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有的孩子还在父母温暖的臂弯中撒娇时,她已经学会照顾卧病在床的父亲了;当有的孩子跟父母要零花钱买这买那的时候,她在攒钱,梦想着有一天带父亲看世界……她,就是用爱诠释“孝老爱亲”的全国最美孝心少年李婧源。11月25日晚,央视1号演播大厅,2018“全国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上,来自临颍县杜曲镇郝河口村的13岁女孩李婧源站在颁奖舞台上。她不畏艰难践行孝心的精神、乐观生活的感人事迹,感染了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
照顾植物人父亲8年,父亲是她的“宝”
童年时的李婧源也有过愉快、幸福的生活,有爷爷疼、奶奶爱,和爸爸、妈妈、弟弟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然而却好景不长。
2010年,也就是在她6岁那年,在安阳市滑县打工的父亲突发脑溢血,成了植物人,从此便再也没有站起来。
婧源家的小院里有三间瓦房、两间平房。瓦房内昏暗潮湿,有部分墙皮早已脱落,裸露出红砖,水泥地坪因粮食的堆放而有了明显的下陷。两间平房,一间是婧源父亲的,一间是他们祖孙四人的。在婧源父亲的房间里,一张老式的木制沙发上堆满了姐弟仨的书,一排破旧的桌子上放置着一台老式彩电和其他杂物,白色泛黄的墙角摆放着一张病床。“我和俺奶四个人都住在这儿。”婧源说话时,用手指了指里屋那张不足两米宽的床。
“以前爸爸从外面打工回来时,都给我买很多好吃的,一进家门,爸爸就抱起我,在空中转圈,这样的快乐场景一直留在我脑海里。”婧源说,父亲卧床后,奶奶和爷爷已经年迈,伺候父亲的重任不能让年迈的老人承担,她慢慢也学会了做饭、打扫卫生和伺候父亲。
“父亲后来慢慢可以吃一些糊状的东西了,我每天就负责给父亲做饭,不论是面条还是馒头、稀饭,做好后,我就打成糊,端到父親面前一勺一勺的喂他。”婧源说,她每天早上六点多,就开始起床忙碌,先是给卧病在床的父亲换尿壶,然后做饭,喂父亲吃饭,收拾碗筷……
“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其实父亲也是我手里的宝。”婧源笑着说,每次做好饭后,她先是用膝盖顶着父亲的床沿,调整了床的位置,让父亲半坐起来,在喂父亲吃饭的时候,她每喂一次,都要吹很多下,生怕烫着父亲。同时她还对着父亲说些俏皮的话,逗父亲开心,还常常忍不住亲亲父亲。
“照顾父亲,我不觉得是苦难,而是快乐”
到了夏天,婧源的父亲最难熬,由于天热,身上容易生褥疮,她买了好多药,涂抹到疮口上,都不见效。后来她听人说,用艾灰可以治褥疮,她就找了一些艾草,烧成灰,用热水搅拌,涂抹后,发现效果很好。她就在自家院里种艾草。“照顾父亲,我不觉得是苦难,而是觉得快乐!”婧源说。
“有人对我说,伺候父亲这种情况的病人,要多给他说话,多给他唱歌,说不定哪一天他的记忆就被唤醒了。”婧源说,每天放学后,做完作业,吃完饭,她就坐在床前陪父亲聊天。她最开心的事,就是把在学校学的新歌唱给父亲听,父亲一听她唱歌,就会露出孩子般的笑脸。
就在婧源憧憬美好生活时,不幸再次降临到这个家。2014年,她的爷爷下肢瘫痪,也卧床不起,她每天不仅要照顾好爸爸,还要照顾爷爷。除此之外,她还要为奶奶分担一些家务,照顾弟弟的学习和生活。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生活的磨难让婧源变得独立和早熟,完全不像是一个13岁的孩子。
年年得奖状,家里贴满墙
李婧源的时间非常宝贵,她每天都要跑着去上学。在学校,吃饭的时候,她会跑着去食堂,尽量快点吃完,因为她要节省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你若不学习,谁替你努力;你若不坚强,谁替你勇敢;不比吃穿,只比学习。”面对困境,年仅13岁的李婧源没有抱怨,她始终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摆脱贫困。
就连学生用来午休的时间,婧源也不愿浪费,就这样,她保持着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她的阳光和乐观,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她最爱笑,见人都是先笑后说话。如果你不了解她,根本不知道她家庭是这样的。”曾当过李婧源班主任的张会歌老师说。
“婧源就是学习好,年年得奖状,获得了50多张证书,家里的墙上都贴满了。”提及自己的小孙女,王翠芹满是自豪地说道。
面对这些成绩,婧源却不是很满足。“我初中阶段的目标是年级第一,考上县城高中的宏志班;高中阶段的目标是考上好大学,把爸爸送到全国最好的医院,把爸爸治好。”婧源说。
慢慢来,不着急,我想带爸爸去看看
在老师眼里,婧源是一个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勤奋好学的好学生。“婧源是好样的!阳光、开朗、懂事,哪怕生活中充满荆棘和挑战,也会不畏艰辛地走下去。”教过她的老师如是评价。
“没事,慢慢来,不着急,世界那么大,有很多地方,我想带他出去看看。”李婧源说,大概10岁时有了这个想法。她看到有新闻报道过,推着行动不便的人去旅游,她很羡慕,就一直憧憬着自己有能力了,也带着父亲去旅游。
于是,她就从省吃俭用的钱里,再抠出来钱,五毛、一块……就这样,一点点的攒,盼望着这个愿望能实现。
可是这个愿望,再也无法实现了,在李婧源获悉自己获得“全国最美孝心少年”称号,要去北京领奖时,10月28日,婧源的父亲再次犯脑溢血,永远离开了她。
“我相信,我站在央视的舞台上领奖时,父亲一定看得到,希望远在天堂的父亲,能健康快乐的生活!”说到这里,李婧源泪如雨下。
照顾植物人父亲8年,父亲是她的“宝”
童年时的李婧源也有过愉快、幸福的生活,有爷爷疼、奶奶爱,和爸爸、妈妈、弟弟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然而却好景不长。
2010年,也就是在她6岁那年,在安阳市滑县打工的父亲突发脑溢血,成了植物人,从此便再也没有站起来。
婧源家的小院里有三间瓦房、两间平房。瓦房内昏暗潮湿,有部分墙皮早已脱落,裸露出红砖,水泥地坪因粮食的堆放而有了明显的下陷。两间平房,一间是婧源父亲的,一间是他们祖孙四人的。在婧源父亲的房间里,一张老式的木制沙发上堆满了姐弟仨的书,一排破旧的桌子上放置着一台老式彩电和其他杂物,白色泛黄的墙角摆放着一张病床。“我和俺奶四个人都住在这儿。”婧源说话时,用手指了指里屋那张不足两米宽的床。
“以前爸爸从外面打工回来时,都给我买很多好吃的,一进家门,爸爸就抱起我,在空中转圈,这样的快乐场景一直留在我脑海里。”婧源说,父亲卧床后,奶奶和爷爷已经年迈,伺候父亲的重任不能让年迈的老人承担,她慢慢也学会了做饭、打扫卫生和伺候父亲。
“父亲后来慢慢可以吃一些糊状的东西了,我每天就负责给父亲做饭,不论是面条还是馒头、稀饭,做好后,我就打成糊,端到父親面前一勺一勺的喂他。”婧源说,她每天早上六点多,就开始起床忙碌,先是给卧病在床的父亲换尿壶,然后做饭,喂父亲吃饭,收拾碗筷……
“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其实父亲也是我手里的宝。”婧源笑着说,每次做好饭后,她先是用膝盖顶着父亲的床沿,调整了床的位置,让父亲半坐起来,在喂父亲吃饭的时候,她每喂一次,都要吹很多下,生怕烫着父亲。同时她还对着父亲说些俏皮的话,逗父亲开心,还常常忍不住亲亲父亲。
“照顾父亲,我不觉得是苦难,而是快乐”
到了夏天,婧源的父亲最难熬,由于天热,身上容易生褥疮,她买了好多药,涂抹到疮口上,都不见效。后来她听人说,用艾灰可以治褥疮,她就找了一些艾草,烧成灰,用热水搅拌,涂抹后,发现效果很好。她就在自家院里种艾草。“照顾父亲,我不觉得是苦难,而是觉得快乐!”婧源说。
“有人对我说,伺候父亲这种情况的病人,要多给他说话,多给他唱歌,说不定哪一天他的记忆就被唤醒了。”婧源说,每天放学后,做完作业,吃完饭,她就坐在床前陪父亲聊天。她最开心的事,就是把在学校学的新歌唱给父亲听,父亲一听她唱歌,就会露出孩子般的笑脸。
就在婧源憧憬美好生活时,不幸再次降临到这个家。2014年,她的爷爷下肢瘫痪,也卧床不起,她每天不仅要照顾好爸爸,还要照顾爷爷。除此之外,她还要为奶奶分担一些家务,照顾弟弟的学习和生活。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生活的磨难让婧源变得独立和早熟,完全不像是一个13岁的孩子。
年年得奖状,家里贴满墙
李婧源的时间非常宝贵,她每天都要跑着去上学。在学校,吃饭的时候,她会跑着去食堂,尽量快点吃完,因为她要节省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你若不学习,谁替你努力;你若不坚强,谁替你勇敢;不比吃穿,只比学习。”面对困境,年仅13岁的李婧源没有抱怨,她始终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摆脱贫困。
就连学生用来午休的时间,婧源也不愿浪费,就这样,她保持着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她的阳光和乐观,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她最爱笑,见人都是先笑后说话。如果你不了解她,根本不知道她家庭是这样的。”曾当过李婧源班主任的张会歌老师说。
“婧源就是学习好,年年得奖状,获得了50多张证书,家里的墙上都贴满了。”提及自己的小孙女,王翠芹满是自豪地说道。
面对这些成绩,婧源却不是很满足。“我初中阶段的目标是年级第一,考上县城高中的宏志班;高中阶段的目标是考上好大学,把爸爸送到全国最好的医院,把爸爸治好。”婧源说。
慢慢来,不着急,我想带爸爸去看看
在老师眼里,婧源是一个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勤奋好学的好学生。“婧源是好样的!阳光、开朗、懂事,哪怕生活中充满荆棘和挑战,也会不畏艰辛地走下去。”教过她的老师如是评价。
“没事,慢慢来,不着急,世界那么大,有很多地方,我想带他出去看看。”李婧源说,大概10岁时有了这个想法。她看到有新闻报道过,推着行动不便的人去旅游,她很羡慕,就一直憧憬着自己有能力了,也带着父亲去旅游。
于是,她就从省吃俭用的钱里,再抠出来钱,五毛、一块……就这样,一点点的攒,盼望着这个愿望能实现。
可是这个愿望,再也无法实现了,在李婧源获悉自己获得“全国最美孝心少年”称号,要去北京领奖时,10月28日,婧源的父亲再次犯脑溢血,永远离开了她。
“我相信,我站在央视的舞台上领奖时,父亲一定看得到,希望远在天堂的父亲,能健康快乐的生活!”说到这里,李婧源泪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