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搏骤停复苏后挑战的新对诀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k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复苏联盟、美国心脏协会及相关机构不久前在<循环>杂志上联合发表了"心搏骤停后综合征(PCAS)"的专家共识,它对指导心肺复苏(CPR)后的临床实践颇有借鉴.目前,关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各类防治研究已开展得如火如荼,而对照经CPR后起死回生者却有多数最终死亡.新近英国开展的一项24 132例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心搏骤停患者的调查结果表明,住院病死率仍为71%.有预测,若能将CPR的最终存活率从目前的5%增至20%,则每年增加的获救人数将相当于2倍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10倍死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人数.CPR后艰难而复杂的问题仍挥之不去地困惑着人类。

其他文献
1954年Eastcott完成并报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后,外科手段干预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方法在国际上确定。
2004年3月9日,一名在车祸中严重受伤的患者被120送到深圳市龙岗区布吉人民医院外科,通过一系列的抢救、治疗及心理辅导,伤者至今存活已4年余.出院后又通过社会各界的帮助,经康复训练和装义肢后,能坐立并扶拐行走,基本能自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