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语文教学

来源 :中国当代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f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应该是文化人性的传承活动。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控制式”“灌输式”“独白式”“记忆式”的语文课堂教学已经难以彰显当代课堂教学的文化精神。当代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建构一种自主型、合作型、生成型、启发型、感悟—体验型的课堂文化。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本体;文化
  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兼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语文中的经典之作,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对于文化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早在几十年前,朱自清先生就在他的《经典常谈》中明确指出:“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从文化视角来审视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和体验民族文化,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中获取智慧和力量,并为吸收世界各国多元文化之精华打好基础。因此,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文化人性的传承活动,在生命关怀、文化关怀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语文本体:文化人性的传承活动
  于漪老师曾说:“世界上各民族的语言都是其本民族的文化地质层,它们无声地记载着这个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的历史。学语言,必然与文化血肉相连。语言本身是一种工具,但同时,它又是一种文化,一种语言是一种文化的承载体,对于培育民族精神,孕育民族情结,发扬民族文化有极强的凝聚力。汉语言文字记载着中华数千年的古老文化,这个形体不是无生命的僵硬的符号而是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语文承载着文化,语文教育应该引领学生在人类文化的浸润中,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宏气势与美丽姿态。
  语文的本体是文化的人,语文自身就是文化,它同时又负载着更开阔的文化也记录着这些文化,它以其各自独特的力一式记录着或注释着生成它、滋养它的物文化、心物结合文化以及特定的心理文化,所以语文具有文化人性,这不是通常作为标识或者功能语文之人文属性,而是作为人的一种存在力的文化人性。
  中国语文的本体是中国的文化的人,出于中国人以五色为文,以自然造化为化,而且承载着以人之文“化”自然之野而成天下的文化生成理念,以及天人合一的文化存在境界,其文化人性自是独树一帜的。中国的文字、语言、诗文、绘画、雕塑、建筑,中国的价值观、思维力、审美感受、伦理道德乃至民风民俗都融在这文化人性中。
  二、当前语文教学的诊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心态往往容易浮躁,人们的物欲过于炽烈,追求非常功利,思想缺少深度,行动缺乏理智。这样的社会心态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致使在考试大棒的“指挥”下,“浮躁与功利共舞,口号与模式齐飞”,“控制式”“灌输式”“独白式”“记忆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文化占主导。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往往是以一种固定的模式强制性的、单方面地来传授原本丰富多彩的知识,以一种整齐划一的设定目标来约束原本个性鲜明的学生。这就使原本充满生机活力的充满美感体验的课堂黯然失色,学生学到的只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和反复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而已,那学生的发展也就达不到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创造性更是无从谈起。在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唯一强势权威者,学生成为可怜的被控制体和单一的弱势被动接受体的课堂里,教师教得太累,学生学得太苦,效率十分低下。
  在世俗的重重包围下,语文教学正逐渐失去其本性:唤醒心灵、培养美感、呵护生命、传承文化等人文性特征没有受到应用的重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上:在人才观上只见才不见人,导致人才培养畸形发展;课程观上是教材本位,重视研究并忠实执行课程,按大一统标准要求学生;教学观上是教师本位,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和知识的传授;教学内容观上是知识本位,过分强调技能训练,轻视能力发展;教育主体观上是工具本位,忽视人的主体价值;教育评价观是分数本位,忽视人多元差异性评价和变化趋向评价,使语文教学偏离“神圣内在目的——培养一个文化人”的目的。
  三、文化语文的教学建构
  今天的语文教学暂时还不可能冲破应试的樊篱,但中学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让学生研习课文、应对升学的同时,营造一种自主型、合作型、生成型、启发型、感悟——体验型的课堂文化。
  (一)自主型的课堂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教学也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老师要善于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思考,只有让学生从心理上占据主动地位,才能使他们主动地去阅读,主动地感悟和主动地评判。学生真正进入了主动“状态”,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充满活力,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能培养起来。所以,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给他们以明确的学习的方向,必要时还要及时给予他们以学法的指导。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有收获,自学能力才得以提高。
  (二)合作型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师生、生生“交往互动”,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来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各种方式进行互动交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互相质疑、共同商讨问题的习惯,还培养了学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并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这样一种课堂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与环境之间的全新整合,是成长于发展状态的最优化。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变“知识施予”为“教育交往”,教师以“平等者中的首席”实行与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心灵交流。正如加拿大学者史密斯所言:教学乃是教师与学生在“思考”这面超验的旗帜下进行“聚会”的活动,这“思考”拒绝以某个先调的名义而结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再选择学生最想解决的或最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交流,以形成信息的多向传递,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共振效应”,达到合作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生成型的课堂教学
  真正的课堂教学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也恰切是由于这些不确定的因素课堂而更精彩。课堂中的不定因素促成了新的语文课堂文化。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应做好生成性教学。首先,教学目标的预设既要有弹性,又要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寻找知识的生成点。这样,课堂教学便有了生成的空间。其次,在教学过程的预设中,我们要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如给学生主动活动的时间,包括思考、操作、练习、讨论、课本剧表演等。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可以采用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再小组交流,然后再让小组代表在班上发言等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再者,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学生质疑、发言时,教师善于倾听,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敏锐地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及时给予肯定、启发、点拨。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富有生气的课堂,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课堂。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真正体现语文课堂文化。
  (四)启发型的课堂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应是“辅助”的次要的,我们对学生的帮助是在学生的思维发生“短路”或是学生需要我们提供一个方向的时候及时地给予引导、点拨。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先小组讨论,小组解决不了就在班上讨论交流,在此基础上老师再进行相机启发点拨,补充订正,把讨论所得引导到一定深度,并根据需要不时穿插读议讲练,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老师还应及时进行小结归纳,使所学知识明晰化、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将新知与旧识联系起来,形成新概念,完善认知结构,总结学习方法。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才能得以养成。
  (五)感悟——体验型的课堂教学
  语文文字的生动性,意蕴的丰富性、深邃性,决定了语文课堂应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充满美感体验的课堂,语文课堂“应该突出体验感悟语言文字的特点,在语言文字中体验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文化中感悟语言文字的奥妙”。而且,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不全是教师教学之功,更多的是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体验中形成的。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多一点对文本的整体感悟,少一点对文本的“切割”讲解,引导学生对篇、对句段、对词语的细细品味,感受这些句段所带来的精神洗礼,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感受、积累,在阅读体验中提升语文能力,在阅读体验中成长。
  四、结语
  新的时代为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良机,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1世纪语文课程发展之路将伸向何方?中国需要怎样的语文教育?这是所有有志于在此研究领域勇于攀登者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和历史使命。可以设想,无论未来中国语文课程以何种面目重塑,语文课堂教学都应该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优秀文化深厚的土壤之中,“使孩子了解民族精神,了解民族世世代代的创造,了解能喷涌出任何一种力量和任何一部诗篇的永生的源泉”。
  参考文献
  [1]钱海荣.文化:语文教学的必然追求[J].现代语文,2005(3).
  [2]于漪.聚焦在文化认同上[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8—9).
  [3]曹忠华.文化:语文的终极追求[J].生活教育,2008(2).
  [4]杨启亮.困惑的语文:一种回归本体的教学期待[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5(9).
  [5]任桂平.文化视野中的语文课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159.
其他文献
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特别讲究文章结构,常在小说结尾处让笔下人物的心理情境陡然生变,或使主人公命运大回旋逆转,呈现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的结局,使读者拍案称奇的同时,享受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结尾艺术被誉为“欧·亨利结尾”。  近日,我有幸见识了一节“欧·亨利结尾”式的语文课。  那是由《中国教师报》牵头组织的“高效课堂初期进校诊断”活动示范课。授课者为陕西省宜川中学的青年教师李春宁,朝气蓬勃的八零后女
期刊
有效教学是针对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劳累、学生上课倦怠、求知欲望不强、学习的效果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课堂教学既有“教”的活动,也有“学”的活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体现“教”的有效性,更体现“学”的有效性,而学生的课堂活动对课堂的有效性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课前准备方面  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期刊
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
期刊
【摘 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可以有效促进孩子的成长。农村小学利用家校联系簿是家校联系的一种方式,采用这种方式与家长沟通时,要充分了解学生和家长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反映学生存在的问题,向家长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要求,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联系簿的作用,促进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共同教育好学生。  【关键词】农村小学;家校联系簿;问题与对策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和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
期刊
【摘 要】当前不同学生学习基础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情况就有所不同,对学习技能知识的认知水平及采取的学习方法也就存在差异,各中职学校师资水平,教学环境也迥然有异。但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宗旨,让所有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最终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在此谈谈分层教学法。  【关键词】教育;学生;改革;分层教学  On stratified voc
期刊
【摘 要】根据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找出影响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因素,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端正中学生的体育态度,激发中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使之顺利地完成中学体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兴趣;影响因素  1.目前中学生体育教学现状  如果总是把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归咎于场地、器材、自然环境等客观的因素上从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总是一些提高体能的训练,诸如跑步、跳远、铅球等练习,加上简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享受着语文教学带来的愉悦,学生学到语文知识获得成功的喜悦。然而,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教学的顺利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其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困惑;思考  1、困惑之一:学生为何缺乏学习语文浓厚的兴趣  学生只有具有浓厚的兴趣,丰富的情感,大脑就
期刊
【摘 要】军队院校教材建设关系军事人才培养,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适应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坚持突出重点、注重质量、讲求效益的原则,加强教材编写、选用质量,确保优质教育资源进课堂,才能推出更高质量的教材,为适应学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军队院校;教材;任务;措施  教材,是指与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重视感悟在阅读中的地位,无疑是尊重了语文学习规律尤其是汉语的习得规律。但是,感悟应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感悟是否能解决语文教学的一切问题?强调感悟,还要不要“训练”?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一、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感悟”  以往,阅读教学中我套用别人的经验,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点几个语文基础强一点的学生概括、复核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倾向,再让学生个人读、
期刊
【摘 要】随着第十二届全民运动会的结束和近几年体育改革的突破,特别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反映出政府对国家的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的极其重视。学校体育作为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向国家输送多种形式体育人才的任务。我们必然要适应这种形势。近几年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的现实,也要求我们注重学生的身体锻炼和终身自我锻炼的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使培育出来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具有从事体育自我锻炼的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