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幼林抚育是以中幼林为对象进行的以抚育间伐、定株修枝、除草割灌,抚育区内简易道路的修建与维护,抚育材料集运,抚育剩余物的处理,林地清理等为主的森林经营活动,是我国现阶段森林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国家财政补贴政策支持下实施的林业项目工程,中幼林抚育的目的在于培育符合可持续经营的优质森林,从而强化森林综合功能的有效发挥。本文对中幼林抚育相关理论进行概述,明确提高抚育技术的意义,并提出抚育新技术成效,以期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中幼林;抚育技术;成效
中图分类号:TP8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2-0328-01
前言:生态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对中幼林进行抚育,定期伐除部分林木,可促进保留木生长,缩短林木成熟期,并可收获部分木材。
1.中幼林抚育相关理论概述
中幼林抚育的实施阶段是在幼龄林和中龄林时期,主要根据林分发育、自然稀疏情况对森林培养目标进行确定,具体措施主要是人为干预,包括在林分中适时采取割灌除草、间伐、补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修枝、浇水和施肥等措施,以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促进树木生长环境的改善。中幼林的抚育对于中幼林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抚育间伐的实验、模拟、野外等处理观察,皆说明其对林木生长是有益的。中幼林抚育技术,即自造林活动开始,至郁闭成林阶段,为了培育目标树对中幼齢林木实施的各类营林措施的总称。目前这项技术措施只在用材林、防护林这两个林种中实施。
2.中幼林抚育的具体措施
除草割灌。一般情况,除草割灌要选在春季或是夏季进行,这样有利于树种的自然更新。除草割灌时,要清除距离林木1m的杂草和灌木,要辅助扩穴、培埂的措施,将各处的灌木及杂草放在树穴下沿,以给林木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
间伐。在中幼林抚育过程中,针对郁闭后目的树种受压制的林分或上层林木已影响到下层目的树种林木正常生长发育的复层林,需伐除上层的干扰木。割灌。为了避免对环境造成要,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提倡使用割灌机。根据当地的物候特点,割灌一般在植被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开展抚育作业,海拔1200米以下的地区应在每年5月初开始作业,6月底前结束,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区由于气温较低,植被生长晚一些,可推后30天左右开始作业。松土除草。对松土的年限和次数进行规定,根据林地的具体的情况、树种的特征以造林的密度等方面进行规定,一般在三到五年即可;对于松土除草的季节也应该进行规定,应该根据落叶松幼林的生长规律,养分的水平和土壤的水分决定除草的季节。针对于落叶松林,一年有两个生长的高峰期,分别是每年的五月至六月,八月至九月,应该在生长期到来之间及时的进行松土和除草;要保证疏松土壤,除掉杂草,避免伤害树根。浇水。对于中幼林抚育来说,浇水的实施需要结合林业区当地的自然因素及灌溉条件,避免在温度过高和阳光强烈的时间段实施浇水,同时需要提高浇水的效率,尽可能避免大面积灌溉,而是针对树木根部1m左右的范围进行重点浇水,必要时需要与施肥结合,提高中幼林抚育效果。
3.中幼林抚育成效及意义
造林以后到幼林成活、成林这段时期内,植株幼小,尚未形成群体,对各种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弱,林木既受到气候、土壤、植被、病虫鸟兽危害、人蓄破坏等外界环境的影响,又受树木个体或群体之间或树种之间的影响,造成部分山林藤蔓丛生,夺取幼林所需的水分和营养,遮蔽阳光,抑制林木生长,中幼林长势衰弱,有害生物危害严重,林相单一,出现成林不成材,蓄积量偏低的现象。中幼龄林抚育主要以中幼龄林为对象,优先抚育密度过大、结构不良、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发育林分。
3.1生态成效
通过森林抚育工作的开展,调整了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林分密度更加合理,林内光照条件、卫生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加速了剩余物的分解速率,提高了土壤肥力,促进了保留木的生长,森林的生态功能,固碳效能进一步提高。本文仅从蓄积量着手,计算经过中幼林抚育后,森林增长的生态效益。固碳释氧效益:依据植物光合作用的方程式:CO2(264g)+H2O(108g)→葡萄糖(180g)+O2(192g),森林植物光合作用时,每产生1t干物质需吸收二氧化碳1.47t,释放氧气1.07t。计算抚育样地林木蓄积量增长量,抚育样地蓄积量平均高于未抚育样地2.0426m3,在86.667hm2的养育地中,总计抚育后木材蓄积量增长2655.38m3,以每立方米木材转变为0.48t干物质计算,得出抚育样地相比未抚育样地多吸收CO21869.35t,多释放氧气1366.61t。另一方面,中幼林抚育技术的实施可以改变中幼林的生长环境,可以对中幼林采取割灌、除草、间伐、补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修枝、浇水和施肥等措施,如此不仅可以保证中幼林的正常生长,还可以提升中幼林树木的质量,保证树干笔直,没有多余分叉,有利于成木的高效生长和木材的有效利用,在维持林木可持续生长、提高林木经济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3.2经济成效
通过项目实施,即可以提高林场经济效益,又可提高林分的生长质量和数量,达到缩短林木培育周期、提高单位面积蓄积的目的,“十三五”期间预计完成森林抚育面积93km2,人工林中幼林单位面积蓄积量由目前60m3/hm2提高到80m3/hm2,增加森林总蓄积量14万m3,价值6000万元。结合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林农可得到国家补贴1400万元,可生产木材8.4万m3,价值5040万元。
3.3社会成效
通过抚育,林分结构更加优化,林内卫生得到改善,林分郁闭更早,林分生长更加健康,森林资源快速增长,为国家提供更多的木材。森林抚育建设工程的实施,可提高森林范围内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的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森林培育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并增加当地农民就业机会,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4.讨论
森林是一个复杂的立体空间结构整体,中幼林抚育是保证森林资源科学管理与有效利用的必要前提,优化中幼林抚育管理可以促进林木生长环境的改善,提高林木质量,同时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最终强化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赵万成.浅析中幼林抚育在公益林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6(9):69-69.
[2]史巖,张丽丽.浅谈林业种植发展与幼林抚育技术[J].农家科技旬刊,2016(8).
[关键词]中幼林;抚育技术;成效
中图分类号:TP8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2-0328-01
前言:生态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对中幼林进行抚育,定期伐除部分林木,可促进保留木生长,缩短林木成熟期,并可收获部分木材。
1.中幼林抚育相关理论概述
中幼林抚育的实施阶段是在幼龄林和中龄林时期,主要根据林分发育、自然稀疏情况对森林培养目标进行确定,具体措施主要是人为干预,包括在林分中适时采取割灌除草、间伐、补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修枝、浇水和施肥等措施,以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促进树木生长环境的改善。中幼林的抚育对于中幼林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抚育间伐的实验、模拟、野外等处理观察,皆说明其对林木生长是有益的。中幼林抚育技术,即自造林活动开始,至郁闭成林阶段,为了培育目标树对中幼齢林木实施的各类营林措施的总称。目前这项技术措施只在用材林、防护林这两个林种中实施。
2.中幼林抚育的具体措施
除草割灌。一般情况,除草割灌要选在春季或是夏季进行,这样有利于树种的自然更新。除草割灌时,要清除距离林木1m的杂草和灌木,要辅助扩穴、培埂的措施,将各处的灌木及杂草放在树穴下沿,以给林木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
间伐。在中幼林抚育过程中,针对郁闭后目的树种受压制的林分或上层林木已影响到下层目的树种林木正常生长发育的复层林,需伐除上层的干扰木。割灌。为了避免对环境造成要,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提倡使用割灌机。根据当地的物候特点,割灌一般在植被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开展抚育作业,海拔1200米以下的地区应在每年5月初开始作业,6月底前结束,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区由于气温较低,植被生长晚一些,可推后30天左右开始作业。松土除草。对松土的年限和次数进行规定,根据林地的具体的情况、树种的特征以造林的密度等方面进行规定,一般在三到五年即可;对于松土除草的季节也应该进行规定,应该根据落叶松幼林的生长规律,养分的水平和土壤的水分决定除草的季节。针对于落叶松林,一年有两个生长的高峰期,分别是每年的五月至六月,八月至九月,应该在生长期到来之间及时的进行松土和除草;要保证疏松土壤,除掉杂草,避免伤害树根。浇水。对于中幼林抚育来说,浇水的实施需要结合林业区当地的自然因素及灌溉条件,避免在温度过高和阳光强烈的时间段实施浇水,同时需要提高浇水的效率,尽可能避免大面积灌溉,而是针对树木根部1m左右的范围进行重点浇水,必要时需要与施肥结合,提高中幼林抚育效果。
3.中幼林抚育成效及意义
造林以后到幼林成活、成林这段时期内,植株幼小,尚未形成群体,对各种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弱,林木既受到气候、土壤、植被、病虫鸟兽危害、人蓄破坏等外界环境的影响,又受树木个体或群体之间或树种之间的影响,造成部分山林藤蔓丛生,夺取幼林所需的水分和营养,遮蔽阳光,抑制林木生长,中幼林长势衰弱,有害生物危害严重,林相单一,出现成林不成材,蓄积量偏低的现象。中幼龄林抚育主要以中幼龄林为对象,优先抚育密度过大、结构不良、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发育林分。
3.1生态成效
通过森林抚育工作的开展,调整了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林分密度更加合理,林内光照条件、卫生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加速了剩余物的分解速率,提高了土壤肥力,促进了保留木的生长,森林的生态功能,固碳效能进一步提高。本文仅从蓄积量着手,计算经过中幼林抚育后,森林增长的生态效益。固碳释氧效益:依据植物光合作用的方程式:CO2(264g)+H2O(108g)→葡萄糖(180g)+O2(192g),森林植物光合作用时,每产生1t干物质需吸收二氧化碳1.47t,释放氧气1.07t。计算抚育样地林木蓄积量增长量,抚育样地蓄积量平均高于未抚育样地2.0426m3,在86.667hm2的养育地中,总计抚育后木材蓄积量增长2655.38m3,以每立方米木材转变为0.48t干物质计算,得出抚育样地相比未抚育样地多吸收CO21869.35t,多释放氧气1366.61t。另一方面,中幼林抚育技术的实施可以改变中幼林的生长环境,可以对中幼林采取割灌、除草、间伐、补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修枝、浇水和施肥等措施,如此不仅可以保证中幼林的正常生长,还可以提升中幼林树木的质量,保证树干笔直,没有多余分叉,有利于成木的高效生长和木材的有效利用,在维持林木可持续生长、提高林木经济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3.2经济成效
通过项目实施,即可以提高林场经济效益,又可提高林分的生长质量和数量,达到缩短林木培育周期、提高单位面积蓄积的目的,“十三五”期间预计完成森林抚育面积93km2,人工林中幼林单位面积蓄积量由目前60m3/hm2提高到80m3/hm2,增加森林总蓄积量14万m3,价值6000万元。结合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林农可得到国家补贴1400万元,可生产木材8.4万m3,价值5040万元。
3.3社会成效
通过抚育,林分结构更加优化,林内卫生得到改善,林分郁闭更早,林分生长更加健康,森林资源快速增长,为国家提供更多的木材。森林抚育建设工程的实施,可提高森林范围内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的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森林培育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并增加当地农民就业机会,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4.讨论
森林是一个复杂的立体空间结构整体,中幼林抚育是保证森林资源科学管理与有效利用的必要前提,优化中幼林抚育管理可以促进林木生长环境的改善,提高林木质量,同时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最终强化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赵万成.浅析中幼林抚育在公益林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6(9):69-69.
[2]史巖,张丽丽.浅谈林业种植发展与幼林抚育技术[J].农家科技旬刊,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