寒暑湿燥火的气象变迁,大地万物生长荣枯的气候变化,从而总结出自然界的周期规律。利用自然外环境的这种规律性进一步认识人类生理活动和疾病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性,并用之以能动地养生、防病、治病。而《内经》中有关运气学说的篇章,就已丰富多彩地论述到天象的周期运行,季节的寒暑变迁,昼夜的更始交替,气候的异常变化,地域环境的高下差异与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断治疗方面比较系统的相互关系,包含了不少可贵的科学见解。上述内容可以说明:要全面掌握中医的整体观念,真正理解 “天人相应”的内涵,结合现代科学知识,并把它应用到辨证论治疾病之中。
三、运气学说与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学说被应用到医学上来,正如任应秋教授所指出的: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脏象、经络、病机、诊法、治则、摄生等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所在,不过阴阳五行不能是理论体系的具体内容,而是应用于阐明理论体系的方法而已”。这种自然科学的思维方法过渡到医学领域的桥梁。
阴阳变化之极,在于升降出入消长的盛衰,五行相互之用,在于生克制化的太过与不及。故《素问·天元纪大论》中说:“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日三阴三阳也”。对于阴阳五行有余不足,太过不及,又得通过具体的物质去认识,正如同篇所指出的:“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在人体则通过心肝肺脾肾的生理特点与之相联系。
还值得指出的是,阴阳升降出入变化的目的,无非是在运动 中求得平衡。中医把“阴平阳秘”看成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以及疾病发生发展到治 愈的内部根据。再以五行生克制化来看,又与现代控制论原理相近。由于中医学从整体联系的角度来认识自然界,并推及人体和疾病现象,所以把人体看作一个精密的自动调节和控制系统。它用自然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推求到人体五脏,来作为五大系统。五行的生我、我生、克我和我克这种克中有生,生中有克,相符相成的观点,基本上反映了控制论反馈论中的输入与输出的相互作用。
关于阴阳五行在出入升降,生克制化过程中“多少”、“盛衰”、“太过不及”和“亢害承制”的具体情况,古人认为有可知的规律性。可见运气学说既是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又是通过自然六气变化,人体生理病理实际进一步阐明医学中的阴阳五行的。
综上所述:对于运气学说作了必要的理解、探讨,有利于学习中医理论,进而比较深刻地认识中医学的核心学术思想。
参考文献:
[1]《内经》
[2]《伤寒杂病论》
[3]《温病条辩》
[4]《中医各家学说》
[5]医学网络。
作者简介:师永斌,1977年7月出生,男,汉族;籍贯:甘肃省定西市;本科学历;职称:中级;研究方向: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对祖国传统经典的探索。
定西市安定区永定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甘肃定西 743000
关键词:通过中医经典;阴阳五行学;谈对中医运气学说理解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12-206-01
一、运气学说与经典著作
《黄帝内经》、仲景著述和温病学说是学习中医的必修经典,因为这些著作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医的学术思想,而运气学说在这些典籍中是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的。
《黄帝内经》是最先阐述运气学说的首个典籍。《内经.素问》中讨论运气学说的有《天元纪大论》、《五常政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至真要大论》、《大元正纪大论》、《气交变大论》等七篇,亦即一般所说的七篇大论,亦有人叫其运气七篇。若再加上《内经.素问》补遗篇的《刺法论》和《本病论》,则共有九篇,其它篇中相关内容,例如《六节藏象论》等篇中有关运气的论述还不计算在内。粗略通读一下《内经》,就可体会到,《内经》中许多有关病因、病机以及治则治法等方面的重要论点,是在推求五运六气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一论点的提出,正是以五运的太过、不及和六气的胜复为论据的。
再从仲祖所著《伤寒杂病论》看。首论伤寒杂病的病因就明确提出了“人禀五常”和“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及,有至而太过”的问题,把人体的生理状况和生活规律必须符合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即“五常政”作为防病的首要条件,从而推论到反常气候在人体正气不足的条件下对人体的侵害,以之来认识病因,分析病理,治疗疾病。所谓“禀五常”,知道“至”与“不至”,“大过”与“不及”,可以说是五运六气学说要研究的具体问题。仲祖在论述伤寒杂病时同样将这一学术思想作为重要的参考来应用,例如《伤寒论》以六经为分证纲领,其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各经无不贯穿着分辨阴阳之气的多少、出入、升降和六气气化运行的规律。可见了解运气学说,对于学习《伤寒论》也是有所裨益的。
其次,温病学说,在继承《内经》、《伤寒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同样也引用了运气学说的有关内容来说明温病的致病因素是火热之邪为主,并且用以预测温病的发病情况。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开宗明义就引证《素 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辰成之岁,初之气,民厉温病…… ”一段原文,显然是利用运气学说中的客气加临,一方面表明温病的发生与自然界“君火、相火”主令的气候变化偏热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温病的发生流行是有规律可循的。
二、运气学说与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基本特点之一,它和“辨证施治”是中医学历数千年而不息的核心所在。不论是远溯战国或近延东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都无法采取物理或化学的实验手段,观察和了解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而只能将人体的一切外在表像和变化,纳入自然界一并加以认识探究。在天地这个大实验室中,观察了解的结果,发现人类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又是完全符合自然的变化规律,于是就形成了“人与天地相应”的概念。
运气学说正是“整体观念”中“天人相应”的具体内容。古 人长期观察日月星辰的天象运行,风寒暑湿燥火的气象变迁,大地万物生长荣枯的气候变化,从而总结出自然界的周期规律。利用自然外环境的这种规律性进一步认识人类生理活动和疾病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性,并用之以能动地养生、防病、治病。而《内经》中有关运气学说的篇章,就已丰富多彩地论述到天象的周期运行,季节的寒暑变迁,昼夜的更始交替,气候的异常变化,地域环境的高下差异与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断治疗方面比较系统的相互关系,包含了不少可贵的科学见解。上述内容可以说明:要全面掌握中医的整体观念,真正理解 “天人相应”的内涵,结合现代科学知识,并把它应用到辨证论治疾病之中。
三、运气学说与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学说被应用到医学上来,正如任应秋教授所指出的: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脏象、经络、病机、诊法、治则、摄生等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所在,不过阴阳五行不能是理论体系的具体内容,而是应用于阐明理论体系的方法而已”。这种自然科学的思维方法过渡到医学领域的桥梁。
阴阳变化之极,在于升降出入消长的盛衰,五行相互之用,在于生克制化的太过与不及。故《素问·天元纪大论》中说:“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日三阴三阳也”。对于阴阳五行有余不足,太过不及,又得通过具体的物质去认识,正如同篇所指出的:“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在人体则通过心肝肺脾肾的生理特点与之相联系。
还值得指出的是,阴阳升降出入变化的目的,无非是在运动 中求得平衡。中医把“阴平阳秘”看成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以及疾病发生发展到治 愈的内部根据。再以五行生克制化来看,又与现代控制论原理相近。由于中医学从整体联系的角度来认识自然界,并推及人体和疾病现象,所以把人体看作一个精密的自动调节和控制系统。它用自然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推求到人体五脏,来作为五大系统。五行的生我、我生、克我和我克这种克中有生,生中有克,相符相成的观点,基本上反映了控制论反馈论中的输入与输出的相互作用。
关于阴阳五行在出入升降,生克制化过程中“多少”、“盛衰”、“太过不及”和“亢害承制”的具体情况,古人认为有可知的规律性。可见运气学说既是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又是通过自然六气变化,人体生理病理实际进一步阐明医学中的阴阳五行的。
综上所述:对于运气学说作了必要的理解、探讨,有利于学习中医理论,进而比较深刻地认识中医学的核心学术思想。
参考文献:
[1]《内经》
[2]《伤寒杂病论》
[3]《温病条辩》
[4]《中医各家学说》
[5]医学网络。
作者简介:师永斌,1977年7月出生,男,汉族;籍贯:甘肃省定西市;本科学历;职称:中级;研究方向: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对祖国传统经典的探索。
定西市安定区永定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甘肃定西 7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