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人人都知道,所以有了“得阅读者得英语”的说法,因此教师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关键词】阅读三阶段教师的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根据阅读课的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师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作用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阅读前的启发与引导。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应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讲授新内容时,教师首先应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新内容的预习,要提出预习的目的和要求,给出问题,最好设计与阅读教学相关的导学案,引导学生去进行有效的预习,为下一步课堂教学做好准备。例如,在预习Stand up for your health!(SBM6U1译林牛津版)前,我给了学生下面三个问题,要求他们回答:
1. Do you like laughing?
2. What makes you laugh?
3. What does laughing benefit you?
在学生回答了这三个问题以后,我又提示他们说:“This passage is about the stand-up comedy, which is one favourite type of comedy that is done on a stage by a comedian talking straight to audience members.”接着我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
1. How might a stand –up comedy decide what jokes to tell?
2. How many types of stand-up are mentioned?
3. What does your brain do when you laugh?
4. What is the English saying about laughter mentioned in the text?
上述问题既与课文内容相关,又能贴近现实生活。对于有些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回答的问题,教师可要求学生动笔去写一写。有些一时不易用英语表达的,可以允许学生用中文表述或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阶段是教师在阅读过程中的指导与答疑。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课文中的知识点讲得淋漓尽致,但忽略了对学生基本阅读技能的培养。《大纲》指出:“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要指导学生查阅词典、语法等工具书,指导、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使学生逐步获得独立的阅读能力。”所以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的体现。
学生在进行课文阅读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阅读中断的现象,这大多是由于某个或几个关键词的障碍所造成的。这通常会导致理解失败或由于误解了词义而使得整个句子令人费解。如果是这样的话,教师应鼓励并指导学生通过上下文寻找词义,非必要时不查词典。如:I am fond of spending my weeks at the beach, I enjoy the sun, sand and water. 句中的beach是个生词,且对于理解全句的意思较为重要。有学生提出来不认识该单词,我鼓励他根据下文所提的sun, sand和water猜一猜这个单词的意思,很快该学生猜出了意为“海滩”。如果是由于学生对句子结构的误解而造成阅读中断,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分析和讲解。如在一篇关于Abraham Lincon的文章中有这么一句:“She did all she could to help him. ”有学生问我:“‘could’这一情态动词后面为什么直接跟了‘to help’这一动词不定式结构,而不是接动词原形呢?”很显然,是学生对该句句子结构有误解。我解释说:“could后面省略了一个动词。” 马上有同学反应过来,说是省略了 “do”。接着我又解释说:“she could (do)在该句中作定语修饰all, 而to help him 这一不定式作目的状语,不定式和could在结构上没有连接关系。”接下来我又给了他们两个例句,以便让他们能进一步熟悉、了解该句结构的特点:
1. All the players will do what they can (do) to win the race.
2. The doctors did everything they could (do) to save the girl.
这一阶段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边积极沟通的过程,教师应改变以往仅仅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策划者、鼓励者、启发者和传授者。
第三阶段是阅读后的讨论与检查。这一阶段主要是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与交流阅读理解的心得,并通过一系列的书面测试题检查阅读的效果。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1.检查阅读的目标是否达到;
2.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中要求掌握的语言知识要点,是否达到了学以致用。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教师借助各种手段指导学生进行交流、思考、发表意见。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的好奇心与成功欲就能得到极大的满足,被动地接受就会变成主动地探求。交流学习心得最有效的手段是展开讨论,可以就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讨论,也可以就材料中所演绎出来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在讨论的安排上,先让学生准备发言提纲,教师对各种不同的意见应心中有数,同时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启发和引导。如在学习了Stand up for your health!(SBM6U1译林牛津版)以后,我组织学生就下面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1.What do you think of stand-up comedy?
2.Why should we laugh every day?
当学生经过思考、合作、讨论和交流后仍处于困惑之中,教师再给予必要的提示和讲解,使学生及时地将整篇课文融会贯通, 同时使他们能感觉到英语阅读的乐趣并爱上英语阅读。
关于阅读后的检查,这在教学过程中一向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在题型的设计、内容的安排上逐步走向了科学化、合理化,在这里我就不多谈了。
参考文献
[1]《高中英语阅读课文课前预习指导》(贵阳市白云二中 王磊2004《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2)
[2]《阅读中遇到生词莫紧张》(山东平邑二中 巩玉香 张华2004《英语通》5)
[3]《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的调查与分析》(浙江省金华第一中学 胡剑 2004《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0)
[4]《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山东省霍州市第一中学 韩学东2004《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9)
(上接第8页)
且还要通过自身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师德,严谨的教风去影响、感染和激励学生。
那么,教师的形象激励有什么作用呢?
1.示范作用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是有生命、有思想、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接受教学的主体,教师决不能消极的“加工”他们的劳动对象,而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用自己崇高的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使他们不但可以学到知识,而且还可以了解和学习优秀的道德品质。俄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道德个性对青少年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在思想品德、学识才干、言谈举止、生活作风等方面“以身立教“。为学生做出表率。
2.感染作用
汉代学者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作为社会成年人的代表来教育学生的,是学生天然的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是教师德、识、才、学的一种体现。一旦渗入到教学活动过程,必然会影响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一位初中毕业的学生给我的回信说:“感谢您三年来对我学习的帮助与精神的鼓舞,您那刻苦的劲头,将伴随我胜利的完成我的学业。”可以说学生是能折射出教师形象的一面镜子。
3.导向作用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可见教师导向作用的重要。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即使是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教师的敬业精神,工作作风,行为习惯等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起了导向的作用,许多科学家之所以成才,多数是启蒙老师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经济社会,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教师形象的激励作用,难度一定会不小。一些教师已经将自己的人格降得很低,甚至比普通老百姓还不如。长此以往,我们还有什么本钱教育他人?常言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当好人师,寓道于教,精心育人,努力做到学品、教品、人品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好教师形象的激励作用。
【关键词】阅读三阶段教师的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根据阅读课的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师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作用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阅读前的启发与引导。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应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讲授新内容时,教师首先应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新内容的预习,要提出预习的目的和要求,给出问题,最好设计与阅读教学相关的导学案,引导学生去进行有效的预习,为下一步课堂教学做好准备。例如,在预习Stand up for your health!(SBM6U1译林牛津版)前,我给了学生下面三个问题,要求他们回答:
1. Do you like laughing?
2. What makes you laugh?
3. What does laughing benefit you?
在学生回答了这三个问题以后,我又提示他们说:“This passage is about the stand-up comedy, which is one favourite type of comedy that is done on a stage by a comedian talking straight to audience members.”接着我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
1. How might a stand –up comedy decide what jokes to tell?
2. How many types of stand-up are mentioned?
3. What does your brain do when you laugh?
4. What is the English saying about laughter mentioned in the text?
上述问题既与课文内容相关,又能贴近现实生活。对于有些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回答的问题,教师可要求学生动笔去写一写。有些一时不易用英语表达的,可以允许学生用中文表述或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阶段是教师在阅读过程中的指导与答疑。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课文中的知识点讲得淋漓尽致,但忽略了对学生基本阅读技能的培养。《大纲》指出:“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要指导学生查阅词典、语法等工具书,指导、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使学生逐步获得独立的阅读能力。”所以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的体现。
学生在进行课文阅读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阅读中断的现象,这大多是由于某个或几个关键词的障碍所造成的。这通常会导致理解失败或由于误解了词义而使得整个句子令人费解。如果是这样的话,教师应鼓励并指导学生通过上下文寻找词义,非必要时不查词典。如:I am fond of spending my weeks at the beach, I enjoy the sun, sand and water. 句中的beach是个生词,且对于理解全句的意思较为重要。有学生提出来不认识该单词,我鼓励他根据下文所提的sun, sand和water猜一猜这个单词的意思,很快该学生猜出了意为“海滩”。如果是由于学生对句子结构的误解而造成阅读中断,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分析和讲解。如在一篇关于Abraham Lincon的文章中有这么一句:“She did all she could to help him. ”有学生问我:“‘could’这一情态动词后面为什么直接跟了‘to help’这一动词不定式结构,而不是接动词原形呢?”很显然,是学生对该句句子结构有误解。我解释说:“could后面省略了一个动词。” 马上有同学反应过来,说是省略了 “do”。接着我又解释说:“she could (do)在该句中作定语修饰all, 而to help him 这一不定式作目的状语,不定式和could在结构上没有连接关系。”接下来我又给了他们两个例句,以便让他们能进一步熟悉、了解该句结构的特点:
1. All the players will do what they can (do) to win the race.
2. The doctors did everything they could (do) to save the girl.
这一阶段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边积极沟通的过程,教师应改变以往仅仅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策划者、鼓励者、启发者和传授者。
第三阶段是阅读后的讨论与检查。这一阶段主要是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与交流阅读理解的心得,并通过一系列的书面测试题检查阅读的效果。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1.检查阅读的目标是否达到;
2.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中要求掌握的语言知识要点,是否达到了学以致用。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教师借助各种手段指导学生进行交流、思考、发表意见。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的好奇心与成功欲就能得到极大的满足,被动地接受就会变成主动地探求。交流学习心得最有效的手段是展开讨论,可以就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讨论,也可以就材料中所演绎出来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在讨论的安排上,先让学生准备发言提纲,教师对各种不同的意见应心中有数,同时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启发和引导。如在学习了Stand up for your health!(SBM6U1译林牛津版)以后,我组织学生就下面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1.What do you think of stand-up comedy?
2.Why should we laugh every day?
当学生经过思考、合作、讨论和交流后仍处于困惑之中,教师再给予必要的提示和讲解,使学生及时地将整篇课文融会贯通, 同时使他们能感觉到英语阅读的乐趣并爱上英语阅读。
关于阅读后的检查,这在教学过程中一向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在题型的设计、内容的安排上逐步走向了科学化、合理化,在这里我就不多谈了。
参考文献
[1]《高中英语阅读课文课前预习指导》(贵阳市白云二中 王磊2004《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2)
[2]《阅读中遇到生词莫紧张》(山东平邑二中 巩玉香 张华2004《英语通》5)
[3]《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的调查与分析》(浙江省金华第一中学 胡剑 2004《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0)
[4]《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山东省霍州市第一中学 韩学东2004《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9)
(上接第8页)
且还要通过自身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师德,严谨的教风去影响、感染和激励学生。
那么,教师的形象激励有什么作用呢?
1.示范作用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是有生命、有思想、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接受教学的主体,教师决不能消极的“加工”他们的劳动对象,而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用自己崇高的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使他们不但可以学到知识,而且还可以了解和学习优秀的道德品质。俄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道德个性对青少年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在思想品德、学识才干、言谈举止、生活作风等方面“以身立教“。为学生做出表率。
2.感染作用
汉代学者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作为社会成年人的代表来教育学生的,是学生天然的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是教师德、识、才、学的一种体现。一旦渗入到教学活动过程,必然会影响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一位初中毕业的学生给我的回信说:“感谢您三年来对我学习的帮助与精神的鼓舞,您那刻苦的劲头,将伴随我胜利的完成我的学业。”可以说学生是能折射出教师形象的一面镜子。
3.导向作用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可见教师导向作用的重要。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即使是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教师的敬业精神,工作作风,行为习惯等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起了导向的作用,许多科学家之所以成才,多数是启蒙老师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经济社会,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教师形象的激励作用,难度一定会不小。一些教师已经将自己的人格降得很低,甚至比普通老百姓还不如。长此以往,我们还有什么本钱教育他人?常言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当好人师,寓道于教,精心育人,努力做到学品、教品、人品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好教师形象的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