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境界筑人生

来源 :软件工程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329060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路奇峻,肯登攀才能冲刺最高峰;人生路坎坷,要执著方可到达新境界。 ——题记
  人生的进步就是通过不断登越一个个台阶,从而迈上新的高度。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走上新的高度必能欣赏到一番新景象。也许人生理应如此,在攀登中成长,在攀登中成功,在攀登中成就,在攀登中卓越。想必近代大词人、清华大学国学导师王国维先生所倡导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就是如此吧。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满树的绿叶似乎在一夜之间被乍起的秋风吹落。登高者凭栏远眺,所见尽是萧瑟之景,道路遥遥直通深邃的天空。此情此景,寂寞孤独之感油然而生。试想在创业求学之初要高瞻远瞩,认清前行的路,且一人承受风雨和孤寂,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提到安妮,谁都不能不赞美她。一个安静而充满个性的女子,以敏锐的判断力选择了生命的航向。独自一人在暗黑的空间里敲打着键盘,尽情地书写着自然洒脱的文字。她奏响新的文学乐章,给人以舒逸安闲的感觉。她讲述着城市流浪者的命途,如何在寂静漠然的世界获得一份持久的真爱,独到的精神才将自由展现得淋漓尽致。因为她准确的视角与着力点,因为她耐得住寂寞创作,她的作品才会脱颖而出。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微风习习,残照当楼,热恋中的相思之苦催人泪下。情有独钟,专一执著虽衣带渐宽、枯槁憔悴也无怨无悔。这种刻骨铭心的爱用来借指创业求学中的精神不正合适吗?在这个过程中不正需这种殚精竭虑、坚韧不拔的精神情操吗?
  布鲁诺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继承哥白尼“日心说”又不断发展创新的人。十六世纪的欧洲宗教神学充斥各个角落,而他却不屑异样的眼光,不惧恐吓,敢于打破封建的桎梏,不断寻找科学精神的真谛,具有强烈反叛精神的他在阴冷的监狱里受尽非人的折磨,但他没有低头,没有向教会和法庭屈服、妥协,在长满鲜花的广场上与烈火永生,用坚定的信念与鲜红的血书写出永生的墓志铭。
  第三境:“众里寻芳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由衷地称赞宋代词人辛弃疾,不仅仅是因为他兼具豪放旷达的特质与浓重的爱国热情,更是因为他具有浪漫洒脱的胸怀和细腻温婉的情思。在灯如海、人如潮的上元佳节,苦苦思寻,终在灯火阑珊处见到梦中情人莞尔一笑,心中自涌起了极大的欢欣与满足。假意曲解,将这词句喻指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对事业的不断追求与孜孜探索,不也恰如其分吗?
  明代皇子朱载瑜用他的行动证实了这种精神品质的崇高。因为父亲遇陷,自己本无心政事,且不想再继承王位,他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在紫禁城外搭建草棚独自而居。无论烈日酷暑,还是三九寒冬他都不变初衷,一如既往地潜心研究音律,他坚信冰融雪消后,一定会春花烂漫,经过十年努力,终于著成《音律全书》,总结出了非常完善的十二音律法。
  无论是书者安妮、学者布鲁诺,还是乐者朱载瑜,他们都是值得骄傲的成功者,因而我们坚信只有脚踏实地登越通向梦想舞台的每一级台阶,才会不断刷新攀登的高度,取得成功。总而言之,懂得拥有一份执著,据守一种信念,鼓足一股勇气,登越人生的每一个巅峰,才是成就人生的不二法门。追求自由与高度,生命才更美丽,人生的境界才得以升华。
  王国维先生的论述是典型的中国式,是诗意的凝聚,是精神的贯注,它涵蕴了一种纯粹的生命体验,使人突破自身生活的惰性;它设定了生命气息充盈的坐标,引导人们达到一种永恒的自由之境。试想如果有这样的一种人生境界就足以让我们仰望,我们又何必担忧脚下的淤泥呢?伯隅先生提出的第一境界为求学与立志之境,此为“知”之大境界;第二境界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坚韧不拔之境,是“行”之大境界;第三境界功到自然成,为“得”之大境界。
  就读书而言,我们常说的“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正是如此,当然还可以定性为——为知、为己、为人。还有文人总结读书三境界如《桃花源记》中所写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就商贾而言,企业家的三境界自然指:第一境界“大智慧”,第二境界“大抱负”,第三境界“大手笔”。就哲学思潮而言,西方哲人们也有各自的划分办法。丹麦哲学家齐克果将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即审美阶段、道德阶段和宗教阶段。德国哲学家尼采则认为,人生有三个时期,即合群时期、沙漠时期和创造时期。合群时期,自我尚未苏醒,个体隐没在群体之中;沙漠时期,自我意识觉醒,开始在寂寞中思索;创造时期,通过个人独特的文化创造而趋于永恒之境。从两位西哲的邃思联想开去,在中国古代的禅宗领域,也有关于人生三境的妙论。禅宗分为:参禅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参禅后,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掩卷思之,林林总总的三境界就是要告诉人们:第一要立志,要确立人生目标;第二要为实现目标锲而不舍地奋斗;第三是工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一定会取得成功。
  其实,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三个方面。用三首诗来道明人生三境界的禅理:境界之一,觉而未悟,弃世绝俗,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境界之二,悟而未透,返虚入明,如王维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境界之三,通透圆融,已臻化境,如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凡此种种,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既有迷惘、执著,又有豁然开朗。无论理想、事业、爱情或别的奋斗目标,尽管每个人的形式不尽相同,但都不断经历着、反复着人生的多重境界。
  著名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曾在他的《人生的境界》一文中提出:“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说起,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与其说这四个境界分别对应不同的社会形态,莫若说这几种境界在每个社会形态中都存在。也就是说,社会形态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的形成又具有其自身的独立性。   从另一个方面说,这四种境界在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都可能存在,并且境界的转变并不是简单的演替,而是一个境界在另一个境界的基础上嬗变。米兰·昆德拉有言:“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层面上的媚俗。”诚哉斯言!
  人类是情感动物群,牵绊他的东西很多。对国家、对家人、对朋友,每个人都投入了相当多的感情,我们很容易身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人有时也是自私、虚荣并且贪图享受的,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自私的同时又伤害了他人或国家。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要去争名夺利,不要在金钱、美色的利诱下迷失方向,不要在纸醉金迷中失去自我,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融入社会生活,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走出社会生活,又能正确地看待世界,看清人生的本质,达到这种境界实属不易,因而需要我们潜心修炼。
  陶渊明的人生境界让人景仰。他品尝人生不得志、仕途不顺利的艰辛后,依然能融入生活,忧国忧民,仍能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去面对生活、面对人生。屈原的人生让人感动。他执著于国家的安危,深陷于极度的忧虑与痛苦之中,表现出一种“入其内”失望,“出其外”愤慨的情志,以死守节,他那纵身一跃解脱人世悲苦的行为,给千秋万代的子民以“明志”的启迪,不也正是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吗?
  无论是谁,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的诱惑都会很多,苦难的经历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做到的,不是陷入困苦之中迷失自我、迷失人生的方向,而是要清醒地把握自己,跳到生活之外去欣赏生活、去反思生活。如果这样,你也许可以像陶渊明、屈原一样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迈向一个新的、更高的人生境界。
  近代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大家李叔同先生和他的弟子丰子恺大师对人生生活也作了分类,那就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
  第一种人为数不少,一生只为物质而活,唯物质而生存,这类人往往被大多数所不齿;第二种人属于芸芸众生,里面既有闪光的金子,也有沦为社会的蛀虫。第三种人是社会的脊梁,是他们的精神和行动支撑着社会大厦,推动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对这些人,正如臧克家在《有的人》中所说:“人民永远记住他”。当然,人生的三种境界不能绝对分开,一个人身上往往兼而有之。因此,对于一个人而言,要抛弃第一种,超越第二种,追求第三种,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
  人生如登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人生若干个生活成长阶段,儒道佛各家的阐述不尽相同。佛家修行重在“空”,第一境界便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第二境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第三个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三个境界就是对“空”的三种不同的解读。第一境界中的“寻”,表明人向上天追问自身起源,追问所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三个千古难题。第二境界中的“无”,表明人已经从自然中剥离出来,与外在的“水流花开”自成一个独立世界。而第三境界中的“万古”与“一朝”的融合同一,则说明人对有限时空的驾驭与超越,经过否定之否定后达到天人合一之大境界。
  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学诗的三境:“其实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也。”就诗人的主体而言,心灵最初是自由自在的,不辨美丑,处于童贞状态;当认识到规矩和成法之后,就陷入束缚和捆绑之中;最后摆脱一切外在的桎梏,获得了主体与客体的契合,也获得了真正的、纯粹的自由。这时,方能“行住坐卧、无非是道,纵横自在,无非是法”。严羽之后,诗人潘德兴又云:“诗有三境,学诗亦有三境。先取清通,次宜警炼,终尚自然,诗之三境也。”严氏、潘氏都是在说诗,其实何尝不是在说人生呢?返朴归真的人生,就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就儒家而言,体味自己,去认识人生的初步境界与价值。古来圣贤有三境,曰德,曰智,曰仁。
  德者,“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智者,“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仁者,大爱无形,大爱无声。
  其实与生命本身相比,一个人在其一生之中所体现出来的难能可贵的精神修养与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更加宝贵的。
  虽然昙花只在一瞬间的绽放之后便匆匆投入泥土的怀抱,但人们决不会因此而忽视它的美丽;善良的人即使没有长久的生命,但是价值观念的体现却使他们的精神得以永恒。自古以来,人们从不以生命的长短来衡量人的价值,也就是说,人活着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活着,而是为了做更有意义有价值的事,能更多地帮助他人与整个社会,能更好地贡献自己的生命力量。这种贡献是多方面的:有如孔子般潜心修学为教育下一代而贡献终生的伟大学者;有如范仲淹般为了天下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政治家;更有如黄继光般为解放全中国而甘愿牺牲的人民子弟兵。他们的寿命长短没有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但他们那伟大的人格修养与高尚的思想情操却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他们的生命因此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但有的人却为了能获得更长的生命而错失了体现生命价值的机会。为了生命本身忘记了自己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忘记了人生的最高值。我们并不是批判那些长寿的人,只是厌恶那些没有看清生活本质的糊涂虫。他们本末倒置,使得生命中本应体现出的光彩变得黯然失色。我们也并不希望他人遇难,只是渴望其能贡献自我微薄的力量去帮助他人,也借此来提高自我的精神与道德修养,改善自我的人生价值观,为达到生命的巅峰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要加强人生道德与精神的修养,走向生命的最高境界,首先就要克服心中的一切恐惧,这就需要我们找到比生命本身更有意义的东西。只有找到了这种东西的存在,我们才能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淡化恐惧。而我所谓的“这种东西”绝大多数情形下都应该是以精神形态存在。如果是“金钱”一类的东西,那我们的人生就失去了原本的内涵。在我们追求、修养精神的同时要坚定信念,不让“不良思想”钻一丁点空子。即便我们无法成为圣人,也要向“为了成为圣人”的方向而努力。   最高的境界也许总是渺茫如天上繁星,但只要我们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在每一刻都加强自身的修养,就一定能完美的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所以说健康人生、快乐人生、智慧人生,便是从“小我”走向“大我”,由平凡上升为高尚的过程。每个人都会怀揣梦想去塑造人生的境界。
  有人说儒道佛是人生必经的三站,如果说以儒家情怀的奋斗拼搏而言,自然合榫于人生的青年时代、佛家所体验的清心寡欲又权重于人生的老年时代,那么道家所主张的豁达超然就更适宜于人生的中年范畴。
  对于人生境界,我一直在求索,思悟量多,虽比不上哲学家的系统和高度,但却总有自己的一套人生准则。人生的境界,简要的讲就是你对人生、对生活、对生命的一种态度和看法,也可以说是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和看法。所以说态度决定高度,观念决定品味,是有道理的。
  天然之境。这是人生的第一种境界,恐怕也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个境界。在人类的道德和伦理体系没有建构完整前,人类的生活完成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生理需要,人类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生存和群类的延续,这时人对生活、对生命的态度是完全天然的,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即生的本能。这是从人类的历史角度谈的,从每个个体生命发展的过程看,同样要经历天然之境。刚出生的婴孩,如同一块白板,其思想完全是天然的,通过环境的影响和后天的学习,才渐渐对生活、对生命产生了自己的态度。处于天然之境的人是与自然界相互融合的,是一个纯洁无瑕的“天然物”。
  自我之境。人生的第二境界,当然也可能是大多数人所选择的一种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做人、做事以利己原则为首要态度便是这一境界的主要特征。虽然如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说中讲的,人在利己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产生利他或有利社会发展的结果,而且追求个性的解放,自身的自由平等和幸福生活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也是生活之所迫,生存所必须。但是,急功近利毕竟是一种短视,是不可持续的幸福,是以牺牲未来为代价的享受。用庄子《逍遥游》中的观点,这就是学鸠之识,非大鹏之志。人不能总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要把自己置身于无限的宇宙和时空中,这样你的胸怀才能博大,意志才得坚强,烦恼才会消散。
  慎独之境。这是高尚的道德境界。处于这种境界的人,对于生活中做人行事的态度是善的,以道德准绳为基础,如林则徐说的“立壁千仞,无欲则刚”,或如儒家所说“正其义不谋其利”。通过教育,获得知识,传播真善美的精神,用理智和智慧控制自我私欲的无限膨胀,从而达到自我与外界的和谐。当今的中国,缺少一份慎独和宁静,或许是平淡惯了,当受到巨大诱惑的冲击时便难以控制,浮躁于各种名利的追逐。孰不知越追逐越痛苦,浮华背后是凄凉与孤寂。坚守自己的底线,即使做不到兼济天下,也总要独善其身吧。
  信仰之境。人生的最高境界,即天地境界、宇宙境界。这一境界,常人很难理解,唯有大智大慧的圣人才能有所觉悟。它是一种超脱的态度,超越于人、事、物之上,又蕴含在人、事、物之中,平凡又伟大,通俗又深远,是对客观规律、人生真谛和宇宙秘密的正确认知,是儒家的“天人合一”,是道家的“道法自然”,是佛家的“真如本性”。佛语有偈曰:“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其中所指的“自在之物”便应是一种超然的信仰,那是彼岸世界的风景。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杜甫脍炙人口的绝句,为我们描绘了冬去春来,万象更新的美好图景。诗人虽然一生漂泊、历尽沧桑,却仍然保持乐观心态,认为人生如四季更替,总会有春夏秋冬,都要尝酸甜苦辣,既然选择了远方,就注定风雨兼程,这便是一种豁达超然的人生境界。
  人生的境界大抵如此,恐怕大多数人是经历过天然之境后,再由自我之境向慎独之境发展,最终达到自我之境与慎独之境的临界。高尚一点的则向上升华为慎独之境,成为贤人;低俗一些的可能抱着身外之物,陷于自我陶醉而无法自拔,堕于庸人。至于达信仰之境,历练成圣人,乃是一种不断超拔的理想追求了。
  生命是一种缘,是一种必然与偶然互为表里的机缘。珍惜生命,把握现在,于真实的生活中体会人生,于沧桑沉浮中觉悟“虽有荣观,燕处超然”的智慧。
  欣赏别人是一种境界,善待别人是一种胸怀,关心别人是一种品质,理解别人是一种涵养,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学习别人是一种智慧;骗我的人增长了我的见识,绊倒我的人强化了我的能力,斥责我的人助长了我的智慧,遗弃我的人教导了我的独立,伤害我的人磨炼了我的心志……
  不论怎样,只要你舍得付出敢于奋斗就会有开始,就有可能收获。我们不能企盼每次为之衣带渐宽的伊都值得你终生不悔,不能企盼每次蓦然回首那人都在灯火阑珊处等候,但只要敢独上高楼,只要肯衣带渐宽,愿意回首。你的理想,你的事业,你的爱情,你的奋斗目标总会有实现的一天。
  朋友,你能将主观感情外射于客观事物吗,你能将自己的执著和至诚,构筑成一个严肃、纯美、友善的人生理想境界吗,你能凝结和升华人生的精神境界吗?
  我始终坚信:你能!
其他文献
Sniffer具有实时监控、网络性能分析的功能。利用它可以快速发现故障征兆以便及时处理,而不是形成网络故障后再查找,这对于保证大型系统网络安全十分重要。文章介绍了在分布
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煤矿井下采掘装备遥控关键技术”的研发于2009年1月20日在西安正式启动,这是我国首次启动煤炭开采远程控制技术研发,凭此技术我国将有望自主实现煤炭开采
为解决煤矿工作面打孔难、打孔慢、打孔浅的难题,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综采工作面液压防突钻机的研制,并重点介绍了该钻机的机械部分设计、液压部分设计以及其应用试验情况。经过
在我国,各级政府、各级残疾人联合会和开放大学等不同层级、不同主体都制定了关于残疾人教育的相应政策,这些政策对于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引导
文章介绍了一种双管正激变换器的设计方法,讨论了一种基于UC3842集成芯片控制的DC-DC变换电路,采用优化的高频变压器和驱动电路,该系统能够实现较高精度的稳态输出电压、具有
本文针对注册结构师考试要求讨论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提出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改革的思路。
摘 要: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以教师为主体、教学目标不明确等问题。本文在教学实践中从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设计考核体系等方面对C语言实验课程进行改革。实践表明,我们的改革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课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Introduction)  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一门重要的程序设计语言入门语言,在课程体
4月30日,平姚输煤通道工程举行开工奠基仪式。这标志着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与中电投集团所属中电国际合作的首个煤电联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建成后每年可直接向姚
根据艾瑞咨询2013年1月28日公布的研究数据表明,截至2013年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共累计发放了.223张非金融支付机构的支付牌照。过去一年,支付清算行业形成井喷式发展态势,我国第三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出台,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提出了更深刻的要求。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