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3月,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美国华盛顿华人群,年仅25岁的中国男孩沈彤进入顶尖的美国惠悦公司总部:作为中国屈指可数的精算师之一,沈彤两年前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留学时,就被这家公司 “预定”了。
面对这些灿烂的光环,沈彤却淡定地说,自己的成功全归功于她的妈妈高燕,是妈妈的教育让他有勇气去外面闯荡,让他顺利取得了成功。
“陪游”教育,行走中体会成长
沈彤上幼儿园的时候,学校离家只有三站路。每天傍晚,高燕接到儿子先到附近的小馆子里吃了饭,然后母子俩说说笑笑步行回家。高燕牵着儿子的小手,边走边问:“彤彤,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呢?”面对妈妈的提问,四岁的沈彤不知该怎么回答。于是,高燕就这样提示:“比如你学了什么字,唱了什么歌,或认识了几个小朋友,他们的名字叫什么……”在妈妈的提示下,沈彤兴致盎然地说出了答案。
母子俩需要20分钟才能走到家,但她们每天都这样坚持着。有时候,沈彤走累了,嚷着让妈妈打车,高燕并没有答应他的要求,而是给孩子讲一些小励志故事。沈彤渐渐地被故事里的人物感动了,也不嚷着要妈妈打车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沈彤的叙事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生动,5岁时便被市少年宫故事班的老师相中,吸收为最小的学员。不仅如此,他还能通过观察描绘眼前的景物,春说绿草、冬说雪。
沈彤八岁的时候,高燕的“陪游”教育变换了新花样,就是带孩子去旅游,让他在行走中增长见识。当时家里收入并不高,高燕认为:在孩子的教育上,不能单纯计较钱,该花的钱必须花,你今天舍不得花,明天孩子不成材,你的钱还得从别的地方花出去。虽然那时候家里连冰箱、彩电都没有。她还是带着沈彤游上海,逛苏州,又去了杭州、厦门。
几年时间,高燕带沈彤走遍了大半个中国,除了让沈彤尽情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外,还不忘带他到历史博物馆、渣滓洞、海瑞墓等地方接受一些爱国主义教育。这些最朴素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的内心充满着爱和感恩;在行走的过程中孩子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结交了不同的朋友;同时他更加全面立体地了解了自己的国家……高燕说,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的精神世界真正强大起来,这比他拥有多少书本知识重要很多。
许孩子一个未来,帮他做职业规划
沈彤上高中时,高燕的心并没有闲着。当时,她清楚地意识到高校扩招还将继续,中国的大学教育已开始由“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过渡。随着扩招的进行,几年后大学生的就业竞争会非常激烈。因此,根据孩子的个人爱好和未来的就业形势,为孩子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很重要的。
高燕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沈彤,他表示非常赞同。
因此,母子俩定下了沈彤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步:出国留学,当然是凭借自己的实力考取国外的大学。
2000年初,离高考还有半年,沈彤就下载了美国、加拿大和新加坡几个大学的报名表,
他将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各种活动成绩填好后直接发送出去。当年5月份,沈彤已经提前收到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该大学综合评估了他的素质后,在学费上给了他减免政策。得知这个消息后,一家人皆大欢喜。
这时,细心的高燕发现西方教育更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沈彤从小在中国长大,出国以后能不能适应?她通过各种方式咨询了国外一些大学的教授,最后,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个教授热心地给她传来一份心理测试题,通过测试可判断儿子在异国能否适应。
沈彤开始做心理测试题的时候,不知道妈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觉得像走进迷宫一样好玩。他一口气填完交给妈妈,高燕看了后满心欢喜。她开玩笑说:“儿子,从现在起,你不用参加高考了,放心地去出国吧!”
想不到沈彤一下子较起真来:“我才不呢,我一定要参加高考,既为学校争得名誉,还正好利用高考检验一下自己的水平。妈妈,你不是教我做事要养成善始善终的好习惯吗?”
高燕听后,赞许地点了点头,她心想儿子完全符合出国的条件了。这种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是国外的学校和公司所推崇的。
那年7月,沈彤愉快地参加了高考,并取得了超出了当年一本院校录取分数线的好成绩。
沈彤参加完高考的第三天,就去北京强化英语学习。经过三个月的刻苦努力,他的托福成绩达到了可以直接申请国外大学的标准。
这时,高燕通过几百种职业的综合筛选后,最后确定了一个职业:精算师。精算专业在国内外都是冷门中的冷门。就国内而言,目前精算师仅几个人,准精算师不过五六十人,工资都高得惊人。沈彤的数学成绩一直最好,而且他对数字有着天生的敏感和热情,非常适合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作。
于是,高燕和儿子一起商量后选择了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精算专业。
让儿子勇敢去闯荡,“洒脱”妈妈倾注无数鼓励
沈彤走出国门以后,高燕的教育方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决断少了,鼓励多了。高燕认为,孩子长大后有他的独立思考和见解,除非重大决策,其它一概由他自己决定。她每次给儿子打电话过去,也只是像朋友一样谈谈心,从不主动提起儿子的成绩。沈彤也懒得像妈妈汇报这些。
大二下学期的一天,沈彤给高燕打来电话:“妈妈,我被学校聘为助教,今天给大一的学生讲课了”。“真的吗?讲得怎么样?”“反响还不错”。“那就好!那就好!这是学校对你的信任,知道吗?信任非常重要,我相信你不会辜负大家的希望!”听到妈妈的鼓励,沈彤在电话那头认真地保证:“我绝不丢中国人的脸。”
沈彤说到也做到了,他的助教工作一直做到毕业。由于他讲课认真、生动,学校每学期评出的优秀助教,他都榜上有名,而且名列前茅。
2004年3月,沈彤开始竞选新一届的精算学会主席,这一职位从来还没有留学生担任过。高燕从电话里听出沈彤有些信心不足。就这样鼓励他:“不去尝试就永远是个未知数!面对竞争,勇敢接受挑战的人是强者,我相信儿子是这样的人!”为了沈彤竞选成功,高燕立即托人从北京买来礼仪教授金正昆的讲课影碟,看完后告诉沈彤:参加正规活动应如何穿着打扮,应注意哪些礼仪礼节,怎样才能给人一种良好的第一印象……
在妈妈的鼓励和指点下,沈彤终于脱颖而出,以高票当选,成为卡尔加里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位由留学生担任的精算学会主席。同年年底,久负盛名的美国华信惠悦管理咨询公司以年薪5.5万美金提前“预定”了沈彤。毕业后他直接到该公司任职。
2005年初,沈彤独立组织了加拿大精算学会年会。那天,当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代表看到负责组织会议的竟是一位年轻的东方人,都非常惊讶。有的就问沈彤:“你是日本人吧?”“不!我是中国人。”“来自香港还是台湾?”“我来自中国大陆。”沈彤斩钉截铁地回答。后来问的人多了,沈彤干脆用不干胶纸做了一面小五星红旗郑重地贴在胸前。
为期三天的会议,非常成功,特别是一群加拿大学生被一个中国孩子调来遣去的场面,成了会议中一道十分有趣的风景线。
2006年7月,沈彤走进华信惠悦芝加哥分公司时,该公司200多名员工以迎接贵宾的方式迎接了这位蜚声整个加拿大精算界的年轻精英。
2007年2月,沈彤被调入华信惠悦华盛顿总部。年轻的他引起美国媒体的关注,镜头前的沈彤一脸的自信和沉稳,他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自己的妈妈和她的教育。他说自己离成功还很远。妈妈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妇女,还在干着普通平凡的工作。但没有她教会的一些做人做事的方法,他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否成功。
责编/宿淇
面对这些灿烂的光环,沈彤却淡定地说,自己的成功全归功于她的妈妈高燕,是妈妈的教育让他有勇气去外面闯荡,让他顺利取得了成功。
“陪游”教育,行走中体会成长
沈彤上幼儿园的时候,学校离家只有三站路。每天傍晚,高燕接到儿子先到附近的小馆子里吃了饭,然后母子俩说说笑笑步行回家。高燕牵着儿子的小手,边走边问:“彤彤,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呢?”面对妈妈的提问,四岁的沈彤不知该怎么回答。于是,高燕就这样提示:“比如你学了什么字,唱了什么歌,或认识了几个小朋友,他们的名字叫什么……”在妈妈的提示下,沈彤兴致盎然地说出了答案。
母子俩需要20分钟才能走到家,但她们每天都这样坚持着。有时候,沈彤走累了,嚷着让妈妈打车,高燕并没有答应他的要求,而是给孩子讲一些小励志故事。沈彤渐渐地被故事里的人物感动了,也不嚷着要妈妈打车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沈彤的叙事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生动,5岁时便被市少年宫故事班的老师相中,吸收为最小的学员。不仅如此,他还能通过观察描绘眼前的景物,春说绿草、冬说雪。
沈彤八岁的时候,高燕的“陪游”教育变换了新花样,就是带孩子去旅游,让他在行走中增长见识。当时家里收入并不高,高燕认为:在孩子的教育上,不能单纯计较钱,该花的钱必须花,你今天舍不得花,明天孩子不成材,你的钱还得从别的地方花出去。虽然那时候家里连冰箱、彩电都没有。她还是带着沈彤游上海,逛苏州,又去了杭州、厦门。
几年时间,高燕带沈彤走遍了大半个中国,除了让沈彤尽情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外,还不忘带他到历史博物馆、渣滓洞、海瑞墓等地方接受一些爱国主义教育。这些最朴素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的内心充满着爱和感恩;在行走的过程中孩子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结交了不同的朋友;同时他更加全面立体地了解了自己的国家……高燕说,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的精神世界真正强大起来,这比他拥有多少书本知识重要很多。
许孩子一个未来,帮他做职业规划
沈彤上高中时,高燕的心并没有闲着。当时,她清楚地意识到高校扩招还将继续,中国的大学教育已开始由“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过渡。随着扩招的进行,几年后大学生的就业竞争会非常激烈。因此,根据孩子的个人爱好和未来的就业形势,为孩子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很重要的。
高燕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沈彤,他表示非常赞同。
因此,母子俩定下了沈彤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步:出国留学,当然是凭借自己的实力考取国外的大学。
2000年初,离高考还有半年,沈彤就下载了美国、加拿大和新加坡几个大学的报名表,
他将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各种活动成绩填好后直接发送出去。当年5月份,沈彤已经提前收到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该大学综合评估了他的素质后,在学费上给了他减免政策。得知这个消息后,一家人皆大欢喜。
这时,细心的高燕发现西方教育更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沈彤从小在中国长大,出国以后能不能适应?她通过各种方式咨询了国外一些大学的教授,最后,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个教授热心地给她传来一份心理测试题,通过测试可判断儿子在异国能否适应。
沈彤开始做心理测试题的时候,不知道妈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觉得像走进迷宫一样好玩。他一口气填完交给妈妈,高燕看了后满心欢喜。她开玩笑说:“儿子,从现在起,你不用参加高考了,放心地去出国吧!”
想不到沈彤一下子较起真来:“我才不呢,我一定要参加高考,既为学校争得名誉,还正好利用高考检验一下自己的水平。妈妈,你不是教我做事要养成善始善终的好习惯吗?”
高燕听后,赞许地点了点头,她心想儿子完全符合出国的条件了。这种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是国外的学校和公司所推崇的。
那年7月,沈彤愉快地参加了高考,并取得了超出了当年一本院校录取分数线的好成绩。
沈彤参加完高考的第三天,就去北京强化英语学习。经过三个月的刻苦努力,他的托福成绩达到了可以直接申请国外大学的标准。
这时,高燕通过几百种职业的综合筛选后,最后确定了一个职业:精算师。精算专业在国内外都是冷门中的冷门。就国内而言,目前精算师仅几个人,准精算师不过五六十人,工资都高得惊人。沈彤的数学成绩一直最好,而且他对数字有着天生的敏感和热情,非常适合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作。
于是,高燕和儿子一起商量后选择了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精算专业。
让儿子勇敢去闯荡,“洒脱”妈妈倾注无数鼓励
沈彤走出国门以后,高燕的教育方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决断少了,鼓励多了。高燕认为,孩子长大后有他的独立思考和见解,除非重大决策,其它一概由他自己决定。她每次给儿子打电话过去,也只是像朋友一样谈谈心,从不主动提起儿子的成绩。沈彤也懒得像妈妈汇报这些。
大二下学期的一天,沈彤给高燕打来电话:“妈妈,我被学校聘为助教,今天给大一的学生讲课了”。“真的吗?讲得怎么样?”“反响还不错”。“那就好!那就好!这是学校对你的信任,知道吗?信任非常重要,我相信你不会辜负大家的希望!”听到妈妈的鼓励,沈彤在电话那头认真地保证:“我绝不丢中国人的脸。”
沈彤说到也做到了,他的助教工作一直做到毕业。由于他讲课认真、生动,学校每学期评出的优秀助教,他都榜上有名,而且名列前茅。
2004年3月,沈彤开始竞选新一届的精算学会主席,这一职位从来还没有留学生担任过。高燕从电话里听出沈彤有些信心不足。就这样鼓励他:“不去尝试就永远是个未知数!面对竞争,勇敢接受挑战的人是强者,我相信儿子是这样的人!”为了沈彤竞选成功,高燕立即托人从北京买来礼仪教授金正昆的讲课影碟,看完后告诉沈彤:参加正规活动应如何穿着打扮,应注意哪些礼仪礼节,怎样才能给人一种良好的第一印象……
在妈妈的鼓励和指点下,沈彤终于脱颖而出,以高票当选,成为卡尔加里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位由留学生担任的精算学会主席。同年年底,久负盛名的美国华信惠悦管理咨询公司以年薪5.5万美金提前“预定”了沈彤。毕业后他直接到该公司任职。
2005年初,沈彤独立组织了加拿大精算学会年会。那天,当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代表看到负责组织会议的竟是一位年轻的东方人,都非常惊讶。有的就问沈彤:“你是日本人吧?”“不!我是中国人。”“来自香港还是台湾?”“我来自中国大陆。”沈彤斩钉截铁地回答。后来问的人多了,沈彤干脆用不干胶纸做了一面小五星红旗郑重地贴在胸前。
为期三天的会议,非常成功,特别是一群加拿大学生被一个中国孩子调来遣去的场面,成了会议中一道十分有趣的风景线。
2006年7月,沈彤走进华信惠悦芝加哥分公司时,该公司200多名员工以迎接贵宾的方式迎接了这位蜚声整个加拿大精算界的年轻精英。
2007年2月,沈彤被调入华信惠悦华盛顿总部。年轻的他引起美国媒体的关注,镜头前的沈彤一脸的自信和沉稳,他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自己的妈妈和她的教育。他说自己离成功还很远。妈妈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妇女,还在干着普通平凡的工作。但没有她教会的一些做人做事的方法,他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否成功。
责编/宿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