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伴随着新时期改革发展提出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各大高校在教育改革中也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就高校而言,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都与高校各项工作的严格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大部分高校对无形资产管理还处于概念化阶段,如何更好对无形资产进行内控管理以及产学研相结合的一体化发展,提高无形资产的经济效益,推动高校更快更好发展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新年伊始,新会计制度在全国高校等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展开。在会计准则中对无形资产做了如下定义,无形资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 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顺应新时代变革的新趋势新使命新需求,各大高校在教育革新中也将面对着新的机遇与发展。作为特殊资源的无形资产在高校教育革新中呈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无形资产的内部控制管理与产学研相结合的一体化发展并获取长期收益是有形资产无法比拟的,无形资产对提高高校的革新能力和主要竞争力具有关键的作用。
一、高校无形资产管理重视度不够呈现出滞后于有形资产管理的现状
由于大部分无形资产不能看见且无法触摸,没有确切物体,所以师生时常会无视它的存在。众多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还界于实物资产管理,在大范围管理上疏忽了现实拥有的无形资产。然而高校的师资力量,生源数量,教学质量等教学资源以及高校的名誉声望皆是高校无形资产的展现。此类资产尽管没有实物形态,但它是高校必不可缺,有着举足轻重的资产,在高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无形资产管理一直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弱点,无形资产的流失对高校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无形资产的管理部门和有关制度缺乏。目前,很多高校在无形资产的管理方面没有专门管理机构和相应的人员配备,缺乏无形资产管理规定。学校在无形资产的确认、获得、使用、划转、租赁、出售等周期全无对应的制度监审体系和明确规定,这容易导致无形资产的流失。
(二)校名、校标和校徽。高校的校名、校标和校徽是高校独特的标志,凝集了高校厚重的发展史。然而,在实际中,个别组织和个人对其侵权的问题,给学校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造成这一特殊的无形资产极大损害和流失。
(三)专利的权属不清。高校工作人员和下属单位在执行学校及所属单位任务、承担科研项目发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时,利用学校人力、财力、物力、信息来源和技术资源等发明创造应属于职务发明的技术成果。但在实际工作中,职务发明专利申请的专利权属于个别教职员工,专利的使用、转让避开了学校的监管,使其个人谋取私利。
(四)土地使用权。高校如何充分利用教学场馆等场地的享有权,如何利用这项无形资产使之产生效益,值得认真考虑。
(五)科研成果。高校的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其中包含一部分科研事业拨款。在我国“211”、“985”高校财政拨款占高校科研经费比例高达70%,科研经费的投入使其完成一定比例的科研成果。但是科研成果作為高校的无形资产却并未受到高度重视,缺乏无形资产保护意识。无形资产管理部门也疏于管理或只是粗放管理,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手段。
二、将无形资产的风险管理镶嵌于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教育经费的大量投入,高校资产管理能力的逐渐进步,高校无形资产为教学、科研服务等教学培养的正常运行与开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保障。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如何评估和应对无形资产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管理要求的必然发展趋势。
无形资产有时候也被称为“软资产”,无形资产的内部控制与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无形资产可能会面临更多业务特殊风险,比如,权属不清引发的法律诉讼;保密制度的缺乏,使内含于无形资产的商业秘密泄露;技术没有及时升级换代,导致存在重大技术隐患;对校名、校标和校徽等无形资产疏于管理,导致其他产业侵权。在市场日益激烈的今天,在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中产生的纷争数不胜数。高校唯有科技创新是不足的,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对无形资产业务各环节的具体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完善各职能部门权责分工,平衡充分授权与适度管控的综合全面的内控管理体系。加强对员工使用无形资产行为的监控,使得内审职能价值最大化,以提高无形资产的效益和效果。建立无形资产风险评估机制是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监督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能使各类风险控制在有效范围内,为管理者提供参考建议。
高校无形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能有效降低无形资产风险,保障学校效益和国有资产的完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产学研合作一体化是高校改革的必然要求与发展的重要命题
在当今世界经济成长中,科技飞速发展,产学研合作是高校在教育改革中面临的新挑战,也是适应科学技术与金融结合同发展的势必要求。在当今经济增长快速发展时期,才智与高科技力量的结合的持续延伸,经过产学研的密切联合,将高校创建的科技成果迅速转变为优势资源,进而使地域经济建设更上一层台阶,已经成为高校成长的关键所在。
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总理在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新目标,将产业,学校,科研院所之间渗透统一,加快推动科学技术贡献转换,增强无形资产的保护与利用。企业经营发展需要不断创新,高校科研人员的参与程度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含量是决定企业发展潜力的关键因素。
高校要大力推进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的创新,并按照各自特色学科建设等实际情况以教育科研为主体结构,创造各有所长、卓有成效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一)高校为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要利用其自身资源进行自主研发,创建独立经营以及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构成学校内部产学研合作模式。技术创新的源泉来自于研发活动,技术创新多数是从研究开发开始的,没有研究开发活动就谈不上技术创新。高校只有自主研发才能最大限度地将研发成果集中在高校内部,这样不仅无形资产不易被侵占利用而且也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的专有性。高校实现自主研发不仅有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技术学习与技术开发能力,还能同时高效迅速完成成果转换,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发展与经济利益最大化并举的目的。
(二)高校应整合外部资源,健全协同创新体系,全方位推动产学研一体化。要使高校保持连续创新发展水平与创新活力,使得科技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有效,那么产学研结合必是高校改革发展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举措。与其他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进行合作研发,密切合作与协同作战并行,实现优势互补。各方以合作创新为目的,以优势资源互补为前提而形成研发组合体。在这种形式下各方不仅能分散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还能更好的规避风险,激发创新灵感,提高技术创新成功率。
(三)高校可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将校内用于教学科研研究的各种科研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以及公共的教学基础实验室等场地设施向社会各界开放并收取必要的费用。高校利用各种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具建立信息平台建设,不仅能使高校获得更多收益,还能与社会各界资源共享,获取大数据信息,以便更多地占有市场,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
(四)推动科研考核体系变革,确立系统的目标考核体系。高校应结合科研成果目标转化的不同步骤和环节,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完善延时评价考核。对科研成果在转化、生产以及进入市场后进行评价,使评价更加准确、客观、全面。在建立考核机制的同时也应注重对科研成果的内部控制与监督,寻求建设专业完善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让社会化企业以及更多消费者加入科技成果的评审。完善有益于产学研各合作组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发展机制,确立完备科学化的无形资产保护制度,解除合作阻碍,完全保障各合作组织的合法利益。
(五)科研人才的相互交流与协作能促进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的更佳传递。要使科研成果最大程度的转化为生产力,那么就需要高校加大宣传力度与经费投入,激励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到各项交流与合作中来。
高校的发展变革已使之逐步成为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高校从人才培育到科学研究再到社会服务的功能扩展,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高校应如何在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的内控管理下更好的保护好无形资产,并使其更高更快地转化为经济利益是摆在学校资产管理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资产管理处)
新年伊始,新会计制度在全国高校等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展开。在会计准则中对无形资产做了如下定义,无形资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 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顺应新时代变革的新趋势新使命新需求,各大高校在教育革新中也将面对着新的机遇与发展。作为特殊资源的无形资产在高校教育革新中呈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无形资产的内部控制管理与产学研相结合的一体化发展并获取长期收益是有形资产无法比拟的,无形资产对提高高校的革新能力和主要竞争力具有关键的作用。
一、高校无形资产管理重视度不够呈现出滞后于有形资产管理的现状
由于大部分无形资产不能看见且无法触摸,没有确切物体,所以师生时常会无视它的存在。众多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还界于实物资产管理,在大范围管理上疏忽了现实拥有的无形资产。然而高校的师资力量,生源数量,教学质量等教学资源以及高校的名誉声望皆是高校无形资产的展现。此类资产尽管没有实物形态,但它是高校必不可缺,有着举足轻重的资产,在高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无形资产管理一直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弱点,无形资产的流失对高校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无形资产的管理部门和有关制度缺乏。目前,很多高校在无形资产的管理方面没有专门管理机构和相应的人员配备,缺乏无形资产管理规定。学校在无形资产的确认、获得、使用、划转、租赁、出售等周期全无对应的制度监审体系和明确规定,这容易导致无形资产的流失。
(二)校名、校标和校徽。高校的校名、校标和校徽是高校独特的标志,凝集了高校厚重的发展史。然而,在实际中,个别组织和个人对其侵权的问题,给学校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造成这一特殊的无形资产极大损害和流失。
(三)专利的权属不清。高校工作人员和下属单位在执行学校及所属单位任务、承担科研项目发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时,利用学校人力、财力、物力、信息来源和技术资源等发明创造应属于职务发明的技术成果。但在实际工作中,职务发明专利申请的专利权属于个别教职员工,专利的使用、转让避开了学校的监管,使其个人谋取私利。
(四)土地使用权。高校如何充分利用教学场馆等场地的享有权,如何利用这项无形资产使之产生效益,值得认真考虑。
(五)科研成果。高校的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其中包含一部分科研事业拨款。在我国“211”、“985”高校财政拨款占高校科研经费比例高达70%,科研经费的投入使其完成一定比例的科研成果。但是科研成果作為高校的无形资产却并未受到高度重视,缺乏无形资产保护意识。无形资产管理部门也疏于管理或只是粗放管理,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手段。
二、将无形资产的风险管理镶嵌于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教育经费的大量投入,高校资产管理能力的逐渐进步,高校无形资产为教学、科研服务等教学培养的正常运行与开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保障。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如何评估和应对无形资产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管理要求的必然发展趋势。
无形资产有时候也被称为“软资产”,无形资产的内部控制与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无形资产可能会面临更多业务特殊风险,比如,权属不清引发的法律诉讼;保密制度的缺乏,使内含于无形资产的商业秘密泄露;技术没有及时升级换代,导致存在重大技术隐患;对校名、校标和校徽等无形资产疏于管理,导致其他产业侵权。在市场日益激烈的今天,在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中产生的纷争数不胜数。高校唯有科技创新是不足的,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对无形资产业务各环节的具体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完善各职能部门权责分工,平衡充分授权与适度管控的综合全面的内控管理体系。加强对员工使用无形资产行为的监控,使得内审职能价值最大化,以提高无形资产的效益和效果。建立无形资产风险评估机制是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监督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能使各类风险控制在有效范围内,为管理者提供参考建议。
高校无形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能有效降低无形资产风险,保障学校效益和国有资产的完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产学研合作一体化是高校改革的必然要求与发展的重要命题
在当今世界经济成长中,科技飞速发展,产学研合作是高校在教育改革中面临的新挑战,也是适应科学技术与金融结合同发展的势必要求。在当今经济增长快速发展时期,才智与高科技力量的结合的持续延伸,经过产学研的密切联合,将高校创建的科技成果迅速转变为优势资源,进而使地域经济建设更上一层台阶,已经成为高校成长的关键所在。
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总理在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新目标,将产业,学校,科研院所之间渗透统一,加快推动科学技术贡献转换,增强无形资产的保护与利用。企业经营发展需要不断创新,高校科研人员的参与程度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含量是决定企业发展潜力的关键因素。
高校要大力推进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的创新,并按照各自特色学科建设等实际情况以教育科研为主体结构,创造各有所长、卓有成效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一)高校为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要利用其自身资源进行自主研发,创建独立经营以及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构成学校内部产学研合作模式。技术创新的源泉来自于研发活动,技术创新多数是从研究开发开始的,没有研究开发活动就谈不上技术创新。高校只有自主研发才能最大限度地将研发成果集中在高校内部,这样不仅无形资产不易被侵占利用而且也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的专有性。高校实现自主研发不仅有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技术学习与技术开发能力,还能同时高效迅速完成成果转换,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发展与经济利益最大化并举的目的。
(二)高校应整合外部资源,健全协同创新体系,全方位推动产学研一体化。要使高校保持连续创新发展水平与创新活力,使得科技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有效,那么产学研结合必是高校改革发展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举措。与其他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进行合作研发,密切合作与协同作战并行,实现优势互补。各方以合作创新为目的,以优势资源互补为前提而形成研发组合体。在这种形式下各方不仅能分散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还能更好的规避风险,激发创新灵感,提高技术创新成功率。
(三)高校可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将校内用于教学科研研究的各种科研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以及公共的教学基础实验室等场地设施向社会各界开放并收取必要的费用。高校利用各种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具建立信息平台建设,不仅能使高校获得更多收益,还能与社会各界资源共享,获取大数据信息,以便更多地占有市场,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
(四)推动科研考核体系变革,确立系统的目标考核体系。高校应结合科研成果目标转化的不同步骤和环节,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完善延时评价考核。对科研成果在转化、生产以及进入市场后进行评价,使评价更加准确、客观、全面。在建立考核机制的同时也应注重对科研成果的内部控制与监督,寻求建设专业完善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让社会化企业以及更多消费者加入科技成果的评审。完善有益于产学研各合作组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发展机制,确立完备科学化的无形资产保护制度,解除合作阻碍,完全保障各合作组织的合法利益。
(五)科研人才的相互交流与协作能促进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的更佳传递。要使科研成果最大程度的转化为生产力,那么就需要高校加大宣传力度与经费投入,激励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到各项交流与合作中来。
高校的发展变革已使之逐步成为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高校从人才培育到科学研究再到社会服务的功能扩展,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高校应如何在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的内控管理下更好的保护好无形资产,并使其更高更快地转化为经济利益是摆在学校资产管理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资产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