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咨询部工程技术课题管理委员会课题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内的社会经济体制持续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这显著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与发展面貌。在农业经济管理中,财务管理工作属于中心环节,其对农业的资金流向以及经济活动进行了记录,也属于农民生活水平的良好体现。鉴于此,只有搞好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够真正把握农业的生产经营现状,从而准确地规划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财务管理创新是改革农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
我国具备广阔的地域,难以系统地监管偏远的农村区域,这造成农业经济素质建设的不合理与不完善,难以体现相应的作用,这重点体现为领导干部缺少较强的纪律意识、农村产权管理无序等。因此,只有改革农业财务管理制度、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够避免领导干部过于干涉村级经济组织及其责任人,才能够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水平。
2.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财务管理创新是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要求
在传统的农业经济财务管理方式之下,农业财务管理工作方式单一,因此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受限,这不利于有效地发展农业经济。鉴于此,只有创新传统的农业经济财务管理方式,才可以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才能够优化财务管理工作方式以及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加速改革农业经济管理体系,最终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
二、理论基础
(一)二元经济理论
二元结构理论起初是对落后国家早期发展阶段中存在的一种状况的描述。“二元”是指一国经济系统中不同性质的制度、技术、机制等的并存。二元经济结构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其具体表现为少数现代的、正规的金融市场组织和大量落后的、传统的和非正规的金融现象的并存。所谓正规金融就是以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所共同组成的金融体系,而非正规金融则是各种独立于政府监管的金融活动,在我国农村的具体表现就是各种形式的民间借贷,包括钱庄、合会(又称互助会)、私人之间的借贷等。非正规金融的产生有其现实原因,在我国,由于农村地区地广人稀、基础设施不发达、社会关系依赖度强以及农户收入不稳定等特点,使得正规金融出于规避风险的原因,往往偏好投入国有经济领域,而非国有经济领域却不能获得与其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相当的资金支持,从而使得农村非公有经济对正规金融以外的资金存在强烈的需求,由此内生出与正规金融并行的非正规金融。由于缺乏政府官方的认同,非正规金融部门和市场通常被认为是低效率和不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因此长期以来政府更多地考虑如何通过立法和其他手段减少和消除非正规金融,而没有研究非正规金融存在和发展的原因。
非正规金融活动是经济主体对其经济环境的一种市场反映,它产生于纯粹的市场需求,容易渗透到经济的各方面。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实践看,非正规金融与特定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农户正规金融市场准入的不平等以及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贷款的限制,农村正规金融供求缺口仍然很大,农户对非正规金融的需求依然旺盛。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业增长、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积极作用,不仅有利于农民建立现代信用观念,资金的有偿使用和增值收益,还可以弥补农村正规金融供给的不足,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储蓄一投资”转化的顺利运行。
此外,当政策制定者干预正规金融活动并要求其改变信贷投向时,农村非正规金融将不受政策限制而继续为资金需求者提供服务。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存在,是供给者和需求者各自最大化其收益的均衡结果,在理论上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并且在现实的农村经济中,农村的很多经济活动都与非正规金融组织有很大的联系。
(二)现代金融发展理论
现代金融理论经历了金融抑制、金融深化和金融约束论的不同发展阶段。
金融抑制理论,由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于1973年在其各自的著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提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制和经济发展之间表现出来的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金融体制落后和效率低下,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呆滞又限制了资金的积累,制约了金融的发展,从而形成相互“促退”的恶性循环式的金融抑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与政府当局的过分干预和管制的错误政策密切相关。
由此,麦金农和肖得出结论:要使经济得到发展,就必须使金融得到發展。要发挥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必须减少政府干预,以金融深化来消除金融抑制,使经济进入良性循环。金融深化是在金融抑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金融深化可以克服金融抑制带来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恶性循环局面。陷入金融抑制困境的国家应该积极推行金融自由化,提高实际利率,放开金融市场,以增加储蓄和投资,提高投资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反过来又通过增加金融服务的需求而刺激金融业的发展,形成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由于金融深化理论中完全竞争的资金市场这一较为严格的理论假设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别,因此以摆脱金融抑制现象为目标的金融深化、金融自由化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并未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未能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储蓄和投资,期望的金融发展和经济之间的良性循环并未出现,由此诞生了金融约束理论。
(三)农村金融政策理论
农村金融政策理论主要有三大代表性理论:农业融资理论、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论。
20世纪80年代以前,农业融资或信贷补贴论是占主导地位的农村金融理论,强调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主张通过从农村外部注入政策性资金,增加农业生产和缓解农村贫困,并建立非营利性的专门金融机构来进行资金分配。这种过分依赖于外部资金的农村金融政策引发了资金回收率低、使用效率低下等一系列矛盾,加之对农村金融市场机制的忽略,致使农村金融循环发展的长效机制难以建立。 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开始得到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实际上是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发展。以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为基础的农村金融市场理论认为,农村金融资金的缺乏,并不是因为农民没有储蓄能力,而是由于农村金融体系中不合理的金融安排,如政府管制、利率控制等,抑制了其发展。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主张完全依赖市场机制,激励反对政策性金融对市场的干预和扭曲,特别强调利率的市场化。主张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减少政府干预,实现利率市场化,实现农村储蓄和资金供求的平衡;取消专项特定目标贷款制度,适当发展非正规金融市场等。但是这种完全放弃政府介入和干预的利率自由化也存在问题,如利率自由化能否使小农户充分得到正式金融市场的贷款。20世纪90年代,人们认识到为培育有效率的金融市场,仍需要非市场的要素提供支持,斯蒂格利茨的不完全竞争市场论由此产生。不完全竞争市场论为农村金融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视角,强调借款人的组织化等非市场要素组织形式对解决农村金融的重要性。
简单的提高利率水平会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加剧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恶化,尽管农村金融市场所存在的市场缺陷要求政府和提供贷款的机构介入其中,但任何形式的介入都必须以完善的体制结构作为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克服由于市场缺陷所引起的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农村金融市场的政府和其他机构介入,应该关注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并排除阻碍农村金融市场有效运行的障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主要依赖于政府补贴,然而低利率、强调信贷补贴的农村金融政策造成农村金融机构大量不良资产的形成,农村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尤其是贴息贷款不能有效地到达农村贫困者手中。实践表明,单纯依靠政府信贷补贴无法解决中国农村金融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金融抑制所导致的农村经济发展的融资困境。
三、研究内容
基于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然而,农业经济管理中面临一系列的不足之处,像是财务管理存在管理无序、缺少人才保障体系、缺少民主监督等,这就需要创新和改革财务管理工作。为此,本次课题结合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对农业经济管理中财务管理创新措施进行研究,旨在为相关同仁提供相应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CNKI期刊、相关理论著作和网上资源等途径对相关的发展背景和理论依据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进一步地分析,更好地了解国内学者们的研究现况与成果,从中得到启发。
2.访谈法:在调查中,通过事先拟定好的开放性的问题,对被调查地进行面对面的访谈,通过与之交谈的方式搜集能够客观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真实把握管理方面的问题,并且通过分析提出更好的建议。
3.行动研究法。结合课题方案定期开展专题研究、课题论坛、撰写研究反思、研究随笔等。
五、研究结果
(一)提高农业财务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要想创新农业财务管理工作。应高度关注财务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只有使其转变思想观念,才可以提高农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鉴于此,在招聘农业财务管理工作者的情况下,有关的责任人务必制定严谨的招聘标准、招聘程序,认真地筛选有关应聘人员,确保所有通过面试的人员都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即可以独自胜任财务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对于业已在财务管理工作岗位上胜任很长时间的老员工而言,应对其开展不定期、定期的专业教育或培训工作,以使其专业技能持续提升,从而跟新时期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相符合,并且也可以推动其更加高效地开展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除此之外,应实现农业财务管理有关法规体系的普及,以有效统一农业财务管理工作与法治管理工作,这也非常有助于提高农业财务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还应创建与健全农业财务管理的激励制度以及考核制度,以使工作者的工作热情激发,让其在工作过程中保持较高的专注力以及极大的热情,从而真正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确保公正、透明、严格地公开农村财务工作
农业财务管理缺少透明性会造成严重的腐败现象,从而损害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让农民难以真正地相信政府部门,从而影响到难以顺利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为此,务必积极地公开村级财务工作,优化当前财务管理缺少透明性的现状。一是村干部在公开财务工作时,应认真地根据有关《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的制度,应确保完善地公开财务工作环节。二是确保及时地公开财务工作,特别是需要准时公开一部分跟农民群众利益存在直接影响关系的财务工作,从而方便农民群众的监督,提高财务工作的透明水平。三是确保公开财务环节的严格化,因为一些村干部往往是受到群众或上级部门的压力而公开财务工作,所以难以严格地根据公开财务的流程公开财务工作,这样公开财务缺少透明性,为了避免存在如此的现象,应让农民自主地组织监管小组,以监督公开财务的流程,确保公正、透明、严格地公开财务工作。
(三)提高农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背景下,财务管理工作的逐步普遍地应用信息技术。出现的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然而,纵观当今农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而言,因为受到一系列要素的影响作用,农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大部分的农业财务管理工作依旧应用人工操作的方式,这不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阻碍了农业财务管理工作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为此,需要加速建设农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一是需要积极执行新的财务管理工作方式,优化管理机制,确保农业财务管理工作跟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相吻合。二是需要在农业财务管理中应用会计电算化,以尽可能地规范财务账目管理工作。
(四)有效地监督农业财务工作
通常而言,农业财务监督工作涵盖内部监督以及上级监督,其中,内部监督重点是让农村群众自主建设的理财小组监督农村的财务工作。然而,纵观当今农村建设的理财小组的实际现状而言,基本都是村干部指定,理財小组的组成部分大都是村干部的亲朋好友,这难以公正地监督财务工作。通常在明确财务管理问题或漏洞的情况下,理财小组难以实时进行上报,也常常会忽视这种情况,为此,这跟建设理财小组的初衷相违背。除此之外,尽管上级监督能够实时发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可是难以全面地监督农业财务工作,这导致形成其它的一些财务问题。为了更加深入和有效地开展农业财务监督工作,一方面,应建设和优化农业理财小组,立足于选拔优秀的小组成员,适宜应用村民选举或者是推举的形式实现选拔,这样才可以在农业财务管理中有效地体现理财小组的监督功能。另一方面,实现上级监督力度的强化,上级应结合各个农业区域的实际现状建设专门的监督小分队,以更加系统、有效地开展监督工作,确保有序地开展农业财务工作。
(五)从经费上支持农业财务工作
想要创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务必需要相应的经费支持。为此,各级管理部门务必执行清晰化的农业财务管理经费保障制度,清楚农业财务管理补贴经费的形式。例如乡镇财政管理部门能够基于居委会单位设置专门的账户,然后向专项账户中直接下拨资金。除此之外,可以让乡镇农经站代为管理乡镇的其它经营收入。并且,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规范地应用专项资金,以及保障有效地应用专项资金,从而使专项资金的价值获得最大程度地提升,真正实现专项资金应用率的提升,推动农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总而言之,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是存在无序的状态、缺少人才保障体系和民主监督体系,因此,务必提高农业财务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以及农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确保公正、透明、严格地公开农业财务工作,有效地监督农业财务工作,以及从经费上支持农业财务工作。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国内农业经济的和谐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发展能力的强化。
(作者单位:濮阳县财政局徐镇财税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内的社会经济体制持续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这显著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与发展面貌。在农业经济管理中,财务管理工作属于中心环节,其对农业的资金流向以及经济活动进行了记录,也属于农民生活水平的良好体现。鉴于此,只有搞好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够真正把握农业的生产经营现状,从而准确地规划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财务管理创新是改革农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
我国具备广阔的地域,难以系统地监管偏远的农村区域,这造成农业经济素质建设的不合理与不完善,难以体现相应的作用,这重点体现为领导干部缺少较强的纪律意识、农村产权管理无序等。因此,只有改革农业财务管理制度、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够避免领导干部过于干涉村级经济组织及其责任人,才能够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水平。
2.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财务管理创新是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要求
在传统的农业经济财务管理方式之下,农业财务管理工作方式单一,因此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受限,这不利于有效地发展农业经济。鉴于此,只有创新传统的农业经济财务管理方式,才可以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才能够优化财务管理工作方式以及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加速改革农业经济管理体系,最终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
二、理论基础
(一)二元经济理论
二元结构理论起初是对落后国家早期发展阶段中存在的一种状况的描述。“二元”是指一国经济系统中不同性质的制度、技术、机制等的并存。二元经济结构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其具体表现为少数现代的、正规的金融市场组织和大量落后的、传统的和非正规的金融现象的并存。所谓正规金融就是以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所共同组成的金融体系,而非正规金融则是各种独立于政府监管的金融活动,在我国农村的具体表现就是各种形式的民间借贷,包括钱庄、合会(又称互助会)、私人之间的借贷等。非正规金融的产生有其现实原因,在我国,由于农村地区地广人稀、基础设施不发达、社会关系依赖度强以及农户收入不稳定等特点,使得正规金融出于规避风险的原因,往往偏好投入国有经济领域,而非国有经济领域却不能获得与其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相当的资金支持,从而使得农村非公有经济对正规金融以外的资金存在强烈的需求,由此内生出与正规金融并行的非正规金融。由于缺乏政府官方的认同,非正规金融部门和市场通常被认为是低效率和不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因此长期以来政府更多地考虑如何通过立法和其他手段减少和消除非正规金融,而没有研究非正规金融存在和发展的原因。
非正规金融活动是经济主体对其经济环境的一种市场反映,它产生于纯粹的市场需求,容易渗透到经济的各方面。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实践看,非正规金融与特定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农户正规金融市场准入的不平等以及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贷款的限制,农村正规金融供求缺口仍然很大,农户对非正规金融的需求依然旺盛。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业增长、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积极作用,不仅有利于农民建立现代信用观念,资金的有偿使用和增值收益,还可以弥补农村正规金融供给的不足,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储蓄一投资”转化的顺利运行。
此外,当政策制定者干预正规金融活动并要求其改变信贷投向时,农村非正规金融将不受政策限制而继续为资金需求者提供服务。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存在,是供给者和需求者各自最大化其收益的均衡结果,在理论上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并且在现实的农村经济中,农村的很多经济活动都与非正规金融组织有很大的联系。
(二)现代金融发展理论
现代金融理论经历了金融抑制、金融深化和金融约束论的不同发展阶段。
金融抑制理论,由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于1973年在其各自的著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提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制和经济发展之间表现出来的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金融体制落后和效率低下,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呆滞又限制了资金的积累,制约了金融的发展,从而形成相互“促退”的恶性循环式的金融抑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与政府当局的过分干预和管制的错误政策密切相关。
由此,麦金农和肖得出结论:要使经济得到发展,就必须使金融得到發展。要发挥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必须减少政府干预,以金融深化来消除金融抑制,使经济进入良性循环。金融深化是在金融抑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金融深化可以克服金融抑制带来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恶性循环局面。陷入金融抑制困境的国家应该积极推行金融自由化,提高实际利率,放开金融市场,以增加储蓄和投资,提高投资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反过来又通过增加金融服务的需求而刺激金融业的发展,形成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由于金融深化理论中完全竞争的资金市场这一较为严格的理论假设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别,因此以摆脱金融抑制现象为目标的金融深化、金融自由化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并未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未能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储蓄和投资,期望的金融发展和经济之间的良性循环并未出现,由此诞生了金融约束理论。
(三)农村金融政策理论
农村金融政策理论主要有三大代表性理论:农业融资理论、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论。
20世纪80年代以前,农业融资或信贷补贴论是占主导地位的农村金融理论,强调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主张通过从农村外部注入政策性资金,增加农业生产和缓解农村贫困,并建立非营利性的专门金融机构来进行资金分配。这种过分依赖于外部资金的农村金融政策引发了资金回收率低、使用效率低下等一系列矛盾,加之对农村金融市场机制的忽略,致使农村金融循环发展的长效机制难以建立。 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开始得到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实际上是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发展。以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为基础的农村金融市场理论认为,农村金融资金的缺乏,并不是因为农民没有储蓄能力,而是由于农村金融体系中不合理的金融安排,如政府管制、利率控制等,抑制了其发展。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主张完全依赖市场机制,激励反对政策性金融对市场的干预和扭曲,特别强调利率的市场化。主张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减少政府干预,实现利率市场化,实现农村储蓄和资金供求的平衡;取消专项特定目标贷款制度,适当发展非正规金融市场等。但是这种完全放弃政府介入和干预的利率自由化也存在问题,如利率自由化能否使小农户充分得到正式金融市场的贷款。20世纪90年代,人们认识到为培育有效率的金融市场,仍需要非市场的要素提供支持,斯蒂格利茨的不完全竞争市场论由此产生。不完全竞争市场论为农村金融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视角,强调借款人的组织化等非市场要素组织形式对解决农村金融的重要性。
简单的提高利率水平会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加剧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恶化,尽管农村金融市场所存在的市场缺陷要求政府和提供贷款的机构介入其中,但任何形式的介入都必须以完善的体制结构作为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克服由于市场缺陷所引起的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农村金融市场的政府和其他机构介入,应该关注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并排除阻碍农村金融市场有效运行的障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主要依赖于政府补贴,然而低利率、强调信贷补贴的农村金融政策造成农村金融机构大量不良资产的形成,农村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尤其是贴息贷款不能有效地到达农村贫困者手中。实践表明,单纯依靠政府信贷补贴无法解决中国农村金融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金融抑制所导致的农村经济发展的融资困境。
三、研究内容
基于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然而,农业经济管理中面临一系列的不足之处,像是财务管理存在管理无序、缺少人才保障体系、缺少民主监督等,这就需要创新和改革财务管理工作。为此,本次课题结合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对农业经济管理中财务管理创新措施进行研究,旨在为相关同仁提供相应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CNKI期刊、相关理论著作和网上资源等途径对相关的发展背景和理论依据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进一步地分析,更好地了解国内学者们的研究现况与成果,从中得到启发。
2.访谈法:在调查中,通过事先拟定好的开放性的问题,对被调查地进行面对面的访谈,通过与之交谈的方式搜集能够客观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真实把握管理方面的问题,并且通过分析提出更好的建议。
3.行动研究法。结合课题方案定期开展专题研究、课题论坛、撰写研究反思、研究随笔等。
五、研究结果
(一)提高农业财务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要想创新农业财务管理工作。应高度关注财务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只有使其转变思想观念,才可以提高农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鉴于此,在招聘农业财务管理工作者的情况下,有关的责任人务必制定严谨的招聘标准、招聘程序,认真地筛选有关应聘人员,确保所有通过面试的人员都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即可以独自胜任财务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对于业已在财务管理工作岗位上胜任很长时间的老员工而言,应对其开展不定期、定期的专业教育或培训工作,以使其专业技能持续提升,从而跟新时期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相符合,并且也可以推动其更加高效地开展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除此之外,应实现农业财务管理有关法规体系的普及,以有效统一农业财务管理工作与法治管理工作,这也非常有助于提高农业财务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还应创建与健全农业财务管理的激励制度以及考核制度,以使工作者的工作热情激发,让其在工作过程中保持较高的专注力以及极大的热情,从而真正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确保公正、透明、严格地公开农村财务工作
农业财务管理缺少透明性会造成严重的腐败现象,从而损害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让农民难以真正地相信政府部门,从而影响到难以顺利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为此,务必积极地公开村级财务工作,优化当前财务管理缺少透明性的现状。一是村干部在公开财务工作时,应认真地根据有关《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的制度,应确保完善地公开财务工作环节。二是确保及时地公开财务工作,特别是需要准时公开一部分跟农民群众利益存在直接影响关系的财务工作,从而方便农民群众的监督,提高财务工作的透明水平。三是确保公开财务环节的严格化,因为一些村干部往往是受到群众或上级部门的压力而公开财务工作,所以难以严格地根据公开财务的流程公开财务工作,这样公开财务缺少透明性,为了避免存在如此的现象,应让农民自主地组织监管小组,以监督公开财务的流程,确保公正、透明、严格地公开财务工作。
(三)提高农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背景下,财务管理工作的逐步普遍地应用信息技术。出现的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然而,纵观当今农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而言,因为受到一系列要素的影响作用,农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大部分的农业财务管理工作依旧应用人工操作的方式,这不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阻碍了农业财务管理工作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为此,需要加速建设农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一是需要积极执行新的财务管理工作方式,优化管理机制,确保农业财务管理工作跟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相吻合。二是需要在农业财务管理中应用会计电算化,以尽可能地规范财务账目管理工作。
(四)有效地监督农业财务工作
通常而言,农业财务监督工作涵盖内部监督以及上级监督,其中,内部监督重点是让农村群众自主建设的理财小组监督农村的财务工作。然而,纵观当今农村建设的理财小组的实际现状而言,基本都是村干部指定,理財小组的组成部分大都是村干部的亲朋好友,这难以公正地监督财务工作。通常在明确财务管理问题或漏洞的情况下,理财小组难以实时进行上报,也常常会忽视这种情况,为此,这跟建设理财小组的初衷相违背。除此之外,尽管上级监督能够实时发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可是难以全面地监督农业财务工作,这导致形成其它的一些财务问题。为了更加深入和有效地开展农业财务监督工作,一方面,应建设和优化农业理财小组,立足于选拔优秀的小组成员,适宜应用村民选举或者是推举的形式实现选拔,这样才可以在农业财务管理中有效地体现理财小组的监督功能。另一方面,实现上级监督力度的强化,上级应结合各个农业区域的实际现状建设专门的监督小分队,以更加系统、有效地开展监督工作,确保有序地开展农业财务工作。
(五)从经费上支持农业财务工作
想要创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务必需要相应的经费支持。为此,各级管理部门务必执行清晰化的农业财务管理经费保障制度,清楚农业财务管理补贴经费的形式。例如乡镇财政管理部门能够基于居委会单位设置专门的账户,然后向专项账户中直接下拨资金。除此之外,可以让乡镇农经站代为管理乡镇的其它经营收入。并且,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规范地应用专项资金,以及保障有效地应用专项资金,从而使专项资金的价值获得最大程度地提升,真正实现专项资金应用率的提升,推动农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总而言之,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是存在无序的状态、缺少人才保障体系和民主监督体系,因此,务必提高农业财务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以及农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确保公正、透明、严格地公开农业财务工作,有效地监督农业财务工作,以及从经费上支持农业财务工作。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国内农业经济的和谐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发展能力的强化。
(作者单位:濮阳县财政局徐镇财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