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中存在的基本问题,进而探究了辅导员在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中的作用,指出了辅导员应当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学生,开展全程化、个性化、数字化的就业指导工作。
关键词: 辅导员 全程化 就业指导
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770万,比2015年增加21万多人,再次创下毕业生人数的新高,社会就业竞争更激烈,同时也为大学生增加就业心理压力。辅导员应做好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发挥重要作用。
一、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的内涵
就业指导“全程化”是指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依据“双向选择,人职匹配”的职业指导理论和大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以职业生涯设计、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创业指导为主要指导体系,结合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分年级、分阶段进行指导,并使之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1]。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掌握职业基本技能,完成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二、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处于增长放缓的经济新常态。作为就业重点群体的大学生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给辅导员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提出更多的要求。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实施阶段缺乏连贯性
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是贯穿于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很多学校对新生的入学教育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比较重视,往往存在重两头轻中间的趋势。某些学校在大一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希望大学生在课程中进行人职匹配,确定职业锚。实际上,大一学生刚开始专业学习,缺乏足够的社会实践,同时,某些学生可能是被调剂入校的,缺乏专业认同。他们的职业兴趣正在探索中,能力和价值观在变化中,自我探索得出的信息非常有限。对于大四同学的就业指导,更多局限于就业信息的发布、简历的修改、就业礼仪、各类面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对于其他年级的就业指导则缺乏相应的引导和监督。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很多大二大三阶段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实践经历有限、传统就业观念的制约,对不同途径的就业类型和具体职位要求并不明确,只有简单刻板印象。因此,这些学生不注意学业规划和能力规划,不积极参与各种锻炼,对职业素养和技能缺乏重视,对自我的就业能力要求不高,错过就业技能提高的关键时期。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实施对象没有突出个体性
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应突出个性化。因为大学生在择业和就业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个体倾向。当前,多数高校实施就业指导都以院系、年级、专业、班级等集体为单位进行就业指导,缺乏对个体有针对性的指导。就业指导课程限于班级人数和课程课时,往往组织大班授课。学校或者学院组织宣讲就业政策、传授就业技巧的讲座,一般针对特定年级或者特定专业。但是每位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以及需要解决的就业问题是不一样的,需要个性化的指导。针对大学生开展的职业规划大赛、简历大赛、职业访谈等就业类的比赛,能够使部分积极参与的学生从中受益,但对不少缺乏独立意识参与性,不足学生的就业指导效果不明显,尤其对存在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作用更是微乎其微。大学生中,某些学生因学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网络成瘾、身体残疾、因违纪受到处分及心理异常等状况,在就业时自信心不足,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弱,需要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使其适应激烈的就业环境。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实施方式缺乏系统性
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是全员育人的就业指导。在办学方法上,涉及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在教育方法上,既需要专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又需要把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之中,更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就业咨询和指导;在师资队伍方面,既要求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教育,又要求从事就业服务工作的人员参与教学活动,使就业教育具有全员化的性质;在理念教育方面,应主动与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工作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理想信念教育中贯穿就业指导教育。(2)目前,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思政部、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心理咨询中心、学工处等各个部门在就业课程的开展、就业信息的搜集、发布、专场招聘会的组织、就业心理调适等方面的重要性。但从整体效果看,某些高校各部门的工作缺乏系统性,缺少对同一个学生大学四年各个方面信息的整合并发挥全员育人的功效。某些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和就业积极性受家庭影响较大。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需要了解不同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生活、心理情况,进而开展实践活动、学业情况督促、专业技能提高、心理状态调整等方面的工作,帮助学生提高能力、正确定位、认知社会。
三、辅导员在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中的作用
辅导员工作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就业思想,与学校各个部门有紧密的工作联系,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一)根据不同阶段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
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针对大一学生,大二、大三学生及大四学生。在大一阶段,辅导员应从专业教育中合理切入就业指导,启发学生认识到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今后就业的重要性。在大二和大三阶段,辅导员的就业指导侧重能力培养和职业定向指导。通过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苦练基本功,多掌握复合型技能,提高求职能力;鼓励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进行专业社会实践,通过在不同类型的平台实习,让学生了解职业、行业的动态,促使学生认清自己、明确定位;根据学生的就业期望、就业问题,结合职业规划课程和已经毕业学生的亲身经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就业途径真实的就业情况,让大学生树立多渠道就业、理性就业、竞争就业的观念,并做出行之有效的计划和安排。学生进入大四后,辅导员在掌握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及时对大学生的优势及劣势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科学的求职计划;通过讲座、小组活动等方式开展简历、面试、模拟招聘等专题化的就业技巧指导,为每位同学指导简历设计、指导面试要点、调研目标企业等,帮助学生做好应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建立移动新媒体和社交平台为途径的就业平台,不定期发布就业信息进行就业指导,满足大学生碎片化和动态化的信息接收习惯。学生就业后,辅导员要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反馈工作,及时了解他们的就业去向、工作情况,听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意见,建立并维护支持学生探索、校友成长的就业资源共享平台,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就业工作。 (二)针对不同学生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
一般高校辅导员的配备具有相对固定性。辅导员与学生接触频繁,他们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熟悉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的现实表现和能力,是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最直接的老师。[3]辅导员通过就业互助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辅导员可以组建包括其他年级学生及校友参加的职业成长小组,设立班级就业素拓委员,组织年级职业发展活动,根据学生不同就业目标的设定,开展朋辈辅导和个别指导。针对就业能力差,参与不积极的同学,辅导员可以把就业指导与思想教育、专业实践等结合起来,让大学生认识到社会就业压力,鼓励大学生积极加入社团、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参与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和专业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针对学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网络成瘾、身体残疾、因违纪收到处分及心理异常的学生群体,辅导员要做到早发现,早跟踪。这些学生就业压力比较大,容易造成心理波动。辅导员要通过个别辅导和及时督促的方式,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给予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更多的关怀,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在各自基础上培养不同目标指向的就业能力,防止因为就业难而引发其他问题,确保校园稳定。
(三)协调不同部门推进全程化就业指导
辅导员将就业指导与学生的学风建设、日常管理、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增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辅导员在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中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协调不同部门的作用。从大一开始,辅导员可以结合学校各个部门的数据和信息,用大数据思维构建就业全程指导系统。根据各个部门的提供的数据,辅导员可以根据学困生、经济困难生、心理异常生及其他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就业方向建立并动态维护学生数字化就业辅导档案,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每个学期辅导员应根据教务处的数据以及对学生具体情况和特点的了解,对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及时督促或者安排学习小组,避免学生因学业原因无法毕业;辅导员应根据日常观察、班委干部及心理咨询中心反馈的心理异常情况,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联系心理咨询中心。在充分了解大四学生的求职意向和就业能力后,辅导员可有针对性地发布招就处的就业信息,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推荐优秀毕业生,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辅导员应主动协调毕业生与学校其他部门、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把握就业动向,全方位综合考虑就业指导工作。
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与就业指导密切相关。辅导员应充分发挥工作优势,在全程化就业指导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努力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徐蕾.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全程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01):41.
[2]安身健,李群如.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教程[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1.
[3]林超.浅谈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5):71.
关键词: 辅导员 全程化 就业指导
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770万,比2015年增加21万多人,再次创下毕业生人数的新高,社会就业竞争更激烈,同时也为大学生增加就业心理压力。辅导员应做好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发挥重要作用。
一、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的内涵
就业指导“全程化”是指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依据“双向选择,人职匹配”的职业指导理论和大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以职业生涯设计、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创业指导为主要指导体系,结合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分年级、分阶段进行指导,并使之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1]。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掌握职业基本技能,完成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二、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处于增长放缓的经济新常态。作为就业重点群体的大学生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给辅导员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提出更多的要求。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实施阶段缺乏连贯性
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是贯穿于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很多学校对新生的入学教育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比较重视,往往存在重两头轻中间的趋势。某些学校在大一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希望大学生在课程中进行人职匹配,确定职业锚。实际上,大一学生刚开始专业学习,缺乏足够的社会实践,同时,某些学生可能是被调剂入校的,缺乏专业认同。他们的职业兴趣正在探索中,能力和价值观在变化中,自我探索得出的信息非常有限。对于大四同学的就业指导,更多局限于就业信息的发布、简历的修改、就业礼仪、各类面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对于其他年级的就业指导则缺乏相应的引导和监督。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很多大二大三阶段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实践经历有限、传统就业观念的制约,对不同途径的就业类型和具体职位要求并不明确,只有简单刻板印象。因此,这些学生不注意学业规划和能力规划,不积极参与各种锻炼,对职业素养和技能缺乏重视,对自我的就业能力要求不高,错过就业技能提高的关键时期。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实施对象没有突出个体性
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应突出个性化。因为大学生在择业和就业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个体倾向。当前,多数高校实施就业指导都以院系、年级、专业、班级等集体为单位进行就业指导,缺乏对个体有针对性的指导。就业指导课程限于班级人数和课程课时,往往组织大班授课。学校或者学院组织宣讲就业政策、传授就业技巧的讲座,一般针对特定年级或者特定专业。但是每位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以及需要解决的就业问题是不一样的,需要个性化的指导。针对大学生开展的职业规划大赛、简历大赛、职业访谈等就业类的比赛,能够使部分积极参与的学生从中受益,但对不少缺乏独立意识参与性,不足学生的就业指导效果不明显,尤其对存在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作用更是微乎其微。大学生中,某些学生因学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网络成瘾、身体残疾、因违纪受到处分及心理异常等状况,在就业时自信心不足,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弱,需要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使其适应激烈的就业环境。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实施方式缺乏系统性
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是全员育人的就业指导。在办学方法上,涉及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在教育方法上,既需要专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又需要把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之中,更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就业咨询和指导;在师资队伍方面,既要求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教育,又要求从事就业服务工作的人员参与教学活动,使就业教育具有全员化的性质;在理念教育方面,应主动与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工作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理想信念教育中贯穿就业指导教育。(2)目前,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思政部、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心理咨询中心、学工处等各个部门在就业课程的开展、就业信息的搜集、发布、专场招聘会的组织、就业心理调适等方面的重要性。但从整体效果看,某些高校各部门的工作缺乏系统性,缺少对同一个学生大学四年各个方面信息的整合并发挥全员育人的功效。某些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和就业积极性受家庭影响较大。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需要了解不同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生活、心理情况,进而开展实践活动、学业情况督促、专业技能提高、心理状态调整等方面的工作,帮助学生提高能力、正确定位、认知社会。
三、辅导员在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中的作用
辅导员工作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就业思想,与学校各个部门有紧密的工作联系,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一)根据不同阶段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
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针对大一学生,大二、大三学生及大四学生。在大一阶段,辅导员应从专业教育中合理切入就业指导,启发学生认识到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今后就业的重要性。在大二和大三阶段,辅导员的就业指导侧重能力培养和职业定向指导。通过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苦练基本功,多掌握复合型技能,提高求职能力;鼓励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进行专业社会实践,通过在不同类型的平台实习,让学生了解职业、行业的动态,促使学生认清自己、明确定位;根据学生的就业期望、就业问题,结合职业规划课程和已经毕业学生的亲身经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就业途径真实的就业情况,让大学生树立多渠道就业、理性就业、竞争就业的观念,并做出行之有效的计划和安排。学生进入大四后,辅导员在掌握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及时对大学生的优势及劣势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科学的求职计划;通过讲座、小组活动等方式开展简历、面试、模拟招聘等专题化的就业技巧指导,为每位同学指导简历设计、指导面试要点、调研目标企业等,帮助学生做好应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建立移动新媒体和社交平台为途径的就业平台,不定期发布就业信息进行就业指导,满足大学生碎片化和动态化的信息接收习惯。学生就业后,辅导员要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反馈工作,及时了解他们的就业去向、工作情况,听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意见,建立并维护支持学生探索、校友成长的就业资源共享平台,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就业工作。 (二)针对不同学生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
一般高校辅导员的配备具有相对固定性。辅导员与学生接触频繁,他们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熟悉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的现实表现和能力,是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最直接的老师。[3]辅导员通过就业互助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辅导员可以组建包括其他年级学生及校友参加的职业成长小组,设立班级就业素拓委员,组织年级职业发展活动,根据学生不同就业目标的设定,开展朋辈辅导和个别指导。针对就业能力差,参与不积极的同学,辅导员可以把就业指导与思想教育、专业实践等结合起来,让大学生认识到社会就业压力,鼓励大学生积极加入社团、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参与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和专业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针对学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网络成瘾、身体残疾、因违纪收到处分及心理异常的学生群体,辅导员要做到早发现,早跟踪。这些学生就业压力比较大,容易造成心理波动。辅导员要通过个别辅导和及时督促的方式,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给予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更多的关怀,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在各自基础上培养不同目标指向的就业能力,防止因为就业难而引发其他问题,确保校园稳定。
(三)协调不同部门推进全程化就业指导
辅导员将就业指导与学生的学风建设、日常管理、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增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辅导员在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中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协调不同部门的作用。从大一开始,辅导员可以结合学校各个部门的数据和信息,用大数据思维构建就业全程指导系统。根据各个部门的提供的数据,辅导员可以根据学困生、经济困难生、心理异常生及其他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就业方向建立并动态维护学生数字化就业辅导档案,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每个学期辅导员应根据教务处的数据以及对学生具体情况和特点的了解,对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及时督促或者安排学习小组,避免学生因学业原因无法毕业;辅导员应根据日常观察、班委干部及心理咨询中心反馈的心理异常情况,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联系心理咨询中心。在充分了解大四学生的求职意向和就业能力后,辅导员可有针对性地发布招就处的就业信息,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推荐优秀毕业生,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辅导员应主动协调毕业生与学校其他部门、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把握就业动向,全方位综合考虑就业指导工作。
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与就业指导密切相关。辅导员应充分发挥工作优势,在全程化就业指导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努力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徐蕾.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全程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01):41.
[2]安身健,李群如.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教程[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1.
[3]林超.浅谈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