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人姐姐,跨越半个世纪终于找到你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ming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外都紧紧握着父亲的手说:“爸爸,儿子知道,儿子都懂。您是希望我找到姐姐。放心吧,我去找!”父亲点了点头,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
  2018年7月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等着我》节目现场,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紧紧相拥,老泪纵横。其中一位来自新疆的艾外都·阿不都老人,用带有浓重新疆口音的普通話,奋力说道:“姐姐,我想你了,我找你了,找了你53年……”被艾外都称为姐姐的老人名叫王香莲,她说:“当年我仅做了一件小事,你却惦记了半个多世纪。”在两位老人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绝处逢生,求医无果遇恩人
  1964年,对于家住新疆哈密柳树泉农场的艾外都·阿不都一家来说,是个多事之秋。家里干农活的顶梁柱、艾外都的父亲阿不都·卡斯木病了,年方20岁的艾外都为了照顾父亲,只好辞掉了工作。一家人失去了收入来源,日子越过越艰难。
  说起父亲的病,艾外都伤透了脑筋。几年前,父亲先是小腿和脚开始肿,后来胳膊肘也肿了起来,并伴有红色斑点。因当时未影响到劳动和生活,所以他们没有太在意。谁知到1964年,父亲的病情加重,肿大的部位长出一个个肉瘤,疼痛难忍。生产队和营地的医生看了都摇头,表示没见过这样的病例。见父亲被病痛折磨,艾外都很心疼,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带父亲到哈密的大医院去看看。
  哈密离家70公里,需要乘坐一个小时的火车才能到达。家里早已没了积蓄,艾外都急得团团转,直到年底,在邻居的指点下他才厚着脸皮向生产队请求支援。1965年1月,艾外都怀揣着申请来的30元医疗费,带父亲来到哈密。
  哈密的医生检查后,也说治不了这种病,让艾外都带父亲到更大的医院去看看。艾外都心想,那只有去乌鲁木齐了。可是,乌鲁木齐距哈密700多公里,艾外都有生以来都没有去过那么远的地方。再说,家里没钱,别说治疗费,就连路费都凑不够。
  从诊室出来,艾外都搀扶父亲斜躺在长椅上,心里很不是滋味。父亲才55岁,为了他们兄弟姐妹吃过不少苦,如今眼看孩子们长大成人了,过几年就该享清福了,却生了这种要命的怪病,手上脚上都是肉瘤,身上却瘦骨嶙峋,似乎营养都给瘤子抢去了。不行,一定要救父亲,哪怕卖血也得救。想到此,艾外都对父亲说:“爸爸,你先躺在这里别动,我去去就回来。”说完,他转身就要走。父亲看出了艾外都的心思,大声说:“回来!我宁可死,也不会让你做出伤害自己的事。”艾外都伏在父亲身旁,流下了无助的泪水。
  随后,艾外都背着父亲登上了回家的火车。父子俩心里都明白,上乌鲁木齐看病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回家无疑是等死。由于没法坐,列车员将艾外都的父亲安排在两节火车的连接处躺下,艾外都则蹲在一旁照顾着。
  车厢里来来往往的乘客,不时往阿不都老人身上那夺人眼球的肉疙瘩看,仿佛参观一个怪物,但瞅上一眼就捂着鼻子赶紧走开了。也有人窃窃私语,而后发出阵阵叹息声。艾外都两眼呆望着窗外,心里满是孤独与绝望。
  这时,有位身穿军大衣,头戴军帽的姑娘走过来,皱着眉头看了看躺在过道的病人,随后蹲下身来,像医生一样仔细摸了摸肉瘤,又若有所思地检查了一阵子。艾外都十分惊讶,父亲的样子挺吓人的,人们避之唯恐不及,这个姑娘年纪轻轻的竟然敢如此靠近。
  几分钟后,艾外都就解开了心中的疑惑。原来,姑娘名叫王香莲,是西安一所医学院的学生,这次放寒假到乌鲁木齐探亲。王香莲对艾外都的父亲说:“老人家别担心,您这病,能治!”那神情,似乎是个经验丰富的医生面对一名普通感冒病人时那般充满自信。随后,王香莲起身告诉艾外都:“可别再拖了,赶紧到医学院(今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来,我在那里等你们。”说完,她从包里摸出纸笔,记下了艾外都的通信地址,又撕下一张纸,写上自己的地址递给艾外都。
  有了热心姑娘的陪伴,艾外都不再孤单,一个小时的旅程似乎转瞬即逝。他们到站了,王香莲帮他把父亲抬下了火车。车门关闭,火车缓缓启动,艾外都手里紧紧握着王香莲留下的地址,激动得向窗口使劲挥手。王香莲把手卷成喇叭状,高声喊道:“乌鲁木齐见!”军帽下面那张红扑扑的脸蛋,宛若天使般纯洁美丽。
  可艾外都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一别就是整整53年,他对王香莲的印象,也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
  一面之缘,医者仁心施大爱
  回到家中不久,艾外都收到一封来自乌鲁木齐的信。信中写道:我已经去乌鲁木齐医学院看了,没见到你们。怎么没来,还没有准备好吗?老人家的病可不能拖。
  显然,这是王香莲的来信。艾外都既激动,又惶恐。家里根本没钱,父亲一直躺在床上呻吟,肉瘤越来越大。可他不好意思道出实情,只是托人回信,说还在准备中,很快就来。
  一个月后,王香莲再次来信,告诉艾外都寒假结束了,在乌鲁木齐的探亲时间也结束了,她现在要回西安上学。如果老人家到了乌鲁木齐的医院,要立即写信告诉她新的地址,她会跟艾外都联系。最后依然强调,不要耽误病情,尽快治疗。
  这封信让艾外都坐不住了,仅有一面之缘的人都如此关心父亲的病情,自己却在家里无所适从,父亲辛苦养大的亲生儿子,还不及一个萍水相逢的人?他再次鼓起勇气,给哈密政府写了封求助信,详细说明了家里的情况和所面临的困难。
  很快,各级政府补助了艾外都家350元,并承诺在乌鲁木齐的治疗费全额报销。那天春光明媚,艾外都从政府领回这笔救命钱时,感动得不知所措,仿佛后背无端生出了一双翅膀,几乎飞回了家。他扑在父亲身边说:“爸爸,儿子这次带您到大医院治病,一定能治好。”
  1965年3月15日中午,艾外都同母亲一道,陪同父亲登上了开往乌鲁木齐的火车。火车站隔壁就是邮局,似乎心有感应,艾外都在开车前到邮局逛了一圈,竟意外收到王香莲写来的第三封信。信里依旧念念不忘老人家的病情,询问治疗进度,寄托了她在千里之外的牵挂,并在信里夹了10块钱。艾外都激动得一阵哆嗦,颤抖着双手把信和钱捧到老父亲跟前,一家人在火车上哭成了泪人。他们明白这10块钱的分量,因为王香莲是位没有收入的学生,该怎样省吃俭用才能结余出这笔钱啊!在一毛钱能买两个鸡蛋的1965年初,这10元钱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在车上,父亲对母亲说:“香莲真是个好姑娘,就像咱们的亲闺女一样。”   在医院住下后,艾外都写信到西安,告诉王香莲住院地址。很快,西安回信过来,每一次都嘱咐艾外都如何照顾父亲,并让他回信告诉她治疗进度、恢复情况、用药情况等等。
  在两个半月的治疗期,艾外都陆续收到王香莲好几封信,每封信里都夹有钱,艾外都全记在日记本里。他计算过,王香莲前后寄了140元钱。应王香莲要求,艾外都还寄了父亲的病历和病灶部位照片到西安。父亲阿不都·卡斯木总是感慨,不知哪辈子修来的福气,有这样一位好姑娘关心和帮助他。艾外都在信里转达了父亲的意思,希望认王香莲为干女儿。王香莲爽快答应,说很开心多了一双父母和一个弟弟。两人从此以姐弟相称。
  有一天,病房里突然来了三个陌生人,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还有水果、饼干、糖果。陌生人说是王香莲的亲戚,受王香莲之托前来看望老人家。一周后,三位陌生人又买了礼物到医院探望阿不都老人,并跟他亲切聊天。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零食简直就是奢侈品。“王香莲”三个字,深深地印在了艾外都心里。
  1965年6月初,阿不都老人康复出院。艾外都托朋友在乌鲁木齐的广播电台发了一篇稿子,写下了王姐姐帮助父亲的故事。朴实的农村青年,不知道如何表达心中的感恩与感动,只好通过无线电波传送真诚的谢意。他还希望通过电波,把王姐姐的大爱播撒到四面八方。那时,全国掀起了学雷锋高潮,王姐姐就是身边的活雷锋。一时间,各地媒体相继转播了王香莲的故事,报纸上也刊登了。艾外都买来报纸,小心剪下关于王姐姐的通讯报道,连同父亲康复后的照片,还有全家人心中浓浓的谢意,一起寄给了王香莲。
  艾外都原以为,自己一家与王姐姐的缘分会从此连绵,永不间断,甚至将来有机会还可以见上一面,手拉着手叙叙旧,亲如一家人。可没想到,几年后的一场变故,让他们中断了联系。
  擦肩而过,一家三代寻恩人
  1969年,阿不都·卡斯木老人肉瘤复发,王香莲建议他到西安看病。听说要去西安,艾外都格外高兴,因为西安有他亲爱的王姐姐。相互通信几年,远远无法化解他对姐姐的思念之情。父亲也莫名地兴奋,似乎到西安不为看病,而是为了探望分别多年的亲闺女。
  考虑路费太贵,这次艾外都没有让母亲陪同,独自带父亲来到西安,一下火车便直奔西安陆军医院——王香莲实习过的地方。艾外都决定,先替父亲挂号看病,等治疗的时候他再抽空去找姐姐。
  进入诊室,皮肤科的医生护士见到艾外都的父亲都热情相迎,说:“瞧,咱们的阿不都·卡斯木大叔来啦!”好像大家是相识多年的老友。艾外都一时摸不着头脑,在千里之外的西安怎么会有熟人呢?过了许久,他才想起自己四年前曾给王姐姐寄过父亲的病历和照片,一定是王姐姐拿着资料找皮肤科的大夫看过。大概是父亲的病情特殊,因此大家都记得。想到此,艾外都心底涌起阵阵暖流,王姐姐如同神灵的化身,随时随地护佑着远道而来的亲人。
  等父亲进入治疗阶段,艾外都把父亲安顿好,再也等不及了,立即赶往医学院去找王香莲。整整四年,全家人无时无刻不在牵挂和思念王姐姐,他要代亲人们向姐姐问好,要看看姐姐生活得好不好,看看姐姐有没有变化。
  可人生如戏,艾外都与王香莲好似电视剧情节安排的那样擦肩而过。校方告诉他,王香莲已经毕业去了东北一家医院,地址不详。艾外都火急火燎地回到陆军医院,在王香莲实习过的科室打听。令他遗憾的是,没有人知道王香莲的通信地址。
  艾外都无助地蹲在地上号啕大哭,绝望地喊道:“姐姐你在哪儿啊?”
  在西安入院15天后,医生告诉艾外都,治疗他父亲的病,需要用一种X光机进行照射,而这种设备在西安只有医学院有,但需要排很长的队才能做一次治疗。艾外都听了很着急,这样排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治好父亲的病。这时,另一位医生当即介绍艾外都到同样有这种X光机的上海华山医院,并给他写了一封介绍信。艾外都父子来到华山医院后,医生看到介绍信,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很快安排了治疗方案。艾外都知道,这全都得益于王姐姐的事先安排,几乎每一步都有人帮忙。他无法想象,要是没有王姐姐,因语言不通,他会遇到多少麻烦啊!
  从上海华山医院回到家中,一家人热切期盼王香莲来信,希望重新建立联系。艾外都想好了,他要在下一封回信中告诉姐姐自己去过西安,踏上了姐姐曾经踩过的热土,要感谢姐姐细心周到的安排,父亲恢复很好,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见她一面。隔三岔五,艾外都就会去邮局一趟,可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半年、一年过去了,他始终没有收到王香莲的来信。她似乎人间蒸发了。
  与王香莲失去联系,成了艾外都一家人的一块心病,他们满心的感谢在体内汹涌澎湃,却无处宣泄。
  1981年,阿不都·卡斯木老人因心脏病离世。临终前,老人家将艾外都叫到跟前,颤巍巍张开发紫的嘴唇,想要交代什么,但最终因体力不支未能说出话来。艾外都紧紧握着父亲的手说:“爸爸,儿子知道,儿子都懂。您是希望我找到姐姐。放心吧,我去找!”父亲点了点头,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
  20世纪80年代,艾外都已经成家,有了5个孩子,考慮到孩子年纪都小,艾外都打算等孩子们大一些再去寻找姐姐。2000年,正当艾外都筹划着寻找王香莲的事情时,妻子病倒了,因脑出血导致半身不遂,他不得不全力照顾妻子。2012年,妻子过世,子女都已成年,艾外都心无挂碍地开始了寻找王香莲的行动。他发布过寻人启事,给媒体写过信,但一无所获。家中的孩子,包括孙辈,都知道王香莲的故事,一致发誓要找到这位恩人。
  2018年3月,艾外都的小女儿海丽切木·艾外都与央视《等着我》栏目组取得联系,请他们帮助寻人。随后,经过全国网友共同努力,艾外都终于在节目中见到了日思夜想的王香莲。而此时,他们都已是白发老人。相见的那一刻,他们紧紧相拥,泪流不止。王香莲患有脑动脉硬化症,口齿不清地向艾外都问好:“弟弟,你还好吗?”动人的场面让观众纷纷落泪。
  王香莲几度哽咽,说:“当年我仅仅做了一件小事,你却惦记了半个多世纪……我毕业那年,因随身的行李箱丢失,通讯地址簿也一起丢失了,因此跟你们失去了联系。”说着,她牵起老伴儿的手,告诉艾外都:“弟弟,你是俺俩的红娘啊!感谢你!”原来,当年艾外都请人写的广播稿,也被西安的电台转播了。学校连续一周播了王香莲的故事,一个小伙子深受感动,主动找到王香莲表达了心中的敬意。他,就是王香莲后来的爱人。就是说,王香莲对艾外都父子的帮助,间接促成了她的美满姻缘。这,或许就是“但行善事,莫问前程,上天自有安排”的最好诠释吧!
  孙庆红摘自《妇女生活》
其他文献
1.守时。无论是开会、赴约,有教养的人从不迟到。他们懂得,即使是无意迟到,对其他准时到场的人来说,也是不尊重的表现。  2.谈吐有节。注意从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总是先听完对方的发言,然后再去反驳或者补充对方的看法和意见。  3.态度和蔼。在同别人谈话的时候,总是望着对方的眼睛,保持注意力集中;而不是翻东西,看书报,心不在焉,显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4.语气中肯。避免高声喧哗,在待人接物上,心平
期刊
当时,他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本科生,学的是金融专业,爱好文学。我就职于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相距不远,他常将他写的诗拿来给我看,自然就熟络了。  在他本科快要毕业的时候,他告诉我可以直接保送上本校的研究生。我由衷地为他高兴,并因此请他吃了顿饭,以示庆贺。记得我跟他说过这样一些话,顺利的人生就是在每一个环节上都不要掉链子,特别是年轻的时候,读书的机会是最应该把握住的,好时光就是用来为明天作储备。  直到他来
期刊
当一只手摇晃我的肩膀时,我几乎抬不起头来。杰夫·巴列特用沙哑的声音说:“给!这是你的那份水!”  我的枪一直指向其他9个人,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过去了。20天的海上漂流,我差不多一直坐在救生艇的尾部,从那儿我可以用枪瞄准所有人,以控制住他们。在这么近的距离射击,我能枪枪命中。他们明白这一点,谁也不敢扑向我。但是,从他们的怒目中能看出他们对我是多么的恨之入骨。  尤其是水手长的助手杰夫·巴列特,他
期刊
几乎只在转眼之间,似乎可以耸立天地间永远不败的它们败了,而且结局一样——死亡。  斯巴鲁是一头雪狼,麾下拥有30头骁勇善战的勇士,在西伯利亚那些食草动物眼里,斯巴鲁是当之无愧的霸主。但在波塞敦眼里,斯巴鲁却根本不值一提。  体重350公斤,身长2.5米的波塞敦是一头白化的西伯利亚虎,一身雪一样的外皮,灿烂的灰色虎纹,犹如传说中的上古神兽“白虎”一样神秘和充满杀伤力。  波塞敦看斯巴鲁,犹如斯巴鲁看
期刊
我属于那儿。我有许多记忆。我出生时,一如每个人的出生。  我有个妈妈,有座房子,许多的窗,有兄弟,有朋友,还有一间牢房,一洞寒窗!我有一片海鸥掀起的浪,一幅我独享的映像。  我有一块饱满的草场。在语词的深处,我有一个月亮,一只鸟的粮,还有一棵橄榄树,永不死亡。  我长住在那块地上,直到刀剑把人变成猎杀的对象。  我属于那儿。当天堂哭她的母亲,我就向母亲交还天堂。  我也哭了,好让一朵云带我的泪水还
期刊
“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经历。”对于邻居们的善意,杰尔夫也心怀感恩。“我每天都在期待着出门散步,人们知道我的孤单,所以给我陪伴,我已经得到很好的照顾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孟子在描述他理想中的社会时,留下的一句名言,到今天仍然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在大西洋的另一端,几个邻居的暖心举动,让人们感受到了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  95岁的哈维·杰尔夫已经在美
期刊
我想说,一切都不算晚,因为你们的下半辈子才刚开始,而您也及时明白,爱女儿最好的方式就是爱她的妈妈。  那日早上,妈发来一条微信,打开一看,是一张照片。照片中,爸弓腰拖地,非常专注,看样子全然不知自己已成为偷拍对象。  哎呀!爸竟然会拖地了!我连发了几个叹号过去。妈很快回复:“我也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等到这一天。”  然而,这只是个开始。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妈隔三差五地便给我发来爸干家务的照片,我从而
期刊
对于他们来说,藕断丝连  只是一个词,或仅仅四个字  对于我,它是一幅画面  当父亲站在冬天的泥塘  身穿连体橡胶衣,全副武装  当他用铁锹扒开枯枝败叶  挖出一个方坑,站在那中央  当铁锹深入淤泥深處  在某个地方兀自停住  他粗壮的双手随之跟进  灵巧地,像捉鱼一般  从冒泡的黑泥里取出一筒洁白的莲藕  我站在岸边禁不住雀跃  完全忘却了冬天的寒冷  也全然不知挖藕的人  会在某个冬天埋入淤泥
期刊
丹顶鹤一身傲骨、一生忠贞,只要结为伴侣,就会一生相守。如果伴侣受伤无法南飞,那么另一只一定会选择留下,哪怕是面对风雪、面对死亡。  娟子的传说  在广袤的黑龙江大地上,嫩江宛转南流,河之东岸有一块夏如翡翠、冬如白玉的大湿地——扎龙自然保护区。这里以栖居繁衍着自然的精灵——丹顶鹤闻名于世。  據记载,1975年建区之初,丹顶鹤总数仅140只左右。丹顶鹤一身傲骨又极其敏感,人们根本无法接近,保护工作一
期刊
硝烟散尽于历史的天空,世人方知,活着原来就是为了相聚,为了骨肉不再分离。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悲伤可以忘记,爱恨可以放下,无论怎样的沧桑与悲凉,都会在春天到来时终结。  一次返乡途中,台湾湖北黄梅籍抗战老兵梅国庆听到扬声器里传来歌声:“九妹九妹漂亮的妹妹,九妹九妹透红的花蕾。九妹九妹可爱的妹妹,九妹九妹心中的九妹……”年逾七旬的他蓦然一惊,慢慢回忆起前尘往事。  十年生死两茫茫  50年前,梅国庆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