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进步突飞猛进,传播手段日新月异,媒体交流、交融、交锋加剧,互联、互通、互动共生,舆论环境日益开放,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善于利用现代新型媒体,提高危机化解能力,有力有效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各种危机和风险,为科学发展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显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
提高突发事件新闻处置能力
突发公共事件,特别是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国内外新闻媒体高度关注,如若舆论引导不当,事件就会演变为一场舆情危机,并进而演化为一场公共危机,对事件处置、问题解决和地方形象均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提高领导干部突发公共事件媒体应对能力,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应对和危机化解工作,对于主动引导舆论、推动事件处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科学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又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突发公共事件虽然发生的确切时间和地点都无法预见,但从其内在逻辑看依然存在着征兆和预警的可能。近年来,我们淮安市结合本地实际,先后制定出台《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应急预案》、《互联网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应急预案》等方案,将新闻宣传和媒体应对纳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整体工作方案之中,通过演练和实战,及时加以修订和完善,使之实用、管用,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媒体应对总体上做到了以我为主、导向正确,协调有力、组织得当,基调平稳、健康有序。2005年在淮安境内的“3·29”重大交通液氯泄漏事故发生后,我市迅速启动突发事件新闻采访报道应急预案,成功展示了党委政府果断、务实、为民的良好形象。时任省委书记李源潮,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志军批示予以充分肯定;国务院新闻办和一些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院,也将淮安“3.29”事故媒体应对的做法作为成功案例。
公开突发事件信息是时代需要、民众需求和法律要求。正如一句谚语所说,“当真理还没有穿上靴子时,谣言已经跑遍了世界。”流言盛行,谎言猖獗,必然会给社会和民众带来恐慌。流言始于封锁,谣言止于公开。对于重大突发事件。应及时通过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即时发布,让谣言无藏身之地、失去存在的市场,同时严防别有用心者和不法分子恶意炒作。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数十分钟后,中央各主要媒体便抢在第一时间发布了各地震感信息,使公众第一时间知道了真相,避免了恐慌发生。事实证明,对于突发事件,信息发布比不发布好,早发布比晚发布好,主动发布比被动发布好,用事实说话的方式发布比用概念名词的方式发布好。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要通过及时、公开、真实、准确、客观、全面的信息发布与报道,牵引媒体、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眼球,使之与政府同呼吸、共患难,休戚与共、共赴时艰,争取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同心同德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或灾难。
提高新兴媒体驾驭运用能力
近年来,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发展势头迅猛,目前我国网民已超过4亿,网站达到386万个,手机用户超过7亿。特别是3G手机的应用,实现了从固网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跨越,使人人、时时、处处在线成为可能。互联网作为最具吸引力的第四大媒体,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挑战和考验领导干部的媒体驾驭能力。
我们淮安市着力建立多元化的权威信息发布机制,各政府部门既在权威网站、重要论坛以通稿等形式发布官方信息,也根据网民的反应,及时通过论坛回帖、新闻跟帖、更新博客、发布微博等多种方式作出回应,必要时通过即时通讯工具直接与网民在线交流。注重将政府信息网上发布与网上舆论引导相结合,发布前制定新闻应急预案,发布中充分利用“主场优势”循循善诱,发布后密切关注网民反应,即时做出回应或滚动发布。在市内主要网站设立“民生通道”,对涉及重要民生的重大工程、重大决策、部署和举措,通过网上讨论或在线调查等形式,充分了解老百姓的关切、情绪、意見或建议,再制定或调整相应对策,特别是让与民生关联度高的部门单位及时回应民生、关注民生。与此同时,加强媒体合作与宣传,在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新浪网、中江网等知名中文网站开设淮安窗口。在连续成功举办三届全国网络媒体淮安行采访活动的同时,去年策划组织了首届淮安网友文化节,全国20余家知名网站同时走进淮安,制作专题10多个,发表稿件910件次。整个活动征集作品745件,相关新闻被百度、谷歌网站收集3.3万个链接,总点击量约740万人次。一系列网上主题宣传,为建设淮安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网上舆论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高同媒体打交道能力
是否善于同媒体打交道,不仅关系到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而且会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当前,领导干部亟需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树立开放公开理念。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大趋势,要求我们要破除那些封闭观念、过时认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以开放的胸怀、开明的姿态面对媒体、面向公众,正确把握舆论发展规律,顺应时代要求。不但要打开“窗户”,更要敞开“大门”。对涉及的各项工作,要按照规定做到最大限度的公开,为媒体提供权威真实的信息源。不但要乐于公开“成就型”信息,还要敢于公开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型”信息,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开明开放的态度和公开透明的行为取信于民。近年来,我们淮安市委宣传部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线,每年策划组织1—2次大型外宣活动,两岸三地电视媒体“精彩淮安”大型外宣行动、“大型媒体看淮安”、“外宣顾问看淮安”、“聚焦淮安和谐城管”、“全国省级晚报看淮安”、“全国网络媒体淮安行暨镜头中的淮安”、“图说淮安30年”、“周恩来故乡行”等活动,从多方面展示淮安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让来自境内外的媒体和记者在动态过程中感受淮安的真切变化。2009年年中,两岸民意调查机构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与远见杂志社首次独立同期进行民调,在凤凰网联合发布的结果显示,台湾民众最想居住的大陆城市前十名中,淮安排名第七。
提高自身媒体素养。在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领导干部具备较高的媒体素养,既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必要条件,也是领导干部应有执政能力和政府公共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领导干部培育媒体素养,应在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上下功夫。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处”的能力,构建通畅的沟通协调机制。通过教育培训,促使领导干部以新眼光认识媒体、以新意识重视媒体、以新思维借助媒体、以新技巧直面媒体、以新态度善待媒体、以新学科研究媒体,使新闻媒体成为政府进行公共管理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有效载体和工作平台。近年来,我市先后举办了多期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媒体危机化解和媒体公关等培训班。在首都宣传、新闻、文化、出版、教育、科技界聘请50多名知名人士,担任淮安对外宣传高级顾问,并建立定期回访、联谊制度,从而主动了解主流媒体的信息需求动向,通过主动设置议程,激发媒体的兴奋点,引导媒体按照工作需要进行报道。
诚于善于应对采访。领导干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要客观真诚、平等坦诚,积极主动、注重交流,讲究分寸、把握好“度”。平时注重积累,做到内知国情、外知世情。做好充分准备,认真分析舆情,了解媒体和公众最关心、最感兴趣的问题。选择新闻发布的适当方式,多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多讲案例和故事。反复提炼信息,找准切入点,把政府想说的、公众关注的和媒体感兴趣的结合起来。力求通俗简洁表达,善于把官方语言、文件语言转化为记者和群众乐于接受的语言。近年来,我市围绕领导干部驻村蹲点、民生帮扶“九大工程”、畅通民意“八条通道”、“亲民理念和谐城管”、共有产权房建设、阳光信访、“3+1安监体系建设”等,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战役,邀请中央和省主要媒体以及凤凰卫视等境外媒体负责人和知名记者先后多次来淮考察交流。中央、省级和海外主流媒体每年报道淮安的各类有质量、有分量、有影响的重要稿件稳中有升,名人、名城、名著、名河、名湖、名菜等一身“名牌”,已经成为淮安熠熠生辉的城市名片。
责任编辑:夏玉兰
提高突发事件新闻处置能力
突发公共事件,特别是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国内外新闻媒体高度关注,如若舆论引导不当,事件就会演变为一场舆情危机,并进而演化为一场公共危机,对事件处置、问题解决和地方形象均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提高领导干部突发公共事件媒体应对能力,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应对和危机化解工作,对于主动引导舆论、推动事件处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科学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又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突发公共事件虽然发生的确切时间和地点都无法预见,但从其内在逻辑看依然存在着征兆和预警的可能。近年来,我们淮安市结合本地实际,先后制定出台《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应急预案》、《互联网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应急预案》等方案,将新闻宣传和媒体应对纳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整体工作方案之中,通过演练和实战,及时加以修订和完善,使之实用、管用,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媒体应对总体上做到了以我为主、导向正确,协调有力、组织得当,基调平稳、健康有序。2005年在淮安境内的“3·29”重大交通液氯泄漏事故发生后,我市迅速启动突发事件新闻采访报道应急预案,成功展示了党委政府果断、务实、为民的良好形象。时任省委书记李源潮,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志军批示予以充分肯定;国务院新闻办和一些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院,也将淮安“3.29”事故媒体应对的做法作为成功案例。
公开突发事件信息是时代需要、民众需求和法律要求。正如一句谚语所说,“当真理还没有穿上靴子时,谣言已经跑遍了世界。”流言盛行,谎言猖獗,必然会给社会和民众带来恐慌。流言始于封锁,谣言止于公开。对于重大突发事件。应及时通过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即时发布,让谣言无藏身之地、失去存在的市场,同时严防别有用心者和不法分子恶意炒作。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数十分钟后,中央各主要媒体便抢在第一时间发布了各地震感信息,使公众第一时间知道了真相,避免了恐慌发生。事实证明,对于突发事件,信息发布比不发布好,早发布比晚发布好,主动发布比被动发布好,用事实说话的方式发布比用概念名词的方式发布好。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要通过及时、公开、真实、准确、客观、全面的信息发布与报道,牵引媒体、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眼球,使之与政府同呼吸、共患难,休戚与共、共赴时艰,争取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同心同德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或灾难。
提高新兴媒体驾驭运用能力
近年来,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发展势头迅猛,目前我国网民已超过4亿,网站达到386万个,手机用户超过7亿。特别是3G手机的应用,实现了从固网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跨越,使人人、时时、处处在线成为可能。互联网作为最具吸引力的第四大媒体,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挑战和考验领导干部的媒体驾驭能力。
我们淮安市着力建立多元化的权威信息发布机制,各政府部门既在权威网站、重要论坛以通稿等形式发布官方信息,也根据网民的反应,及时通过论坛回帖、新闻跟帖、更新博客、发布微博等多种方式作出回应,必要时通过即时通讯工具直接与网民在线交流。注重将政府信息网上发布与网上舆论引导相结合,发布前制定新闻应急预案,发布中充分利用“主场优势”循循善诱,发布后密切关注网民反应,即时做出回应或滚动发布。在市内主要网站设立“民生通道”,对涉及重要民生的重大工程、重大决策、部署和举措,通过网上讨论或在线调查等形式,充分了解老百姓的关切、情绪、意見或建议,再制定或调整相应对策,特别是让与民生关联度高的部门单位及时回应民生、关注民生。与此同时,加强媒体合作与宣传,在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新浪网、中江网等知名中文网站开设淮安窗口。在连续成功举办三届全国网络媒体淮安行采访活动的同时,去年策划组织了首届淮安网友文化节,全国20余家知名网站同时走进淮安,制作专题10多个,发表稿件910件次。整个活动征集作品745件,相关新闻被百度、谷歌网站收集3.3万个链接,总点击量约740万人次。一系列网上主题宣传,为建设淮安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网上舆论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高同媒体打交道能力
是否善于同媒体打交道,不仅关系到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而且会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当前,领导干部亟需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树立开放公开理念。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大趋势,要求我们要破除那些封闭观念、过时认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以开放的胸怀、开明的姿态面对媒体、面向公众,正确把握舆论发展规律,顺应时代要求。不但要打开“窗户”,更要敞开“大门”。对涉及的各项工作,要按照规定做到最大限度的公开,为媒体提供权威真实的信息源。不但要乐于公开“成就型”信息,还要敢于公开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型”信息,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开明开放的态度和公开透明的行为取信于民。近年来,我们淮安市委宣传部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线,每年策划组织1—2次大型外宣活动,两岸三地电视媒体“精彩淮安”大型外宣行动、“大型媒体看淮安”、“外宣顾问看淮安”、“聚焦淮安和谐城管”、“全国省级晚报看淮安”、“全国网络媒体淮安行暨镜头中的淮安”、“图说淮安30年”、“周恩来故乡行”等活动,从多方面展示淮安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让来自境内外的媒体和记者在动态过程中感受淮安的真切变化。2009年年中,两岸民意调查机构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与远见杂志社首次独立同期进行民调,在凤凰网联合发布的结果显示,台湾民众最想居住的大陆城市前十名中,淮安排名第七。
提高自身媒体素养。在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领导干部具备较高的媒体素养,既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必要条件,也是领导干部应有执政能力和政府公共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领导干部培育媒体素养,应在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上下功夫。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处”的能力,构建通畅的沟通协调机制。通过教育培训,促使领导干部以新眼光认识媒体、以新意识重视媒体、以新思维借助媒体、以新技巧直面媒体、以新态度善待媒体、以新学科研究媒体,使新闻媒体成为政府进行公共管理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有效载体和工作平台。近年来,我市先后举办了多期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媒体危机化解和媒体公关等培训班。在首都宣传、新闻、文化、出版、教育、科技界聘请50多名知名人士,担任淮安对外宣传高级顾问,并建立定期回访、联谊制度,从而主动了解主流媒体的信息需求动向,通过主动设置议程,激发媒体的兴奋点,引导媒体按照工作需要进行报道。
诚于善于应对采访。领导干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要客观真诚、平等坦诚,积极主动、注重交流,讲究分寸、把握好“度”。平时注重积累,做到内知国情、外知世情。做好充分准备,认真分析舆情,了解媒体和公众最关心、最感兴趣的问题。选择新闻发布的适当方式,多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多讲案例和故事。反复提炼信息,找准切入点,把政府想说的、公众关注的和媒体感兴趣的结合起来。力求通俗简洁表达,善于把官方语言、文件语言转化为记者和群众乐于接受的语言。近年来,我市围绕领导干部驻村蹲点、民生帮扶“九大工程”、畅通民意“八条通道”、“亲民理念和谐城管”、共有产权房建设、阳光信访、“3+1安监体系建设”等,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战役,邀请中央和省主要媒体以及凤凰卫视等境外媒体负责人和知名记者先后多次来淮考察交流。中央、省级和海外主流媒体每年报道淮安的各类有质量、有分量、有影响的重要稿件稳中有升,名人、名城、名著、名河、名湖、名菜等一身“名牌”,已经成为淮安熠熠生辉的城市名片。
责任编辑:夏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