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科学教师最担心的是学生在探究活动时发生意外事件,影响教学的进程。所以,在上课前我都要把课中要进行的探究活动先自己进行尝试;而且因为担心学生在探究活动时,忽视了活动中的注意事项,影响科学探究的效果,我总是要三申五令提出几点活动要求,结果学生听得索然无味,自己也感到别扭。但一个突发事件,对我深有启发。
那是我在学校上《水和水蒸气》一课时发生的。我为每组学生准备的探究材料有(两个一样的烧杯,里面装有热水,两块玻璃片,两个试管夹,一只酒精灯和一盒火柴)。我在引导学生猜测茶杯盖上的小水珠可能是由水蒸气凝结成的之后,和学生一起制定了探究计划,然后我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测,探索水蒸气变成水的条件。学生们热情高涨的地探究起来,当第五组的同学把加热了的玻璃片和冷的玻璃片同时放在烧杯上去时,意外发生了,只听到突然“乒”的一声,加热了的玻璃片在烧杯口上突然爆裂了,碎玻璃片撒了一桌。面对这“飞来横祸”,我愣住了,脑子一个劲的想: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我在课前自己已经试过好几遍的,都没发生这种事情啊,怎么一到学生手里,就出问题了?”我马上走过去,严肃的问到:“怎么会这样?肯定是没按照老师的要求操作!你们看,这样有多危险啊!”一听老师训斥,那个小组的四个同学更是惊恐的低着头,看着桌面。整个课堂一下子变得非常安静。“可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看着学生们疑惑的眼神,我急于想知道原因,可是被这个突发事件冲击的晕头转向的我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办。就这样静了大约5分钟,这时,班里的“小博士”陈创盛小心的站起来小声提醒:“老师,会不会是瓶口上有水?”紧接着“科学迷”陈敏达兴奋的叫了起来:“是啊,我在《十万个为什么》里看到过,如果在冬天里把开水突然倒入玻璃杯里,玻璃杯受热急剧膨胀,就会爆裂的。相反,如果把加热的玻璃片放到冷水里,热玻璃片遇冷急剧收缩,也会导致爆裂的!”真是救星啊!我赶紧用手在杯口一摸,果然是湿的。原来是自己在倒开水时,不小心滴了几滴水到烧杯口上。哦!终于找到了原因,我感激的看了他们一眼,让他们坐下,然后马上让各小组检查杯口有没有水,然后再继续探究。这时,我发现陈创盛和陈敏达并不是很情愿地坐下去,原有的兴奋表情不见了。再看全班学生,原有的兴奋和热情消失了,大家静悄悄地,小心翼翼地探究着。最后,整堂课就在这种沉闷的气氛中结束了。
课后,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
反思一:正确对待课堂中的意外事件
课堂意外发生后,我的反应是“我愣住了,脑子一个劲的想: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我在课前自己都是试过好几遍的,都没发生这种事情啊,怎么一到学生手里,就出问题了?”
从这个反应说明了教师的潜意识里极不希望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有意外发生!教师的精心准备就是规定好程序,疏通好道路,就是防止学生出现“拐弯抹角”,防止课堂出现“始料未及”。就是让学生在教师预设好的“套路”中安静地学习,“顺理成章”地直达目的地。
那么,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难道不能出现意外吗?
课堂意外其实是课堂教学中生成的一种教学资源,教师如何处理好课堂的突发事件是非常重要的,课堂突发事件处理得好,可以为课堂教学增色添彩,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调料剂,也可以为师生关系架起友谊的桥梁,教师要巧妙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化弊为利,为我所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果处理的好,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的好机会。
反思二:巧用课堂中的意外资源
课堂意外发生后,我的处理是马上走过去,严肃的问到:“怎么会这样?肯定是没按照老师的要求操作!你们看,这样有多危险啊!”
在这里,教师首先想到的是学生的责任,是学生出了问题,在学生最需要帮助时,教师选择了训斥学生,从学生的表情中可以看出这样被训斥后的后果(一听老师训斥,那个小组的四个同学更是惊恐的低着头,看着桌面)。这时,学生还能自主的去探究吗?
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再看全班学生,原有的兴奋和热情消失了,大家静悄悄的,小心翼翼的探究着。最后,整堂课就在这种沉闷的气氛中结束了”
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前提是要有爱心和耐心,其次是要讲究艺术和方法。处理得当可给教学锦上添花,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愉快。教师要以开放性的观念和心态,为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在学生的科学探究学习进行不下去或者意外出错的时候,教师一定不要斥责批评,我们应当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假如这时候,我能及时的引导学生:“看来科学探究时是有一定的危险的,我们要注意安全。”“那么谁能帮助他们找出玻璃片爆裂的原因呢?”
这样,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实验规范操作的重要性,针对这些又进行了实验安全教育。同时引导全班学生猜测玻璃破裂的原因,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堂中的意外事件是一种可贵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种资源,让学生在“意外”中找到发展点,让学生的思维锁定在积极亢奋的学习状态。
【作者单位:苏州市彩香实验小学 江苏】
那是我在学校上《水和水蒸气》一课时发生的。我为每组学生准备的探究材料有(两个一样的烧杯,里面装有热水,两块玻璃片,两个试管夹,一只酒精灯和一盒火柴)。我在引导学生猜测茶杯盖上的小水珠可能是由水蒸气凝结成的之后,和学生一起制定了探究计划,然后我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测,探索水蒸气变成水的条件。学生们热情高涨的地探究起来,当第五组的同学把加热了的玻璃片和冷的玻璃片同时放在烧杯上去时,意外发生了,只听到突然“乒”的一声,加热了的玻璃片在烧杯口上突然爆裂了,碎玻璃片撒了一桌。面对这“飞来横祸”,我愣住了,脑子一个劲的想: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我在课前自己已经试过好几遍的,都没发生这种事情啊,怎么一到学生手里,就出问题了?”我马上走过去,严肃的问到:“怎么会这样?肯定是没按照老师的要求操作!你们看,这样有多危险啊!”一听老师训斥,那个小组的四个同学更是惊恐的低着头,看着桌面。整个课堂一下子变得非常安静。“可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看着学生们疑惑的眼神,我急于想知道原因,可是被这个突发事件冲击的晕头转向的我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办。就这样静了大约5分钟,这时,班里的“小博士”陈创盛小心的站起来小声提醒:“老师,会不会是瓶口上有水?”紧接着“科学迷”陈敏达兴奋的叫了起来:“是啊,我在《十万个为什么》里看到过,如果在冬天里把开水突然倒入玻璃杯里,玻璃杯受热急剧膨胀,就会爆裂的。相反,如果把加热的玻璃片放到冷水里,热玻璃片遇冷急剧收缩,也会导致爆裂的!”真是救星啊!我赶紧用手在杯口一摸,果然是湿的。原来是自己在倒开水时,不小心滴了几滴水到烧杯口上。哦!终于找到了原因,我感激的看了他们一眼,让他们坐下,然后马上让各小组检查杯口有没有水,然后再继续探究。这时,我发现陈创盛和陈敏达并不是很情愿地坐下去,原有的兴奋表情不见了。再看全班学生,原有的兴奋和热情消失了,大家静悄悄地,小心翼翼地探究着。最后,整堂课就在这种沉闷的气氛中结束了。
课后,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
反思一:正确对待课堂中的意外事件
课堂意外发生后,我的反应是“我愣住了,脑子一个劲的想: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我在课前自己都是试过好几遍的,都没发生这种事情啊,怎么一到学生手里,就出问题了?”
从这个反应说明了教师的潜意识里极不希望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有意外发生!教师的精心准备就是规定好程序,疏通好道路,就是防止学生出现“拐弯抹角”,防止课堂出现“始料未及”。就是让学生在教师预设好的“套路”中安静地学习,“顺理成章”地直达目的地。
那么,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难道不能出现意外吗?
课堂意外其实是课堂教学中生成的一种教学资源,教师如何处理好课堂的突发事件是非常重要的,课堂突发事件处理得好,可以为课堂教学增色添彩,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调料剂,也可以为师生关系架起友谊的桥梁,教师要巧妙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化弊为利,为我所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果处理的好,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的好机会。
反思二:巧用课堂中的意外资源
课堂意外发生后,我的处理是马上走过去,严肃的问到:“怎么会这样?肯定是没按照老师的要求操作!你们看,这样有多危险啊!”
在这里,教师首先想到的是学生的责任,是学生出了问题,在学生最需要帮助时,教师选择了训斥学生,从学生的表情中可以看出这样被训斥后的后果(一听老师训斥,那个小组的四个同学更是惊恐的低着头,看着桌面)。这时,学生还能自主的去探究吗?
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再看全班学生,原有的兴奋和热情消失了,大家静悄悄的,小心翼翼的探究着。最后,整堂课就在这种沉闷的气氛中结束了”
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前提是要有爱心和耐心,其次是要讲究艺术和方法。处理得当可给教学锦上添花,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愉快。教师要以开放性的观念和心态,为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在学生的科学探究学习进行不下去或者意外出错的时候,教师一定不要斥责批评,我们应当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假如这时候,我能及时的引导学生:“看来科学探究时是有一定的危险的,我们要注意安全。”“那么谁能帮助他们找出玻璃片爆裂的原因呢?”
这样,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实验规范操作的重要性,针对这些又进行了实验安全教育。同时引导全班学生猜测玻璃破裂的原因,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堂中的意外事件是一种可贵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种资源,让学生在“意外”中找到发展点,让学生的思维锁定在积极亢奋的学习状态。
【作者单位:苏州市彩香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