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理能力弱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2666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孩子自理能力弱的原因,阐述当前形势下,加强孩子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针对目前孩子自理能力弱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本次研究,提出增强孩子自理能力的对策。最终希望通过本文分析研究,实现培养孩子独立自理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 孩子 自理能力 成因分析 对策
  自理能力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最基本能力,也是最重要能力的一种。孩子作为我国未来的接班人,其自理能力培养不容忽视。在当前环境下,孩子的自理能力普遍偏低,由于他们对家庭或者学校过度依赖,因此无法在幼儿园阶段很好地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对孩子将来进入小学、中学、大学而言将是一个很大隐患,社会各界都应该高度注视,把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纳入教育计划。
  一、孩子自理能力薄弱的形成原因分析
  孩子自理能力涉及生活、学习、工作三个方面,三方面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共同组成孩子总体素质的一部分。孩子的自理能力对于素质教育而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分析如下:
  (一)家庭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独生子女日渐增多,目前幼儿园中大多数孩子就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于这唯一的孩子有时不免过度溺爱。独生子女作为家庭的中心,除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外,还有长辈们的细心呵护,这些“小皇帝”、“小公主”过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家长们大多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和健康,孩子自理能力培养已经在无意中忽视。
  (二)学校原因分析
  我国奉行应试教育,即便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考试分数、学习成绩依然是孩子的命脉,我国素质教育强调德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实际执行程度远远不够,大多数学校只在应试教育外披了一层素质教育的华丽外衣,对孩子的自理能力从教育上来说基本是被忽视的,同样,幼儿园教学也是如此。幼儿园中,教师十分重视孩子的成绩,学习成绩基本就是定义一个孩子是“好孩子”还是“差孩子”的金科玉律。家长、老师都觉得孩子的任务就只是学习,其他东西可有可无、无关紧要,因而对幼儿园孩子自制能力培养不够重视。
  (三)孩子自身原因分析
  由于家庭从小的关怀或溺爱,因此很多孩子从小就对父母极端依赖,缺乏独立精神。很多幼儿把父母或长辈的照顾已经当成习惯,甚至认为父母照顾子女原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久而久之,愈来愈助长这些儿童的惰性和依赖心理。有些孩子即便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白了独立自理的重要性,但是出于习惯和依赖,不愿意努力克服困难,培养独立自理能力。也有些孩子会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认为只有有父母的照顾才是父母对子女的真爱,因而缺乏自理能力锻炼,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都是十分不利的。
  二、提高孩子自理能力的对策
  幼儿园和家庭应该在思想上达成共识,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幼儿园老师跟孩子家长要充分沟通,共同学习有关幼儿孩子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资料,分析幼儿的具体问题,为每一个孩子量身定制最适合的教育方法,家长要多参加一些家长座谈会,教师可多进行家访,二者达成亲密互动,从而有效促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一)家庭要科学教育子女
  家长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因势利导,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可以培养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理解劳动的意义。明白“一粥一饭,当知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深刻内涵。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培养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对劳动形成正确观念。
  (二)学校要加强对孩子的日常生活技能培训
  老师可以一些特有形式给孩子灌输劳动最光荣的思想。如可以开展一些生活技能大赛,一方面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孩子之间互助互勉,也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有可以让孩子们轮流做值日生、观察照顾自然角、整理玩具,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还有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各种团体活动,鼓励孩子多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孩子在娱乐中学习,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除此以外,幼儿园还可以设立分组,把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和自理能力薄弱的孩子分到一起,大家分工配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对自理能力弱的孩子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因为部分孩子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怀有不信任或抵触情绪,把这些自理能力弱的孩子跟自理能力强的孩子放在一起,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社会是强化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课堂
  孩子要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熟悉社会环境,学习做人做事的方法。如他们可以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多帮助一些生活不便的老人、儿童、病人等,一方面可以为社会作贡献,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
  总之,孩子自理能力培养对成长及进入社会工作而言有重要作用。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共同合作,通过教育、引导及孩子的社会实践,从而有效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利凌.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J].师道·教研,2010(7).
  [2]贾新婷,谢水青,吕秀侠.大孩子独立自理能力的强弱对其日后发展的影响研究[J].科教导刊,2013(26).
  [3]刘政智.浅谈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2005(8).
  [4]施海燕.浅谈孩子的自理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1(6).
  [5]许鹏程.孩子自理能力弱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0(10).
其他文献
相关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开展与深入,教育工作者针对我国体育教育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分析,从而有效推动了体育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与优化.在此过程中,
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能否不断创新,是党能否永葆青春和活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高职校怎样更好地去落实党的精神,如何去做好对学生的党建工作,怎样在新形势下创新学生党建工作呢?本
摘 要: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学习习惯培养尤为重要。观察中发现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会出现一些不良学习习惯。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能力,我们结合弟子规中的内容,从幼儿一日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弟子规 学习习惯 培养方法  《弟子规》继承了“尊德性而道学问”的儒家教育传统,主要阐述我们在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国内外教学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幼
在竞技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公众对于羽毛球教学工作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核心力量训练作为一种先进的训练力量,在运动训练与教学之中一直都深受关注,若能将其有效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相较以前也更加的便利,出现了很多变化.近年来国家对于网络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所以信息化交流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标志.尤其是在教育
摘 要: 陶行知生活教育三大原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核心,“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这一理论,对一线教师有重要启示,充分运用各方面资源进行教学,对幼儿教育内容、实施和方法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生活即教育 社
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后,中国将进入相对贫困治理阶段.在此背景下,高校教育扶贫应从加强贫困人员的精神建设、持续强化技能培训和科技指导、发挥“智库”作用、将学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