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爸爸热”未来发展方向及策略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37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5年7月,浙江卫视《爸爸回来了》第二季完结,同时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第三季开播,两档亲子类真人秀节目共同霸占暑期荧屏,再一次引发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热议。本文将从两档节目持续火热,将两档节目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特色,探析“爸爸热”未来发展方向和策略。
   关键词: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特色;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9-0088-02
  
   近些年来,真人秀节目成为观众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谢耘耕教授和陈虹教授认为“所谓真人秀节目,就是普通人而非扮演者,在规定情境中按照指定的游戏规则展开完整的表演过程,展示自我个性,并被纪录或者制作播出的节目。[1]”真人秀起源于西方,中国起步较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诞生了众多类型的真人秀。从歌唱选秀类《超级女声》再到婚恋交友类《非诚勿扰》直至当下热播的亲子互动类《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真人秀占据着各大卫视黄金时段。《爸爸去哪儿》和《爸爸回来了》同样是亲子类真人秀节目,曾在同一档期播出,但都各自占据着极高收视率,在“爸爸热”的背后,它们之间有怎样相似点和不同点呢?本文通过对两档节目各方面系统化的对比,以探讨它们各自独具特色的模式,解析“爸爸热”未来发展方向及策略。
  一、中国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现状
   近年来,亲子话题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韩国亲子类综艺《爸爸!我们去哪儿?》《超人回来了》赢得了众多观众的热捧。2013年10月湖南卫视与韩国MBC电视台合作,在国内推出首档大型明星亲子真人秀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掀起了亲子热浪潮。其第一季全国平均收视率为2.85,收视份额为18.52,力压同时段其他综艺节目,获得2013年综艺节目收视第一。紧接着各大卫视相继推出爸爸类亲子节目,如《人生第一次》《爸爸请回答》《爸爸我来了》等节目。
   2015年7月随着《爸爸去哪儿3》的开播及《爸爸回来了2》的完结,我们再一次看到了“爸爸热”带来的巨大影响。最新数据显示,《爸爸去哪儿3》7月10日播出的第一期节目,当晚节目全国网收视率2.28,收视份额13.82,城市网收视率2.856,收视份额14.26,远超第一季第一期播出当晚收视率,以强有力的优势位列当天卫视晚间时段节目第一。《爸爸回来了2》12期节目下来在卫视晚间时段节目排名靠前,每播出一期都会在新浪微博上引起热门话题,如“我们白着呢”、“馨奥尔良”、“甜馨不哭”。由此可见,《爸爸回来了》和《爸爸去哪儿》成为了国内亲子类真人秀节目领头羊。
  二、《爸爸去哪儿》和《爸爸回来了》对比
   通过三季《爸爸去哪儿》和两季《爸爸回来了》的播出来看,虽然主角都是星爸萌娃,都以亲子互动,还原明星真实家庭教育为定位,但两档节目之间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两档节目进行对比,分析两档节目是如何从相似的定位中展现各自特色的。
   1.明星嘉宾各具魅力。两档节目的嘉宾都是“爸爸+子女”的组合。爸爸虽然都是演艺界或体育界明星,但来自不同地域,受到的文化教育背景各不相同,所以在教育方法上各有特色。典型的爸爸有“鼓励爸爸”林志颖、李小鹏,“逗比爸爸”贾乃亮、刘烨,更有“狼爸”的郭涛、吴镇宇及郑钧。节目中,孩子们的年龄各有不同,各具个性。《爸爸去哪儿》因为以户外拍摄为主,所以孩子的年龄主要集中在四到六岁,且男孩较多。“女汉子”Cindy,“暖男”天天,“公主”Angela和夏天,“萌娃”Kim和Gerce都使观众印象深刻。而《爸爸回来了》主要是在室内展现爸爸对孩子的照顾,所以孩子年龄跨度较大,小到一岁半,大到八岁,典型的萌娃有“逗比女汉子”甜馨,“萌神”奥莉,“小绅士”威廉。无论是大星爸还是小萌娃,他们都在节目中展现了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以或严厉,或可爱,或搞笑,或亲和的形象赢得了观众的心。
   2.节目形式差别较大。清华大学尹鸿教授认为在真人秀中人才是核心,根本。人格,人性必须成为目的[2]。而真人秀经常用冲突和矛盾制造看点,展现一个人的个性与特点。在节目中,亲子之间的互动及与外界主动产生的互动就会引发冲突和矛盾,产生出极具看点的效果。《爸爸去哪儿》偏向于朋友之间分享、合作。72小时的野外生活,无论是爸爸还是孩子都是通过完成节目组安排的任务与伙伴们共同成长。例如:孩子一起去给爸爸寻找做饭用的食材,爸爸做好饭拿给大家一起分享,举办运动会进行比赛。并且孩子年龄相仿,更易于用相同的“语言”进行交流,所以分享、合作的时候更多,家庭与家庭之间交流互动要比《爸爸回来了》频繁,产生的冲突矛盾也多,更能体现星爸萌娃各自个性特点,使观众在观看时不感到疲倦厌烦。而《爸爸回来了》则偏向于亲子交流。妈妈不在家的48小时内主要通过爸爸做饭,带孩子玩耍,哄孩子睡觉等生活细节状态来增强爸爸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但每个家庭之间相对独立,互动较少,集体时间较少,游戏感弱于《爸爸去哪儿》,全程靠孩子临时发挥增加看点,冲突矛盾不够,导致观众笑点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虽然在第二季有所改善,例如增加了甜馨、奥莉之间一起上舞蹈课,五个家庭一起聚餐等场景,但是与《爸爸去哪儿》相比,结构还是较为松散,形式上比较单一,创意点不足。
   3.节目基调大相径庭。《爸爸去哪儿》展现的是亲子间互为朋友,相互理解成长,相互成熟的一面,而《爸爸回来了》则是更多体现爸爸对孩子展现父爱温情的一面。从主题曲就可以听出《爸爸去哪儿》通篇洋溢着轻松、活泼的基调,比如将孩子比作“小怪物”,将爸爸比作“大树”,通过爸爸与孩子们的交替合唱,展现亲子间朋友般相处轻松欢快的状态。《爸爸回来了》则偏向温情的基调。以爸爸用一种哄宝贝的语调演唱为主,通过“啦啦爸爸回来了,不要喊妈妈,不要哭不要怕,爸爸回来了”的歌词,营造了一个甜蜜温馨的场景。    4.节目周边产业链不同。自2013年《爸爸去哪儿》火热播出后,其周边产业链迅速发展起来,推出了各种类型的衍生产品[3]。首先推动了《爸爸去哪儿》拍摄外景地的旅游热。无论是云南普者黑,宁夏沙坡头,还是重庆武隆,这些一开始都不太出名的景区在参与拍摄后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其次《爸爸去哪儿》影像制品畅销全国,尤其是连续两年在贺岁档推出了《爸爸去哪儿大电影》,获得了高票房高收益。此外,各类服装,图书等均与“爸爸去哪儿”进行合作,销量剧增。湖南卫视借机推出的手游日均下载量突破百万。各大门户网站也纷纷对其进行专题报道,跟进其发展。而与此相对比,《爸爸回来了》周边产业相对较弱。不过一些明星家中摆放的物件,如甜馨房间的壁纸,吴尊家中摆放的沙发,甚至是neinei喝水的吸管杯,奥莉的画具都被商家们捕捉到,大肆做宣传,打着“明星同款”售卖商品,满足了人们接近明星,跟风明星的心理。但是相对比来说,《爸爸去哪儿》周边产业链明显要比《爸爸回来了》强大,吸金能力更强。
  三、“爸爸热”未来发展方向及对策
   近两年随着90后逐渐为人父母,怎样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等亲子话题持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经过三季《爸爸去哪儿》和两季《爸爸回来了》的播出,相同的游戏环节,相似的场景设计,使观众渐渐产生了一定的视觉疲劳。如何保持关注热度,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增强寓教于乐,利用本土文化传递正能量。电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传播信息,引导社会发展方向的重要工具。观众们收看明星真人秀不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窥看心理,看到明星真实的日常生活,更是希望了解和借鉴明星是怎样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母亲主管孩子家庭教育,但根据调查显示,父亲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4]。亲子真人秀类综艺应充分利用父亲优势,用寓教于乐方式,使孩子在游戏中成长。这不仅有利于萌娃们的成长,还易于观众模仿。2015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真人秀节目努力转型升级、改进提高,丰富思想内涵,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实现积极的教育作用和社会意义[5]。真人秀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爸爸类亲子真人秀应着力于探索本土传统文化创新点,如中国一些传统礼仪,传统民俗,传统艺术与寓教于乐方式相结合,从小培养孩子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继承,为未来发扬中华文化打下基础。这既响应了政府号召,也给观众做榜样,弘扬了社会正气,传播了正能量。
   2.增加受众参与度,集结受众创意。从一开始“草根真人秀”到现在的“明星真人秀”,一个“秀”字使电视传播成为观看者与参与者的互动。观众能够在观看节目的同时有参与感,甚至能够真正的参与到节目中,这是维持真人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6]。在今天,海外以及国内的各式各样的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观众对节目制作是否精良,内容是否有趣等方面都渐渐有了自己的见解,各类社交平台的发展也使观众发表自己意见和看法的地方越来越多。每播出一期节目,微博、微信等平台就会产生大量相关话题供观众相互讨论。由此可见,真人秀融入群众才是未来发展的最终方向。节目组应主动发起话题,吸引观众参与话题讨论,提高参与度,在观众的讨论中挖掘可利用的创新点。
   3.把握受众兴奋点,培养本土精英制作团队。传媒学界用“使用与满足理论”来研究受众需求动机对媒介的使用,从而得到满足的过程[7]。好的节目需要满足受众各种需求才能得到关注。无论是《爸爸去哪儿》还是《爸爸回来了》,节目模式模仿海外,且制作团队的一部分也来自海外。一个非本土创新的节目想要长久的发展,就必须进行创新,其重中之重就是培养本土精英制作团队。节目播出是否成功在于收视率高低。在把握国内观众兴奋点上,本土制作团队更有优势,尤其是80、90后专业人员,他们与观看者年龄相仿,相对比海外制作团队更了解国内综艺节目情况,更了解国内观众关注焦点,会采用更适合的方式来引起观众热议。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爸爸热”一时还不会散去,但仅靠着单一的模仿是不能够满足观众需求的。精良的节目制作加上常变常新的节目内容才是亲子类真人秀持久发展的道路,而如何增强创新力度还是摆在爸爸类亲子节目制作人员面前的首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谢耘耕,陈虹.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 尹鸿.真人秀节目分析[EB/OL].http://www.cssn.cn/zt/zt_xkzt/ xwcbxzt/xsyxdzrxjmfzqj/xzjd/201410/t20141030_1383008.shtml 中国社会科学网,2014.
  [3] 宋晶.明星真人秀节目创新性研究——以《爸爸去哪儿》为例[J].当代电视,2015(5).
  [4] 陈思竹.试论《爸爸去哪儿》的成功之处[J].艺术科技,2014(11).
  [5]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 引导调控真人秀节目[EB/OL].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5/0723/c172318-27347497.html 人民网,2015-07-23.
  [6] 真人秀节目兴起的原因及发展策略[EB/OL].http://www.cssn.cn/ zt/zt_xkzt/xwcbxzt/xsyxdzrxjmfzqj/cl/201410/t20141030_1383044.shtml.
  [7]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传馨]
其他文献
摘 要:从《超级女声》真人选秀节目火遍大江南北,到如今《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极限挑战》等一系列一线明星真人秀节目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真人秀节目无疑为中国电视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成为目前电视市场不可缺少的标杆内容。自1958年开始,中国电视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加上引进内容与新媒体内容的竞争,“注意力”资源的争夺决定着电视节目内容和策划的重要性,本文旨在基于全球化的视野,通过产业视角进行
期刊
摘 要:电影《钢的琴》处处流露出导演张猛的前苏联情怀,影片关注底层小人物,却并没有囤囿于展示小人物的苦难悲情,而是选取底层叙事的角度,将现实主义和荒诞的喜剧元素结合,把一群普通下岗工人的喜怒哀乐化为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娓娓道来。影片运用底层叙事手法,并从美学艺术符号的角度去建构影片,从而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富有欣赏价值的影像世界,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叙事;意象;人文关怀;艺
期刊
摘 要:电影《天将雄狮》用近乎完美的视听语言为观众展现了丝路中的文化景观,在视觉和听觉影像中感受到仪式性文化和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并且让人们从“镜像阶段”中达成了文化的认同,电影不仅从仪式性文化的影像化展示、“镜像阶段”中的文化认同、民族文化心理的视听表达这三个方面让观众享受到文化盛宴,还从电影文本的深处看到人性的光辉和伟大。   关键词:仪式性文化;镜像阶段;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J90
期刊
摘 要:在众多的新兴媒体中,微博几乎成为社会新近事件的第一舆论策源地,官方政务微博是官方权力话语积极走向前台的重要平台。危机事件是对官方微博公正能力的检验,本文通过对危机事件山东招远案中选取的官方微博和新浪微博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比较,对官方微博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官方政务微博;招远案;话语权;话语博弈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 要:新闻舆论监督,因种种局限,越到基层监督功能越弱。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缺位”和“失语”已成为县级台话语权、公信力的“短板”。本文注重寻求操作性强的提高舆论监督实效性的解决途径与对策,即从正确的舆论导向出发,找准党和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与群众集中反映问题的契合点,多单位联动以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以及融入新媒体的发展趋势,简单地说就是从“定位、聚力、联动、乘势”四个方面入手,从而充分发
期刊
摘 要: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自2011年底实施以来,在网络上持续形成较高的舆情关注,并体现出萌芽、高涨、平稳三个发展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形成与百度搜索指数之间有较强的关联。营养改善计划网络舆情主要由营养餐安全事件触发,文章归纳了政府在应对舆情时存在一些失误和主要的舆情观点,并以石城县营养餐疑似中毒事件为例分析了舆情传播路径和事件处理经过。   关键词:营养改善计划;網络舆情;发展阶段;应对策略
期刊
摘 要:在现如今电视娱乐节目“娱乐化”的大背景下,很多电视台为了取得高收视不断从国外引进种类多样的真人秀节目进行本土化改造,大部分节目多是沿用引进节目本身的节目形式,改造只是邀请一些本土明星,节目创新力度却很小。2015年年初央视推出的综艺类娱乐真人秀节目《叮咯咙咚呛》则充分结合中国戏曲艺术,以轻松新颖的娱乐方式向受众巧妙地推介传统艺术,将娱乐综艺类节目与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巧妙结合,实现了节目形式
期刊
摘 要:广播新媒体发展思路关键在于借助新的手段和形式,推动内容演进,提升用户参与度、突出服务用户概念,将听众转化为用户,聚合品牌影响力,寻求合作与创收模式的新突破。在两微一端(微信、微博、客户端)广泛被开发和应用的趋势之下,广播节目内容制作和集成必须呈现网络化和平台化特征,而定位和步骤是融合的关键操作。本文从陕西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在微信公众账号开发与应用实践出发,分析了广播和新媒体融合的结合点、导
期刊
摘 要:在“互联网+”风起云涌之时,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和传统媒介深度融合的时代已然来临,在大型会议报道中,党报等主流媒体如何采用“互联网+传媒”的多种创新方式从“新闻富矿”中挖掘“黄金”,是党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本文以《陕西日报》第十九届西洽会暨丝博会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在新闻策划、栏目设置、稿件采写、宣传方式上的创新之处,探寻地方党报在大型会议报道中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媒介融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体竞争已从数量之争转入质量之争,以新闻评论为主的“评论周刊”成为媒体之争的新亮点。党报作为主流媒体,要紧扣时代脉搏,敏锐捕捉新闻热点,有理、有利、有节地引导舆论,力求在“让党放心”的同时,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平等对话、交流讨论、抒发胸臆乃至争鸣交锋的舆论平台,做到“让人民满意”。   关键词:党报评论;梯形结构;突出策划;注重本土化;主流价值   中图分类号:G2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