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剧融合了戏剧,舞蹈,音乐的表演方式,将这几种表演元素化零为整,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20世纪初产生。它以简单的有独特性的有吸引力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使音乐舞蹈得以充分发挥其性能,并把这些因素融合为有机的统一体,凭其优美动听的音律节奏,绚烂多姿的艺术效果,令人陶醉的戏剧故事而被全世界的人们所热爱。
音乐剧的演唱方法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音乐剧演唱的方法从最初的单一的、以类似轻歌剧的美声唱法为主到古典、爵士、流行、摇滚等各种唱法并存,音乐剧众多的演唱方法笼统的可以概括为两大类。
一、古典或偏重古典的唱法
欧美音乐剧诞生的初期,是从轻歌剧中演变而来的,所以作曲家们写出的音乐还会有歌剧的影子在里面,演员也没有从古典歌剧的演唱方法中完全脱出。只是改良了古典唱法,使之更亲切,更柔和,但它却还是保持了美声唱法优良的呼吸和发声习惯,所以即使在当时扬声设备不太理想的情况下,观众还是可以很清晰的听到每个演员的声音。欧美早期的音乐剧演员大多使用这类演唱方法,也与当时的主流作品有关,如《演艺船》和《南太平洋》等作品,音乐风格都很严谨,比较适合用这种演唱方法。这种演唱方法是长久而有生命力的,是当时百老汇音乐剧的主流唱法,即使现今,也有很多曲目会需要这样的唱法,如《悲惨世界》里的《你可听见人民的歌声》和《歌剧魅影》中的《歌剧魅影》,这两首曲目都很大气,荡气回肠,一首是革命者带有煽动性的革命宣言,另一首是“魅影”在展示自己神奇的力量,但它们都不是古典风格的作品,只是使用这种唱法,更能体现出这些歌曲的内涵与气势(这种唱法虽不及美声唱法的力度,但较之其它唱法还是更有气势)。这样演唱不仅使人物情绪显得更饱满,更激烈,也对角色身份感和年龄感的体现有极大的作用,而如果使用其它唱法演绎这类歌曲显然达不到这个效果。掌握这种唱法对于一个音乐剧演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被比作音乐剧演唱的“基础”,是优秀音乐剧演员的基本技能。
二、现代的通俗唱法
音乐剧有其多元性的特点,现代音乐剧使用通俗风格的音乐几乎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流行音乐剧的音乐风格有很多类,而演唱各种类型的流行音乐剧时,首要的就是抓住其音乐的风格和特点,音乐剧中的通俗唱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爵士唱法。爵士乐有动感强,变化多端的特点,还要求歌手要使用特殊的厚实嗓音,打开整个共鸣腔体,全身放松,借着气息的控制将声音有张有弛的送出来,时而庸懒,时而激情,依歌曲的旋律而定,并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爵士”节奏。演唱爵士歌曲关键还是要理解、感受歌词的涵义与曲调的关系,并全身心的投入演唱,才能使爵士乐的精神真正的感染观众。
2.摇滚唱法。摇滚歌曲大多数是宣泄性的,要用声音的金属感和冲击力来达到歌曲的感染力,这就需要演唱者有宽广的音域,极好的咽壁力量,和良好的气息保持。一般摇滚歌曲不会提倡用美化过的声音演唱,所以演唱者一定要有优秀的用声习惯,才不会损坏嗓音。摇滚乐是强烈抒发情感的音乐,所以演唱时,必须有灵魂深处都在呐喊的感受,才能把它演绎得好。
3.流行唱法。流行音乐则要求使用比较自然的、柔和的声音演唱,使用最自然的呼吸状态,在保持声音亲切的同时要尽量发挥自身嗓音的特点,这样音乐才能流畅。在演唱这类歌曲时,感情的真挚也是非常重要的,真挚的感情使你能在正确的地方做出合理的处理,使你避免不准确的处理方式。
以音乐剧《中国蝴蝶》为例,音乐剧《中国蝴蝶》的群舞舞蹈场面有五段,《春天里的日头暖洋洋》、《读书》、《轿杆舞》、《繁星》、《化蝶》,都是在古典舞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本土民族舞蹈以及有时代气息的现代舞元素,依照剧情的发展进行编排设计的。作为舞蹈演员的八男八女在不同的场景中,有其相应的角色,舞蹈成为戏剧发展的一部分。例如在第一幕《春之舞》中《春天里的日头暖洋洋》,在该段舞蹈编排中加入了追逐嬉戏的故事场景,打造一种春光明媚下青年男女载歌载舞的热闹景象,舞蹈演员的身份为青年男女,他们在欢声笑语间迎出梁祝的相遇,随歌而舞,在舞蹈中有一些情景的描写,邀请梁祝做客、银心和四九起争执,有效地延续了故事的发展,最终在一片欢歌笑语中,使得梁祝再次邂逅,并互生爱慕之情。在这期间,舞蹈始终贯穿其中,衬托着梁祝二人的初次相遇,与少男少女的共舞,也使得开场的气氛掀起一阵高潮。在第二幕《夏之梦》开场舞蹈《繁星》中,舞蹈主要是一种气氛的烘托。作品描写的是夏夜星空下,民间青年男女恋影双双,编排时采用的是集体双人舞的形式,通过一对舞蹈演员优美的平转、托举等古典舞动作,默契的配合,交织纠缠的肢体语言,快速地把观众带进另外一种境界,表达出季节变化的特点,为接下来剧情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在第三幕《秋之歌》中强迫祝英台出嫁的《轿杆舞》,轿夫穿着黑色的家丁服装,拿着象征轿杆的红绸子,抬着祝英台,前面四个轿夫欢天喜地、猥琐滑稽,后面四个轿夫,行尸走肉、面无血色,他们象征着封建社会的丑恶。这与祝英台的不屑一顾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对比。通过舞蹈展示了他们之间的对抗纠葛,把这种矛盾推向了高潮到最后的爆发,舞蹈成为推进故事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音乐剧的表演过程中,上述的几种演唱方法往往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根据作品的题材和风格进行相应的组合。 因此演唱这些类型的歌曲时要因“歌”而异,敏感的抓住每种风格的特点,找到最合适的演唱方式,这就需要演员们有丰富的流行音乐知识和敏感的音乐感受能力,能将作曲家赋予的音乐风格完美的展现出来。并且演员在演唱它们时一定要对词曲有深入的理解,用心一边感受一边演唱,才能使这些歌曲不只是一堆堆砌的音符,而是一个个鲜活的创作者的灵魂。
参考文献:
[1]傅显舟.西方音乐剧沿革(上)[J].中国戏剧.1999年第2期.
[2]张鸿岛.欧洲音乐史[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3]朱振山.外国歌剧曲选2[M].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音乐剧的演唱方法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音乐剧演唱的方法从最初的单一的、以类似轻歌剧的美声唱法为主到古典、爵士、流行、摇滚等各种唱法并存,音乐剧众多的演唱方法笼统的可以概括为两大类。
一、古典或偏重古典的唱法
欧美音乐剧诞生的初期,是从轻歌剧中演变而来的,所以作曲家们写出的音乐还会有歌剧的影子在里面,演员也没有从古典歌剧的演唱方法中完全脱出。只是改良了古典唱法,使之更亲切,更柔和,但它却还是保持了美声唱法优良的呼吸和发声习惯,所以即使在当时扬声设备不太理想的情况下,观众还是可以很清晰的听到每个演员的声音。欧美早期的音乐剧演员大多使用这类演唱方法,也与当时的主流作品有关,如《演艺船》和《南太平洋》等作品,音乐风格都很严谨,比较适合用这种演唱方法。这种演唱方法是长久而有生命力的,是当时百老汇音乐剧的主流唱法,即使现今,也有很多曲目会需要这样的唱法,如《悲惨世界》里的《你可听见人民的歌声》和《歌剧魅影》中的《歌剧魅影》,这两首曲目都很大气,荡气回肠,一首是革命者带有煽动性的革命宣言,另一首是“魅影”在展示自己神奇的力量,但它们都不是古典风格的作品,只是使用这种唱法,更能体现出这些歌曲的内涵与气势(这种唱法虽不及美声唱法的力度,但较之其它唱法还是更有气势)。这样演唱不仅使人物情绪显得更饱满,更激烈,也对角色身份感和年龄感的体现有极大的作用,而如果使用其它唱法演绎这类歌曲显然达不到这个效果。掌握这种唱法对于一个音乐剧演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被比作音乐剧演唱的“基础”,是优秀音乐剧演员的基本技能。
二、现代的通俗唱法
音乐剧有其多元性的特点,现代音乐剧使用通俗风格的音乐几乎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流行音乐剧的音乐风格有很多类,而演唱各种类型的流行音乐剧时,首要的就是抓住其音乐的风格和特点,音乐剧中的通俗唱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爵士唱法。爵士乐有动感强,变化多端的特点,还要求歌手要使用特殊的厚实嗓音,打开整个共鸣腔体,全身放松,借着气息的控制将声音有张有弛的送出来,时而庸懒,时而激情,依歌曲的旋律而定,并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爵士”节奏。演唱爵士歌曲关键还是要理解、感受歌词的涵义与曲调的关系,并全身心的投入演唱,才能使爵士乐的精神真正的感染观众。
2.摇滚唱法。摇滚歌曲大多数是宣泄性的,要用声音的金属感和冲击力来达到歌曲的感染力,这就需要演唱者有宽广的音域,极好的咽壁力量,和良好的气息保持。一般摇滚歌曲不会提倡用美化过的声音演唱,所以演唱者一定要有优秀的用声习惯,才不会损坏嗓音。摇滚乐是强烈抒发情感的音乐,所以演唱时,必须有灵魂深处都在呐喊的感受,才能把它演绎得好。
3.流行唱法。流行音乐则要求使用比较自然的、柔和的声音演唱,使用最自然的呼吸状态,在保持声音亲切的同时要尽量发挥自身嗓音的特点,这样音乐才能流畅。在演唱这类歌曲时,感情的真挚也是非常重要的,真挚的感情使你能在正确的地方做出合理的处理,使你避免不准确的处理方式。
以音乐剧《中国蝴蝶》为例,音乐剧《中国蝴蝶》的群舞舞蹈场面有五段,《春天里的日头暖洋洋》、《读书》、《轿杆舞》、《繁星》、《化蝶》,都是在古典舞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本土民族舞蹈以及有时代气息的现代舞元素,依照剧情的发展进行编排设计的。作为舞蹈演员的八男八女在不同的场景中,有其相应的角色,舞蹈成为戏剧发展的一部分。例如在第一幕《春之舞》中《春天里的日头暖洋洋》,在该段舞蹈编排中加入了追逐嬉戏的故事场景,打造一种春光明媚下青年男女载歌载舞的热闹景象,舞蹈演员的身份为青年男女,他们在欢声笑语间迎出梁祝的相遇,随歌而舞,在舞蹈中有一些情景的描写,邀请梁祝做客、银心和四九起争执,有效地延续了故事的发展,最终在一片欢歌笑语中,使得梁祝再次邂逅,并互生爱慕之情。在这期间,舞蹈始终贯穿其中,衬托着梁祝二人的初次相遇,与少男少女的共舞,也使得开场的气氛掀起一阵高潮。在第二幕《夏之梦》开场舞蹈《繁星》中,舞蹈主要是一种气氛的烘托。作品描写的是夏夜星空下,民间青年男女恋影双双,编排时采用的是集体双人舞的形式,通过一对舞蹈演员优美的平转、托举等古典舞动作,默契的配合,交织纠缠的肢体语言,快速地把观众带进另外一种境界,表达出季节变化的特点,为接下来剧情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在第三幕《秋之歌》中强迫祝英台出嫁的《轿杆舞》,轿夫穿着黑色的家丁服装,拿着象征轿杆的红绸子,抬着祝英台,前面四个轿夫欢天喜地、猥琐滑稽,后面四个轿夫,行尸走肉、面无血色,他们象征着封建社会的丑恶。这与祝英台的不屑一顾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对比。通过舞蹈展示了他们之间的对抗纠葛,把这种矛盾推向了高潮到最后的爆发,舞蹈成为推进故事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音乐剧的表演过程中,上述的几种演唱方法往往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根据作品的题材和风格进行相应的组合。 因此演唱这些类型的歌曲时要因“歌”而异,敏感的抓住每种风格的特点,找到最合适的演唱方式,这就需要演员们有丰富的流行音乐知识和敏感的音乐感受能力,能将作曲家赋予的音乐风格完美的展现出来。并且演员在演唱它们时一定要对词曲有深入的理解,用心一边感受一边演唱,才能使这些歌曲不只是一堆堆砌的音符,而是一个个鲜活的创作者的灵魂。
参考文献:
[1]傅显舟.西方音乐剧沿革(上)[J].中国戏剧.1999年第2期.
[2]张鸿岛.欧洲音乐史[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3]朱振山.外国歌剧曲选2[M].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