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的化学成分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选取在本院确诊疾病并采用中药饮片治疗的150例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基于中药饮片处理方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中药饮片进行水处理前分档的50例患者设为甲组,其中中药饮片进行炮制前分档的50例患者设为乙组,其中中药饮片进行水处理、炮制分档的50例患者设为丙组,获取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结果:丙组患者的用药有效率96.00%大于甲组70.00%、乙组74.00%,显示有差异(P<0.05),甲组患者的用药有效率与乙组比较,显示无差异(P>0.05)。丙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2.00%小于甲组18.00%、乙组16.00%,显示有差异(P<0.05),甲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与乙组比较,显示无差异(P>0.05)。结论:中药炮制方法会对中药饮片的化学成分造成一定影响,继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藥饮片;中药炮制方法;化学成分;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1--01
中药是大自然中的动植物,但在实际应用期间,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进行相应处理后,才能在疾病治疗中应用[1]。从中药的处理方法可发现,中药多通过炮制方法进行处理,而炮制方法直接决定着中药饮片的实际质量[2]。只有结合实际需求,准确掌握每一种炮制方法的每一个炮制环节,准确无误、科学合理的进行中药饮片炮制,才能充分利用中药饮片的功效,减少药物毒副反应,促使患者疾病尽快康复。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不同中药炮制方法在中药饮片处理中应用后,对其化学成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造成的影响,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选取在本院确诊疾病并采用中药饮片治疗的150例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基于中药饮片处理方法将患者分为甲组、乙组以及丙组,每组患者数量达到50例。甲组50例中有男29例、有女21例,年龄大小范围是30-72岁(51.39±8.24)岁,慢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各有20例、16例、10例、4例。乙组50例中有男31例、有女19例,年龄大小范围是31-72岁(51.54±8.28)岁,慢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各有22例、15例、8例、5例。丙组50例中有男30例、有女20例,年龄大小范围是32-70岁(51.29±8.22)岁,慢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各有21例、15例、9例、5例。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甲组(水处理前分档),通过穿刺法、手捏法、指掐法等方法对中药饮片进行鉴别,将不合格饮片一一剔除,结合给药季节、给药分量对中药饮片合理分档,落实少泡多润,然后利用传统炮制法炮制药材。
乙组(炮制前分档),对所有需要使用的中药饮片进行简单水处理后,严格进行炮制前分档,在炮制的时候保证所有中药饮片均受热均匀,最大程度上保留重要饮片的所有活性成分。
丙组(水处理、炮制分档),结合甲组、乙组的中药饮片处理方法进行相应处理,严格控制处理环节、筛选环节的各个步骤,最大程度上提升中药饮片的实际合格率。
三组患者用药的时候,均需将中药饮片浸入温水中持续浸泡30分钟,然后使用武火进行煎煮直至药液沸腾,然后应用文火慢慢煎煮30min,持续煎煮3次,将药液经性有效合并,然后应用文火慢煎浓缩,最后获取药液300ml,在早晚分别用药一次,一天用药一剂,持续用药1月后评估三组患者的用药效果。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1)用药效果,基于患者用药前、用药后的症状体征变化,疗效评估标准[3]如下,显效:患者用药1月后,疾病症状基本消失,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患者用药1月后,疾病症状有所缓解,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无效:患者用药1月后,疾病症状无明显变化,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2)用药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以及循环系统反应,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并计算百分比。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本组实验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数据包处理,计数资料应用 n(%)表示,组间差异通过 X2检验,在 P<0.05 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的临床用药效果
甲组50例中有35例患者用药有效,乙组50例中有37例患者用药有效,丙组50例中有48例用药有效,丙组患者的用药有效率大于甲组、乙组,显示有差异(P<0.05),甲组患者的用药有效率与乙组比较,显示无差异(P>0.05)。详见表一。
2.2三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
甲组50例中有9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乙组50例中有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丙组50例中有1例发生不良反应,丙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小于甲组、乙组,显示有差异(P<0.05),甲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与乙组比较,显示无差异(P>0.05)。详见表二。
3.讨论
炮制是中医学主要特征这一,也是中医药的常用处理方法,更是保证中药在临床有效应用的依据。想要保证临床所用中药饮片的实际质量,则需准确掌握相应的中药炮制方法,严格控制药物炮制期间的火候,保证中药得到有效、准确处理,最大程度上提炼中药精华,减少中药毒副反应[4]。从临床应用可发现,中药炮制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中药药效,但想要保证实际药效,则需有效掌控中药炮制过程,保证每一环节的准确性,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药物效果,提升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
现今中药炮制依然存在一定问题,多通过经验性用药,包括中药处理工艺以及处理原理。因为中药治疗疾病时,多基于中医辨证原则进行处理,所以多数患者的中药饮片存在一定差异,不同辨证患者所用药物数量、类型也不一样。这一特点无形之中限制了中药炮制的统一化,所以至今尚未研究出适宜的中药炮制方法,也没有明确中药饮片的实际用药质量标准。从临床应用可发现,中药炮制方法比较多,其中水制方法包含泡、浸等多种,加热方法有炒、蒸以及煅。中医学认为,中药炮制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上保留药物药效,最大程度上削弱药物毒副作用,才能充分中药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有研究[5]明确指出,中药饮片所用炮制方法会影响其药物成分,还会影响药物效果。本研究赞成上述观点,丙组患者的用药有效率96.00%大于甲组70.00%、乙组74.00%,甲组患者的用药有效率70.00%与乙组74.00%比较无差异;丙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2.00%小于甲组18.00%、16.00%,甲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18.00%与乙组16.00%比较无差异。可见单一应用水处理前分档、炮制前分档,药物效果相差不大;联合应用水处理、炮制分档,可提升中药用药效果。
由上可知,联合应用水处理、炮制分档可有效保留中药饮片的化学成分,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桥,陈艳琰,乐世俊,王文晓,张丽,唐于平.大黄炮制的历史沿革及对化学成分、传统药理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21,46(3):539-551.
[2]衣琳.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化学成分与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2):185,188.
[3]吴菊芳,黄少君.中药炮制对中药饮片的化学成分及疗效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2):207-208.
[4]毕胜,谢若男,金传山.中药饮片炮制机制研究方法概述及展望[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8(6):89-92.
[5]艾拉努尔·巴吐尔,吐逊阿衣·卡迪尔.分析探讨中药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79):184-185.
关键词:中藥饮片;中药炮制方法;化学成分;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1--01
中药是大自然中的动植物,但在实际应用期间,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进行相应处理后,才能在疾病治疗中应用[1]。从中药的处理方法可发现,中药多通过炮制方法进行处理,而炮制方法直接决定着中药饮片的实际质量[2]。只有结合实际需求,准确掌握每一种炮制方法的每一个炮制环节,准确无误、科学合理的进行中药饮片炮制,才能充分利用中药饮片的功效,减少药物毒副反应,促使患者疾病尽快康复。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不同中药炮制方法在中药饮片处理中应用后,对其化学成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造成的影响,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选取在本院确诊疾病并采用中药饮片治疗的150例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基于中药饮片处理方法将患者分为甲组、乙组以及丙组,每组患者数量达到50例。甲组50例中有男29例、有女21例,年龄大小范围是30-72岁(51.39±8.24)岁,慢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各有20例、16例、10例、4例。乙组50例中有男31例、有女19例,年龄大小范围是31-72岁(51.54±8.28)岁,慢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各有22例、15例、8例、5例。丙组50例中有男30例、有女20例,年龄大小范围是32-70岁(51.29±8.22)岁,慢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各有21例、15例、9例、5例。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甲组(水处理前分档),通过穿刺法、手捏法、指掐法等方法对中药饮片进行鉴别,将不合格饮片一一剔除,结合给药季节、给药分量对中药饮片合理分档,落实少泡多润,然后利用传统炮制法炮制药材。
乙组(炮制前分档),对所有需要使用的中药饮片进行简单水处理后,严格进行炮制前分档,在炮制的时候保证所有中药饮片均受热均匀,最大程度上保留重要饮片的所有活性成分。
丙组(水处理、炮制分档),结合甲组、乙组的中药饮片处理方法进行相应处理,严格控制处理环节、筛选环节的各个步骤,最大程度上提升中药饮片的实际合格率。
三组患者用药的时候,均需将中药饮片浸入温水中持续浸泡30分钟,然后使用武火进行煎煮直至药液沸腾,然后应用文火慢慢煎煮30min,持续煎煮3次,将药液经性有效合并,然后应用文火慢煎浓缩,最后获取药液300ml,在早晚分别用药一次,一天用药一剂,持续用药1月后评估三组患者的用药效果。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1)用药效果,基于患者用药前、用药后的症状体征变化,疗效评估标准[3]如下,显效:患者用药1月后,疾病症状基本消失,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患者用药1月后,疾病症状有所缓解,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无效:患者用药1月后,疾病症状无明显变化,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2)用药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以及循环系统反应,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并计算百分比。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本组实验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数据包处理,计数资料应用 n(%)表示,组间差异通过 X2检验,在 P<0.05 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的临床用药效果
甲组50例中有35例患者用药有效,乙组50例中有37例患者用药有效,丙组50例中有48例用药有效,丙组患者的用药有效率大于甲组、乙组,显示有差异(P<0.05),甲组患者的用药有效率与乙组比较,显示无差异(P>0.05)。详见表一。
2.2三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
甲组50例中有9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乙组50例中有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丙组50例中有1例发生不良反应,丙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小于甲组、乙组,显示有差异(P<0.05),甲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与乙组比较,显示无差异(P>0.05)。详见表二。
3.讨论
炮制是中医学主要特征这一,也是中医药的常用处理方法,更是保证中药在临床有效应用的依据。想要保证临床所用中药饮片的实际质量,则需准确掌握相应的中药炮制方法,严格控制药物炮制期间的火候,保证中药得到有效、准确处理,最大程度上提炼中药精华,减少中药毒副反应[4]。从临床应用可发现,中药炮制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中药药效,但想要保证实际药效,则需有效掌控中药炮制过程,保证每一环节的准确性,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药物效果,提升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
现今中药炮制依然存在一定问题,多通过经验性用药,包括中药处理工艺以及处理原理。因为中药治疗疾病时,多基于中医辨证原则进行处理,所以多数患者的中药饮片存在一定差异,不同辨证患者所用药物数量、类型也不一样。这一特点无形之中限制了中药炮制的统一化,所以至今尚未研究出适宜的中药炮制方法,也没有明确中药饮片的实际用药质量标准。从临床应用可发现,中药炮制方法比较多,其中水制方法包含泡、浸等多种,加热方法有炒、蒸以及煅。中医学认为,中药炮制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上保留药物药效,最大程度上削弱药物毒副作用,才能充分中药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有研究[5]明确指出,中药饮片所用炮制方法会影响其药物成分,还会影响药物效果。本研究赞成上述观点,丙组患者的用药有效率96.00%大于甲组70.00%、乙组74.00%,甲组患者的用药有效率70.00%与乙组74.00%比较无差异;丙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2.00%小于甲组18.00%、16.00%,甲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18.00%与乙组16.00%比较无差异。可见单一应用水处理前分档、炮制前分档,药物效果相差不大;联合应用水处理、炮制分档,可提升中药用药效果。
由上可知,联合应用水处理、炮制分档可有效保留中药饮片的化学成分,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桥,陈艳琰,乐世俊,王文晓,张丽,唐于平.大黄炮制的历史沿革及对化学成分、传统药理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21,46(3):539-551.
[2]衣琳.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化学成分与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2):185,188.
[3]吴菊芳,黄少君.中药炮制对中药饮片的化学成分及疗效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2):207-208.
[4]毕胜,谢若男,金传山.中药饮片炮制机制研究方法概述及展望[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8(6):89-92.
[5]艾拉努尔·巴吐尔,吐逊阿衣·卡迪尔.分析探讨中药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79):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