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古潜山区块随着生产时间延长,地层能量不断递减,油井产量下降、结蜡严重、清蜡困难,给油井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为了保证油井正常生产,通过对结蜡因素分析及对油井析蜡温度的测定,科学制定清防蜡措施,对油井实行精细管理,实现了高产稳产。
[关键词]古潜山油井 高含蜡 精细管理 清防蜡 增产创效
中图分类号:F277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1-0073-01
1、区块地质概况
兴古潜山块构造上位于兴隆台构造带北部,构造面积8.6km2。其总体构造形态是以兴隆台潜山为主体的背斜,向南、向北倾没,沿北东向呈条带状分布。油藏类型为块状裂缝性油藏。埋深2470~3960m。主要含油目的层为太古界、中生界潜山油层。
2、 区块生产现状及结蜡因素分析
2.1 生产现状分析
兴古区块油藏性质复杂,油井含蜡量偏高(5~17%),属中高含蜡油藏。清蜡工作是自喷井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也是管理好油井的有效手段。随着生产时间的延长,地层能量不断递减,部分油井出现了产量低、含蜡高、结蜡严重、清蜡困难等复杂情况。由于压力低,蜡不能全部带出井筒,滞留在油管内的蜡易造成油井不出,替喷排蜡后又造成油井压力归零而停喷,需关井8~12小时恢复压力,替喷开井,给油井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如何搞好清防蜡,提高油井产量,成为摆在我们当前工作中的一道难题。
2.2 结蜡因素分析
(1)压力和气油比
高于饱和压力时,原油不会脱气,蜡的初始结晶温度随压力的降低而降低;低于饱和压力,原油脱气,气油比增加,原油温度降低,易结蜡。
(2)油井产量
产量高,液流流速高,温度损失小,结蜡困难;产量低,温度损失大,易结蜡。
(3)含水变化
含水增加,易在管壁形成连续水膜,不利于石蜡沉积。
(4)地层温度及井筒温度场变化
地温梯度越大,温度降低越快,越容易结蜡。
(5)油品析蜡温度
原油析蜡温度越高,在井筒中随温度降低,越容易结蜡。兴古潜山油井的析蜡温度在26~31℃。
3、 油井管理方案实施
3.1 总结油井结蜡点经验公式,计算油井结蜡深度
根据油井的结蜡因素和兴古潜山油井的原油物性,我们利用兴古油井实际测压资料、测温资料,建立压力、温度与深度关系,在做温度场变化时,由于目前所有潜山油井均采用气举阀替喷生产,因此借用气举阀校验温度修正图解,模拟井筒内混合流体的温度场变化。
根据油层深度与温度的关系可知兴古潜山地温梯度为3.1℃/100m。利用气举阀校验温度修正图解,根据产量、地温梯度与混合液温度梯度的关系,可知兴古潜山油井井筒中混合液流的温度梯度在1.4—3.0℃/100m之间。摸索总结兴古潜山油井结蜡点经验公式:
结蜡深度=油层中深-(地层温度-析蜡温度)/流体温度梯度×100
我们以兴古7-H211井为例,产量在34t时,井筒中混合液流的温度梯度为2.8℃/100m,此时该井结蜡点为: 结蜡深度=3380-(101-26)/2.8×100=720(m)
通过与实际测试温度对比,符合较好。这样可以计算出此时该井的井筒中开始结蜡深度为720米。为保证油井清蜡质量,清蜡深度我们在计算结果基础上加深100米。
3.2 总结经验,制定清蜡井工作原则
根据以上依据,通过理性分析和现场实际检验,我们制定出兴古潜山油井清蜡工作制度:高压自喷定期通、低压自喷实时清、停喷转抽电加热。
高压自喷定期通,即压力较高、产量较高自喷井采取定期深通的清蜡方式,根据产量和温度采取每旬或每日深通措施。
低压自喷实时清,即压力较低、产量较低自喷井采取清蜡深通相结合的清蜡方式,一般为每天清蜡3~4次,每周深通两次的清蜡措施。
停喷转抽电加热,即下泵油井采取电加热的清蜡措施,制度为三天或四天送电一次,每次24小时。
3.3 为油井建立生产档案,对油井实行精细化管理
为油井建立生产档案,对油井实行精细化管理,实施“一井一制”的分类管理方法。根据产量、井口温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清蜡工作制度,日产油量在70t以上或井口温度30℃以上井的采取定期深通的清蜡方式;日产油量在50~70t的井采取每两天清蜡一次的清蜡方式;日产油量在40~50t的井采取每天清蜡一次的清蜡方式;日产油量在40t以下的井采取每天清蜡三次或四次、定期深通的清蜡方式。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研究,我们还归纳总结出了自喷井“三段”清蜡法,即:从井底到井口段采用机械清蜡法,从井口到水套炉段采用热洗清蜡法,从水套炉到计量站段采用加温清蜡法。
4、 结论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提高了兴古潜山油井的清蜡质量,提高油井产液能力,有效的延长了油井的自喷期,保证了油井的正常生产和稳产高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兴古自喷井年增油4688吨、创效451.24万元),实现了科学管理油井的目的。
[关键词]古潜山油井 高含蜡 精细管理 清防蜡 增产创效
中图分类号:F277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1-0073-01
1、区块地质概况
兴古潜山块构造上位于兴隆台构造带北部,构造面积8.6km2。其总体构造形态是以兴隆台潜山为主体的背斜,向南、向北倾没,沿北东向呈条带状分布。油藏类型为块状裂缝性油藏。埋深2470~3960m。主要含油目的层为太古界、中生界潜山油层。
2、 区块生产现状及结蜡因素分析
2.1 生产现状分析
兴古区块油藏性质复杂,油井含蜡量偏高(5~17%),属中高含蜡油藏。清蜡工作是自喷井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也是管理好油井的有效手段。随着生产时间的延长,地层能量不断递减,部分油井出现了产量低、含蜡高、结蜡严重、清蜡困难等复杂情况。由于压力低,蜡不能全部带出井筒,滞留在油管内的蜡易造成油井不出,替喷排蜡后又造成油井压力归零而停喷,需关井8~12小时恢复压力,替喷开井,给油井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如何搞好清防蜡,提高油井产量,成为摆在我们当前工作中的一道难题。
2.2 结蜡因素分析
(1)压力和气油比
高于饱和压力时,原油不会脱气,蜡的初始结晶温度随压力的降低而降低;低于饱和压力,原油脱气,气油比增加,原油温度降低,易结蜡。
(2)油井产量
产量高,液流流速高,温度损失小,结蜡困难;产量低,温度损失大,易结蜡。
(3)含水变化
含水增加,易在管壁形成连续水膜,不利于石蜡沉积。
(4)地层温度及井筒温度场变化
地温梯度越大,温度降低越快,越容易结蜡。
(5)油品析蜡温度
原油析蜡温度越高,在井筒中随温度降低,越容易结蜡。兴古潜山油井的析蜡温度在26~31℃。
3、 油井管理方案实施
3.1 总结油井结蜡点经验公式,计算油井结蜡深度
根据油井的结蜡因素和兴古潜山油井的原油物性,我们利用兴古油井实际测压资料、测温资料,建立压力、温度与深度关系,在做温度场变化时,由于目前所有潜山油井均采用气举阀替喷生产,因此借用气举阀校验温度修正图解,模拟井筒内混合流体的温度场变化。
根据油层深度与温度的关系可知兴古潜山地温梯度为3.1℃/100m。利用气举阀校验温度修正图解,根据产量、地温梯度与混合液温度梯度的关系,可知兴古潜山油井井筒中混合液流的温度梯度在1.4—3.0℃/100m之间。摸索总结兴古潜山油井结蜡点经验公式:
结蜡深度=油层中深-(地层温度-析蜡温度)/流体温度梯度×100
我们以兴古7-H211井为例,产量在34t时,井筒中混合液流的温度梯度为2.8℃/100m,此时该井结蜡点为: 结蜡深度=3380-(101-26)/2.8×100=720(m)
通过与实际测试温度对比,符合较好。这样可以计算出此时该井的井筒中开始结蜡深度为720米。为保证油井清蜡质量,清蜡深度我们在计算结果基础上加深100米。
3.2 总结经验,制定清蜡井工作原则
根据以上依据,通过理性分析和现场实际检验,我们制定出兴古潜山油井清蜡工作制度:高压自喷定期通、低压自喷实时清、停喷转抽电加热。
高压自喷定期通,即压力较高、产量较高自喷井采取定期深通的清蜡方式,根据产量和温度采取每旬或每日深通措施。
低压自喷实时清,即压力较低、产量较低自喷井采取清蜡深通相结合的清蜡方式,一般为每天清蜡3~4次,每周深通两次的清蜡措施。
停喷转抽电加热,即下泵油井采取电加热的清蜡措施,制度为三天或四天送电一次,每次24小时。
3.3 为油井建立生产档案,对油井实行精细化管理
为油井建立生产档案,对油井实行精细化管理,实施“一井一制”的分类管理方法。根据产量、井口温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清蜡工作制度,日产油量在70t以上或井口温度30℃以上井的采取定期深通的清蜡方式;日产油量在50~70t的井采取每两天清蜡一次的清蜡方式;日产油量在40~50t的井采取每天清蜡一次的清蜡方式;日产油量在40t以下的井采取每天清蜡三次或四次、定期深通的清蜡方式。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研究,我们还归纳总结出了自喷井“三段”清蜡法,即:从井底到井口段采用机械清蜡法,从井口到水套炉段采用热洗清蜡法,从水套炉到计量站段采用加温清蜡法。
4、 结论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提高了兴古潜山油井的清蜡质量,提高油井产液能力,有效的延长了油井的自喷期,保证了油井的正常生产和稳产高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兴古自喷井年增油4688吨、创效451.24万元),实现了科学管理油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