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多样化策略和有效性方法来推动,需要通过创新机制和改进管理来达到预定目标。
关键词:教师; 专业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2-162-001
一、“三格”培养策略
1.新教师的“入格”培养策略
所谓“入格”培养,就是针对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教学基本功还不够扎实的情况,而采取“引导-历练-帮扶”的培养模式,使他们尽快进入教师角色,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一种方法。首先,学校要对他们进行工作培训;其次,学校要引导新教师积极参加教学基本功训练,夯实自身专业发展的基础;第三,学校要为每位新教师安排教学师傅,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方面进行面对面地跟踪指导,使他们尽快在教坛上闪亮登场,为以后的“精彩演出”的好坚实的铺垫。
2.青年教师的“升格”培养策略
所谓“升格”培养,就是针对青年教师缺乏进取精神和信心不足的情况,而采取“引领-指导-激励”的培养模式,使他们自身专业素质得到不断提升的过程。首先邀请专家对青年教师进行引领和指导,对他们的教学过程和环节进行现场诊断、分析过程、理清思路、找出问题、总结经验;其次是学校要构建灵活、开放的激励机制来激励青年教师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而不断努力。
3.骨干教师的“风格”培养策略
所谓“风格”培养,就是针对骨干教师专业素质比较优秀的情况,而采取“学习-实践-反思-展示”的培养模式,使他们在教育教学上形成自己的思想特点和艺术风格的一种追求。教育的实践性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原则。骨干教师要走“学、教、研”相结合的道路。在实践中,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努力构建适应教学发展的“双师型”知识结构。教师的学识才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挖掘与发现,取决于教育的发展。因此,学校要通过“比赛”、“评优”等活动来打造教育人才梯队,帮助教师寻找教育展示的舞台,使有培养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生命关怀”策略
1.让教师成为健康的人
学校管理者要积极引导教师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为教师提供锻炼的时间和空间,让教师获得放松,从而成为健康的人。办学理念和目标不能急功近利,要除去表面的浮华,以追求教育的本真为主旨,将校内各部门条线的工作加以整合,使各项活动真正发挥应有的实效。对教师个人的各种评比、考核要适度,因为只有适度合理的考核,才能起到引领、发挥教师积极性和创造力的作用。学校还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装备,在物质条件上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生命质量。
2.让教师成为快乐的人
教师是培养人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是拥有快乐和梦想的人。因此,学校必须以教师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让教师体验到工作的乐趣。比如对备课、学生作业的检查适度,不过多过频,不让教师产生时时在领导监控之下的感觉;对教师个性的教育教学方式,只要不违背教育规律,就不加以指责或干涉;对教师的缺点和工作上的失误,看到的是他们的长处,采取引导说服的教育方式,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相信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能有所提高。作为管理者要用信任、欣赏的眼光看待教师,让全体教师都能享受到被信任、被尊重、被欣赏的快乐。
3.让教师成为成功的人
学校管理者应全力为教师搭建成长发展的平台。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质就是专业发展的规划,发展是其核心要义,规划要围绕发展进行,发展要根据规划实现。首先是有目的、有方向的发展。教师要根据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认真分析自己的现实状况,深入了解自己的优势及薄弱环节,制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明确自身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其次是多途径、多模式的发展。教师的职业生涯不是单向线性的。每一个教师的生活情况和知识基础都有很大差异,故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往往是发挥自身优势,克服自身劣势的过程。三是开放的发展。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教师要开阔自己的眼界,获得新理念的剌激,一要搭起自身和外界沟通的桥梁,以便从外部源源不断地获得新鲜信息,保持思维的活跃性和创造性。二要建构学校内部信息环境,主要是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研讨等活动,使每个教师都成为这个“信息群”中的一个元素,与其他成员互为依托,相互支撑,在自身完善的同时,推进整体的完善,在整体发展的同时取得自身的发展。[1]
三、“生命文化”策略
1.倾听教师心声,满足生命需要
教师需要什么?最为核心的是为教师提供一个舞台,让教师充分展示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展示自己的思想、技能,展示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加上一定的福利待遇,民主信任的人际关系、领导认可与赞扬的幸福、个人进步与成功的喜悦等。
2.构建制度文化,促进生命发展
学校的制度文化是学校发展的保障,学校制度能够有效推行,关键是学校师生员工能够发自内心地认可、支持制度及其实施过程。没有一定的文化和理念作支撑,这种发自内心的认可和支持是难以形成的,建设学校的制度文化,就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引导,让教师对学校的制度规范有足够的认同,主要应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让教师成为制度的创立者、制度的执行者、制度的体现者、制度的主人,从而提高教师对制度建设的参与度、认可度、执行力;其二,制度及其实施过程体现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的精神关怀。构建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是营造生命文化和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环节。
3.创造校园文化,挖掘生命潜力
学校是一种充满着精神感召力的学习型与发展型组织,学习是教师和学生的主要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学校文化的目标和境界。通过学习型文化建设,让教师的学习从他律到自律,再到自觉,逐步形成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要求。[2]如果我们能营造这样的生命文化,教育的发展就有了灵魂。
科学生命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性动力源,而当教师走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之路,在生命意义和智慧生成过程中,他的生命观也得以强化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金培雄.《新课程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探微》,《江苏教育研究》,2006年第11期
[2]吕贵珍.《用文化经营民办中小学的师资队伍》,《学校管理》,2008年第1期
关键词:教师; 专业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2-162-001
一、“三格”培养策略
1.新教师的“入格”培养策略
所谓“入格”培养,就是针对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教学基本功还不够扎实的情况,而采取“引导-历练-帮扶”的培养模式,使他们尽快进入教师角色,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一种方法。首先,学校要对他们进行工作培训;其次,学校要引导新教师积极参加教学基本功训练,夯实自身专业发展的基础;第三,学校要为每位新教师安排教学师傅,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方面进行面对面地跟踪指导,使他们尽快在教坛上闪亮登场,为以后的“精彩演出”的好坚实的铺垫。
2.青年教师的“升格”培养策略
所谓“升格”培养,就是针对青年教师缺乏进取精神和信心不足的情况,而采取“引领-指导-激励”的培养模式,使他们自身专业素质得到不断提升的过程。首先邀请专家对青年教师进行引领和指导,对他们的教学过程和环节进行现场诊断、分析过程、理清思路、找出问题、总结经验;其次是学校要构建灵活、开放的激励机制来激励青年教师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而不断努力。
3.骨干教师的“风格”培养策略
所谓“风格”培养,就是针对骨干教师专业素质比较优秀的情况,而采取“学习-实践-反思-展示”的培养模式,使他们在教育教学上形成自己的思想特点和艺术风格的一种追求。教育的实践性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原则。骨干教师要走“学、教、研”相结合的道路。在实践中,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努力构建适应教学发展的“双师型”知识结构。教师的学识才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挖掘与发现,取决于教育的发展。因此,学校要通过“比赛”、“评优”等活动来打造教育人才梯队,帮助教师寻找教育展示的舞台,使有培养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生命关怀”策略
1.让教师成为健康的人
学校管理者要积极引导教师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为教师提供锻炼的时间和空间,让教师获得放松,从而成为健康的人。办学理念和目标不能急功近利,要除去表面的浮华,以追求教育的本真为主旨,将校内各部门条线的工作加以整合,使各项活动真正发挥应有的实效。对教师个人的各种评比、考核要适度,因为只有适度合理的考核,才能起到引领、发挥教师积极性和创造力的作用。学校还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装备,在物质条件上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生命质量。
2.让教师成为快乐的人
教师是培养人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是拥有快乐和梦想的人。因此,学校必须以教师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让教师体验到工作的乐趣。比如对备课、学生作业的检查适度,不过多过频,不让教师产生时时在领导监控之下的感觉;对教师个性的教育教学方式,只要不违背教育规律,就不加以指责或干涉;对教师的缺点和工作上的失误,看到的是他们的长处,采取引导说服的教育方式,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相信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能有所提高。作为管理者要用信任、欣赏的眼光看待教师,让全体教师都能享受到被信任、被尊重、被欣赏的快乐。
3.让教师成为成功的人
学校管理者应全力为教师搭建成长发展的平台。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质就是专业发展的规划,发展是其核心要义,规划要围绕发展进行,发展要根据规划实现。首先是有目的、有方向的发展。教师要根据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认真分析自己的现实状况,深入了解自己的优势及薄弱环节,制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明确自身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其次是多途径、多模式的发展。教师的职业生涯不是单向线性的。每一个教师的生活情况和知识基础都有很大差异,故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往往是发挥自身优势,克服自身劣势的过程。三是开放的发展。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教师要开阔自己的眼界,获得新理念的剌激,一要搭起自身和外界沟通的桥梁,以便从外部源源不断地获得新鲜信息,保持思维的活跃性和创造性。二要建构学校内部信息环境,主要是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研讨等活动,使每个教师都成为这个“信息群”中的一个元素,与其他成员互为依托,相互支撑,在自身完善的同时,推进整体的完善,在整体发展的同时取得自身的发展。[1]
三、“生命文化”策略
1.倾听教师心声,满足生命需要
教师需要什么?最为核心的是为教师提供一个舞台,让教师充分展示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展示自己的思想、技能,展示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加上一定的福利待遇,民主信任的人际关系、领导认可与赞扬的幸福、个人进步与成功的喜悦等。
2.构建制度文化,促进生命发展
学校的制度文化是学校发展的保障,学校制度能够有效推行,关键是学校师生员工能够发自内心地认可、支持制度及其实施过程。没有一定的文化和理念作支撑,这种发自内心的认可和支持是难以形成的,建设学校的制度文化,就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引导,让教师对学校的制度规范有足够的认同,主要应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让教师成为制度的创立者、制度的执行者、制度的体现者、制度的主人,从而提高教师对制度建设的参与度、认可度、执行力;其二,制度及其实施过程体现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的精神关怀。构建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是营造生命文化和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环节。
3.创造校园文化,挖掘生命潜力
学校是一种充满着精神感召力的学习型与发展型组织,学习是教师和学生的主要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学校文化的目标和境界。通过学习型文化建设,让教师的学习从他律到自律,再到自觉,逐步形成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要求。[2]如果我们能营造这样的生命文化,教育的发展就有了灵魂。
科学生命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性动力源,而当教师走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之路,在生命意义和智慧生成过程中,他的生命观也得以强化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金培雄.《新课程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探微》,《江苏教育研究》,2006年第11期
[2]吕贵珍.《用文化经营民办中小学的师资队伍》,《学校管理》,200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