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高校掀起了创业教育热潮。目前,我国创业教育仅处于启动或萌芽状态,处在一种为大学生就业找出路的阶段,还没有形成创业教育功能的全面辐射。在现有的创业教育试点中,创业教育局限于知识传授型方式,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也没有融入到学校整体的育人体系中,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脱节,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还没有形成良性的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有机联系。
关键词:创业教育; 专业教育; 对策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深入高校,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陆续开设了许多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与专业教育脱节,忽视了与专业教育的联系。专业教育中按岗位对口分专业办学,体现的是"细、窄、专",而创新创业教育强调的是整体的把握,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复杂的实际环境中。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的理论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培养的向导。
一、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1.1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加强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以缓解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为目的,只是机械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而应该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高素质人才。[1]学校不应该让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而应该落到实处,让学生培养兴趣和树立创新创业意识,真正的为培养出创新创业人才而努力。教师应该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负责,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认真对待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学生自身应该努力学习一切创新创业课程,认真对待,勇于提出新问题,说出新想法。教师与学生应该多进行交流,将创新创业精神付诸于创新创业过程中。
1.2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部分,人才的培养质量与教师队伍的质量成正比。只有优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够培养出富有能力的学生。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保证。对于高校原有的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可以采取企业培训等手段,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引进一些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实践经历的教师。对于社会上的专门人才,高校也可以引入作为兼职教师,为学校注入新鲜血液。对于不同类型的高校也应该引进不同类型的教师,例如,经管类的院校应当引进富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家、管理人才等;而理工科院校应当多引进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这种全方位的师资力量,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性与科学性。[2]
1.3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个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意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这样就需要一个系统的、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建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应该是使学生在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一些企业管理、经济学、金融等相关的学习,进行全面的知识拓展。不同院校的学生应当设立不同的课程体系。由于工科类院校偏重专业技能,应当适当补充一些人文素质,可开设一些管理类、经济类的学科;而经管类院校因其本身的优势,具备创业的基础,但是其实际操作能力不足,可以开设实践课程以弥补这类学生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应当与专业课程体系接轨,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而不是相互脱节、毫无联系。在创新创业教学中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在专业教育的学科背景下,开设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2)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注重实践能力,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平台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例如:高校通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创业积极性;通过与社会企业合作或者与国家及社会合作共同建立创新创业园区与孵化基地,给予创新创业学生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开设创新创业实训室,让学生参与到实训项目中,像"创业之星"、"用友"软件等的仿真学习,让他们提前接触一下企业软件,适应创业流程;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试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学校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如创业领导小组、创业教育学院、创业教育中心、创业教育协调委员会、创业教育顾问团等。
二、建立合理的创新创业效果评估机制
高校除了建立教育体系,提高师资力量以外,对于创新创业学生的培养应该建立一套自我评估机制,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识,才能够找到目标继续前行。而且,合理的创新创业评估机制,也可以有效的体现出创新创业的效果,能够清晰地了解到创新创业教育的进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与积极性。良好的评估机制要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出合理的评价指标,每一项活动都要有对应的评价等级。对取得成效的活动,给予学生一定的精神上与物质上的鼓励。
创新创业的外围环境也很重要。除了高校自身要重视外,国家、社会、企业也应当给予大力支持。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尚不发达的现状下,国家应当重视创新创业的发展,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及支持力度,给予创新创业学生优惠政策,为其提供便利,以此提高学校及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与意识。社会则要营造一个良好氛围,给予学生创新创业的勇气,转变传统守旧观念,给创新创业学生更广阔的空间。除此之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大力支持,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搭建稳定的实践平台。企业可为学校输送成功的企业家及一些优秀的创业人士,为学生进行讲座、指导实践。
结束语
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在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教育理念滞后、缺少创新创业环境、课程体系不健全、教育方式单一、师资力量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等方面的问题。为此,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學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立合理的创新创业效果评估机制,建设一支满足创新创业要求的师资,加大社会各界的支持,使得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参考文献:
[1]袁艾兰.浅谈高职院校和谐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2(33).
[2]邢玉菲,王磊.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学生管理模式的思考[J].山西青年,2017(10).
本文受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A090)资助
作者简介:
李晨(1997-)男,汉族,江苏连云港人,常州信息学院软件学院学生
关键词:创业教育; 专业教育; 对策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深入高校,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陆续开设了许多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与专业教育脱节,忽视了与专业教育的联系。专业教育中按岗位对口分专业办学,体现的是"细、窄、专",而创新创业教育强调的是整体的把握,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复杂的实际环境中。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的理论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培养的向导。
一、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1.1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加强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以缓解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为目的,只是机械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而应该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高素质人才。[1]学校不应该让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而应该落到实处,让学生培养兴趣和树立创新创业意识,真正的为培养出创新创业人才而努力。教师应该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负责,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认真对待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学生自身应该努力学习一切创新创业课程,认真对待,勇于提出新问题,说出新想法。教师与学生应该多进行交流,将创新创业精神付诸于创新创业过程中。
1.2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部分,人才的培养质量与教师队伍的质量成正比。只有优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够培养出富有能力的学生。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保证。对于高校原有的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可以采取企业培训等手段,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引进一些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实践经历的教师。对于社会上的专门人才,高校也可以引入作为兼职教师,为学校注入新鲜血液。对于不同类型的高校也应该引进不同类型的教师,例如,经管类的院校应当引进富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家、管理人才等;而理工科院校应当多引进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这种全方位的师资力量,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性与科学性。[2]
1.3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个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意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这样就需要一个系统的、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建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应该是使学生在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一些企业管理、经济学、金融等相关的学习,进行全面的知识拓展。不同院校的学生应当设立不同的课程体系。由于工科类院校偏重专业技能,应当适当补充一些人文素质,可开设一些管理类、经济类的学科;而经管类院校因其本身的优势,具备创业的基础,但是其实际操作能力不足,可以开设实践课程以弥补这类学生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应当与专业课程体系接轨,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而不是相互脱节、毫无联系。在创新创业教学中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在专业教育的学科背景下,开设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2)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注重实践能力,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平台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例如:高校通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创业积极性;通过与社会企业合作或者与国家及社会合作共同建立创新创业园区与孵化基地,给予创新创业学生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开设创新创业实训室,让学生参与到实训项目中,像"创业之星"、"用友"软件等的仿真学习,让他们提前接触一下企业软件,适应创业流程;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试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学校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如创业领导小组、创业教育学院、创业教育中心、创业教育协调委员会、创业教育顾问团等。
二、建立合理的创新创业效果评估机制
高校除了建立教育体系,提高师资力量以外,对于创新创业学生的培养应该建立一套自我评估机制,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识,才能够找到目标继续前行。而且,合理的创新创业评估机制,也可以有效的体现出创新创业的效果,能够清晰地了解到创新创业教育的进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与积极性。良好的评估机制要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出合理的评价指标,每一项活动都要有对应的评价等级。对取得成效的活动,给予学生一定的精神上与物质上的鼓励。
创新创业的外围环境也很重要。除了高校自身要重视外,国家、社会、企业也应当给予大力支持。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尚不发达的现状下,国家应当重视创新创业的发展,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及支持力度,给予创新创业学生优惠政策,为其提供便利,以此提高学校及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与意识。社会则要营造一个良好氛围,给予学生创新创业的勇气,转变传统守旧观念,给创新创业学生更广阔的空间。除此之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大力支持,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搭建稳定的实践平台。企业可为学校输送成功的企业家及一些优秀的创业人士,为学生进行讲座、指导实践。
结束语
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在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教育理念滞后、缺少创新创业环境、课程体系不健全、教育方式单一、师资力量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等方面的问题。为此,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學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立合理的创新创业效果评估机制,建设一支满足创新创业要求的师资,加大社会各界的支持,使得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参考文献:
[1]袁艾兰.浅谈高职院校和谐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2(33).
[2]邢玉菲,王磊.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学生管理模式的思考[J].山西青年,2017(10).
本文受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A090)资助
作者简介:
李晨(1997-)男,汉族,江苏连云港人,常州信息学院软件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