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城

来源 :爱你·心灵读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imi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侯勇跟我是大学同学。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郑州,而侯勇的爷爷和奶奶都是上海人。他随工作北调的父母在郑州长大,保持着“哪儿都没上海好”的优越感。他看电视常锁定上海频道,关注上海的房价,跟上海的亲戚密切联系……
  我并不讨厌上海,但讨厌老公对郑州不满意。逛一个菜市场、接一次孩子之类的小事情都让他抱怨连连,萌发“恨不得立刻回老家”的念头。
  侯勇因为上海梦而不满意于工薪生活,总想着投资赚买房钱。2001年,他用房子做抵押炒股,不料股市暴跌。
  我俩决定离婚。办手续那天,女儿突发高烧住院,三岁的小人儿被肺炎折磨得气若游丝。他做出让步——搁浅回上海的想法,好好过日子。我们的父母拿出积蓄还钱,帮我们保住了房子,他还交出工资卡给我管理。这种日子持续了十年。
  这十年中,他表面上没提过回上海的事情,但是他辞掉公职,进入一家国际保健品公司做销售。上交固定工资后,他悄悄攒着私房钱,加上父母多年的积蓄和从外公那里继承的遗产,他离上海梦越来越近。
  2009年,上海房价陷入低谷。他没跟我商量,以父母的名义在市区买了一套三居室的期房。首付五成后,他每月的还贷数目仍比较大,希望我一起还贷才告知我。
  我气得一个月没回家,住在父母那边。我不能接受几万元一平方米的房价,更不能接受的是侯勇自始至终都瞒着我。
  这次闹离婚时,十岁的女儿已经懂事。在北方与南方两种家庭文化中长大,女儿是个会察言观色的“小人精”。她站在爸爸那一边,说:“你们不要离婚,爸爸在上海买房子不是错,我也喜欢上海。”
  我每次对侯勇恨得牙痒痒时,都说服自己看在女儿的面子上忍一忍。我清楚,他心里装着一座我压根儿不打算定居的城市,这婚姻岌岌可危,最多拖到女儿高考结束。
  2015年,公司调侯勇去上海工作。上海的房子装修完毕,他想带女儿迁户口并转学去上海,我坚决反对。
  他觉得上海高考的录取率高,但老师都说女儿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苗子,转学换环境反而会影响她。我跟他吵得天翻地覆,最后女儿说:“爸爸,我不想转学,我能凭本事考到上海去。”
  于是,在女儿高三这关键的一年,我们开始两地分居。恰逢父亲因病离世,我送走父亲,开追悼会,安慰母亲,陪女儿高考……他每次回来待两天就走,我对他心灰意冷。
  我一直对女儿说:“你爸是个白眼狼。”但填报志愿时,女儿还是心心念念要回到爸爸身边。在送女儿去上海读大学的飞机上,我不停地嗔怪着。女儿凑到我胸口撒嬌:“妈妈,我和爸爸都很爱你……”
  对我携女儿来上海,侯勇充满期待,我却爱搭不理。分居这一年里,我有过无数次离婚的念头,然而在机场见到他时,禁不住又激动着。
  晚上,侯勇特意为我做了手擀面。从恋爱时起,他就把南方人对饭菜的精致劲带到面条里,和面用的是果蔬汁,炒出来的浇头更是色香味俱全。
  吃饭时,婆婆推心置腹地跟我说:“若是我们都在,你们就两边各住上半年。丹丹有志气,她想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说不定到时候你们还要卖掉这套房子,陪她漂洋过海折腾呢。”
  恰在此时,我的手机响了。我母亲问:“你们和好了没?他毕竟是丹丹的亲爸。你别动不动就提离婚。”
  夜深人静时,侯勇跟我推心置腹。他说他每天都看我的朋友圈,关注我发的每一张照片,只要看到有异性跟我离得近,就会吃醋。
  侯勇深知我对母亲的牵挂,说:“我们把妈也接来吧?”我说:“怎么可能?我妈不可能适应上海。”侯勇说:“你深爱的亲人在哪里,你就会渐渐适应那座城市的。”
  与侯勇和好后,我回家乡辞掉了工作,将老家的房子出租,把母亲接到上海。母亲努力地适应这座城市,她跟人家跳广场舞、打太极拳、学习坐地铁,还学会了用智能手机。经常能看到外孙女是她最大的安慰。
  我意识到,婚姻里大多数的选择无关黑白是非,无非是心里的那杆秤往哪里倾斜得多一点。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哪怕苦一点、累一点,也是幸福的。
  (摘自《37°女人》2017年第11期 图/亓寂)
其他文献
奥巴马、扎克伯格、爱因斯坦等很多成功人士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每天的衣着打扮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如此之多的成功人士在衣着方面缺乏多样性?细细分析,这种现象的背后有着如下深层次的原因。  第一,他们特别重视简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短时间内作出的决定越多,每个决定都正确的可能性就越低,所以成功人士会尽量减少在一天内作出决策的数量。他们不愿在衣着方面作选择,这样在应对复杂的工作时就可以少作一个决定。而且,对
期刊
老头子早上有点异样,说是听到乌鸦叫,老是叹气。我叫他别胡思乱想,他伸出三个手指,说:“我今年73岁了。”  人世间最大的痛苦可能莫过于老去,或者,看着亲人头也不回地老去。我心里乱,晚上和朋友喝了点酒,昏昏似睡。12点多电话铃响,挣扎着去接,却是陪床的母亲,电话那头哭了起来,说老头子怎么都推不醒了。  从普通病房到ICU,从六月到九月,就一百天,老头子和我们彻底分割开了。  老爷子大名叫“有根”,在
期刊
随着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断改善,父母住进了宽敞的新房子,但只有他俩住的大房子凸显着空虚和冷清。特别是孙辈们一个个长大,不再需要母亲的护佑之后,她倍感孤独和寂寞。母亲不再像年轻时对父亲那样地迁就和仰视。父亲晚年事业很风光,但母亲是很纠结的,既觉得“局长夫人”的身份很有面子,又担心父亲晚节不保,经不起“糖衣炮弹”的诱惑。父亲每次喜形于事业成功时,母亲就在一旁泼冷水:“别忘了你就是一个供给制的小干部!”见到
期刊
大女儿艾琳21岁了,已经准备好到大公司去闯荡,我为她感到骄傲。在参加面试之前,她来到我这里,一是为了让我给她参谋一下着装,二是与她一起祈祷。  我对她说:“你看上去棒极了!如果我是面试官,肯定会不假思索地录用你。”她笑了笑,像个模特一样转过身去,向我展示那套服装的效果。艾琳是个漂亮的姑娘,拥有苗条的身材、棕褐色的肌肤和一头金发,穿上那身面试的套装之后,更显得健康和自信。  艾琳在化妆上投入了大量的
期刊
老头儿走得很快,健步如飞。路人喊:“老太太摔倒了!”我回身,看见不远处一个倒地的老太太,来不及反应,身边又起了一阵风,方才的老头儿已赶至老太太身边,探出一只手,不耐烦道:“摔倒了,你也不喊一声。”老太太顺势起来,缩了手,也不敢掸灰。老头儿依旧甩手在前飞奔,老太太惴惴地跟着小跑,如白日出巡的小鼠。  老头儿还健壮强势,妻子却明显力不从心。前者走,后者跑,才勉强凑成了一对儿。在家里,恐怕也是老头儿颐指
期刊
前几天,我重新打开一个已经全部听完的付费音频节目,准备把当初做过标记的内容重听一遍,并做些笔记。  当我迅速地滑动手机的进度条时,发现除了播放量破百万的几集免费内容之外,付费内容的播放量从最初的40多万次,递减到后期的10多万次。我有点纳闷:这四分之三的人为什么没有坚持听完课呢?  有些人可能是听完前面的节目后,觉得没有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或者课程没有对自己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而弃课。但大部分人是三
期刊
提到埃及,大家可能会联想到电影《英国病人》中随处可见的炎热沙漠,其实电影展现的埃及并不全面。埃及也有冬天,但是就算到了冬天,气温也不会降到零下,也不会刮风下雨,所以根本用不着盖鸭绒被。不过冬天温差很大,白天还能在水里游泳,但一到晚上,就得穿皮夹克。所以,埃及的冬天是最易让人感冒的。  埃及人不抗冻,一到冬天就冻得哆哆嗦嗦的。我问穿毛衣的男青年,他的回答很简单:“太冷了,简直受不了(当时气温是10℃
期刊
轿车刚在西班牙普及的时候,人们普遍认为越过中间线超车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西班牙人喜欢从冒险中获得快感,而从中间线超车正适合他们的心意。所以,只要有时间,他们就练习超车。超车时,首先观察迎面有没有车,然后再慢慢缩短和前车的距离,最后看准时机,迅速地从中间线超过去。  当时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不能从中间线超车的人,你的名字叫新手”“看到黄色的中间线,我就变成一头怒不可遏的牛”“超越中间线,就是斗牛”等
期刊
丹麦是个高福利的国家,国民生活幸福、和谐,同时也是一个高离婚率的国家。  中国方面公派的阮老师在一所中学教中文,有一课是“我的家庭”,她让学生们介绍各自的家庭。学生们一下子嚷嚷起来:怎么称呼我爸爸的前妻?怎么叫我妈妈的前夫?我妈妈与前夫的两个孩子算我们家的人吗?原来,班上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来自离异家庭。这种情况在丹麦可谓比比皆是。  离婚的家庭多了,再婚的家庭自然也少不了。一个笑话说,某太太跑来向丈
期刊
由于人口流失严重,瑞士山区瓦莱州的阿尔宾恩村慷慨推出奖励政策,以巨额的奖金吸引符合条件的新居民迁入。  阿尔宾恩村位于瑞士瓦莱州海拔一千多米的山谷里,这里环境清幽、阳光充沛、空气清新,称得上是世外桃源。阿尔宾恩村有许多山区农舍和传统木屋分布在教堂的周围,其中不少已被改建为度假屋和公寓。尽管小镇的地理位置距瓦莱州首府锡永只有6公里,距菲斯普工业区也就半小时车程,一条公路与瑞士知名的洛伊克巴德温泉度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