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方法 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护理管理方式的转变、临床护理工作模式的转变及护理质控模式的转变在全院范围内建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结果全院建立优质护理模式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合格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基层医院;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251-02
为了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逐步改善日益突出的医患矛盾,卫生部要求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入手,落实基础护理 ,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1」。我院积极响应卫生部的要求在全院范围内尝试开展优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探索基层医院临床护理管理改革的模式。我院首先采取选择试点病区,按照卫生部的活动标准在试点病区内尝试优质护理模式的建立,然后在全院推广。通过应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护士绩效管理、改革护士工作模式,落实基础护理、推行包干责任制、落实床边工作制、建立护士培训机制、创新患者安全管理模式等管理方法实现四个模式的转变,即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护理管理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工作模式的转变,护理质控模式的转变,建立全程优质护理服务体系,以加快基层医院护理队伍的专业化进程,取得了初步成效,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广泛宣传动员,转变服务观念。护理部多次派住院部护士长、护理骨干参加省、市创优培训班的学习并赴外院参观学习。要求病区护士长做到先学先知,并带领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示范工程的规范要求,熟悉创建标准,转变思想观念,改变服务态度,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和科主任、医生的沟通交流,反复讲解示范工程活动的精神、内涵、意义,取得理解和支持。
1.2 深入调研分析,了解一线护士的实际需要,调查各护理单元的工作量、工作强度。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并通过工休会,了解现行服务和质量存在的问题。根据卫生部《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中的17项内容,对照本院基础护理实施的具体情况,寻找差距和影响落实的因素[2],确认住院患者需求,明确工作重点和难点。
1.3 确定试点病区,稳步推进。选择神经内科、内科做为试点病区,扎实落实创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稳步推进。2012年底完成住院病区的创优工作,2013年分别在急诊、门诊、手术室、供应室开展不同专科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
1.4改变护理工作模式,夯实基础护理。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以个人管床、小组负责、床边工作和床边记录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体护理;细化专科分级护理标准、服务内涵及服务项目,并予以公示;护理组长每日利用ADL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通过一级和危重患者护嘱及业务查房的方式指导责任护士落实,让护士分清“亲自做”、“指导做”、“教会做”的概念。
1.5探索改革护理绩效分配制度,尝试按分层岗位实行绩效分配[3],实现绩效分配向高风险、高技术含量、临床一线岗位、值夜班护士倾斜。对特殊护理岗位及重大抢救、护理新技术开展给予政策扶持,同时通过提高夜班系数、增加夜班补助等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绩效工资。对编外聘用护士实行绩效同酬制管理,稳定编外聘用护士队伍。实行职称评聘分开、护士分层分级双轨管理。根据护理单元工作量、工作强度、风险系数及专科发展,合理设置各级岗位比例,因事设岗、以岗择人、按岗聘用,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
1.6创新培训方式,提高护士专业技能。采用情景表演、现场模拟、个案分析、疑难病例讨论、护理查房、分享会等多种培训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服务礼仪、沟通技巧、急救技能、专科护理的培训。尝试开展抢救流程的成组培训。重新修订了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方案;编写《培训手册》和《护理人员服务礼仪规范》,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为护士提供指导。
1.7、改变质量管理模式,营造护理安全文化。重新修订了护理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护理操作流程和应急预案。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改变原有季度交叉检查的模式,通过每月的行政查房、三级护理业务查房、专科会诊、层级管理、专科小组现状调查等方式,科学的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制定护理安全质量目标和指引,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创优科室也根据专科特点制定了安全目标。通过开展护理安全月活动,护理安全知识竞赛、全院护理安全专项督导、护理安全经验交流、案例分析等,加强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规范了患者腕带的使用、建立警示标识、落实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操作、重点人群的管理。建立无惩罚性质的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修订护理缺陷的分级报告及管理制度,成立不良事件管理小组,每月对排名前三位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跟踪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采用RCA法,对每月排名前三位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确定根本原因,及时制订改进措施,每季度组织全院护士学习。对严重影响患者安全的不良事件和隐瞒不报的不良事件给予处罚。
1.8 深化健康教育,提升服务品质。制定分病种健康教育路径,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患者的入院到出院。尝试建立对5年以上的护士进行疾病管理师培训,充分发挥其临床经验丰富的优势,实行专科、专病健康管理,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健康教育。疾病管理师每周为患者讲解有关健康方面的知识,有效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不仅解决了高年资护士难留临床一线的问题,而且使患者得到更专业、更全面、更系统的服务。落实出院患者回访,拓展护理服务内容。为达到护理服务的连贯性,逐步尝试将由病区护士为出院患者进行回访,采取电话回访、家庭回访、专科护士进社区等形式,为患者提供超预期的服务。
2 应用效果
2.1 一般资料我院开放床位162张,2012年全院护理人员总数115人,注册护士114人,未注册护士1人。在编人员13人,合同护士102人。临床一线护士占总数的98%。本科学历的护士22人,占全院护士总数的19.1%,大专学历52人,占全院护士总数的37.3%,中专学历50人,占全院护士总数的43.3%。大专以上学历占全院人数的62%。全院护士平均年龄29岁。床位与病房护士比为1:0.4。年门诊量为389000万人次,出院患者为4800余人次,年手术台数为1300余人次,急诊出车为4300余次。 2.2 评价方法 比较全院建立护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后(2012年10月至2O13年3月)及创建前(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的相关指标。(1)患者满意度调查:采用护理部设计的调查表,每个住院病区、急诊、门诊输液室随机抽取1O例患者,问卷当场发放和回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服务态度、护士仪表、主动服务、生活照顾、治疗护理 、技术水平、主动巡视、环境管理 、讲解药物和疾病知识、健康指导等10方面,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档次,由护理部每月于日间调查1次。(2)护理质量合格率:护理部质控小组采取月专项质量检查、夜查房形式和护理部行政查房形式,按照我院护理质量检查评分标准对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病房管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书写等6个方面内容进行考核。满分为100分,≥95分为合格;文件书写≥90分为合格。
2.3 统计学处理使用PEMS 3.1统计软件,采用Y检验,以P 2.4 结果
2.4.1 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全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2.4.2建立前后病区护理质量合格率比较。全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各项护理质量合格率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O.01),见表2。
3 讨论
3.1 我院优质护理模式的建立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3]。门诊、急诊、手术室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和便民措施的实施,使患者就诊更加快捷和方便;住院部通过改变护理工作模式,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以个人管床、小组负责、床边工作和床边记录相结合的工作模式[4],每名患者均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管床,护士有更多时间工作在病房,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主动服务,积极地参与患者的诊疗计划,及时解决所管辖病人出现的问题,满足患者的需求。全院护士的规范化的礼仪培训使患者使感受到护士服务态度的改变。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和疾病管理师的培训使患者对疾病的知识有所了解,能够指导患者主动参与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全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以来,患者及家属纷纷通过意见簿、满意度调查表扬护士。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尤其对生活照顾、主动巡视、讲解药物和疾病知识的满意度显著提升(P<0.01)。充分说明基层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革后的护理工作模式使护士职责更加明确,更能够满足患者的服务需求。
3.2我院优质护理模式的建立提高了护理质量。随着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建立,护理质量管理由以往的终末质控改变为以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护理部通过不断根据临床需要修订的护理工作流程和指引指导护士的临床工作,规范了护士的行为。三级质控体系的建立、不良事件的管理以及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的应用使全院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同时护理绩效分配制度的改革提高了护士的执行力和主动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5]。创新的培训方式和专科培养提升了护士的专业技能,使护士们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专业方面积极探索,全院护士在专科护士的带领下开展了各种专科会诊和专科护理活动,保证了患者安全的同时提升了护士的专业价值。全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以来,各科室的护理质量指标和管理指标都有所提高,各项护理质量合格率明显上升(P<0.01,P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10]13号.
[2]陈红宇,付沫,陈艳,等.临床基础护理落实现状调查分析与策略应对[J].护理学杂志,2010,25(21):7-10.
[3]郭燕红,焦静,郑旭娟,等.全国2个省市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4):293—294.
[4] 陈锐,梅静,袁春风,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做法与效果口].护理管理杂志,2011,10(11):835-836.
[5]王建荣,皮红英,马燕兰,等.新形势下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其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8B):1201—1202.
作者简介:倪军 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广州市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
基金项目:2012年荔湾区科技局科研课题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251-02
为了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逐步改善日益突出的医患矛盾,卫生部要求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入手,落实基础护理 ,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1」。我院积极响应卫生部的要求在全院范围内尝试开展优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探索基层医院临床护理管理改革的模式。我院首先采取选择试点病区,按照卫生部的活动标准在试点病区内尝试优质护理模式的建立,然后在全院推广。通过应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护士绩效管理、改革护士工作模式,落实基础护理、推行包干责任制、落实床边工作制、建立护士培训机制、创新患者安全管理模式等管理方法实现四个模式的转变,即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护理管理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工作模式的转变,护理质控模式的转变,建立全程优质护理服务体系,以加快基层医院护理队伍的专业化进程,取得了初步成效,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广泛宣传动员,转变服务观念。护理部多次派住院部护士长、护理骨干参加省、市创优培训班的学习并赴外院参观学习。要求病区护士长做到先学先知,并带领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示范工程的规范要求,熟悉创建标准,转变思想观念,改变服务态度,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和科主任、医生的沟通交流,反复讲解示范工程活动的精神、内涵、意义,取得理解和支持。
1.2 深入调研分析,了解一线护士的实际需要,调查各护理单元的工作量、工作强度。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并通过工休会,了解现行服务和质量存在的问题。根据卫生部《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中的17项内容,对照本院基础护理实施的具体情况,寻找差距和影响落实的因素[2],确认住院患者需求,明确工作重点和难点。
1.3 确定试点病区,稳步推进。选择神经内科、内科做为试点病区,扎实落实创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稳步推进。2012年底完成住院病区的创优工作,2013年分别在急诊、门诊、手术室、供应室开展不同专科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
1.4改变护理工作模式,夯实基础护理。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以个人管床、小组负责、床边工作和床边记录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体护理;细化专科分级护理标准、服务内涵及服务项目,并予以公示;护理组长每日利用ADL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通过一级和危重患者护嘱及业务查房的方式指导责任护士落实,让护士分清“亲自做”、“指导做”、“教会做”的概念。
1.5探索改革护理绩效分配制度,尝试按分层岗位实行绩效分配[3],实现绩效分配向高风险、高技术含量、临床一线岗位、值夜班护士倾斜。对特殊护理岗位及重大抢救、护理新技术开展给予政策扶持,同时通过提高夜班系数、增加夜班补助等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绩效工资。对编外聘用护士实行绩效同酬制管理,稳定编外聘用护士队伍。实行职称评聘分开、护士分层分级双轨管理。根据护理单元工作量、工作强度、风险系数及专科发展,合理设置各级岗位比例,因事设岗、以岗择人、按岗聘用,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
1.6创新培训方式,提高护士专业技能。采用情景表演、现场模拟、个案分析、疑难病例讨论、护理查房、分享会等多种培训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服务礼仪、沟通技巧、急救技能、专科护理的培训。尝试开展抢救流程的成组培训。重新修订了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方案;编写《培训手册》和《护理人员服务礼仪规范》,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为护士提供指导。
1.7、改变质量管理模式,营造护理安全文化。重新修订了护理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护理操作流程和应急预案。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改变原有季度交叉检查的模式,通过每月的行政查房、三级护理业务查房、专科会诊、层级管理、专科小组现状调查等方式,科学的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制定护理安全质量目标和指引,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创优科室也根据专科特点制定了安全目标。通过开展护理安全月活动,护理安全知识竞赛、全院护理安全专项督导、护理安全经验交流、案例分析等,加强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规范了患者腕带的使用、建立警示标识、落实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操作、重点人群的管理。建立无惩罚性质的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修订护理缺陷的分级报告及管理制度,成立不良事件管理小组,每月对排名前三位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跟踪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采用RCA法,对每月排名前三位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确定根本原因,及时制订改进措施,每季度组织全院护士学习。对严重影响患者安全的不良事件和隐瞒不报的不良事件给予处罚。
1.8 深化健康教育,提升服务品质。制定分病种健康教育路径,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患者的入院到出院。尝试建立对5年以上的护士进行疾病管理师培训,充分发挥其临床经验丰富的优势,实行专科、专病健康管理,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健康教育。疾病管理师每周为患者讲解有关健康方面的知识,有效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不仅解决了高年资护士难留临床一线的问题,而且使患者得到更专业、更全面、更系统的服务。落实出院患者回访,拓展护理服务内容。为达到护理服务的连贯性,逐步尝试将由病区护士为出院患者进行回访,采取电话回访、家庭回访、专科护士进社区等形式,为患者提供超预期的服务。
2 应用效果
2.1 一般资料我院开放床位162张,2012年全院护理人员总数115人,注册护士114人,未注册护士1人。在编人员13人,合同护士102人。临床一线护士占总数的98%。本科学历的护士22人,占全院护士总数的19.1%,大专学历52人,占全院护士总数的37.3%,中专学历50人,占全院护士总数的43.3%。大专以上学历占全院人数的62%。全院护士平均年龄29岁。床位与病房护士比为1:0.4。年门诊量为389000万人次,出院患者为4800余人次,年手术台数为1300余人次,急诊出车为4300余次。 2.2 评价方法 比较全院建立护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后(2012年10月至2O13年3月)及创建前(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的相关指标。(1)患者满意度调查:采用护理部设计的调查表,每个住院病区、急诊、门诊输液室随机抽取1O例患者,问卷当场发放和回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服务态度、护士仪表、主动服务、生活照顾、治疗护理 、技术水平、主动巡视、环境管理 、讲解药物和疾病知识、健康指导等10方面,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档次,由护理部每月于日间调查1次。(2)护理质量合格率:护理部质控小组采取月专项质量检查、夜查房形式和护理部行政查房形式,按照我院护理质量检查评分标准对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病房管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书写等6个方面内容进行考核。满分为100分,≥95分为合格;文件书写≥90分为合格。
2.3 统计学处理使用PEMS 3.1统计软件,采用Y检验,以P
2.4.1 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全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2.4.2建立前后病区护理质量合格率比较。全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各项护理质量合格率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O.01),见表2。
3 讨论
3.1 我院优质护理模式的建立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3]。门诊、急诊、手术室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和便民措施的实施,使患者就诊更加快捷和方便;住院部通过改变护理工作模式,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以个人管床、小组负责、床边工作和床边记录相结合的工作模式[4],每名患者均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管床,护士有更多时间工作在病房,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主动服务,积极地参与患者的诊疗计划,及时解决所管辖病人出现的问题,满足患者的需求。全院护士的规范化的礼仪培训使患者使感受到护士服务态度的改变。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和疾病管理师的培训使患者对疾病的知识有所了解,能够指导患者主动参与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全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以来,患者及家属纷纷通过意见簿、满意度调查表扬护士。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尤其对生活照顾、主动巡视、讲解药物和疾病知识的满意度显著提升(P<0.01)。充分说明基层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革后的护理工作模式使护士职责更加明确,更能够满足患者的服务需求。
3.2我院优质护理模式的建立提高了护理质量。随着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建立,护理质量管理由以往的终末质控改变为以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护理部通过不断根据临床需要修订的护理工作流程和指引指导护士的临床工作,规范了护士的行为。三级质控体系的建立、不良事件的管理以及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的应用使全院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同时护理绩效分配制度的改革提高了护士的执行力和主动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5]。创新的培训方式和专科培养提升了护士的专业技能,使护士们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专业方面积极探索,全院护士在专科护士的带领下开展了各种专科会诊和专科护理活动,保证了患者安全的同时提升了护士的专业价值。全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以来,各科室的护理质量指标和管理指标都有所提高,各项护理质量合格率明显上升(P<0.01,P
[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10]13号.
[2]陈红宇,付沫,陈艳,等.临床基础护理落实现状调查分析与策略应对[J].护理学杂志,2010,25(21):7-10.
[3]郭燕红,焦静,郑旭娟,等.全国2个省市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4):293—294.
[4] 陈锐,梅静,袁春风,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做法与效果口].护理管理杂志,2011,10(11):835-836.
[5]王建荣,皮红英,马燕兰,等.新形势下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其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8B):1201—1202.
作者简介:倪军 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广州市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
基金项目:2012年荔湾区科技局科研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