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供应链中成员的相互合作是改善供应链绩效的有效方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分析合作供应链的基本框架,构建一个基于六个组成要素的合作供应链模型,同时分析了合作供应链中的关键绩效变量,构造了一个简单的影响矩阵,为构建合作供应链绩效评价评价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合作供应链;绩效评价;动态绩效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合作供应链就是把系统观点引入到供应链的管理当中,把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通过供应链成员之间的有效合作,达到改善整个供应链绩效的目的,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二、基本模型
一个合作供应链模型由六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供应链网络布局、合作水平、供应链成员、信息系统、企业战略、运作流程。
1、供应链成员
供应链成员在合作供应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供应商提供原材料和并且参与制造的库存计划的制定,以达到最大的响应时间。制造商的主要作用是开发和生产新产品为中间商或最终用户。在很多情况下,制造商都是供应链网络的设计者和管理者。分销商作为制造商和消费者的连接者。零售商负责把商产品销售给最终消费者。顾客被认为是供应链的终端,产品的接受者。
增加的供应链成员会影响到供应链的成本(C)。随着供应链成员的增加,供应链的管理会变得更加困难,供应链的运作成本变得更高且会有更多的信息时滞(ID),会增加订单在供应链各个层次传递的时间。同时还会影响到预测的准确性(FA)和对市场的反应速度(TB)。预测精度衡量期望的顾客需求(ECM)与真实的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对市场的反应速度衡量了从接受顾客订单到最终交货的时间间隔,用天来表示。
2、供应链网络布局
供应链网络布局是指供应链参与者的选择及分布情况,它是供应链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协调对供应链的运作和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到底要选择多少供应链的参与者,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网络的布局。增加分销商的数量,可能会增加供应链的运作成本,例如,额外的产品计划和运输,可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而且为了协调更多的需求计划,信息系统的投资也会增加。
3、合作水平
到底要选择多大的合作水平取决于整个市场的环境及企业的发展战略。在操作层次上的合作可以采取例行的方式。更进一步的在管理层次上的合作会提高企业的计划能力和预测能力。在合作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间的有效的信息流动,使得信息的时滞明显减少同时改善预测精度;能力和库存信息的共享可以降低库存水平,还可以增加供应链的柔性,管理决策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市场变化马上就能反映到企业的决策中去。
4、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的运用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它体现在不同的战略层次上。在操作层上,事务外理系统(TPS)为企业的供应链过程提供支持,同时使企业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对内对外的基础交流平台。在管理层次上,管理信息系统(MIS)能够提供及时、准确且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来支持企业的计划和协调活动。在战略层次上,决策支持系统(DSS)和执行系统(EIS)能够帮助企业的决策者解决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问题。
5、运作流程
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有四个共同的核心过程,计划、原材料供应、制造、交付。这些过程的绩效影响着整个合作供应链的绩效,每一个核心过程又受其它过程的影响。
6、企业战略
供应链的合作并不是完全的一体化,每一个合作伙伴都想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竞争战略、企业目标。企业的基本竞争战略主要有三种: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
三、动态合作供应链绩效评价
1、关键绩效变量
要对供应链的绩效进行合理评价,必须选择一些影响供应链绩效的关键变量,关键绩效变量的选择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结果。表1列举了一些受合作供应链模型中的各个要素影响的关键绩效变量,这些变量是衡量合作供应链绩效的重要因素。不同要素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同一变量。
2、合作供应链绩效评价框架
本文通过构造一个综合性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从动态角度对合作供应链的绩效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衡量,分别是资源评价(RV),产出评价(OV),及柔性评价(FV)。
(1)资源评价
资源评价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评价供应链绩效的方法,主要从减少成本或者最大化资源的利用效率角度来考虑改善供应链的绩效,主要的评价指标有总成本、配送成本、制造成本、库存成本等。如果合作供应绩效评价没有资源评价,则合作供应链就是一个无约束问题,它可以允许实现100%的顾客满意同时也可能最快响应顾客的需求。这样一个最优问题只能是一个局部最优问题,对于整个供应链评价来说是无意义的,因此资源评价是合作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2)产出评价
产出评价主要是评价一条供应链的产出,试图优化供应链的绩效。例如,销售量,利润,产品周期,顾客服务水平等。一条合作供应链的建立就是为改善企业运行的效率,增加企业的产出,因此,产出评价对供应链的绩效评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了产出评价,资源评价也就没有意义了,因为,任何在成本控制和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改善都是为了增加企业的净产出。
(3)柔性评价
柔性评价也可称作灵活性评价,它是衡量一条供应链对顾客需求的波动及供应量的波动的反映能力,它可以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内,企业能承受的最大的订单量。因此,柔性决定了一条合作供应链的潜在绩效,而资源和产出衡量的是实际的绩效。一条合作供应链柔性的程度取决于所处的市场环境及顾客需求的波动性。
资源评价、产出评价、柔性评价可以用如下的公式来表示: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E.G. Anderson Jr., C.H. Fine, G.G. Parker, Upstream volatility in the supply chain: the machine tool industry as a case study,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9 (3) (2000).
[2] H.A. Akkermans, Renga: a systems approach to facilitating inter-organizational network development, System Dynamics Review 17 (3) (2001).
[3] P.D. Berger, A. Gerstenfeld, A.Z. Zeng, How many suppliers are best? A decision-analysis approach, Omega 32 (2004) 9–15.
[4] J. Dejonckheere, S.M. Disney, M.R. Lambrecht, D.R. Towill,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enrichment on the bullwhip effect in supply chains: a control engineering perspective,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52 (2004) 727–75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合作供应链;绩效评价;动态绩效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合作供应链就是把系统观点引入到供应链的管理当中,把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通过供应链成员之间的有效合作,达到改善整个供应链绩效的目的,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二、基本模型
一个合作供应链模型由六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供应链网络布局、合作水平、供应链成员、信息系统、企业战略、运作流程。
1、供应链成员
供应链成员在合作供应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供应商提供原材料和并且参与制造的库存计划的制定,以达到最大的响应时间。制造商的主要作用是开发和生产新产品为中间商或最终用户。在很多情况下,制造商都是供应链网络的设计者和管理者。分销商作为制造商和消费者的连接者。零售商负责把商产品销售给最终消费者。顾客被认为是供应链的终端,产品的接受者。
增加的供应链成员会影响到供应链的成本(C)。随着供应链成员的增加,供应链的管理会变得更加困难,供应链的运作成本变得更高且会有更多的信息时滞(ID),会增加订单在供应链各个层次传递的时间。同时还会影响到预测的准确性(FA)和对市场的反应速度(TB)。预测精度衡量期望的顾客需求(ECM)与真实的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对市场的反应速度衡量了从接受顾客订单到最终交货的时间间隔,用天来表示。
2、供应链网络布局
供应链网络布局是指供应链参与者的选择及分布情况,它是供应链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协调对供应链的运作和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到底要选择多少供应链的参与者,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网络的布局。增加分销商的数量,可能会增加供应链的运作成本,例如,额外的产品计划和运输,可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而且为了协调更多的需求计划,信息系统的投资也会增加。
3、合作水平
到底要选择多大的合作水平取决于整个市场的环境及企业的发展战略。在操作层次上的合作可以采取例行的方式。更进一步的在管理层次上的合作会提高企业的计划能力和预测能力。在合作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间的有效的信息流动,使得信息的时滞明显减少同时改善预测精度;能力和库存信息的共享可以降低库存水平,还可以增加供应链的柔性,管理决策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市场变化马上就能反映到企业的决策中去。
4、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的运用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它体现在不同的战略层次上。在操作层上,事务外理系统(TPS)为企业的供应链过程提供支持,同时使企业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对内对外的基础交流平台。在管理层次上,管理信息系统(MIS)能够提供及时、准确且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来支持企业的计划和协调活动。在战略层次上,决策支持系统(DSS)和执行系统(EIS)能够帮助企业的决策者解决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问题。
5、运作流程
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有四个共同的核心过程,计划、原材料供应、制造、交付。这些过程的绩效影响着整个合作供应链的绩效,每一个核心过程又受其它过程的影响。
6、企业战略
供应链的合作并不是完全的一体化,每一个合作伙伴都想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竞争战略、企业目标。企业的基本竞争战略主要有三种: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
三、动态合作供应链绩效评价
1、关键绩效变量
要对供应链的绩效进行合理评价,必须选择一些影响供应链绩效的关键变量,关键绩效变量的选择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结果。表1列举了一些受合作供应链模型中的各个要素影响的关键绩效变量,这些变量是衡量合作供应链绩效的重要因素。不同要素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同一变量。
2、合作供应链绩效评价框架
本文通过构造一个综合性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从动态角度对合作供应链的绩效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衡量,分别是资源评价(RV),产出评价(OV),及柔性评价(FV)。
(1)资源评价
资源评价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评价供应链绩效的方法,主要从减少成本或者最大化资源的利用效率角度来考虑改善供应链的绩效,主要的评价指标有总成本、配送成本、制造成本、库存成本等。如果合作供应绩效评价没有资源评价,则合作供应链就是一个无约束问题,它可以允许实现100%的顾客满意同时也可能最快响应顾客的需求。这样一个最优问题只能是一个局部最优问题,对于整个供应链评价来说是无意义的,因此资源评价是合作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2)产出评价
产出评价主要是评价一条供应链的产出,试图优化供应链的绩效。例如,销售量,利润,产品周期,顾客服务水平等。一条合作供应链的建立就是为改善企业运行的效率,增加企业的产出,因此,产出评价对供应链的绩效评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了产出评价,资源评价也就没有意义了,因为,任何在成本控制和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改善都是为了增加企业的净产出。
(3)柔性评价
柔性评价也可称作灵活性评价,它是衡量一条供应链对顾客需求的波动及供应量的波动的反映能力,它可以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内,企业能承受的最大的订单量。因此,柔性决定了一条合作供应链的潜在绩效,而资源和产出衡量的是实际的绩效。一条合作供应链柔性的程度取决于所处的市场环境及顾客需求的波动性。
资源评价、产出评价、柔性评价可以用如下的公式来表示: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E.G. Anderson Jr., C.H. Fine, G.G. Parker, Upstream volatility in the supply chain: the machine tool industry as a case study,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9 (3) (2000).
[2] H.A. Akkermans, Renga: a systems approach to facilitating inter-organizational network development, System Dynamics Review 17 (3) (2001).
[3] P.D. Berger, A. Gerstenfeld, A.Z. Zeng, How many suppliers are best? A decision-analysis approach, Omega 32 (2004) 9–15.
[4] J. Dejonckheere, S.M. Disney, M.R. Lambrecht, D.R. Towill,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enrichment on the bullwhip effect in supply chains: a control engineering perspective,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52 (2004) 727–75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