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视域下中学在线教育的现状与反思

来源 :视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dm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线教育成为一股浪潮,各种类型的在线教育平台纷纷涌现,成为新的学习场域.在线教育的普及化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学校提供了网络课程资源,也成为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保障.但我国中学在线教育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数字鸿沟”之下的群体焦虑、网络课程中的技术隔阂、环境改变后的“中区行为”等.对此,在线教育应从两方面进行完善:教师在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双重突破,学生个人定位、知识结构与技能的三位一体.
其他文献
随着技术的驱动与国家硬实力的提升,快速建立起基于融媒体平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成了当下我国国际传播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云南野象北迁相关报道为例,展开复杂国际局势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相关思考,总结新媒体环境下国际传播的传播方式及策略,为今后开展对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借鉴.
身材焦虑是出现在现代社会很多人身上的现象,尤其是女性.在社交媒体平台中,总能看到推崇以瘦为美的观念,女性对自我身材的焦虑与自我管理亦很普遍.本文通过对有身材焦虑的女性个体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到社会规训与社交媒体加重了女性的身材焦虑,同时,女性也在这种规训中进行着自我管理与自我解放.
近年来,随着未成年人在全国网民中占比的不断增大,数字劳工在我国出现了低龄化的倾向,主要表现为网络游戏未成年“玩工”增多、饭圈未成年粉丝过激行为、新一代网络红人呈现低龄化,进而造成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泄露、财产安全风险、线上争议升级为线下冲突等问题.国家层面应尝试通过立法、出台相关政策对未成年人参与互联网的情况进行一定的规制,通过“清网行动”塑造一个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提供必要条件.
关注阅读障碍儿童的人文社会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播出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该纪录片采用递进式结构、贴近式记录以及微距式呈现,展现了阅读障碍儿童的真实境遇,深入探讨了社会儿童的教育问题.影片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也体现了当下人文社会纪录片内容表达上的转型.
文化移情作为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理论,对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文化移情为理论依托,从认知与情感两方面进行思考,提出跨文化纪录片的创作策略.一是关注受众的期待视野,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审美心理出发,与对方进行平等对话;二是挑选中西文化中的共性元素,选取普适性题材;三是利用情景再现的方式,打造如临其境的在场叙事;四是贯彻文化移情的适度原则,如实展现自己.
重大主题报道是地方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新闻媒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职尽责的重要体现.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要想稳固主流媒体地位,充分发挥话语权及舆论引导作用,需要从全局把握报道选题,从整体考量宣传效果,从内涵深挖思想价值,顺应媒体传播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化,注重全媒体协同发力,在报道内容、形式、路径上不断突破创新,让主题报道为更多受众喜闻乐见.
实验题往往以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背景,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它是化学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值很大,一般占总分的14%.在高考改革的大环境下,培养考生正确的实验题审题习惯不能只教考生阅读试题、标记重点,而应该培养考生捕捉试题的知识背景,并能够在此背景下对实验进行合理的原理预判,同时能够将自己的预判与试题现象或结论进行对比,最终高效正确地解决问题.
本文基于传播学的视角,对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介传播偏向进行分析,运用经典传播理论,从微信传播的偏向、公共领域与朋友圈的关联、警惕“娱乐至死”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意图通过思考与阐述,对微信重新予以审视.
作为央视新闻发起的“谢谢你为湖北拼单”系列公益直播,“小朱配琦”屡获“2020中国新媒体扶贫特别推荐案例”等殊誉.本文以“小朱配琦”公益直播为研究对象,以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为理论基础,从互动要素、互动结果两个维度分析主流媒体公益直播的基本运行机制.研究发现,公益直播中的互动仪式仍遵循传统互动仪式的基本形态,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并提出优化建议.
“超重和失重”是高中物理一节重要的概念课.本节课的教学不仅是知识的讲授,而且是让学生基于观察和实验逐步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及其生活应用,并从中发展物理核心素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结合生活实例和科学技术,应设计系列教学实验资源和教学流程,创新物理核心素养视角下“超重和失重”一节的实验教学设计,以凸显实验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