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目标,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建设计算机实验室,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成为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措施。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创新与实践的途径。
关键词: 计算机实验室 创新 实践 途径
作为培养教学人才、科研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实验室在高校教学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在肩负着培养专业的计算机人才的任务的同时,承担着为其他相关学科提供教学条件的责任,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为大学生提供必需的教学设施,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工作[1]。
一、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未能认识到计算机实验室的重要作用
与国外计算机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例如美国相比,我国的计算机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开展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检验理论的正确与否,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美国的计算机专业以指导学生自主研究小型的操作系统为主,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同时,在实验室的功能规划、实验室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功能开发等方面,许多高校仍然存在重视理论,忽视实验的片面思想,而且,部分大学生对计算机实验教学存在错误的观点,增加了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难度。
2.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不到位
目前,我国高校依然采用“块块”管理的模式,管理实验室,把实验室交给各个专门的学院管理,使得实验室之间的联系不紧密,进而降低了实验室软硬件资源的利用价值,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比如计算机实验室,不能为电子专业制作提供实验条件,给师生的教与学带来负面影响,导致高校教育质量较低。
3.计算机实验室缺乏管理队伍
目前,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主要由行政管理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和一线教师负责,计算机实验室则由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但是,许多高校只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使用,忽视了对其培养工作,未能为实验技术人员提供进修、提高机会,使得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能力不高。同时,一些高校只重视建设师资队伍,忽视了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没有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积极作用,从而给计算机实验室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2]。
二、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创新与实践的途径
1.重视计算机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高校培养科研人才和教学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高校应该重视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实验室的利用价值,为师生提供有利的教学条件,以提高教育质量。在科技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高校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理论教学的观念,把实验室建设与学科建设、理论建设和专业建设结合起来,满足现代社会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人才的需求,提高高校教育的时代性与科学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2.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队伍建设
实验室管理队伍决定着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高校应该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高校应该把计算机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方案之中,综合利用实验室人力资源,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以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素养。在日常工作中,高校应该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严格管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行为,确保实验技术人员能够认真完成工作,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同时,高校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引进人才,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更新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理念和专业知识,为实验技术人员提供有利的发展机会,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3.加大对计算机实验室的资金、技术投入
实验设备是高校开展教学与科研的硬件条件,因此,高校应该加大对计算机实验室的资金、技术投入,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提高教育质量。高校应该立足自身实际情况,根据教学、科研和学科专业的需求,合理购买实验设备,避免实验设备的重置、闲置,确保实验设备能够有效利用、合理使用。同时,在验收实验设备时,高校应该建立完整的设备档案,做好技术资料、操作规程、安装、丢失、损坏等的记录工作,保证实验设备的质量。另外,在实验设备的管理方面,高校应该合理制定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督促管理人员定期检修、保养实验设备,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价值,确保师生能够拥有实验的机会[3]。
总之,计算机实验室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科學技术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应该积极与时俱进,加强计算机实验室建设,确保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营造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有利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国强,何丽莉,白洪涛.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创新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8:106-107.
[2]崔炯屏,何玉婉.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开放和创新管理[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106-108 124.
[3]杨磊.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创新管理模式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154 156.
关键词: 计算机实验室 创新 实践 途径
作为培养教学人才、科研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实验室在高校教学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在肩负着培养专业的计算机人才的任务的同时,承担着为其他相关学科提供教学条件的责任,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为大学生提供必需的教学设施,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工作[1]。
一、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未能认识到计算机实验室的重要作用
与国外计算机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例如美国相比,我国的计算机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开展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检验理论的正确与否,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美国的计算机专业以指导学生自主研究小型的操作系统为主,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同时,在实验室的功能规划、实验室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功能开发等方面,许多高校仍然存在重视理论,忽视实验的片面思想,而且,部分大学生对计算机实验教学存在错误的观点,增加了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难度。
2.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不到位
目前,我国高校依然采用“块块”管理的模式,管理实验室,把实验室交给各个专门的学院管理,使得实验室之间的联系不紧密,进而降低了实验室软硬件资源的利用价值,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比如计算机实验室,不能为电子专业制作提供实验条件,给师生的教与学带来负面影响,导致高校教育质量较低。
3.计算机实验室缺乏管理队伍
目前,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主要由行政管理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和一线教师负责,计算机实验室则由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但是,许多高校只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使用,忽视了对其培养工作,未能为实验技术人员提供进修、提高机会,使得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能力不高。同时,一些高校只重视建设师资队伍,忽视了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没有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积极作用,从而给计算机实验室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2]。
二、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创新与实践的途径
1.重视计算机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高校培养科研人才和教学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高校应该重视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实验室的利用价值,为师生提供有利的教学条件,以提高教育质量。在科技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高校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理论教学的观念,把实验室建设与学科建设、理论建设和专业建设结合起来,满足现代社会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人才的需求,提高高校教育的时代性与科学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2.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队伍建设
实验室管理队伍决定着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高校应该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高校应该把计算机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方案之中,综合利用实验室人力资源,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以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素养。在日常工作中,高校应该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严格管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行为,确保实验技术人员能够认真完成工作,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同时,高校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引进人才,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更新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理念和专业知识,为实验技术人员提供有利的发展机会,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3.加大对计算机实验室的资金、技术投入
实验设备是高校开展教学与科研的硬件条件,因此,高校应该加大对计算机实验室的资金、技术投入,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提高教育质量。高校应该立足自身实际情况,根据教学、科研和学科专业的需求,合理购买实验设备,避免实验设备的重置、闲置,确保实验设备能够有效利用、合理使用。同时,在验收实验设备时,高校应该建立完整的设备档案,做好技术资料、操作规程、安装、丢失、损坏等的记录工作,保证实验设备的质量。另外,在实验设备的管理方面,高校应该合理制定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督促管理人员定期检修、保养实验设备,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价值,确保师生能够拥有实验的机会[3]。
总之,计算机实验室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科學技术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应该积极与时俱进,加强计算机实验室建设,确保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营造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有利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国强,何丽莉,白洪涛.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创新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8:106-107.
[2]崔炯屏,何玉婉.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开放和创新管理[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106-108 124.
[3]杨磊.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创新管理模式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154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