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韩光化(1965- ),男,江苏宿迁人,中共宿迁市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管理;崔建国(1973- ),男,江苏宿迁人,中共宿迁市委党校科研处副处长、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党政治学;韩允(1985- ),女,江苏徐州人,中共宿迁市委党校科研处科员、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社会学。
摘 要: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在现代化过程中,后发地区的新生代农民思想在乡土观、生活观、婚育观、消费观、就业观、政治社会观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厌农”、“弃农”思想严重,注重享受、崇尚消费等。新生代农民思想嬗变对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防止农业现代化主体的流失,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创业优惠政策,吸引新生代农民人才返乡;加大乡土人才教育培训力度,实现新生代农民的素质提升;推动公共产品下乡,营造良好的乡村环境;改革土地制度,形成吸纳新生代农民的规模化经营;发展非农产业,提高新生代农民收入水平以及改进基层组织建设,激发新生代农民的参与热情。
关键词:现代化;新生代农民;思想嬗变;农村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2)10-0023-05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上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已经成为劳动力的主力军。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新生代农民的思想、价值观等与上一代农民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对农业和农村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从总体来看,目前学术界对新生代农民的重要群体——农民工的调查研究较多。有的学者研究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的关系,如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城市适应、城市融入、打工生活、职业选择等等,有的学者以转型期为背景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具有多元、异质、矛盾、失衡、冲突等共性特征”[1];有的在对传统型农民、旧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状况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阐述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但是,对新生代农民的思想变化及其对农村发展的影响研究较少。实现农村现代化的主体是农民,随着上一辈农民的老去,新生代的农民将是农村未来发展的主力。当新生代农民大部分已经离开土地成为城市里有农村户口的产业工人以后,农村现代化将如何实现呢?本课题就是基于对宿迁的调查,对“新生代农民”与“农村现代化”两者的相互关系的探讨和实证分析。宿迁作为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中地区,农业人口还占有相当比重。据统计,到2011年底,全市共有农村户籍人口442.97万人,农村从业人员229.05万人,是江苏省农业人口和农业比重最大的地区。[2]宿迁新生代农民思想变化与农村现代化是互为条件,互相作用的,新生代农民发展与农村现代化都是宿迁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概念理论及数据方法
1.现代化理论: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等。这个过程包括一系列阶段和深刻的变化。[3]行为学派则强调人的现代化。[4]在经典现代化理论中,现代化可以被概括为一句话: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由此观之,则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2.新生代农民:“新生代”主要是指在改革开放以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具有农村户籍的新一代农村人口,无论是随第一代打工父母出生在城市,还是出生在农村,都属于本研究对象范畴。本课题采用“新生代农民”这个概念,是想从更广泛角度来考察研究对象。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的涵盖更广泛更全面,这是因为,首先,出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民基本长大成人,担负起家庭和工作、生产的责任,可以说“新生代”农民已经成为农村建设的主体;其次,尽管新生代农民工不从事农业劳动,而是在城市做工人,但是他们依旧是农民身份;再次,虽说新生代农民的主体即是“新生代农民工”,但是不能排除一直在家务农、半工半农、打工后回乡务农等农民群体。
3.农村现代化:城乡发展的历史,大致沿着这样的轨迹演变:“乡育城市→城乡分离→城乡对立→城乡联系→城乡融合→城乡一体”。[5]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农村现代化与城市化的阶段性。所谓农村现代化,首先是指城乡分割的格局不再存在,城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体制同农村没有重大区别,城乡间的人口流动不再有人为的政策性障碍因素;其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不再有重大的差距;再次,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消失了,传统农民转化为现代农民,农民已经现代化;最后是大量人口居住在城镇,过着城镇生活,只有少部分人居住在农村。由此可见,农村现代化就意味着农村人口的大量转移,同时农村人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强调农村现代化不能忽视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农业生产力日益达到现代先进水平。
4.本课题研究方法:对宿迁地区新生代农民展开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样本的选择采取随机与典型地区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6份。调查对象是不同从业背景的新生代农民,其居住地有乡(镇)、村(组)及城市工业开发区等不同地点。问卷设置了8个方面67个问题,包括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生活、婚恋、消费、就业、乡土观、政治观等几个反映新生代农民思想变迁等方面。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并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变量设置及变量基本情况参见表1。
三、宿迁地区新生代农民的思想嬗变描述
1.乡土观:“厌农”和“弃农”思想严重
新生代农民的家庭多数响应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号召,他们在家里以“独生子”居多。尽管在户口本上他们仍是农民身份,但其中相当多的人外出打工,从来没有接触过农业生产劳动,甚至连自己家里有几块田都搞不清。他们对农村陌生、对土地的依赖性越来越淡,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处于边缘位置。由于种地收入低甚至不赚钱,新生代农民普遍存在着“轻农、厌农、弃农”意识,脱离农村、放弃农业生产劳动成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夙愿。从表2可以看到: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偶尔参加农业劳动,对劳动技能不是很熟悉,并且大部分人对学习农业技能不感兴趣,愿意从事农业的仅占17%。他们普遍认为,农业并不是农民的主要职业,农业的收入低,光依靠种地无法维持基本生活。因此,他们不愿意一直在农村当农民,一直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来回穿梭,渴望在城市安居乐业、做城里人,有更高的收入,过体面的生活。这样就造成了他们模糊的身份认同,仅有34%的调查者认为自己是农民,49%的调查者认为自己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城市人,17%的人表示说不清楚。
2.生活观:追求时尚,不再节俭
新生代农民消费观转变。新生代农民家庭负担小,他们外出务工更多的是出于追求自身的梦想,为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消费以个人效用最大化为目标。调研情况显示:工资收入第一位是用于自己的生活消费和开支。有的人崇尚城里人的生活方式,追求奢华和排场,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用手机、用电脑、上网、听音乐、逛商场,期望值高、满意度低,个人意识、独立意识、功利意识增强,追求时尚,羡慕认同城市生活。
摘 要: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在现代化过程中,后发地区的新生代农民思想在乡土观、生活观、婚育观、消费观、就业观、政治社会观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厌农”、“弃农”思想严重,注重享受、崇尚消费等。新生代农民思想嬗变对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防止农业现代化主体的流失,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创业优惠政策,吸引新生代农民人才返乡;加大乡土人才教育培训力度,实现新生代农民的素质提升;推动公共产品下乡,营造良好的乡村环境;改革土地制度,形成吸纳新生代农民的规模化经营;发展非农产业,提高新生代农民收入水平以及改进基层组织建设,激发新生代农民的参与热情。
关键词:现代化;新生代农民;思想嬗变;农村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2)10-0023-05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上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已经成为劳动力的主力军。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新生代农民的思想、价值观等与上一代农民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对农业和农村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从总体来看,目前学术界对新生代农民的重要群体——农民工的调查研究较多。有的学者研究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的关系,如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城市适应、城市融入、打工生活、职业选择等等,有的学者以转型期为背景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具有多元、异质、矛盾、失衡、冲突等共性特征”[1];有的在对传统型农民、旧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状况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阐述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但是,对新生代农民的思想变化及其对农村发展的影响研究较少。实现农村现代化的主体是农民,随着上一辈农民的老去,新生代的农民将是农村未来发展的主力。当新生代农民大部分已经离开土地成为城市里有农村户口的产业工人以后,农村现代化将如何实现呢?本课题就是基于对宿迁的调查,对“新生代农民”与“农村现代化”两者的相互关系的探讨和实证分析。宿迁作为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中地区,农业人口还占有相当比重。据统计,到2011年底,全市共有农村户籍人口442.97万人,农村从业人员229.05万人,是江苏省农业人口和农业比重最大的地区。[2]宿迁新生代农民思想变化与农村现代化是互为条件,互相作用的,新生代农民发展与农村现代化都是宿迁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概念理论及数据方法
1.现代化理论: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等。这个过程包括一系列阶段和深刻的变化。[3]行为学派则强调人的现代化。[4]在经典现代化理论中,现代化可以被概括为一句话: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由此观之,则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2.新生代农民:“新生代”主要是指在改革开放以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具有农村户籍的新一代农村人口,无论是随第一代打工父母出生在城市,还是出生在农村,都属于本研究对象范畴。本课题采用“新生代农民”这个概念,是想从更广泛角度来考察研究对象。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的涵盖更广泛更全面,这是因为,首先,出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民基本长大成人,担负起家庭和工作、生产的责任,可以说“新生代”农民已经成为农村建设的主体;其次,尽管新生代农民工不从事农业劳动,而是在城市做工人,但是他们依旧是农民身份;再次,虽说新生代农民的主体即是“新生代农民工”,但是不能排除一直在家务农、半工半农、打工后回乡务农等农民群体。
3.农村现代化:城乡发展的历史,大致沿着这样的轨迹演变:“乡育城市→城乡分离→城乡对立→城乡联系→城乡融合→城乡一体”。[5]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农村现代化与城市化的阶段性。所谓农村现代化,首先是指城乡分割的格局不再存在,城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体制同农村没有重大区别,城乡间的人口流动不再有人为的政策性障碍因素;其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不再有重大的差距;再次,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消失了,传统农民转化为现代农民,农民已经现代化;最后是大量人口居住在城镇,过着城镇生活,只有少部分人居住在农村。由此可见,农村现代化就意味着农村人口的大量转移,同时农村人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强调农村现代化不能忽视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农业生产力日益达到现代先进水平。
4.本课题研究方法:对宿迁地区新生代农民展开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样本的选择采取随机与典型地区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6份。调查对象是不同从业背景的新生代农民,其居住地有乡(镇)、村(组)及城市工业开发区等不同地点。问卷设置了8个方面67个问题,包括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生活、婚恋、消费、就业、乡土观、政治观等几个反映新生代农民思想变迁等方面。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并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变量设置及变量基本情况参见表1。
三、宿迁地区新生代农民的思想嬗变描述
1.乡土观:“厌农”和“弃农”思想严重
新生代农民的家庭多数响应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号召,他们在家里以“独生子”居多。尽管在户口本上他们仍是农民身份,但其中相当多的人外出打工,从来没有接触过农业生产劳动,甚至连自己家里有几块田都搞不清。他们对农村陌生、对土地的依赖性越来越淡,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处于边缘位置。由于种地收入低甚至不赚钱,新生代农民普遍存在着“轻农、厌农、弃农”意识,脱离农村、放弃农业生产劳动成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夙愿。从表2可以看到: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偶尔参加农业劳动,对劳动技能不是很熟悉,并且大部分人对学习农业技能不感兴趣,愿意从事农业的仅占17%。他们普遍认为,农业并不是农民的主要职业,农业的收入低,光依靠种地无法维持基本生活。因此,他们不愿意一直在农村当农民,一直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来回穿梭,渴望在城市安居乐业、做城里人,有更高的收入,过体面的生活。这样就造成了他们模糊的身份认同,仅有34%的调查者认为自己是农民,49%的调查者认为自己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城市人,17%的人表示说不清楚。
2.生活观:追求时尚,不再节俭
新生代农民消费观转变。新生代农民家庭负担小,他们外出务工更多的是出于追求自身的梦想,为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消费以个人效用最大化为目标。调研情况显示:工资收入第一位是用于自己的生活消费和开支。有的人崇尚城里人的生活方式,追求奢华和排场,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用手机、用电脑、上网、听音乐、逛商场,期望值高、满意度低,个人意识、独立意识、功利意识增强,追求时尚,羡慕认同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