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风景如画的岳麓山下、湘江河畔的望城坡上,有一个绿荫环抱的园林式单位,这就是湖南省第一家被司法部命名的部级现代化文明监狱——未成年犯管教所。日前,笔者慕名来到这里,采访了一位从高墙里“吹”出来的萨克斯手,他的名字叫罗霖。
少年入歧途
1981年10月26日,长得虎头虎脑的罗霖出生在长沙市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罗霖读小学时成绩还不错,升入初中后,成绩如同小孩子坐滑梯那样一降到底。读完初二后,他产生了严重的厌学心理,任凭望子成龙的父母苦口婆心地劝说和棍棒相加的痛打,他还是像乌龟吃秤砣——铁了心,再也不肯上学了。由于家里的经济状况比较差,自然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于是,囊中羞涩的他把手伸出去“抢”。结果,1997年被法院判刑2年6个月,同时宣告缓刑2年6个月。学校将罗霖除了名,父母无奈,只好把他送到一所商业技工学校让他学烹饪,以便将来能有个不愁吃喝的手艺。罗霖三心二意地读了一年,实在不想终身呆在烟蘸火燎的狭小厨房里与锅碗瓢勺为伍,想要到外面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去闯荡闯荡。
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日有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罗霖很快就与一帮“小混混,臭味相投地搅和到了一起。罗霖并没有认真吸取教训,反而和几个小混混干起了“梁上君子”的勾当。1998年11月24日凌晨3时,他和另外一个小混混摸到一家医院的宿舍区,盗得一辆价值8000多元的红色钱江铃木王两轮摩托车,销赃得了3400元。第一次顺利得手使他的胆子变得大了起来,有时一个晚上甚至要“作业”两次。到1999年3月,罗霖单独或伙同他人偷盗摩托车23次23台,价值达18万多元。多行不义必自毙,就在他最后一次偷了摩托车去销赃时,罗霖被警方抓获了,
1999年10月15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罗霖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14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并处罚金2000元,合并原判有期徒刑2年6个月,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6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并处罚金2000元。
钟情“萨克斯”
当人们满怀喜悦跨入21世纪时,罗霖却垂头丧气地进了未管所,从一个不谙世事的懵懂少年成为重罪囚徒,面对今后16年的铁窗生活,罗霖神色黯然,万念俱灰,情绪变得很坏,整天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萎靡不振,他想靠混刑期,熬日子来度过那灰暗的余生。然而,管区民警却没有嫌弃悲观茫然的罗霖,耐心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给他以亲人般的关怀和温暖,启发引导他振奋精神,积极投入改造。
为了用知识充实罪犯的头脑,省教育厅和未管所联合开办了“信息企业管理大专班”,管区民警鼓励罗霖参加了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罗霖又重新找回了记忆中的校园生活的美好感觉。
大专班和所艺术团同属一个管区,空暇之余,罗霖趴在艺术团练功房的窗户外,听里面传入耳鼓的悠扬乐音,感到脑清气畅,心旷神怡,无论是感觉上还是心灵上均是妙不可言。他想,自己要是也能摆弄摆弄那些乐器就好了。他的心思被所艺术团团长李成淼警官知道了。
李警官是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声乐系的高材生,擅长作曲和管乐,他知道,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使人修身养性,陶冶美好情操,罪犯能有这种高尚爱好,对他的思想改造是大有裨益的,再说,犯人有这样美好的想法,有利于我们对他的教育,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他微笑着对罗霖说:“想学乐器?”罗霖点了点头回答:“是。”“喜欢什么乐器呢?”李警官指着一大堆乐器。其实,罗霖自己也不知道学哪种乐器好。他是个没有一点音乐细胞的人,以前在社会上混时,高兴了顶多也就是扯起五音不全的嗓子干吼几下卡拉OK,对乐器更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李警官笑着让罗霖自己挑一样乐器,罗霖顺手拾起小提琴拉了几下——刺耳;拿起小号吹了吹——哑火;又拣起圆号试了试——不响……桃来选去,最后把目光久久地停在了金色的像一个巨大的烟斗形状的萨克斯上。他虽然叫不出它的名字,但是听过从那里面传出的声音,悠长、婉转,令人陶醉和遐想——好听!李警官拿起萨克斯递到罗霖的手上:“这叫萨克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见他捧着萨克斯爱不释手的模样,李警官爽快地说:“你就练它吧。”
就这样,从2002年6月开始,罗霖的改造生活中又多了一个心爱的新伙伴——萨克斯,而李警官也成了罗霖音乐道路上的第一个启蒙老师,罗霖暗下决心,一定要吹奏出美妙的音符,不事负管教警官的殷切期望。
在乐器中,来自西方的萨克斯是比较难吹的,吹奏萨克斯,要将下嘴唇向内翻卷,然后用上齿紧紧咬住,使气流不外泄,时间长了,下齿内充满了带血丝的痰液,就连嘴唇和腮帮子也是肿的,每天重复练习,单调乏味。罗霖没有叫苦和退缩,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严师出高徒,在改造上,李警官是严格要求,在艺术上同样如此。从简单的乐理知识开始,李警官手把手地拉扯、引导罗霖在艺术的海洋里尽情邀游搏击,在晦涩的乐谱里顽强跋涉。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所谓天才,其实是99分汗水加1分天赋。闲暇时,节假日,当同犯们兴致勃勃地“甩老K”,在“楚河汉界”里鏖战时,罗霖却如苦行僧般躲在角落里,嘴唇和心仪的萨克斯亲密“接触”,眼睛和优美的五线谱保持“距离”,他绞尽脑汁在音乐的海洋里探寻着无穷的奥秘和乐趣。多少次,罗霖为了攻克一个难关,吃饭不香,睡觉不甜,直到将其“拿下”,圆圆的脸上才露出笑靥,他勤奋也不乏悟性,每天至少要练上七八个小时,有时要练十多个小时,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与此同时,管区也尽量为罗霖学艺创造条件和好的环境,天道酬勤,在罗霖的努力和李警官的精心调教下,渐渐地,从萨克斯里传出来的是有板有眼的音乐了。
罗霖为了真诚地忏悔罪过,用自己的失足作为反面教材去警示教育他人,积极参加了所里组织的“现身说法”,2004年初,湖南省音乐家协会管乐分会的黄重阳理事来未管所,从罗霖的“现身说法”中得知其身处高墙逆境潜心学艺的情况后,大为感动和赞赏,主动提出免费做辅导,从此,罗霖又多了一个关爱他的好老师。根据罗霖的吹奏水平,李警官和黄理事商量让他参加萨克斯的业余考级,并给罗霖送来了考级书籍,同时为他报了名。
奏响新生曲
器乐考级每年7月底至8月初举行一次,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的颁发级别资格证书的考试。
2004年8月1日,李警官带着身穿囚服的罗霖走进了考场。考生很多,而罗霖是唯一的身份“特殊”的考生。在神圣的考场上,罗霖按照评委的要求,吹奏了《大顶之山高又高》和《金婚曲》。听后,两位评委面无表情,内心却惊叹 罗霖的吹奏水准。当年12月,罗霖欣喜地收到了通过“6级”的证书,双双下岗的罗霖父母为儿子取得的改造成绩而感到欣慰,为了激励儿子成才,他们省吃俭用,买了一只最便宜的3000多元的萨克斯作为儿子23岁的生日礼物,管教民警、社会人士和亲情的关爱,使罗霖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艺术之路上稳步前行。2005年,他以《二泉映月》和《C大调奏鸣曲》过了“8级”,并得了全省唯一的一个“优”;2006年,又以一曲《中国狂想曲》过了“10级”——这是考级的最高级。
在老师们的鼓励下,罗霖还两次参加了全省大赛。在罗霖初次考级的前夕,他参加在长沙举行的“蓝光杯”器乐大赛,一曲《沉思》如诉如泣,引人遐思,获得了第2名(第1名空缺);2006年,在全省“海韵杯”大赛上,他夺得了第1名。
罗霖在艺术之出不断奋力攀登,思想改造上也不断取得好成绩。2003年5月23日,他首次获得了政府给予减刑1年的奖励。此后,他每隔1年多就有一次减刑。到今年4月12日,累计4次减刑共5年1个月,获得减刑的频率是比较高的。他还出席了今年10月召开的第8届全省罪犯改造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目前,他已经获得了70多分奖励分。管区民警说:如果不出意外,罗霖在今年再减一次刑,就可以走出高墙获得新生了。
谈起罗霖的艺术水准,李成淼警官说:“罗霖现已达到专业演员的演奏水平了,即使是一个正规音乐院校毕业的本科学生也难以达到。但艺术是永无止境的,他要想继续发展提高,还要在生理、技术和意识上有新的突破。”李警官告诉笔者,已经和他的大学同学通了电话,通过同学与北京的一位国内萨克斯顶级专家联系,等罗霖回归社会后,去他那里拜师学艺。
贝多芬有句名言:“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幸福。”罗霖犯罪入狱是不幸的,却在“苦难”的逆境中奋发,在“特殊学校”里积极作为。他深有感触地说:“如果不是在高墙里,我可能还是一个社会上的小混混。”展望未来,罗霖充满了无比的自信心。谈及今后,他向笔者透露了一个埋藏心底已久的“小秘密”:小他一岁多的表弟6岁学钢琴,现在音乐之都的维也纳深造器乐6年多了。他的愿望是在明年出狱后,能和表弟同台献艺,迎接北京奥运会。
采访结束前,应笔者要求,罗霖吹奏了一支萨克斯名曲《回家》。他把对家的深深思念之情完美地融入演奏里,使人荡气回肠,百感交集。昔日的“小混混”,经过高墙这座“炼狱”的千锤百炼,在管教民警“以人为本”的伟大力量感召下,用辛勤的汗水不断洗刷心灵的污垢,终于洗心革面,脱胎换骨,很快就要“涅槃”了!祝愿罗霖在改造上更上一层楼,在艺术天地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用欢快的乐音鸣奏早日“回家”的旋律!
编辑:刘 超
少年入歧途
1981年10月26日,长得虎头虎脑的罗霖出生在长沙市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罗霖读小学时成绩还不错,升入初中后,成绩如同小孩子坐滑梯那样一降到底。读完初二后,他产生了严重的厌学心理,任凭望子成龙的父母苦口婆心地劝说和棍棒相加的痛打,他还是像乌龟吃秤砣——铁了心,再也不肯上学了。由于家里的经济状况比较差,自然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于是,囊中羞涩的他把手伸出去“抢”。结果,1997年被法院判刑2年6个月,同时宣告缓刑2年6个月。学校将罗霖除了名,父母无奈,只好把他送到一所商业技工学校让他学烹饪,以便将来能有个不愁吃喝的手艺。罗霖三心二意地读了一年,实在不想终身呆在烟蘸火燎的狭小厨房里与锅碗瓢勺为伍,想要到外面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去闯荡闯荡。
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日有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罗霖很快就与一帮“小混混,臭味相投地搅和到了一起。罗霖并没有认真吸取教训,反而和几个小混混干起了“梁上君子”的勾当。1998年11月24日凌晨3时,他和另外一个小混混摸到一家医院的宿舍区,盗得一辆价值8000多元的红色钱江铃木王两轮摩托车,销赃得了3400元。第一次顺利得手使他的胆子变得大了起来,有时一个晚上甚至要“作业”两次。到1999年3月,罗霖单独或伙同他人偷盗摩托车23次23台,价值达18万多元。多行不义必自毙,就在他最后一次偷了摩托车去销赃时,罗霖被警方抓获了,
1999年10月15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罗霖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14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并处罚金2000元,合并原判有期徒刑2年6个月,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6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并处罚金2000元。
钟情“萨克斯”
当人们满怀喜悦跨入21世纪时,罗霖却垂头丧气地进了未管所,从一个不谙世事的懵懂少年成为重罪囚徒,面对今后16年的铁窗生活,罗霖神色黯然,万念俱灰,情绪变得很坏,整天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萎靡不振,他想靠混刑期,熬日子来度过那灰暗的余生。然而,管区民警却没有嫌弃悲观茫然的罗霖,耐心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给他以亲人般的关怀和温暖,启发引导他振奋精神,积极投入改造。
为了用知识充实罪犯的头脑,省教育厅和未管所联合开办了“信息企业管理大专班”,管区民警鼓励罗霖参加了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罗霖又重新找回了记忆中的校园生活的美好感觉。
大专班和所艺术团同属一个管区,空暇之余,罗霖趴在艺术团练功房的窗户外,听里面传入耳鼓的悠扬乐音,感到脑清气畅,心旷神怡,无论是感觉上还是心灵上均是妙不可言。他想,自己要是也能摆弄摆弄那些乐器就好了。他的心思被所艺术团团长李成淼警官知道了。
李警官是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声乐系的高材生,擅长作曲和管乐,他知道,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使人修身养性,陶冶美好情操,罪犯能有这种高尚爱好,对他的思想改造是大有裨益的,再说,犯人有这样美好的想法,有利于我们对他的教育,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他微笑着对罗霖说:“想学乐器?”罗霖点了点头回答:“是。”“喜欢什么乐器呢?”李警官指着一大堆乐器。其实,罗霖自己也不知道学哪种乐器好。他是个没有一点音乐细胞的人,以前在社会上混时,高兴了顶多也就是扯起五音不全的嗓子干吼几下卡拉OK,对乐器更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李警官笑着让罗霖自己挑一样乐器,罗霖顺手拾起小提琴拉了几下——刺耳;拿起小号吹了吹——哑火;又拣起圆号试了试——不响……桃来选去,最后把目光久久地停在了金色的像一个巨大的烟斗形状的萨克斯上。他虽然叫不出它的名字,但是听过从那里面传出的声音,悠长、婉转,令人陶醉和遐想——好听!李警官拿起萨克斯递到罗霖的手上:“这叫萨克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见他捧着萨克斯爱不释手的模样,李警官爽快地说:“你就练它吧。”
就这样,从2002年6月开始,罗霖的改造生活中又多了一个心爱的新伙伴——萨克斯,而李警官也成了罗霖音乐道路上的第一个启蒙老师,罗霖暗下决心,一定要吹奏出美妙的音符,不事负管教警官的殷切期望。
在乐器中,来自西方的萨克斯是比较难吹的,吹奏萨克斯,要将下嘴唇向内翻卷,然后用上齿紧紧咬住,使气流不外泄,时间长了,下齿内充满了带血丝的痰液,就连嘴唇和腮帮子也是肿的,每天重复练习,单调乏味。罗霖没有叫苦和退缩,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严师出高徒,在改造上,李警官是严格要求,在艺术上同样如此。从简单的乐理知识开始,李警官手把手地拉扯、引导罗霖在艺术的海洋里尽情邀游搏击,在晦涩的乐谱里顽强跋涉。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所谓天才,其实是99分汗水加1分天赋。闲暇时,节假日,当同犯们兴致勃勃地“甩老K”,在“楚河汉界”里鏖战时,罗霖却如苦行僧般躲在角落里,嘴唇和心仪的萨克斯亲密“接触”,眼睛和优美的五线谱保持“距离”,他绞尽脑汁在音乐的海洋里探寻着无穷的奥秘和乐趣。多少次,罗霖为了攻克一个难关,吃饭不香,睡觉不甜,直到将其“拿下”,圆圆的脸上才露出笑靥,他勤奋也不乏悟性,每天至少要练上七八个小时,有时要练十多个小时,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与此同时,管区也尽量为罗霖学艺创造条件和好的环境,天道酬勤,在罗霖的努力和李警官的精心调教下,渐渐地,从萨克斯里传出来的是有板有眼的音乐了。
罗霖为了真诚地忏悔罪过,用自己的失足作为反面教材去警示教育他人,积极参加了所里组织的“现身说法”,2004年初,湖南省音乐家协会管乐分会的黄重阳理事来未管所,从罗霖的“现身说法”中得知其身处高墙逆境潜心学艺的情况后,大为感动和赞赏,主动提出免费做辅导,从此,罗霖又多了一个关爱他的好老师。根据罗霖的吹奏水平,李警官和黄理事商量让他参加萨克斯的业余考级,并给罗霖送来了考级书籍,同时为他报了名。
奏响新生曲
器乐考级每年7月底至8月初举行一次,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的颁发级别资格证书的考试。
2004年8月1日,李警官带着身穿囚服的罗霖走进了考场。考生很多,而罗霖是唯一的身份“特殊”的考生。在神圣的考场上,罗霖按照评委的要求,吹奏了《大顶之山高又高》和《金婚曲》。听后,两位评委面无表情,内心却惊叹 罗霖的吹奏水准。当年12月,罗霖欣喜地收到了通过“6级”的证书,双双下岗的罗霖父母为儿子取得的改造成绩而感到欣慰,为了激励儿子成才,他们省吃俭用,买了一只最便宜的3000多元的萨克斯作为儿子23岁的生日礼物,管教民警、社会人士和亲情的关爱,使罗霖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艺术之路上稳步前行。2005年,他以《二泉映月》和《C大调奏鸣曲》过了“8级”,并得了全省唯一的一个“优”;2006年,又以一曲《中国狂想曲》过了“10级”——这是考级的最高级。
在老师们的鼓励下,罗霖还两次参加了全省大赛。在罗霖初次考级的前夕,他参加在长沙举行的“蓝光杯”器乐大赛,一曲《沉思》如诉如泣,引人遐思,获得了第2名(第1名空缺);2006年,在全省“海韵杯”大赛上,他夺得了第1名。
罗霖在艺术之出不断奋力攀登,思想改造上也不断取得好成绩。2003年5月23日,他首次获得了政府给予减刑1年的奖励。此后,他每隔1年多就有一次减刑。到今年4月12日,累计4次减刑共5年1个月,获得减刑的频率是比较高的。他还出席了今年10月召开的第8届全省罪犯改造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目前,他已经获得了70多分奖励分。管区民警说:如果不出意外,罗霖在今年再减一次刑,就可以走出高墙获得新生了。
谈起罗霖的艺术水准,李成淼警官说:“罗霖现已达到专业演员的演奏水平了,即使是一个正规音乐院校毕业的本科学生也难以达到。但艺术是永无止境的,他要想继续发展提高,还要在生理、技术和意识上有新的突破。”李警官告诉笔者,已经和他的大学同学通了电话,通过同学与北京的一位国内萨克斯顶级专家联系,等罗霖回归社会后,去他那里拜师学艺。
贝多芬有句名言:“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幸福。”罗霖犯罪入狱是不幸的,却在“苦难”的逆境中奋发,在“特殊学校”里积极作为。他深有感触地说:“如果不是在高墙里,我可能还是一个社会上的小混混。”展望未来,罗霖充满了无比的自信心。谈及今后,他向笔者透露了一个埋藏心底已久的“小秘密”:小他一岁多的表弟6岁学钢琴,现在音乐之都的维也纳深造器乐6年多了。他的愿望是在明年出狱后,能和表弟同台献艺,迎接北京奥运会。
采访结束前,应笔者要求,罗霖吹奏了一支萨克斯名曲《回家》。他把对家的深深思念之情完美地融入演奏里,使人荡气回肠,百感交集。昔日的“小混混”,经过高墙这座“炼狱”的千锤百炼,在管教民警“以人为本”的伟大力量感召下,用辛勤的汗水不断洗刷心灵的污垢,终于洗心革面,脱胎换骨,很快就要“涅槃”了!祝愿罗霖在改造上更上一层楼,在艺术天地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用欢快的乐音鸣奏早日“回家”的旋律!
编辑:刘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