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技能,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是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新课改不断深入这一大背景,朗读能力成为学生必要技能。目前,朗读能力尚是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对策
新课标指出,小学中年级需要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由此可见,对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已经提上日程。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小学阶段中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效果不太令人满意。本文针对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有效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予以阐述。
朗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新课改的实施和深入,小学教学模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依然存在问题。一方面,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对于人文重视与工具重视程度不一;其主要表现在,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并未引导学生去品味和体会文章语言在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小学阶段朗读能力的培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阅读练习的过程中花费更多地时间于文章分析而并未指导学生体味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忽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多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对于口语交际训练课程往往一带而过,并未重视实践的重要性。
语文朗读能力培养对策
朗读训练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其容易在教学中被忽视。语文是一个全面学习的过程,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重视对于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
重视人文和工具的统一性 就工具性而言,其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朗读方法并能够在生活中熟练地运用;就人文性而言,主要是指语文教学中需要借助于多种手段让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和升华,以梳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人文性和工具性予以结合能够更大程度的发挥语文教学的魅力,即文化内涵以及文化精神,因此,要求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二者予以统一,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言的使用技能以及领悟文章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例如:教學《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以及蕴含的人文思想,可以采用分5人至8人一组的形式予以探讨和学习,针对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予以阐述,小组内汇总讨论结果。然后由小组内部选择人员进行情感转述,指导学生带感情地朗读文章,以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重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为完成教学目标,多数情况下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在完成写作任务后安排学生进行简短的口语交际训练,甚至有部分老师直接忽视了训练。将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品味教材中的文章,并针对文章语言的表达技巧以及方法予以讲述,其后可以让学生借助仿写等形式学会运用文章中所讲解的技巧,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身的情感,进而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首先安排全班学生集体朗读全文后默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安排学生自己分段,借助阅读文章的过程让学生品味文章,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其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予以总结。要求学生摘抄其中描写较好的句子或者用的好的词语,讲解学生并未提到的好词好句。随后,教师需要进行示范朗诵,重视对于其中感情基调的阐述,要求学生标注重点朗读的句子或者词语。教师此时可以借助音乐教学法,将舒缓的音乐配合文章进行朗读,渲染和烘托课文内容,让学生在享受中进入朗读情境。这样通过将学生已熟知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文章所表达情感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结束语
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小学教学内容得到不断丰富,其中朗读能力培养作为小学阶段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造成影响,针对目前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重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重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两种方式予以解决。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于情境创设法、音乐培养法、角色扮演法等给予学生科学且正规的指导,并针对学生的朗读水平以及朗读能力进行评价,以便学生能够读得更精彩。
参考文献
[1]王志颖.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11):55.
[2]张金芬.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7,15(5):123.
[3]艾新.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5):335-336.
[4]吴茂.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初探[J].科学咨询,2015,11(11):30-31.
(作者单位:广东省罗定市苹塘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对策
新课标指出,小学中年级需要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由此可见,对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已经提上日程。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小学阶段中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效果不太令人满意。本文针对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有效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予以阐述。
朗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新课改的实施和深入,小学教学模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依然存在问题。一方面,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对于人文重视与工具重视程度不一;其主要表现在,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并未引导学生去品味和体会文章语言在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小学阶段朗读能力的培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阅读练习的过程中花费更多地时间于文章分析而并未指导学生体味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忽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多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对于口语交际训练课程往往一带而过,并未重视实践的重要性。
语文朗读能力培养对策
朗读训练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其容易在教学中被忽视。语文是一个全面学习的过程,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重视对于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
重视人文和工具的统一性 就工具性而言,其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朗读方法并能够在生活中熟练地运用;就人文性而言,主要是指语文教学中需要借助于多种手段让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和升华,以梳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人文性和工具性予以结合能够更大程度的发挥语文教学的魅力,即文化内涵以及文化精神,因此,要求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二者予以统一,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言的使用技能以及领悟文章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例如:教學《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以及蕴含的人文思想,可以采用分5人至8人一组的形式予以探讨和学习,针对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予以阐述,小组内汇总讨论结果。然后由小组内部选择人员进行情感转述,指导学生带感情地朗读文章,以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重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为完成教学目标,多数情况下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在完成写作任务后安排学生进行简短的口语交际训练,甚至有部分老师直接忽视了训练。将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品味教材中的文章,并针对文章语言的表达技巧以及方法予以讲述,其后可以让学生借助仿写等形式学会运用文章中所讲解的技巧,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身的情感,进而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首先安排全班学生集体朗读全文后默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安排学生自己分段,借助阅读文章的过程让学生品味文章,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其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予以总结。要求学生摘抄其中描写较好的句子或者用的好的词语,讲解学生并未提到的好词好句。随后,教师需要进行示范朗诵,重视对于其中感情基调的阐述,要求学生标注重点朗读的句子或者词语。教师此时可以借助音乐教学法,将舒缓的音乐配合文章进行朗读,渲染和烘托课文内容,让学生在享受中进入朗读情境。这样通过将学生已熟知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文章所表达情感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结束语
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小学教学内容得到不断丰富,其中朗读能力培养作为小学阶段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造成影响,针对目前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重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重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两种方式予以解决。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于情境创设法、音乐培养法、角色扮演法等给予学生科学且正规的指导,并针对学生的朗读水平以及朗读能力进行评价,以便学生能够读得更精彩。
参考文献
[1]王志颖.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11):55.
[2]张金芬.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7,15(5):123.
[3]艾新.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5):335-336.
[4]吴茂.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初探[J].科学咨询,2015,11(11):30-31.
(作者单位:广东省罗定市苹塘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