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束一天的工作走下生产线时,陈楚华的衣襟已经被汗水浸湿。这是她进入工厂实习的第一天。
作为2020届应届毕业生,从华南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的陈楚华入职广汽丰田。走出大学的“象牙塔”,汽车生产线上的节奏让陈楚华兴奋不已。
组装零件、搬运零件……在广汽丰田工厂总装车间的车门线拣货安装岗位上,陈楚华一干就是一整天。尽管工作并不轻松,但陈楚华坦言,在车间的“工业雨林”中穿梭,让她对汽车产业有了更直观的印象。
“生產线上的工作非常紧凑,可以说是分秒必争。”陈楚华说,“在生产车间里的实习让我更加了解了汽车制造的工艺和流程,学到很多校园里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和技能。”
在广汽丰田厂区转上一圈,人们会发现,与陈楚华一样忙碌的应届毕业生还有不少。
从全国各地汇聚到广州,新入职的“小鲜肉”们没有被直接分配到对应的岗位,而是首先接受为期3个月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在培训中,他们不仅可以了解企业文化、工作方法,还能亲身接触生产线和4S店,全方位体验汽车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流程。
这个秋天,就业无疑是广大青年大学生乃至社会各界最关心的关键词之一。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出现了39次。“六稳”工作、“六保”任务,就业都摆在首位。
今年,汽车行业的就业形势如何?对于想在汽车行业大显身手的青年学子来说,如何迈好职场第一步,在实践中实现“二次成长”?
企业要做青年成长的“第二课堂”
陈楚华与广汽丰田的缘分,源自于广汽丰田举办的“职业启航夏令营”。
去年5月,陈楚华被一则夏令营的招生海报所吸引。在这场面向2020届应届毕业生的夏令营中,参与者不仅可以学到先进的工作方法,与职场大咖零距离接触,更能从产销研三方面深入了解汽车产业链。
然而,在近10天的夏令营中,给陈楚华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远不止这些。“记得入营不久,广汽丰田就为营员安排了广州一日游,让大家深刻感受了一次羊城文化。随后,无论是团建活动还是分组的素质拓展活动,让我们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年轻人迅速快速打成一片。”
陈楚华坦言,在这次夏令营中,“以人为本”的细节还有不少,这让她对这家企业产生了好感。在陈楚华看来,在参与夏令营的同学中,她并非是成绩最拔尖的那一个,但她与广汽丰田产生了奇妙的“吸引力”。
事实上,陈楚华所说的“吸引力”背后,是广汽丰田独特的企业文化。广汽丰田校招负责人刘泓志介绍说,在广汽丰田,“人”是企业文化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例如,广汽丰田流传着“传、帮、带”式的传统,在每位新员工入职后,都会在一位前辈的带领下成长。同时,同事之间常常就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开放讨论,团队合作不可或缺。
“这就要求员工有很强的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刘泓志直言,“所以,在校招中,青年学子相应的能力考察被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如果说大学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企业则是人才成长的加速器。毫无疑问的是,为人才营造成长的沃土,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关键,也是推动国内汽车产业从大到强的必由之路。
《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人才发展研究》显示,国内主要汽车集团员工每年接受教育的公司培训频次中达到至少一次的占47%,有三四次的占26%;每年接受教育的部门培训频次中34%有五六次,32%有七八次。
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研究部主任刘义表示,多数汽车企业的人才成长通道也相当成熟。他告诉记者:“很多企业还打通了双通道甚至多通道发展路径,为员工疏通上升通道。”
抓住未来趋势这个“牛鼻子”
今年7月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毕业后,刘嘉诚没有像大多数同学一样,投身互联网行业,而是选择加入东风日产技术中心,成为一名安卓应用开发工程师。“与一些学习车辆工程专业的学子相比,我可能在项目上的经验有所欠缺,但我相信,我在IT领域的能力能够很好的与同事形成互补。”刘嘉诚如是说。
事实上,对于那些试图“跨界就职”的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的成长轨迹不应局限于所学的专业,而是根据行业趋势和个人兴趣,发展出更多可能。
招聘平台BOSS直聘发布的《2020应届生春招求职趋势报告》显示,随着机械/制造业稳步恢复生产,企业对应届生的招聘需求逆势增长。同时,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建”热门产业的应届生招聘力度普遍提升,面向应届生的岗位规模较去年同期均有1-5个百分点的提高。
东风日产人力资源招聘负责人陈思瑶告诉记者,电子、通信、自动化、计算机类专业与传统制造相关的车辆工程等专业一样,是今年招聘的重点。
“汽车行业目前正在向着智能数字化方向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演化对汽车企业的产品迭代速度、应对变化的能力等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陈思瑶直言,“行业的激烈竞争要求企业必须持续锻造核心竞争力,打造优质人才的团队。”
有人说,目前,汽车业对制造、传统技术研发等领域的人才需求已经趋于平稳,而新兴的智能网联与新能源领域的高质量专业性人才、以及创新型智能制造人才、汽车后市场及服务业跨界人才较为紧缺。
“随着行业的发展,特别是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方面的人才,将会在未来汽车人才队伍中呈现越来越重要的存在。”陈思瑶说。
刘泓志告诉记者,今年,广汽丰田计划提供约80个校招名额。其中,以车辆工程、自动化等专业为代表的传统机械工程类专业占比达到70%-80%,比去年下降约10%。而新能源、智能网联岗位占比显著提升,岗位多样性进一步丰富。
作为一名典型的“斜杠青年”,陈楚华在大学中也涉猎颇多。在学好车辆工程专业本科课程的基础上,陈楚华参加了华南理工大学方程式赛车队,参与新能源赛车的打造,而在智能汽车领域,她的毕业设计则瞄准了“智能汽车的轨迹跟踪控制”。
在陈楚华看来,尽管有不少人说,随着国内汽车市场进入深度调整,车辆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如以往,但只要抓住了出行行业未来趋势这个“牛鼻子”,就能就业不愁。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风起云涌的当下,百年汽车产业正摆脱传统“夕阳产业”的刻板印象,承担起新的产业变革领先者和领导者的角色。
据《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人才发展研究》,尽管汽车行业现在处于转型阵痛期,但中国汽车行业未来人才需求依然旺盛。该研究预计,到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高技能人才需求较2018年将增长412%,研发设计人才将增长133%,工程技术人才将增长77%。
作为2020届应届毕业生,从华南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的陈楚华入职广汽丰田。走出大学的“象牙塔”,汽车生产线上的节奏让陈楚华兴奋不已。
组装零件、搬运零件……在广汽丰田工厂总装车间的车门线拣货安装岗位上,陈楚华一干就是一整天。尽管工作并不轻松,但陈楚华坦言,在车间的“工业雨林”中穿梭,让她对汽车产业有了更直观的印象。
“生產线上的工作非常紧凑,可以说是分秒必争。”陈楚华说,“在生产车间里的实习让我更加了解了汽车制造的工艺和流程,学到很多校园里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和技能。”
在广汽丰田厂区转上一圈,人们会发现,与陈楚华一样忙碌的应届毕业生还有不少。
从全国各地汇聚到广州,新入职的“小鲜肉”们没有被直接分配到对应的岗位,而是首先接受为期3个月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在培训中,他们不仅可以了解企业文化、工作方法,还能亲身接触生产线和4S店,全方位体验汽车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流程。
这个秋天,就业无疑是广大青年大学生乃至社会各界最关心的关键词之一。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出现了39次。“六稳”工作、“六保”任务,就业都摆在首位。
今年,汽车行业的就业形势如何?对于想在汽车行业大显身手的青年学子来说,如何迈好职场第一步,在实践中实现“二次成长”?
企业要做青年成长的“第二课堂”
陈楚华与广汽丰田的缘分,源自于广汽丰田举办的“职业启航夏令营”。
去年5月,陈楚华被一则夏令营的招生海报所吸引。在这场面向2020届应届毕业生的夏令营中,参与者不仅可以学到先进的工作方法,与职场大咖零距离接触,更能从产销研三方面深入了解汽车产业链。
然而,在近10天的夏令营中,给陈楚华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远不止这些。“记得入营不久,广汽丰田就为营员安排了广州一日游,让大家深刻感受了一次羊城文化。随后,无论是团建活动还是分组的素质拓展活动,让我们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年轻人迅速快速打成一片。”
陈楚华坦言,在这次夏令营中,“以人为本”的细节还有不少,这让她对这家企业产生了好感。在陈楚华看来,在参与夏令营的同学中,她并非是成绩最拔尖的那一个,但她与广汽丰田产生了奇妙的“吸引力”。
事实上,陈楚华所说的“吸引力”背后,是广汽丰田独特的企业文化。广汽丰田校招负责人刘泓志介绍说,在广汽丰田,“人”是企业文化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例如,广汽丰田流传着“传、帮、带”式的传统,在每位新员工入职后,都会在一位前辈的带领下成长。同时,同事之间常常就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开放讨论,团队合作不可或缺。
“这就要求员工有很强的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刘泓志直言,“所以,在校招中,青年学子相应的能力考察被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如果说大学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企业则是人才成长的加速器。毫无疑问的是,为人才营造成长的沃土,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关键,也是推动国内汽车产业从大到强的必由之路。
《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人才发展研究》显示,国内主要汽车集团员工每年接受教育的公司培训频次中达到至少一次的占47%,有三四次的占26%;每年接受教育的部门培训频次中34%有五六次,32%有七八次。
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研究部主任刘义表示,多数汽车企业的人才成长通道也相当成熟。他告诉记者:“很多企业还打通了双通道甚至多通道发展路径,为员工疏通上升通道。”
抓住未来趋势这个“牛鼻子”
今年7月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毕业后,刘嘉诚没有像大多数同学一样,投身互联网行业,而是选择加入东风日产技术中心,成为一名安卓应用开发工程师。“与一些学习车辆工程专业的学子相比,我可能在项目上的经验有所欠缺,但我相信,我在IT领域的能力能够很好的与同事形成互补。”刘嘉诚如是说。
事实上,对于那些试图“跨界就职”的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的成长轨迹不应局限于所学的专业,而是根据行业趋势和个人兴趣,发展出更多可能。
招聘平台BOSS直聘发布的《2020应届生春招求职趋势报告》显示,随着机械/制造业稳步恢复生产,企业对应届生的招聘需求逆势增长。同时,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建”热门产业的应届生招聘力度普遍提升,面向应届生的岗位规模较去年同期均有1-5个百分点的提高。
东风日产人力资源招聘负责人陈思瑶告诉记者,电子、通信、自动化、计算机类专业与传统制造相关的车辆工程等专业一样,是今年招聘的重点。
“汽车行业目前正在向着智能数字化方向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演化对汽车企业的产品迭代速度、应对变化的能力等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陈思瑶直言,“行业的激烈竞争要求企业必须持续锻造核心竞争力,打造优质人才的团队。”
有人说,目前,汽车业对制造、传统技术研发等领域的人才需求已经趋于平稳,而新兴的智能网联与新能源领域的高质量专业性人才、以及创新型智能制造人才、汽车后市场及服务业跨界人才较为紧缺。
“随着行业的发展,特别是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方面的人才,将会在未来汽车人才队伍中呈现越来越重要的存在。”陈思瑶说。
刘泓志告诉记者,今年,广汽丰田计划提供约80个校招名额。其中,以车辆工程、自动化等专业为代表的传统机械工程类专业占比达到70%-80%,比去年下降约10%。而新能源、智能网联岗位占比显著提升,岗位多样性进一步丰富。
作为一名典型的“斜杠青年”,陈楚华在大学中也涉猎颇多。在学好车辆工程专业本科课程的基础上,陈楚华参加了华南理工大学方程式赛车队,参与新能源赛车的打造,而在智能汽车领域,她的毕业设计则瞄准了“智能汽车的轨迹跟踪控制”。
在陈楚华看来,尽管有不少人说,随着国内汽车市场进入深度调整,车辆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如以往,但只要抓住了出行行业未来趋势这个“牛鼻子”,就能就业不愁。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风起云涌的当下,百年汽车产业正摆脱传统“夕阳产业”的刻板印象,承担起新的产业变革领先者和领导者的角色。
据《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人才发展研究》,尽管汽车行业现在处于转型阵痛期,但中国汽车行业未来人才需求依然旺盛。该研究预计,到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高技能人才需求较2018年将增长412%,研发设计人才将增长133%,工程技术人才将增长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