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因素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ni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五彩缤纷,但是并非什么内容上都可以或要求创新,而一般是在特定的领域才蕴含着诸种创造性的因素,那才是师生共同创新,培养创造能力的基地。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情况,从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第一,理解中的创新
  “理解”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内容包括了字词句段篇等,丰富而繁杂。俗语说“一百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是一部《红楼梦》,有人认为是“淫书”,有人认为是“哲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可见每个读者对同一个问题或文字的理解上存在着诸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文化底蕴,经历体验,性情爱好等。总之,正因为有差异才有创新的可能性,但决不是胡说八道。
  在课改过程中,我们发现现在的有的课堂十分活跃,老师似乎也正在追求,认为这就是课改。然实际上,不少学生根本不是在思考的基础上回答或是提出问题,相反借机好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应善于把握课文内容,挖掘文中可能存在的创新因素,合理设置创新点,然后相时启发,引导,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求异的思维,培养其能力。
  然而在“理解”这一环节上并不是什么都求异创新,因为理解的重点还是在回归作者的原意上,越接近越正确,但非一定是越接近越好。那么什么地方是理解创新的内容呢?
  笔者认为:能够创新的地方应该是存在多义理解或多角度理解的内容,如郭沫若的《石榴》其主题到底是什么呢?从文中所写内容看就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而相反《骆驼寻宝》《十二块金币》等课文,它们的主题就十分明确。既然是明确的就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去求异了,否则就会糊涂。再如鲁迅先生的文章的主题就有很多值得创新的,无论是《孔乙已》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是《药》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另外对句子的理解中存在创新因素,如“他大约的确是死了”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呢?各人有自己的见解与分析,至少有个侧重的问题。因此,在理解环节中求新是十分必要的,但不能为求新而求新,应就具体对象而论。二、鉴赏中的创造
  理解是教学中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鉴赏则是高一层次的要求,二者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我们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可谓是文质兼美的范本,特别是古典诗词歌赋文,更是百里挑一的经典之作,因而准确的理解,深入的欣赏更是提高语文素质不可或缺的环节。
  第二、鉴赏中的创造
  鉴赏是高层次的活动,而每一篇作品都是一件艺术品。根据美学原理,鉴赏是接受者对艺术意象的重建过程,即在沟通艺术语言形象与读者的先在结构(期待视野)的基础上,通过“观”“品”“悟”的过程,逐渐地领会,丰富和完善,从而获得美感,受到曛陶。而每个人的先在结构又因人的文化教育、阅读积淀、想象能力、审美趣味等而存在很在差异。因而鉴赏中存在很大的创新空间。
  三、表达中的创意
  表达包括口头表达与写作,其中写作是创新的沃土,只要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能体现自己的生活的习作都可以说是创造的成果。
  但从现实可以看出,现在大部分学生只停留在模仿的层面上,创新的意识比较弱,不懂得如何去追求新意,写出个性化的作品。
  因此,作为教师应努力去教会学生创新的方法: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等,鼓励学生在作文立意,构思上大胆地创新,立求有独特的风格,与众不同。因口头表达的随意性较大,不便阐述,这里只对作文创新进行论述。
  作文创新的方法很多,最基本的笔者曾在一篇论文中归纳成三点:一是变形创新,即在原有的生活或材料的基础上,根据表达的需要,对其内容或形式给予一定程度的变化,使之与已有的有所不同。
  二是个性创新,即追求个性化的创新;每个人都会有个性,那他发现问题,感悟问题,思索问题,表达问题的方式就会有很大的差别,但不会自觉的被自己利用,这需要老师的因材施教和有效的诱导和指点。
  三是虚构创新,即是根据写作的需要,融合自己的生活积累,本着艺术真实的原则,虚设所需的各种材料,构思成文。
  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过“推陈出新是我的无上诀窍。”我国文豪鲁迅先生也曾说:“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
  虽然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灵魂,但在我们的中小学教学中还是应有个“度”,该扎扎实实“墨守”的,就要切切实实掌握,不能马虎,按张大千所说“师古人,师造化,求独创。”把创新建立在坚实的语文基础之上,才会真正建立起创新的“东方明珠塔”!
其他文献
学生写作的过程贯穿着生活、思维和语言的统一。古人说“言为心声”,学生习作尤其强调写真事、抒真情。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  儿童的情感、思维想象和个性对于习作的关系很大,儿童只有在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在心境良好的情况下,思维才能活跃,情感才能真实,想象才能丰富,个性才能发展,文章才能写好。反之,如果学生心情压抑,如负重荷,怎么能写好文章呢?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有吸
期刊
思维活动是人类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形式,而创造性思维又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高级过程,它比一般思维活动更复杂,更困难,因而也就更具有社会价值。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且应当成为教学的核心。  思维是一个不断的认识过程。求学之初,学生往往无疑(实则是“疑”没有被觉察),一旦积极思考,便觉有疑,深钻下去,处处是疑,通过思维,逐步解疑,到最后,一了百了,豁然开朗,彻底解题。  古语云:“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诚信”教育是可以逐渐杜绝以上行为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诚信”教育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日常学习生活入手     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应以《课程标准》、《德育大纲》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科学、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思想比较单纯,一些所谓的大道理对于他们实在太深奥,或者似乎都懂。  教学时,应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从不说谎话,说真话,说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把计算机技术引入教学,结合影视,幻灯,音响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而进行的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教学融入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大大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手,脑,眼,耳并充分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它能使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
期刊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育还存在未清除的遗留问题:一是还未彻底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二是“翻译式”“灌输式”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三是外语实践的量少、内容死、面窄,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当今的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发展迅速,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挑战。创造性学生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性劳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面对新的对象,新的学科教材,新的质量要求,
期刊
在推行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对评价语言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并予以了关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成功的评语是同学们健康成长的催化剂,及时雨;是帮助下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路灯、方向盘;也是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纽带。  平时作业中,一两句点拨的话语,会让孩子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课堂上,有时不经意的鼓励,甚至成为改变孩子一生的动力;期
期刊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比较注重的是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中的操作,而忽视了实验后的反思和总结。实验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进一步理解实验、深化实验、完善实验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反思可总结实验规律,优化实验方案,创新实验设计,揭示实验本质,增强实验效果。    一、反思实验原理    围绕实验原理进行反思,可变通实验原理公式,使实验方案更为简洁,实验结果更为准确。例如,“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若反思一下实验原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  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呢?我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上好绪言课,激发学习兴趣    有趣,是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有趣即化学教学富有趣味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
期刊
每到学期快结束,老师们都面临着如何上好复习课这一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多年的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只有找出思想政治课复习总结的纲和线,学生复习时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类社会的发展一般要依次经历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几个阶段。  这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这是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