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鼓励高校医学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是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之一。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了当代医学毕业生的求职去向以及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就业意向。分析显示医学毕业生虽然认为基层卫生机构对锻炼自身有益,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到基层就业存在着一定的阻碍。而随着医学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医学生的数量大大提高,也伴随着不堪重负的就业压力,因此我们着手从学生角度、学校角度、政府角度来促进和鼓励医学生到基层就业。
【关键词】医学生;基层就业;就业问题;基层就业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已不足以满足农村居民“看病难”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农村严重缺乏高素质的卫生技术人员。据调查统计,近年来,医学毕业生的就业,虽然已不再过于集中在部分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省市,但每年医学生到基层工作的人数仍只有20%左右,尤其是在区县、乡镇、社区等地,普遍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这已成为我国医疗事业发展进程中出现城乡和区域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医学生就业难的症结。
一、医学生基层就业现状
(一)毕业生总量增加,而基层医学人才总量不足
随着1999年以来的高校持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化时代,大学生就业也由过去的“精英就业”转变为“大众化就业”。医学院校招生数也大幅增加。2004年是医学类专业本科生扩招后毕业的第一年,之后医学生以大致20%-30%的速度递增。据福瑞医生网统计,2009年毕业生数量将达到108万人左右。医科专业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满足了社会对医学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但同时,带来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一一“医科毕业生就业难”。而事实上,我国基层医学人才总量却相对不足。据统计,2009年我国人均拥有医师数 约0.03%,人均拥有护士数约0.022%,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人力资源极其缺乏导致的,特别是老、少、边地区在加强初级卫生保健、推进合作医疗、置卫生资源等方面,需要大量医学类毕业生做出无私的贡献,从而也成为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大市场。
(二)就业形势严峻,考研热持续升温
近两年来,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意向的选择上,突出的一个特点是考研人数大幅度上升,主要是由于用人单位要求高学历毕业生,有的甚至直接打出“本科毕业生免谈,最低研究生”的录用招牌,而为了符合这些用人单位的标准,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就把考研最为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更有部分学生把考研当做唯一的就业途径,甚至放弃了实习,丢失了就业机会,但考上的究竟是少数,所以很多同学甚至做好了“长期抗战”的预备,但事实上医学毕业生都忽略了实际工作经验比学历更重要这个问题。
(三)政府推出新医改,加大建设农村医疗卫生机构
为了更好的发展农村卫生人才队伍,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新医改政策中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意见,其中将“医疗人才建设”纳入重点内容,提出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西部地区服务。新医改方案中还提出将会以卫生等部门以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和中心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编制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目前,发改委已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100亿元,专项支持480所县级医院、1993个中心乡镇卫生院和1154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这说明,在现今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医学生选择到基层就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基层就业难成因分析
(一)医学生自身角度
医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出现误区。大多数医学生在择业过程中, 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就业市场形势变化依然没有摆脱“天之骄子”的优越感,仍以“精英”的观念去就业,致使抱有的期望值过高,把择业定位在大城市、大医院,也因此不屑于到农村处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地工作。
医学毕业生生的心理因素也在作怪。大多数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就业倾向往往决定于该地的工作条件、工作前景、工作待遇等。在大多数医学毕业生的观念里,基层医院工作条件差、工资福利待遇低,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业务容易荒废、职称晋升机会较少。同时,他们也无法忍受自己长达5—7年的大学生涯,毕业后竟然只能到穷乡僻壤的乡村工作。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对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滞后,导致约60%在校医学生对基层就业的认识不足,主要处于一般了解和不太了解的阶段。目前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仅限于向学生提供数量不多的招聘信息,举行几场就业讲座等,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机制。
学校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认识不足,,忽略了学校与基层医院是供与需的关系。据获悉,尽管许多医学院校都鼓励医学生在放假期间到医院进行实践活动,却没有完善的组织机制给广大医学生提供机会,以至于许多医学生有心无力、茫无头绪。
(三)政府方面的原因
政府在医学人才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上仍未到位。目前政府在医学人才的培养、医学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以及医学毕业生的就业这一领域的调控和监管工作明显不足,没有进行有效地宏观指导,使得各大医学院校都存在着招生规模偏大,专业培养与人才需求脱节的现象。
政府引导医学生基层就业的宣传教育仍不完善。在目前的中国家庭里,子女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往往都是根据父母的就业观念和意见,而政府并没有从这方面着手。如今大多数家长,不管是富裕家庭还是贫困家庭,前者是父母觉得自己有能力能帮子女找到好的工作单位,因此觉得没有必要到基层去吃苦受累;后者则是父母吃苦吃怕了,他们不懂得所谓的国家大局及中国国情,也听不进子女到基层能够积累经验、锻炼自身这种理由,总觉得孩子们只有到大的工作单位,才能算得上有出息,因此反对子女到基层就业。
三、提高基层就业方法探讨
(一)调整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扩大就业范围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更加重视,医疗服务的价值将进一步显得突出,社区服务、全科医生、家庭护理、计划生育以及临终关怀等现代卫生服务形式将随之出现,为医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尤其是社区服务机构的出现,更是为医学生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这就要求医学毕业生在择业时应该充分熟悉当今就业市场的变化,加强自主选择能力。医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和素质的较量,这就要求毕业生首先要内外兼修,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各方面能力,只有加强医学毕业生的专业基础、实践操作、医学职业素养能力,他们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此外,医学毕业生还要拥有面对复杂多变的就业市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就是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当前的形势下,毕业生都是朝着大城市、大医院去的,多人争抢一个职位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们建议要采取就业策略,从最坏处着想最好处努力,可以选择具有强大发展潜力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如农村、中小卫生机构,小城镇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等,甚至也可以倾向于与医疗相关的行业如药品推广、医疗咨询、医疗器械营销、医疗保险营销、医学媒体、医疗健康讲师等,这些领域都具有很大的个人发展空间。
(二)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优化学生培养模式
就业指导是指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分析和猜测职业发展前景,提高大学生的择业技巧和技能。了解就业指导的现状和需求是加强就业指导、全面提高服务水平的必然途径。医学院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应根据当今就业市场趋向,提早向医学毕业生灌输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相关知识,让医学生对那里的情况有个相对充分的了解、知道其优势,这对于引导医学生到基层就业至关重要。此外,医学类院校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高校自身发展实际,认真研究医学模式转变对当前医学教育带来的深刻变革,明确不同类型院校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高标准、高强度加强质量内涵建设,推进医学教育的学科专业建设,积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现代医学人才,要鼓励医学类院校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加强毕业生专业意识、人生理想、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教育,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同时,结合全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学类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政策咨询等方面也要做一些相应调整。医学院校可多增加投入,积极开展与基层医院的协作如社会实践活动,从中将学校和医院紧密相结合,为医学类学生培养实践能力,了解基层现状提供更好的平台并且改善了基层机构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
(三)发挥政府调控作用,认真落实新医改政策
政府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领导,积极引导医学生到基层就业。政府可建立基层医生的培训计划,对于在校医学生,号召他们到基层进行岗前培训、实践锻炼,从而构建社会实践与服务基层、面向基层就业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并借此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医学生扎根农村的心态;对已在基层工作的医学生,要加大继续教育培养力度,提供培训班、在职研究生等方式,并从长远上为他们的发展提供稳定保障,使他们能够安心基层、服务基层。同时,政府也可协同当地基层医院,主动搜集当地在读的和即将进入医学院学习的学生名单,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积极关心他们,在他们碰到困难的时候给以帮助,毕业后热情邀请他们回乡工作,相信这样就会有更多医学生回乡工作,毕竟据我们调查得知约有60%的医学生择业是时的首选地区是家乡。此外,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使各项工作协调配合,把党中央、国务院等已经制定出台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为基层医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使毕业生能够顺利到基层就业。
医学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医学生的数量大大提高,随之而来就业压力加大。因此就业形势要求医学生到基层就业,就业趋势促使医学生到基层就业,优惠政策鼓励医学生到基层就业。基层就业是今后医学生就业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江凌凌,童燕,刘晓鲁.新形势下医学生就业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西南军医,2007(04).
[2]岩磊,王爽.对医学生到基层就业问题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7(05).
[3]陈爱云,范阳东.再论医学生的就业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2008(04).
[4]岩磊,刘彦明.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J].职业时空,2007(10).
[5]曹威.医学生基层就业工作体系的构建[J].西北医学教育,2009(04).
基金项目:2009年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成果基金项目“新医改视角下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生存状态研究——基于浙江省抽样调查”2009B58。
2010年温州医学院学生科研申请课题“新医改视角下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生存状态的的研究——基于温州市的调查”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季彬彬(1990—),女,浙江乐清人,现就读于温州医学院仁济学院
管素叶(1979—),女,浙江温州人,温州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医学生;基层就业;就业问题;基层就业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已不足以满足农村居民“看病难”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农村严重缺乏高素质的卫生技术人员。据调查统计,近年来,医学毕业生的就业,虽然已不再过于集中在部分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省市,但每年医学生到基层工作的人数仍只有20%左右,尤其是在区县、乡镇、社区等地,普遍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这已成为我国医疗事业发展进程中出现城乡和区域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医学生就业难的症结。
一、医学生基层就业现状
(一)毕业生总量增加,而基层医学人才总量不足
随着1999年以来的高校持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化时代,大学生就业也由过去的“精英就业”转变为“大众化就业”。医学院校招生数也大幅增加。2004年是医学类专业本科生扩招后毕业的第一年,之后医学生以大致20%-30%的速度递增。据福瑞医生网统计,2009年毕业生数量将达到108万人左右。医科专业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满足了社会对医学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但同时,带来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一一“医科毕业生就业难”。而事实上,我国基层医学人才总量却相对不足。据统计,2009年我国人均拥有医师数 约0.03%,人均拥有护士数约0.022%,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人力资源极其缺乏导致的,特别是老、少、边地区在加强初级卫生保健、推进合作医疗、置卫生资源等方面,需要大量医学类毕业生做出无私的贡献,从而也成为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大市场。
(二)就业形势严峻,考研热持续升温
近两年来,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意向的选择上,突出的一个特点是考研人数大幅度上升,主要是由于用人单位要求高学历毕业生,有的甚至直接打出“本科毕业生免谈,最低研究生”的录用招牌,而为了符合这些用人单位的标准,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就把考研最为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更有部分学生把考研当做唯一的就业途径,甚至放弃了实习,丢失了就业机会,但考上的究竟是少数,所以很多同学甚至做好了“长期抗战”的预备,但事实上医学毕业生都忽略了实际工作经验比学历更重要这个问题。
(三)政府推出新医改,加大建设农村医疗卫生机构
为了更好的发展农村卫生人才队伍,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新医改政策中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意见,其中将“医疗人才建设”纳入重点内容,提出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西部地区服务。新医改方案中还提出将会以卫生等部门以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和中心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编制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目前,发改委已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100亿元,专项支持480所县级医院、1993个中心乡镇卫生院和1154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这说明,在现今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医学生选择到基层就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基层就业难成因分析
(一)医学生自身角度
医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出现误区。大多数医学生在择业过程中, 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就业市场形势变化依然没有摆脱“天之骄子”的优越感,仍以“精英”的观念去就业,致使抱有的期望值过高,把择业定位在大城市、大医院,也因此不屑于到农村处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地工作。
医学毕业生生的心理因素也在作怪。大多数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就业倾向往往决定于该地的工作条件、工作前景、工作待遇等。在大多数医学毕业生的观念里,基层医院工作条件差、工资福利待遇低,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业务容易荒废、职称晋升机会较少。同时,他们也无法忍受自己长达5—7年的大学生涯,毕业后竟然只能到穷乡僻壤的乡村工作。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对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滞后,导致约60%在校医学生对基层就业的认识不足,主要处于一般了解和不太了解的阶段。目前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仅限于向学生提供数量不多的招聘信息,举行几场就业讲座等,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机制。
学校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认识不足,,忽略了学校与基层医院是供与需的关系。据获悉,尽管许多医学院校都鼓励医学生在放假期间到医院进行实践活动,却没有完善的组织机制给广大医学生提供机会,以至于许多医学生有心无力、茫无头绪。
(三)政府方面的原因
政府在医学人才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上仍未到位。目前政府在医学人才的培养、医学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以及医学毕业生的就业这一领域的调控和监管工作明显不足,没有进行有效地宏观指导,使得各大医学院校都存在着招生规模偏大,专业培养与人才需求脱节的现象。
政府引导医学生基层就业的宣传教育仍不完善。在目前的中国家庭里,子女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往往都是根据父母的就业观念和意见,而政府并没有从这方面着手。如今大多数家长,不管是富裕家庭还是贫困家庭,前者是父母觉得自己有能力能帮子女找到好的工作单位,因此觉得没有必要到基层去吃苦受累;后者则是父母吃苦吃怕了,他们不懂得所谓的国家大局及中国国情,也听不进子女到基层能够积累经验、锻炼自身这种理由,总觉得孩子们只有到大的工作单位,才能算得上有出息,因此反对子女到基层就业。
三、提高基层就业方法探讨
(一)调整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扩大就业范围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更加重视,医疗服务的价值将进一步显得突出,社区服务、全科医生、家庭护理、计划生育以及临终关怀等现代卫生服务形式将随之出现,为医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尤其是社区服务机构的出现,更是为医学生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这就要求医学毕业生在择业时应该充分熟悉当今就业市场的变化,加强自主选择能力。医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和素质的较量,这就要求毕业生首先要内外兼修,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各方面能力,只有加强医学毕业生的专业基础、实践操作、医学职业素养能力,他们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此外,医学毕业生还要拥有面对复杂多变的就业市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就是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当前的形势下,毕业生都是朝着大城市、大医院去的,多人争抢一个职位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们建议要采取就业策略,从最坏处着想最好处努力,可以选择具有强大发展潜力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如农村、中小卫生机构,小城镇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等,甚至也可以倾向于与医疗相关的行业如药品推广、医疗咨询、医疗器械营销、医疗保险营销、医学媒体、医疗健康讲师等,这些领域都具有很大的个人发展空间。
(二)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优化学生培养模式
就业指导是指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分析和猜测职业发展前景,提高大学生的择业技巧和技能。了解就业指导的现状和需求是加强就业指导、全面提高服务水平的必然途径。医学院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应根据当今就业市场趋向,提早向医学毕业生灌输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相关知识,让医学生对那里的情况有个相对充分的了解、知道其优势,这对于引导医学生到基层就业至关重要。此外,医学类院校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高校自身发展实际,认真研究医学模式转变对当前医学教育带来的深刻变革,明确不同类型院校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高标准、高强度加强质量内涵建设,推进医学教育的学科专业建设,积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现代医学人才,要鼓励医学类院校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加强毕业生专业意识、人生理想、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教育,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同时,结合全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学类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政策咨询等方面也要做一些相应调整。医学院校可多增加投入,积极开展与基层医院的协作如社会实践活动,从中将学校和医院紧密相结合,为医学类学生培养实践能力,了解基层现状提供更好的平台并且改善了基层机构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
(三)发挥政府调控作用,认真落实新医改政策
政府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领导,积极引导医学生到基层就业。政府可建立基层医生的培训计划,对于在校医学生,号召他们到基层进行岗前培训、实践锻炼,从而构建社会实践与服务基层、面向基层就业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并借此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医学生扎根农村的心态;对已在基层工作的医学生,要加大继续教育培养力度,提供培训班、在职研究生等方式,并从长远上为他们的发展提供稳定保障,使他们能够安心基层、服务基层。同时,政府也可协同当地基层医院,主动搜集当地在读的和即将进入医学院学习的学生名单,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积极关心他们,在他们碰到困难的时候给以帮助,毕业后热情邀请他们回乡工作,相信这样就会有更多医学生回乡工作,毕竟据我们调查得知约有60%的医学生择业是时的首选地区是家乡。此外,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使各项工作协调配合,把党中央、国务院等已经制定出台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为基层医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使毕业生能够顺利到基层就业。
医学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医学生的数量大大提高,随之而来就业压力加大。因此就业形势要求医学生到基层就业,就业趋势促使医学生到基层就业,优惠政策鼓励医学生到基层就业。基层就业是今后医学生就业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江凌凌,童燕,刘晓鲁.新形势下医学生就业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西南军医,2007(04).
[2]岩磊,王爽.对医学生到基层就业问题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7(05).
[3]陈爱云,范阳东.再论医学生的就业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2008(04).
[4]岩磊,刘彦明.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J].职业时空,2007(10).
[5]曹威.医学生基层就业工作体系的构建[J].西北医学教育,2009(04).
基金项目:2009年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成果基金项目“新医改视角下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生存状态研究——基于浙江省抽样调查”2009B58。
2010年温州医学院学生科研申请课题“新医改视角下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生存状态的的研究——基于温州市的调查”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季彬彬(1990—),女,浙江乐清人,现就读于温州医学院仁济学院
管素叶(1979—),女,浙江温州人,温州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