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读苏州美食家华永根老师的《食鲜录》,其中有多处谈到他的老友陆文夫先生。在中国文学界,陆文夫文名很响亮。他曾经写过很多厚重的小说,却以“文革”结束后在《收获》杂志上发表的一个中篇小说《美食家》最出名,流传甚广,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成为他的代表作。
《美食家》出现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3年,文化思想禁锢被打开的同时,口腹之欲也被打开,重视经济发展,物资流通便利之后,物质供应也极快地丰富了,谈吃喝不用再刻意避讳。《美食家》写了位苏州“馋痨胚”朱自冶,他从旧社会带来的习惯,每天头汤面开始,孵茶楼,赶场子吃吃喝喝。解放以后,朱自冶遭遇1950年代饭店革命,1960年代“瓜菜代”,然而他不死心,到处寻觅美食,到“文革”横扫一切后什么都没得吃了,他还是吃心不死。陆文夫小说中将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与苏州食文化描述结合,最后写到改革开放,1980年代流行吃喝风,又是一番热闹。《美食家》其实写的就是中国的一部吃史。
好玩的是,陆文夫原本只是在苏州定居,并不是苏州人,《美食家》这篇小说的地点、人物、故事却都发生在苏州。陆文夫爱吃爱聊,交了一些餐饮界的朋友,小说中苏州饭店的传统经营方式、苏州美食三大体系、吃客嘴脸、酒宴的细节都写得分外传神,得了“陆苏州”的外号。
华永根首推陆文夫在苏州美食文化推广上的大功劳,在《陆文夫与苏州菜》一文中他还解密了陆文夫最喜欢的两道菜——美味酱方与咸泡饭。我看着喜欢,忍不住偷师学习,实践一把。
写苏州酱方,文章只寥寥数语:“用五花肉,汆水后用老卤烧煮,加香料,调味焖烧几个小时,成酱红色。”看似很普通,但我注意到那个肉先要“腌汁数日”。什么叫腌汁?浸酱油那不是变成酱肉了?酱方不会是酱肉啊!百思不得其解,求教吴江美食推进会会长蒋洪老师。蒋老师提点我,腌汁只用细盐,略压重物一两日即可。我猛醒,怪不得苏州酱方外面酱红色,咬开肉质雪白粉嫩,肉却不像普通人做的淡而无味,而是汁水饱满,咸与鲜并存,原来腌汁起的作用是预先入味,实在太妙了!我赶紧表示学到了,过两天尝试做乳腐肉。
另一样“陆式”咸泡饭更家常,也是我在家里经常想吃的。看看苏州美食界毕建民大师是如何为陆文夫配料的:“米饭加青菜丁、香菇丁、笋丁,另外加入咸肉丁、虾仁等烧煮而成,出锅时加几滴麻油及少量胡椒粉。”除此,陆文夫对咸泡饭的私人爱好还有几点,一是汤汁不可过多,二是米粒要软糯,三是配料不宜过多,其中青菜丁可以略多一些。复述到这里,我仿佛看见传说中仙风道骨的陆老师,面对那碗热腾腾的心仪咸泡饭,放下酒杯,笑眯眯地拈着那把看不见的雪白胡须感叹:“老夫今日乐胃,在苏州度日真乃神仙呐!”
今年春节比较清闲,有《食鲜录》伴着我一点不寂寞。如今不愁吃喝的年代,食用太多的鸡鸭鱼肉只会伤身,而看美食书,可以在精神上得到享受。怀旧从来是要有所附丽的,我们讲述美食的时候其实是在怀念远去的亲人,以及过去的好日子。
最后出一个谜面,请大家猜“小青青与白娘娘”是道什么菜,出处是哪里?还用问,当然是华永根老师的新书《食鲜录——老苏州的味道》里来的。
《美食家》出现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3年,文化思想禁锢被打开的同时,口腹之欲也被打开,重视经济发展,物资流通便利之后,物质供应也极快地丰富了,谈吃喝不用再刻意避讳。《美食家》写了位苏州“馋痨胚”朱自冶,他从旧社会带来的习惯,每天头汤面开始,孵茶楼,赶场子吃吃喝喝。解放以后,朱自冶遭遇1950年代饭店革命,1960年代“瓜菜代”,然而他不死心,到处寻觅美食,到“文革”横扫一切后什么都没得吃了,他还是吃心不死。陆文夫小说中将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与苏州食文化描述结合,最后写到改革开放,1980年代流行吃喝风,又是一番热闹。《美食家》其实写的就是中国的一部吃史。
好玩的是,陆文夫原本只是在苏州定居,并不是苏州人,《美食家》这篇小说的地点、人物、故事却都发生在苏州。陆文夫爱吃爱聊,交了一些餐饮界的朋友,小说中苏州饭店的传统经营方式、苏州美食三大体系、吃客嘴脸、酒宴的细节都写得分外传神,得了“陆苏州”的外号。
华永根首推陆文夫在苏州美食文化推广上的大功劳,在《陆文夫与苏州菜》一文中他还解密了陆文夫最喜欢的两道菜——美味酱方与咸泡饭。我看着喜欢,忍不住偷师学习,实践一把。
写苏州酱方,文章只寥寥数语:“用五花肉,汆水后用老卤烧煮,加香料,调味焖烧几个小时,成酱红色。”看似很普通,但我注意到那个肉先要“腌汁数日”。什么叫腌汁?浸酱油那不是变成酱肉了?酱方不会是酱肉啊!百思不得其解,求教吴江美食推进会会长蒋洪老师。蒋老师提点我,腌汁只用细盐,略压重物一两日即可。我猛醒,怪不得苏州酱方外面酱红色,咬开肉质雪白粉嫩,肉却不像普通人做的淡而无味,而是汁水饱满,咸与鲜并存,原来腌汁起的作用是预先入味,实在太妙了!我赶紧表示学到了,过两天尝试做乳腐肉。
另一样“陆式”咸泡饭更家常,也是我在家里经常想吃的。看看苏州美食界毕建民大师是如何为陆文夫配料的:“米饭加青菜丁、香菇丁、笋丁,另外加入咸肉丁、虾仁等烧煮而成,出锅时加几滴麻油及少量胡椒粉。”除此,陆文夫对咸泡饭的私人爱好还有几点,一是汤汁不可过多,二是米粒要软糯,三是配料不宜过多,其中青菜丁可以略多一些。复述到这里,我仿佛看见传说中仙风道骨的陆老师,面对那碗热腾腾的心仪咸泡饭,放下酒杯,笑眯眯地拈着那把看不见的雪白胡须感叹:“老夫今日乐胃,在苏州度日真乃神仙呐!”
今年春节比较清闲,有《食鲜录》伴着我一点不寂寞。如今不愁吃喝的年代,食用太多的鸡鸭鱼肉只会伤身,而看美食书,可以在精神上得到享受。怀旧从来是要有所附丽的,我们讲述美食的时候其实是在怀念远去的亲人,以及过去的好日子。
最后出一个谜面,请大家猜“小青青与白娘娘”是道什么菜,出处是哪里?还用问,当然是华永根老师的新书《食鲜录——老苏州的味道》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