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到浓时方更浓

来源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由此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情感已经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命脉。
   古人云“言为心声”,郭沫若说: “为情造文”。纵观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这些作品,往往倾注了作家浓厚的情感,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抓住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究竟应该如何来培养呢?
   一、范读中激发情感
   众所周知,教学不是单方面的活动,而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师是学生最熟悉、最亲近的人,是孩子们乐于模仿的对象。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范读是一种空间艺术,也是一种听觉的美感。教师精彩的范读,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在教学《田园诗情》时,我先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荷兰美景的录像,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纵横交错的河道、大片大片的郁金香、自由驰骋的骏马……看着诗情画意的景色,学生们陶醉了。接着,我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我范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象。伴随着美妙的旋律,我声情并茂地读完了全文。学生静静地听着,仿佛被我带入了一个神奇美妙的境界。这时候,我趁热打铁,抓住时机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们畅所欲言,兴趣浓厚。听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感受,看着孩子们稚气可爱的脸庞,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适时地、动情地范读,对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多么的重要。
   二、朗读中生成情感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合作者、引导者,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书。学生只有在不断地朗读中,才能走进文本,才能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遇到一些优美的语句或含义深刻的课文时,往往会给学生留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读自己最感兴趣、最想读的句子,以引导他们从读中去体味、从读中去理解。例如在教学《田园诗情》第二自然段时,我并没有急于去讲解分析,而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大部分学生都能结合自己的见解来读课文。在后来的交流中,孩子们各抒己见,充分谈了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在一段热烈的交流之后,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这时再让他们读课文的话,便是有声有色了。应该说,学生们在朗读中这些看法都是十分宝贵的,它不但是孩子们智慧的火花,更是每一个孩子独特的情感体验。
   三、感悟中升华情感
   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促使学生“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提问,进行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悟。学生只有感悟了文本,才能获得真正的情感体验,以至于达到情感上的升华。
   《田园诗情》的最后有这样一句话:“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学完全文后,我就这句话设计了一个问题:这篇课文描写的就是荷兰的风光,为什么这里还要用“真正的”三个字,是不是多余了?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读了课文,并且分小组作了讨论。过后我让大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觉得这三个字并不多余,有了‘真正的’读起来更带劲了。”有的说:“我觉得这三个字强调了作者所看到的景物就是荷兰特有的,在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是看不到的。”我又接着问:“那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分别结合文本描述了自己眼中的荷兰。我适时小结:“是啊,这就真正的荷兰。‘真正的’一词不仅强调了文中所写是荷兰的特色,还体现了作者对这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下面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次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学生绘声绘色地读了起来。这一读一悟,不但让学生进一步把握了文中描绘的田园风光,更让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总之,语文教学始终离不开一个“情”字。俗话说得好,水到才能渠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让学生置身于有血有肉的世界中,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领略作品的艺术情感,从而使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世界在阅读教学的沃土上,逐渐丰满起来。
   (江苏省金坛市薛埠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些磕磕跘跘很正常,到了大班,孩子面对的事情增多,遇到的挫折也随之增多。而现在的孩子很难正确的面对挫折,尤其对一些“好”孩子来说,平时受到的表扬较多,更是不能接受挫折,遇到挫折时,总是显得不安、焦虑,如何帮助他们正确面对挫折,使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大班“好”孩子面对挫折时的表现,从而分析其表现产生的原因,并从幼儿园里的一日活动和家庭教育方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作者结合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四个方面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首先,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音乐气氛,上好成功的第一节音乐课;第二,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音乐教学内容;第三,通过教师本身对音乐的热爱影响、感化学生;第四,将音乐课程与其它非艺术课程相互融合。  关键词:激发;培养;音乐兴趣  兴趣是最好
期刊
摘要:略读文本作为统编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教材编排中起着独特作用,广大一线教师应引起充分重视。本文着力于“双文本”阅读教学中略读文本的教学策略研究,通过聚焦单元语文学习要素、搭建教学支架等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夯实语用能力。  关键词:略读文本;语文学习要素;语用能力  统编版教材更加注重单元整体要素的凸显,每个单元都有鲜明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每一单元内部通常分为精读课文以及带星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小学生今后的语文素养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受到传统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模式的直接影响,很多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较弱,自主阅读积极性不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阅读教学作为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直接途径,对于其今后的语文知识学习有着直接影响,同时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提出了
期刊
一家三口人正在不声不响地吃饭,孩子突然开口说:  “我找到了一个鸟窝!”  母亲抬起头,瞪大了黑黑的眼睛。父亲像往常一样心不在焉,连听也没有听到。也许是为了回答母亲询问的目光,也许是为了引起父亲的注意,孩子又重复了一次:  “我找到了一个鸟窝!”  父亲总算抬起沉重的眼皮,也开始聚精会神地听儿子说话。  孩子高兴了,指手画脚地讲起来。他说,今天下午赶着羊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金翅雀从一棵大白松树的树
期刊
摘 要: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细细品读、认真思考,才能体会课文内容的“意”与“境”。正所谓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栖息着浪漫、诗意、作者情谊的表现。语文教学要让情感的旋律在课堂中流淌,让课堂充溢浓浓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阅读教学;创设情境;入境入情     案例一:   在品读“灰椋鸟桂林时的情景”这一部分时,我是这么处理的
期刊
现行的小学科学课堂上,我们摆脱了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学生动手机会明显增多了。但不难发现当在那些热闹的背后却隐藏着科学探究低效性和无效性。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探究、主动探究以及怎么探究、会不会探究。那么怎样的科学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一、贴近学生生活世界的课堂是有效的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
期刊
《一夜的工作》是篇老课文,课文记叙了在建国初期,诗人何其芳送稿件去中南海请周总理审阅,目睹了总理一夜辛勤的工作,歌颂了总理为国家为人民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对周总理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周总理,这位世纪伟人,对于现今的小学生来说,是有时代隔膜的,他们对周总理的生活与工作知之不多,对周总理的认识很浅显。如何让总理的伟大形象走入学生心中,让学生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
期刊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的杠杆。”小学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应抓住这个时期有意识地培养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给方法,养成预习的习惯   预习可以分为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每当新学期开学,学生们对新书感到特别新鲜,特别好奇,发下新书后,可让学生对教材目录做一个大体的浏览,指导学生进行学期预习。先让学生先看目录和单元,大致了解全册有多少篇课文、
期刊
摘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习任何一门课程的动力源泉,音乐课也不例外。《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那么如何去引导、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激发兴趣,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带着这些问题,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关键词:激发;音乐;兴趣  兴趣是理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