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洲:我们的岁月

来源 :上海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kiti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rn1970年的春天,我十七岁,下乡去了江西鄱阳湖畔的鲤鱼洲——正式的名称是江西生产建设兵团九团.我成了一名兵团战士.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烟波浩淼,气象万千,古称彭蠡、彭泽.江西的五大河流赣江、抚河、鄱江、信江、修水,都注入鄱阳湖,经过湖口,汇入长江.鄱阳湖和洞庭湖一样,是大自然历经亿万年演变形成的调节长江洪水的天然水库.夏天长江上游中游发洪水,长江水位高,洪水就流入鄱阳湖,夏天的鄱阳湖就像是一片汪洋大海,波浪翻滚,无边无涯.冬天长江水流小,水位低,鄱阳湖湖水就流入长江,冬天的鄱阳湖,一片荒滩沼泽,水草丛生,是农民放牛、渔民捕鱼的天堂.在“以粮为纲”的年代,湖底的沼泽荒滩,是一种巨大的诱惑,围起来就是良田啊.1960年代,方圆七十公里的鄱阳湖浅滩——鲤鱼洲就这样围垦出来了,这就是我要去的沼泽荒滩.
其他文献
期刊
过扬子江大桥  ——给伊尔玛·拉库萨  一派苍茫自天边涌来,  你知道这就是“扬子江”。你凝神看着  并侧身问我它从何处流来,  “都说它来自青藏高原,来自  唐古拉山脉南侧,  它穿越了大半个中国,  但无人可以告诉你它最初的起源。”  (如同我们一再谈论的翻译,  如果有那么一个起源,  它也消失了……)  中秋时节,一辆面包车载着我们  从镇江到扬州的大桥上驶过,  沿江上下的那些船已不再是
期刊
期刊
一  秋冬的北方进入了前冬眠期,1986年秋冬的连敏云却过了一段最紧张忙碌的时光。  这是新中国成立三十七周年的第四天,校园在小假期过后恢复了往日的喧闹。连敏云一早讲完两节“文论选读”课,回到系办公室取信报的时候,系办主任递给他一份通知。敏云迅速看了一遍,大意是说,学校拟派他参加自治区讲师团,到边远地区支教一年,具体任务和出发时间另行通知,望做好相关准备等等。留校一年来,连敏云只顾读书、教课,对周
期刊
1  特德·姜的科幻小说每一篇都附有一则短短的后记,介绍这篇小说背后的某个科学思想动因,以及要探讨的主题。当代小说家往往忌讳谈论自己作品的主题,因为据说这样的责任应该移交给批评家或读者,但在特德·姜这里,或者说在他所涉足的科幻小说领域,这种谈论其实是一种默认的写作开端。因为,每个优秀的科幻小说家都首先是在预设一个不同于我们经验环境的陌生世界,并塑造某种与我们通常认知相疏离的新视角。在这个意义上,“
期刊
我在上戏求学期间,班上有三位表演主课老师,负责教授表演课程.他们是徐企平老师(兼班主任)、张应湘老师和卢若萍老师.这三位老师在教学上各有千秋,合作默契.三人各有自己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