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汽车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行业前景一片大好。汽车企业不论经营规模,还是产量都在日益提高,对汽车类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人才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当前高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并不理想,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许多学生缺乏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水平偏低,改革汽车类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本文将针对高校汽车类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展开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高校教育;汽车类专业;应用技能;人才培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汽车产业日渐成为我国经济结构中的支柱产业,其发展不仅影响着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更关系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不仅要面临国内同行业竞争,还面临国际汽车企业的挑战,进口车占据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大半份额。汽车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发挥优势,立于不败之地,离不开专业人才的保驾护航。近些年,汽车企业对相关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得汽车类相关专业教育成为了热门。但目前高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培养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改革高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势在必行。
一、我国汽车产业基本情况和人才需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有更多剩余财富可以支配,购买汽车对于中国居民来说已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购车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国内汽车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中国逐步进入汽车社会。据中国汽车工业统计协会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中国居民汽车拥有量已达到1.59亿辆,同比增长13%。汽车市场延续了2013年的良好势头,保持着平稳增长,产销量仍保持世界第一,年产销量超过2000万辆,月产销量超过130万台,同比增长13.28%。出口整车87.24万辆,增长5.23%。2014年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达到1458.72亿美元,其中出口金额为713.19亿美元,增长5.23%。国内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经济,更带动了围绕汽车的各种服务产业迅速发展起来,社会、市场、企业对汽车类专业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中国汽车人才研究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汽车研发人才缺口60万,汽车维修人才缺口85万。汽车类人才的培养已被列为我国“十大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之一。
二、高校汽车类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究
1.汽车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人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汽车类专业人才是促进汽车产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国内汽车企业百分之九十缺乏专业人才,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这些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职能能力是现代汽车企业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之一,职能能力不仅是职业技能、知识那么简单,还包括专业知识学习、掌握能力,专业技能实际运用能力,相关知识整合能力,等等。目前,多数企业希望专业教育能与岗位工作实现对接。百分之七十六的企业看重人才实踐能力,要求人才具备专业能力、实物操作技能、岗位适应能力、知识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2.高校汽车类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由于国内高校汽车类专业教育起步较晚,教育经验尚有所欠缺,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大多高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仍停留在老模式、老思路当中,教学过程仍采用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很少安排实践课程,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专业技能水平低下,无法适应岗位需求。想要提高校汽车类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必须构建新的培养模式,针对企业需求,结合汽车类专业特征,明确培养方向,设置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除了要进行汽车相关专业技能教学外,还应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正确把握培养要求,构建科学人才培养模式。
在理论方面加强专业知识教学,在专业技能方面加强实践操作训练,在素质方面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精神。从当前汽车类专业人才需求情况来看,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越来越看重。应用技能型人才必须具备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了使学生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得到锻炼与融合,应通过技能竞赛、顶岗实习、模拟试岗、情景教学、小组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各类活动进行实践训练,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教学有效。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应加强计算机教育。现如今汽车工业已全面融入计算机技术,对于现代人才来说计算机技能必不可少。
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汽车企业对汽车类专业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同时对人才素质也要求越来越高,多数企业渴望的是应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校在汽车类人才培养中,应针对企业需求,合理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蔡丽.高校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2]杨克.中国制造业多元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4,11(14):132-136.
关键词:高校教育;汽车类专业;应用技能;人才培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汽车产业日渐成为我国经济结构中的支柱产业,其发展不仅影响着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更关系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不仅要面临国内同行业竞争,还面临国际汽车企业的挑战,进口车占据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大半份额。汽车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发挥优势,立于不败之地,离不开专业人才的保驾护航。近些年,汽车企业对相关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得汽车类相关专业教育成为了热门。但目前高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培养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改革高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势在必行。
一、我国汽车产业基本情况和人才需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有更多剩余财富可以支配,购买汽车对于中国居民来说已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购车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国内汽车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中国逐步进入汽车社会。据中国汽车工业统计协会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中国居民汽车拥有量已达到1.59亿辆,同比增长13%。汽车市场延续了2013年的良好势头,保持着平稳增长,产销量仍保持世界第一,年产销量超过2000万辆,月产销量超过130万台,同比增长13.28%。出口整车87.24万辆,增长5.23%。2014年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达到1458.72亿美元,其中出口金额为713.19亿美元,增长5.23%。国内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经济,更带动了围绕汽车的各种服务产业迅速发展起来,社会、市场、企业对汽车类专业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中国汽车人才研究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汽车研发人才缺口60万,汽车维修人才缺口85万。汽车类人才的培养已被列为我国“十大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之一。
二、高校汽车类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究
1.汽车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人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汽车类专业人才是促进汽车产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国内汽车企业百分之九十缺乏专业人才,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这些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职能能力是现代汽车企业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之一,职能能力不仅是职业技能、知识那么简单,还包括专业知识学习、掌握能力,专业技能实际运用能力,相关知识整合能力,等等。目前,多数企业希望专业教育能与岗位工作实现对接。百分之七十六的企业看重人才实踐能力,要求人才具备专业能力、实物操作技能、岗位适应能力、知识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2.高校汽车类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由于国内高校汽车类专业教育起步较晚,教育经验尚有所欠缺,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大多高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仍停留在老模式、老思路当中,教学过程仍采用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很少安排实践课程,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专业技能水平低下,无法适应岗位需求。想要提高校汽车类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必须构建新的培养模式,针对企业需求,结合汽车类专业特征,明确培养方向,设置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除了要进行汽车相关专业技能教学外,还应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正确把握培养要求,构建科学人才培养模式。
在理论方面加强专业知识教学,在专业技能方面加强实践操作训练,在素质方面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精神。从当前汽车类专业人才需求情况来看,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越来越看重。应用技能型人才必须具备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了使学生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得到锻炼与融合,应通过技能竞赛、顶岗实习、模拟试岗、情景教学、小组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各类活动进行实践训练,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教学有效。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应加强计算机教育。现如今汽车工业已全面融入计算机技术,对于现代人才来说计算机技能必不可少。
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汽车企业对汽车类专业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同时对人才素质也要求越来越高,多数企业渴望的是应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校在汽车类人才培养中,应针对企业需求,合理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蔡丽.高校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2]杨克.中国制造业多元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4,11(14):1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