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B7-H3单克隆抗体对中性粒细胞哮喘小鼠模型的作用研究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we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阻断型抗小鼠B7-H3单克隆抗体对中性粒细胞哮喘(neutrophilic asthma,NA)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

方法

BALB/c雌性小鼠24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对照组(A组)、中性粒细胞哮喘组(B组)、抗B7-H3单克隆抗体干预组(C组)、同型对照IgG组(D组)。B、C、D组均给予OVA联合LPS致敏,OVA雾化激发,A组给予同等剂量的PBS注射和激发,C组和D组在诱导期分别注射50 μg抗B7-H3单克隆抗体和同型对照IgG。观察各组小鼠雾化时的症状;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显微镜下进行BALF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BALF上清中IFN-γ、IL-4、IL-6、IL-17、TNF-α、G-CSF细胞因子的水平;小鼠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PAS染色观察气道黏液的分泌;同时肺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B7-H3表达水平。

结果

(1)B组和D组小鼠雾化激发后出现呼吸急促、烦躁不安、频繁搔抓头面部等表现,C组喘息症状较B组有所缓解,A组活动自如。(2)B组、C组、D组BALF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较A组均明显升高(P均<0.05);C组BALF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较B组、D组降低(P均<0.05);B组与D组比较无显著差异。(3)B组、C组、D组BALF中IFN-γ、IL-4、IL-6、IL-17、TNF-α、G-CSF水平较A组均显著性上升,其中B组、D组IL-6、TNF-α、IL-17和G-CSF水平比C组明显增高(P均<0.05);IL-4水平B组和D组低于C组(P均<0.05)。(4)A组肺组织病理染色示无明显炎症细胞及黏液分泌;B组和D组炎症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和黏液分泌较A组明显增多,C组较B组、D组有所减轻。(5)肺组织免疫组化显示A组几乎无表达B7-H3阳性细胞,B组和D组B7-H3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C组较B组、D组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

结论

阻断型抗小鼠B7-H3单克隆抗体通过早期阻断B7-H3表达能够减轻NA小鼠喘息症状,减少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和黏液的分泌,下调Th17相关细胞因子分泌,从而减轻NA小鼠肺组织炎症损伤、全身炎症反应,部分阻断NA免疫致病机制的发生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比较北京部分地区2015年1—6月间与2016年1—6月间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的阳性检出率及其分子流行特征,获得2015年下半年Mp阳性检出率升高前后两个不同时间Mp感染的流行规律及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6月及2016年1月至6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呼吸道标本,提取上述标本中病原体DNA后采用real-time
目的了解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感染过程中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差异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问号钩体赖株感染C3H/HeJ小鼠后运用HE染色法检测小鼠肺、肝、肾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肝、肾组织中外周血来源的CD11b阳性单核-巨噬细胞和Ly6G阳性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差异。采用趋化因子抗体芯片检测问号钩体感染小鼠血清中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表达水平变化。结果问号钩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