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观察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择选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所收治的35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20例)与对照组(1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后路行推弓根螺打内固定联合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方法,研究组采取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结果 在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椎体后缘高度比及椎体前缘高度比要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obb角结果上,对照组要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手术安全系数更高,因此更适用于该疾病的临床治疗。
【关键词】 后路手术 胸腰段 临床疗效
脊柱胸腰段骨折是目前骨科常见病症之一,该骨折类型因部位因素会对患病者的日常活动带来一定限制,使得患者的日常生活无法自理[1]。当前,脊柱胸腰段骨折病症在临床中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又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选择后路手术或前路手术,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临床疗效也会有所不同,同时患者后期的康复状况也会存在差异[2]。对此,为研究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本文择选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所收治的35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选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所收治的35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0例和15例。其中,经所有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得出,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为9例和6例,患者年龄范围在22~65岁,研究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为12例和8例,患者年龄范围在25~70岁;两组患者创伤因素:交通意外18例,高空跌落10例,重物砸伤7例;对此,在临床基础性资料的比较上,2组患者相比无差异,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采用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手术,对照组则联合外侧植骨融合术。具体操作:协助患者行仰卧位,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腹部悬空过伸脊柱进行体位复位。以伤椎作为中心行后正中切口,沿着棘突两侧妥善分离椎旁肌,使伤椎及相邻椎体充分显露出来,在应用Weinstin定位法妥善确定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借助C臂X线机于伤椎上、下相邻椎体两侧钻孔,要维持矢状角0°,横切面角5°~15°。胸椎应用Cinotti法,于横突上缘和关节突关节中、外的1/3交界部位妥善置入椎弓根钉;腰椎应用Magerl法,于上关节突外缘垂线和横突中部水平线交点妥善进钉。装置连接杆撑开,以恢复椎体高度及生理前凸。研究组则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沿着伤椎两侧的椎弓根往椎体内钻孔,将骨道适当扩大,再经AO特制椎体内植骨漏斗把减压获得的自体骨制成3mm×3mm骨粒植入到椎体空腔内,然后打压坚实。
对照组则在完成椎管减压后将小关节突周边关节囊、横突表层附着肌肉等组织彻底去除,应用同种异体骨作为后外侧植骨。完成后,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伤口,逐层缝合切口。术后48~72h后将负压引流管拔掉,术后均常规应用抗感染、营养神经等药物。并嘱患者术后3个月内卧床休息,逐步开展腰背肌功能锻炼,定期X线复查。
1.3 疗效观察标准
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患者进行椎体后缘高度比、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比检测,并对所得见过进行统计与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根据所得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15.0,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值检验,如果P<0.05,那么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与研究组患者治疗前的椎体后缘高度比、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比结果无较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椎体后缘高度比及椎体前缘高度比要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obb角结果上,对照组要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脊柱胸腰段骨折疾病属于创伤型疾病,患者在发生骨折时若未在短时间内立即就医,极易引发并发症现象,使得患者脊髓发生进一步受创,给神经功能带来了极大危害[3]。根据以往临床就诊经验来看,脊柱胸腰段骨折会给患者的肢体功能造成一定影响,患者行动会发生限制,后期容易出现瘫痪现象等现象,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4]。
当前,我国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病症上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为内固定术,其手术方式方式较多,常用的有后路行推弓根螺打内固定联合外侧植骨融合术、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术,虽均有良好的手术效果,但前者的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术后预后效果差,后者创伤相对小,且术后患者脊椎功能可得到较好恢复,主要通过椎弓根螺钉的内固定来改善患者的胸腰段骨折现象,内固定效果更理想,能够保留患者的脊椎功能,并且能够对骨折创伤高的病症同样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更适用于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治疗中[5]。从本文研究结果中也可发现,在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椎体后缘高度比及椎体前缘高度比要明顯低于研究组患者,在Cobb角结果上,对照组要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手术安全系数更高,因此更适用于该疾病的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石金平.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98例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31:86-87.
[2]向胡居.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6:74-75.
[3]张文化,冯佳男,孔洋.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3,05:68-69.
[4]秦玉坤.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5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3,08:56-57.
[5]田飞鹏,李春双,邵建萍.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6,18:77-78.
【关键词】 后路手术 胸腰段 临床疗效
脊柱胸腰段骨折是目前骨科常见病症之一,该骨折类型因部位因素会对患病者的日常活动带来一定限制,使得患者的日常生活无法自理[1]。当前,脊柱胸腰段骨折病症在临床中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又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选择后路手术或前路手术,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临床疗效也会有所不同,同时患者后期的康复状况也会存在差异[2]。对此,为研究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本文择选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所收治的35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选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所收治的35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0例和15例。其中,经所有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得出,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为9例和6例,患者年龄范围在22~65岁,研究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为12例和8例,患者年龄范围在25~70岁;两组患者创伤因素:交通意外18例,高空跌落10例,重物砸伤7例;对此,在临床基础性资料的比较上,2组患者相比无差异,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采用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手术,对照组则联合外侧植骨融合术。具体操作:协助患者行仰卧位,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腹部悬空过伸脊柱进行体位复位。以伤椎作为中心行后正中切口,沿着棘突两侧妥善分离椎旁肌,使伤椎及相邻椎体充分显露出来,在应用Weinstin定位法妥善确定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借助C臂X线机于伤椎上、下相邻椎体两侧钻孔,要维持矢状角0°,横切面角5°~15°。胸椎应用Cinotti法,于横突上缘和关节突关节中、外的1/3交界部位妥善置入椎弓根钉;腰椎应用Magerl法,于上关节突外缘垂线和横突中部水平线交点妥善进钉。装置连接杆撑开,以恢复椎体高度及生理前凸。研究组则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沿着伤椎两侧的椎弓根往椎体内钻孔,将骨道适当扩大,再经AO特制椎体内植骨漏斗把减压获得的自体骨制成3mm×3mm骨粒植入到椎体空腔内,然后打压坚实。
对照组则在完成椎管减压后将小关节突周边关节囊、横突表层附着肌肉等组织彻底去除,应用同种异体骨作为后外侧植骨。完成后,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伤口,逐层缝合切口。术后48~72h后将负压引流管拔掉,术后均常规应用抗感染、营养神经等药物。并嘱患者术后3个月内卧床休息,逐步开展腰背肌功能锻炼,定期X线复查。
1.3 疗效观察标准
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患者进行椎体后缘高度比、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比检测,并对所得见过进行统计与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根据所得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15.0,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值检验,如果P<0.05,那么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与研究组患者治疗前的椎体后缘高度比、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比结果无较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椎体后缘高度比及椎体前缘高度比要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obb角结果上,对照组要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脊柱胸腰段骨折疾病属于创伤型疾病,患者在发生骨折时若未在短时间内立即就医,极易引发并发症现象,使得患者脊髓发生进一步受创,给神经功能带来了极大危害[3]。根据以往临床就诊经验来看,脊柱胸腰段骨折会给患者的肢体功能造成一定影响,患者行动会发生限制,后期容易出现瘫痪现象等现象,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4]。
当前,我国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病症上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为内固定术,其手术方式方式较多,常用的有后路行推弓根螺打内固定联合外侧植骨融合术、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术,虽均有良好的手术效果,但前者的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术后预后效果差,后者创伤相对小,且术后患者脊椎功能可得到较好恢复,主要通过椎弓根螺钉的内固定来改善患者的胸腰段骨折现象,内固定效果更理想,能够保留患者的脊椎功能,并且能够对骨折创伤高的病症同样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更适用于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治疗中[5]。从本文研究结果中也可发现,在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椎体后缘高度比及椎体前缘高度比要明顯低于研究组患者,在Cobb角结果上,对照组要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手术安全系数更高,因此更适用于该疾病的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石金平.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98例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31:86-87.
[2]向胡居.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6:74-75.
[3]张文化,冯佳男,孔洋.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3,05:68-69.
[4]秦玉坤.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5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3,08:56-57.
[5]田飞鹏,李春双,邵建萍.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6,18: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