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高考语文湖北卷第3题同义词语填空,由2004年的两组双音同义词选填变成一组,另一组换成同义成语选用填空。原题抄录如下:
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但中国人民_______,不屈不挠,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前仆后继/前赴后继)
这是明显地列出一组同义成语让考生选用一条填入空内,我们称作“显性同义成语选用考题”。
第4题,选取句中加点的词语(实际上全是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四项中,C项是正确的,使用成语不恰当的其他三项抄录如下:
A.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铁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
B.有缺点错误就要及时改正,否则就会养虎遗患,铸成大错。
D.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
我们发现,这三条成语使用不当,主要是同义成语选用方面的问题,我们查阅了同义成语词典之类的工具书,上面提供了三组同义成语:“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养虎遗患——养痈遗患;诚惶诚恐——惊惶失措”。若将句子中的成语换用它的同义成语,也就恰当了。同义成语在句子中没有列出,只作为一个隐性的参照点,让考生暗中对比分析,以断定恰当与否,我们把这一考题称作“隐性同义成语选用考题”。2004年考查成语运用,主要是考查对成语自身的结构和意义的理解,没有像今年这样明显地暗中考查同义成语的选用识别。当然,若认为是考查对成语本身意义的理解也无不可,可是,如果你知道这一组一组的同义成语,心中有了一个比较的参照点,做起来会更快更准。不知这是不是命题意图。我们认为,学习同义成语,关注同义成语的运用,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考查成语运用,一般说来是考查句子中的成语其意义结构是否正确运用,与成语所在句子中的语境有密切关系。但它不同于考查病句的识别。一般说来,“病句”是考查语法方面的问题,诸如结构残缺、成分多余、搭配不当、句式杂糅等等。应对成语运用题的考查,关键是弄清常用成语的含义,这是对一条成语的单项学习。若拿来一组同义成语,多项地比较学习,这是深化学习成语的一种方法,是学习成语的重要方面。平时学习同义成语,要求对它们分别弄清其意义的基础上,“求大同,辨小异”。就“大同”而言,它们在句子中有时可以换用,这是辨识中的迷惑处。就“小异”而言,辨识其细微的差异性,才能判定句子中的成语是否选词恰当。在平时学习同义成语的基础上,结合上述今年的成语运用考查题,具体分析,看看如何应对这样的考题。
一、显性同义成语运用考题。在这类题型中,命题人提出一组(通常是两条)同义成语让考生选出最恰当的一条填入空中。怎样选择最恰当的一条呢?关键是要从“内部语义”(成语的字面义与特定含义)和“外部语义”(语境义)同时分析,双管齐下,从这两个方面锁定一条最恰当的成语。
上述第3考题中列出的同义成语是“前仆后继——前赴后继”,它的字面义分别是“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继续跟上去”和“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它们的特定含义即运用时的实际意义,前者是“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后者是“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再来对它们“求同辨异”。同:都可表示为正义事业勇往直前,继续不断。异:两条成语一对照,明显不同的是“仆”、“赴”二字。“仆”:倒下,表示牺牲。“赴”:奔向某处去,表现踊跃前进的情状。两个字的不同,显示出两条成语语义的差异。
再看外部的语境义,即成语的上下文,句中有“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的叙述,这就确定了填入“前仆后继”是最恰当的。即使没有“献出了生命”的明显表述,所说的是八年抗战的伟大胜利,根据我们的历史知识,也应填入“前仆后继”。
二、隐性同义成语运用考题。在上述第4考题中,命题人用了三个句子分别设置了三条使用不当的成语,要考生识别。这三条成语是三组同义成语中的一条,正是由于同义成语的差异性,显示出句中使用的一条不当。现将三组同义成语作一个简要辨析,使用不当者不言自明。
(一)“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它们都可表示美好的东西在眼前很多。差别是:“琳琅满目”是比喻性成语,以美玉琳琅比喻工艺品、字画、书籍等精美珍贵的物品,具有对象的定指性。“美不胜收”是直陈性成语,陈说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多得接受不完,具有对象的泛指性。经分析,就可知道句中使用的成语为什么不恰当了。
(二)“养虎遗患——养痈遗患”它们都可用来比喻对坏人坏事宽容给自己留下祸患。差别是:前一条,“养虎”,比喻纵容敌人坏人。后一条,“养痈”(痈:一种毒疮),比喻姑息坏人坏事、错误行为、坏毛病。前者语意很重,后者语意较重。后者使用的对象多为坏事、坏毛病、错误等。可见句中“养虎遗患”是“大词小用”,且把“敌人”和“缺点错误”混为一谈。
(三)“诚惶诚恐——惊惶失措”它们都有惊慌、害怕的意思。差别是“诚惶诚恐”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奏章是臣下呈递给皇上的意见书。臣子对皇上发表书面意见时,自然表现出“诚惶诚恐”——过分小心谨慎以至于惶恐不安,担心会出差错,既怕失敬,又怕失责,心情很复杂,不是单纯的遇事惶恐不安。这种惶恐不安一般在事发之前作为一种担忧出现在心中。“惊惶失措”描述遇事惊慌害怕,不知如何是好。是面对已出现的问题惊惧、惶恐、不知如何应对。两条成语的意蕴差别较大,相比之下,这里“诚惶诚恐”运用不当十分明显。
有人说,我不管所谓隐匿的同义成语,就把考题中的成语字面义、特定含义、语源义、色彩义以及历史文化蕴含,还有运用的对象范围、特定语境等等,全都弄清楚,自然也可做对考题。但是,我们猜测,这三个成语都有它隐匿的同义成语,是命题暗设,还是偶然巧合?联系2004年的考题,揣摩这些考题似有考查同义成语运用的倾向;再联系思维教学来看,它要求由单项思维到多项思维、由单一思维到多元分析思维、由显性思维到隐性思维的揭示与训练,如此等等的思维方式都贯穿在我们平常的语文教学中。从整个语文试题看,“复式性思维”或者简言之思维的复杂性,较之去年,有着明显突出的倾向。由此,我们以为,用多种形式多层面考查同义成语,似乎并非偶合——虽然只是分析结论。由此可知,学习同义成语及其运用,无疑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中文系]
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但中国人民_______,不屈不挠,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前仆后继/前赴后继)
这是明显地列出一组同义成语让考生选用一条填入空内,我们称作“显性同义成语选用考题”。
第4题,选取句中加点的词语(实际上全是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四项中,C项是正确的,使用成语不恰当的其他三项抄录如下:
A.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铁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
B.有缺点错误就要及时改正,否则就会养虎遗患,铸成大错。
D.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
我们发现,这三条成语使用不当,主要是同义成语选用方面的问题,我们查阅了同义成语词典之类的工具书,上面提供了三组同义成语:“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养虎遗患——养痈遗患;诚惶诚恐——惊惶失措”。若将句子中的成语换用它的同义成语,也就恰当了。同义成语在句子中没有列出,只作为一个隐性的参照点,让考生暗中对比分析,以断定恰当与否,我们把这一考题称作“隐性同义成语选用考题”。2004年考查成语运用,主要是考查对成语自身的结构和意义的理解,没有像今年这样明显地暗中考查同义成语的选用识别。当然,若认为是考查对成语本身意义的理解也无不可,可是,如果你知道这一组一组的同义成语,心中有了一个比较的参照点,做起来会更快更准。不知这是不是命题意图。我们认为,学习同义成语,关注同义成语的运用,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考查成语运用,一般说来是考查句子中的成语其意义结构是否正确运用,与成语所在句子中的语境有密切关系。但它不同于考查病句的识别。一般说来,“病句”是考查语法方面的问题,诸如结构残缺、成分多余、搭配不当、句式杂糅等等。应对成语运用题的考查,关键是弄清常用成语的含义,这是对一条成语的单项学习。若拿来一组同义成语,多项地比较学习,这是深化学习成语的一种方法,是学习成语的重要方面。平时学习同义成语,要求对它们分别弄清其意义的基础上,“求大同,辨小异”。就“大同”而言,它们在句子中有时可以换用,这是辨识中的迷惑处。就“小异”而言,辨识其细微的差异性,才能判定句子中的成语是否选词恰当。在平时学习同义成语的基础上,结合上述今年的成语运用考查题,具体分析,看看如何应对这样的考题。
一、显性同义成语运用考题。在这类题型中,命题人提出一组(通常是两条)同义成语让考生选出最恰当的一条填入空中。怎样选择最恰当的一条呢?关键是要从“内部语义”(成语的字面义与特定含义)和“外部语义”(语境义)同时分析,双管齐下,从这两个方面锁定一条最恰当的成语。
上述第3考题中列出的同义成语是“前仆后继——前赴后继”,它的字面义分别是“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继续跟上去”和“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它们的特定含义即运用时的实际意义,前者是“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后者是“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再来对它们“求同辨异”。同:都可表示为正义事业勇往直前,继续不断。异:两条成语一对照,明显不同的是“仆”、“赴”二字。“仆”:倒下,表示牺牲。“赴”:奔向某处去,表现踊跃前进的情状。两个字的不同,显示出两条成语语义的差异。
再看外部的语境义,即成语的上下文,句中有“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的叙述,这就确定了填入“前仆后继”是最恰当的。即使没有“献出了生命”的明显表述,所说的是八年抗战的伟大胜利,根据我们的历史知识,也应填入“前仆后继”。
二、隐性同义成语运用考题。在上述第4考题中,命题人用了三个句子分别设置了三条使用不当的成语,要考生识别。这三条成语是三组同义成语中的一条,正是由于同义成语的差异性,显示出句中使用的一条不当。现将三组同义成语作一个简要辨析,使用不当者不言自明。
(一)“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它们都可表示美好的东西在眼前很多。差别是:“琳琅满目”是比喻性成语,以美玉琳琅比喻工艺品、字画、书籍等精美珍贵的物品,具有对象的定指性。“美不胜收”是直陈性成语,陈说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多得接受不完,具有对象的泛指性。经分析,就可知道句中使用的成语为什么不恰当了。
(二)“养虎遗患——养痈遗患”它们都可用来比喻对坏人坏事宽容给自己留下祸患。差别是:前一条,“养虎”,比喻纵容敌人坏人。后一条,“养痈”(痈:一种毒疮),比喻姑息坏人坏事、错误行为、坏毛病。前者语意很重,后者语意较重。后者使用的对象多为坏事、坏毛病、错误等。可见句中“养虎遗患”是“大词小用”,且把“敌人”和“缺点错误”混为一谈。
(三)“诚惶诚恐——惊惶失措”它们都有惊慌、害怕的意思。差别是“诚惶诚恐”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奏章是臣下呈递给皇上的意见书。臣子对皇上发表书面意见时,自然表现出“诚惶诚恐”——过分小心谨慎以至于惶恐不安,担心会出差错,既怕失敬,又怕失责,心情很复杂,不是单纯的遇事惶恐不安。这种惶恐不安一般在事发之前作为一种担忧出现在心中。“惊惶失措”描述遇事惊慌害怕,不知如何是好。是面对已出现的问题惊惧、惶恐、不知如何应对。两条成语的意蕴差别较大,相比之下,这里“诚惶诚恐”运用不当十分明显。
有人说,我不管所谓隐匿的同义成语,就把考题中的成语字面义、特定含义、语源义、色彩义以及历史文化蕴含,还有运用的对象范围、特定语境等等,全都弄清楚,自然也可做对考题。但是,我们猜测,这三个成语都有它隐匿的同义成语,是命题暗设,还是偶然巧合?联系2004年的考题,揣摩这些考题似有考查同义成语运用的倾向;再联系思维教学来看,它要求由单项思维到多项思维、由单一思维到多元分析思维、由显性思维到隐性思维的揭示与训练,如此等等的思维方式都贯穿在我们平常的语文教学中。从整个语文试题看,“复式性思维”或者简言之思维的复杂性,较之去年,有着明显突出的倾向。由此,我们以为,用多种形式多层面考查同义成语,似乎并非偶合——虽然只是分析结论。由此可知,学习同义成语及其运用,无疑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