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我市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汲取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同时紧密结合辽源实际确定了“发展性教育”的理念,这一理念的确定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符合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的基本要求。它主要涵盖了四个基本要素,即学生主体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教育协调发展。
下面结合“发展性教育”之学生主体发展,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学生主体发展的做法
(一)让学生“活”起来,获得主体发展——自主性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有问题,才会思考;有思考,才有探索;有探索,才有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在现在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前人研究总结出来的结果,结果就是句号。传统的课堂教学习惯通过教具、学具的演示和教师的讲解,把结论变成学生头脑中的句号,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较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忽视学生学习政治的再创造、再发现过程,未能把政治探索学习活动搞活,无法使全体学生真正“活”起来,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使学生“活”起来,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不断经历艰辛的探索学习过程,把外在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二)让学生“动”起来,促进主体发展——主动性
美国一所大学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思,一是教政治,还是“做”政治?我们的课堂教学习惯于:先教后学、先讲后练,表现为重教轻学的教学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无法使自己获得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我们要转变这种观念,要为学生提供“做”政治的机会,采取先学后教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政治和经历政治。
(三)让学生“灵”起来,达到主体发展——创造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世界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中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动、好奇、好问,争强好胜,富有灵性。教师在课堂上不应把学生的这些“天性”给扼杀掉。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自由的、开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到在课堂上毫无压抑感、毫无拘谨、毫无惧怕,感到非常的自由,非常的开放,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为,从而导致发现新的事实和新的意念。
二、学生主体发展应避免的问题
(一)避免脱离主题
发挥主体作用可以调动学生思维、联想,但要避免漫无边际,避免难以收拾或形收神不收的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有效学习的主线,紧紧联系所学内容,同时加以及时反馈矫正是保证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又不偏离轨道的重要依据。
(二)避免急功近利
发挥主体作用的宗旨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能力,它的实现要贯穿于潜移默化中,效果不一定在每一次的活动中显现,教师的眼光要放长远,只要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便会有成效。
避免急功近利还表现在教师设置的教学情景不能过于激进,如设问不要过大、过快,巩固性练习不可過多、过深,自主性活动不宜过频、过难等。
(三)避免放任自流
发挥主体作用也不能完全脱离教师的帮助和激励,更不能变得无组织无纪律,无视教学的正常秩序的维持,变成起哄式的,长期如此将影响学生的良好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在贯彻过程中必须遵循组织性、统一性和同步性,同时应当指出,这里的统一性和同步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是指在合理的科学的组织下的一定程度的不同步和不统一,在这个前提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才既具开放性又不可失去控制。
总之,学生主体发展,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只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才能让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发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广阔舞台,才能张扬个性、激发情趣、启迪智慧、激励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结合“发展性教育”之学生主体发展,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学生主体发展的做法
(一)让学生“活”起来,获得主体发展——自主性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有问题,才会思考;有思考,才有探索;有探索,才有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在现在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前人研究总结出来的结果,结果就是句号。传统的课堂教学习惯通过教具、学具的演示和教师的讲解,把结论变成学生头脑中的句号,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较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忽视学生学习政治的再创造、再发现过程,未能把政治探索学习活动搞活,无法使全体学生真正“活”起来,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使学生“活”起来,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不断经历艰辛的探索学习过程,把外在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二)让学生“动”起来,促进主体发展——主动性
美国一所大学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思,一是教政治,还是“做”政治?我们的课堂教学习惯于:先教后学、先讲后练,表现为重教轻学的教学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无法使自己获得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我们要转变这种观念,要为学生提供“做”政治的机会,采取先学后教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政治和经历政治。
(三)让学生“灵”起来,达到主体发展——创造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世界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中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动、好奇、好问,争强好胜,富有灵性。教师在课堂上不应把学生的这些“天性”给扼杀掉。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自由的、开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到在课堂上毫无压抑感、毫无拘谨、毫无惧怕,感到非常的自由,非常的开放,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为,从而导致发现新的事实和新的意念。
二、学生主体发展应避免的问题
(一)避免脱离主题
发挥主体作用可以调动学生思维、联想,但要避免漫无边际,避免难以收拾或形收神不收的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有效学习的主线,紧紧联系所学内容,同时加以及时反馈矫正是保证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又不偏离轨道的重要依据。
(二)避免急功近利
发挥主体作用的宗旨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能力,它的实现要贯穿于潜移默化中,效果不一定在每一次的活动中显现,教师的眼光要放长远,只要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便会有成效。
避免急功近利还表现在教师设置的教学情景不能过于激进,如设问不要过大、过快,巩固性练习不可過多、过深,自主性活动不宜过频、过难等。
(三)避免放任自流
发挥主体作用也不能完全脱离教师的帮助和激励,更不能变得无组织无纪律,无视教学的正常秩序的维持,变成起哄式的,长期如此将影响学生的良好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在贯彻过程中必须遵循组织性、统一性和同步性,同时应当指出,这里的统一性和同步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是指在合理的科学的组织下的一定程度的不同步和不统一,在这个前提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才既具开放性又不可失去控制。
总之,学生主体发展,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只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才能让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发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广阔舞台,才能张扬个性、激发情趣、启迪智慧、激励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