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独立思考办事能力等,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学生.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培养出这样的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对我们的课堂是否感兴趣?我们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校数学课题研究小组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我们大胆地采用分组互助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我校数学课题研究项目是“分组互助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流程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主看书——学生分组互助探究、讨论、交流——学生展示、分享探究成果——练习——小结.整个过程,主要是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分享成果,教师只是给予提示、点评、表扬.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实践,收获很大,感触很深.下面结合笔者自己的工作经验及反思,就学生的分组互助探究学习方面谈一些感受.
一、我们要不断学习,让自己具有渊博的学识
社会不断发展,知识不断更新,我们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并掌握较为深厚的教育科学理论,在教育中不断自我反思,提高自身教育能力,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让学生愿意学习.
二、关爱学生,培养师生情感,激起学生学数学兴趣
首先要科学地评价学生,不以分数衡量学生.在高考指挥棒下,很多老师不自觉地对成绩好的学生热情一点,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冷淡一点,对此,学生心中是有数的.其实我们都知道,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成绩自然不一样.但是,只要学生在我们的指导下,通过他的努力学习,在他原有的基础上进步,就达到了我们教育的目的.所以,关爱学生,无论成绩好与差,我们都要一视同仁.
热爱学生是教师永恒的主题,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基础.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对成绩无论好与差的学生,我们都可通过一句关怀安慰的话语、一个赏识、信任的眼神、一个会心满意的微笑,把爱通过言行传到学生心田,就会激起学生的感情,激起学生对老师的真诚爱戴,从而接受老师亲切的教诲,从而爱上老师所教的数学.
三、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编写适合本班学习的“导学案”
与传统教法不同的是,分组互助探究的课堂教学渗透了新课改提倡的自主学习的理念,首先体现在学生的自主看书、讨论、交流上.学生在课堂上怎样自主看书、讨论、交流,关键在于教师编写的“导学案”.为了能够编写出最好的学案,我们高一数学组的老师每一周都要集中教研2-3次,集大家的智慧,讨论、交流见解,编写每一节课的学案.在编写的过程中,既要考虑本课的学习重、难点,还要兼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应如何应对.课堂中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掌握情况的及时反馈;还要考虑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所能承担的学习分量,怎样让学困生在小组合作的氛围中培养起学习的兴趣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教研与摸索,不断地交流编写、修改“导学案”,如今我们编写的适合本班学习的“导学案”已游刃有余了.
四、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性
教会学生根据教师给的“导学案”,在组长带领下,认真看书,讨论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向老师请教等形式,自主解决问题,在读书笔记中或课本上做好记录.可组内相互交流,也可与其他组员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同时在书上作简单的批注,以便在课堂展示时充分地发挥.
在展示的过程中,若本组同学回答得不够完整,其他小组同学可随时作补充.在说的过程中,同学们感受着其他同学清晰的逻辑思维、流畅的表达语言,感悟着其他同学表达的信息,领悟着本节课的精华,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让数学课不再枯燥.
五、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数学兴趣
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是很抽象的,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加教学容量,设计实际问题情境,重新组织教材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比如,采用网络技巧及特写处理,并进行问题的情境设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配上轻松的背景音乐,使同学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所以说,用了多媒体以后,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更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总之,虽然数学平淡无味,但如何让数教学变得有味,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下一番工夫.只要通过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自身教育能力,想办法在我们数学课上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步与发展,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责任编辑 黄桂坚)
我校数学课题研究小组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我们大胆地采用分组互助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我校数学课题研究项目是“分组互助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流程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主看书——学生分组互助探究、讨论、交流——学生展示、分享探究成果——练习——小结.整个过程,主要是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分享成果,教师只是给予提示、点评、表扬.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实践,收获很大,感触很深.下面结合笔者自己的工作经验及反思,就学生的分组互助探究学习方面谈一些感受.
一、我们要不断学习,让自己具有渊博的学识
社会不断发展,知识不断更新,我们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并掌握较为深厚的教育科学理论,在教育中不断自我反思,提高自身教育能力,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让学生愿意学习.
二、关爱学生,培养师生情感,激起学生学数学兴趣
首先要科学地评价学生,不以分数衡量学生.在高考指挥棒下,很多老师不自觉地对成绩好的学生热情一点,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冷淡一点,对此,学生心中是有数的.其实我们都知道,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成绩自然不一样.但是,只要学生在我们的指导下,通过他的努力学习,在他原有的基础上进步,就达到了我们教育的目的.所以,关爱学生,无论成绩好与差,我们都要一视同仁.
热爱学生是教师永恒的主题,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基础.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对成绩无论好与差的学生,我们都可通过一句关怀安慰的话语、一个赏识、信任的眼神、一个会心满意的微笑,把爱通过言行传到学生心田,就会激起学生的感情,激起学生对老师的真诚爱戴,从而接受老师亲切的教诲,从而爱上老师所教的数学.
三、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编写适合本班学习的“导学案”
与传统教法不同的是,分组互助探究的课堂教学渗透了新课改提倡的自主学习的理念,首先体现在学生的自主看书、讨论、交流上.学生在课堂上怎样自主看书、讨论、交流,关键在于教师编写的“导学案”.为了能够编写出最好的学案,我们高一数学组的老师每一周都要集中教研2-3次,集大家的智慧,讨论、交流见解,编写每一节课的学案.在编写的过程中,既要考虑本课的学习重、难点,还要兼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应如何应对.课堂中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掌握情况的及时反馈;还要考虑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所能承担的学习分量,怎样让学困生在小组合作的氛围中培养起学习的兴趣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教研与摸索,不断地交流编写、修改“导学案”,如今我们编写的适合本班学习的“导学案”已游刃有余了.
四、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性
教会学生根据教师给的“导学案”,在组长带领下,认真看书,讨论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向老师请教等形式,自主解决问题,在读书笔记中或课本上做好记录.可组内相互交流,也可与其他组员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同时在书上作简单的批注,以便在课堂展示时充分地发挥.
在展示的过程中,若本组同学回答得不够完整,其他小组同学可随时作补充.在说的过程中,同学们感受着其他同学清晰的逻辑思维、流畅的表达语言,感悟着其他同学表达的信息,领悟着本节课的精华,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让数学课不再枯燥.
五、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数学兴趣
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是很抽象的,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加教学容量,设计实际问题情境,重新组织教材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比如,采用网络技巧及特写处理,并进行问题的情境设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配上轻松的背景音乐,使同学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所以说,用了多媒体以后,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更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总之,虽然数学平淡无味,但如何让数教学变得有味,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下一番工夫.只要通过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自身教育能力,想办法在我们数学课上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步与发展,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责任编辑 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