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块为核心 促进口语教学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54026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块作为整体习得并储存在记忆中的范例,介于语法和词汇之间, 是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语块的概念入手, 以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归纳语块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效应优势, 分析教学活动设计的理据,并探讨以语块为核心促进口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块 习得 交际性运用 口语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1-012-04
  
  一、引言
  
  目前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以结构法为代表,另一种以交际法为代表。前者强调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后者则强调将交际活动引入课堂而不重视语言知识的系统教学。Widdowson(1989)曾批评说:“结构法只反映了(交际)能力的一个方面,牺牲了(语言)运用;交际法以运用为中心,却相对忽视了分析。”为了避免这两种极端的倾向,使语言知识的学习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将语言知识和运用融为一体,以语块教学为主线的贯穿一体的整体教学,不失为一种兼取二者之长的方法,体现了一种外语教学理论和思想方面的转变(Zimmemna,1997)。目前我国英语教学界已经意识到语块教学是介于重规则轻语境的结构法和重语境轻语法的交际教学法之间的一种折中方法。
  根据William Littlewood (1984) 的理论, 语言学习模式分为两种, 即技能学习模式 (Skill Learning Model) 和创造性构造学习模式 (Creative Construction Model)。前者强调训练技能, 着重从外部强制学习, 而后者的方法是将学习对象置于现实的外语环境中, 使学习者运用自身内部语言处理机制来对语言交流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内化从而达到灵活自主运用该语言的目的。Bolinger (1975) 也指出,规则系统可以帮助人们表达新的思想,生成从未有过的话语。但人们过分强调了话语的生成性。实际上,人们使用的语言大多是重复自己或别人曾经使用过的语言,语言使用者大量地使用记忆系统里已有的语块,并非特别具有创造性。
  以语块为单位进行话语编码的交际者会从记忆库中及时提取现成的语块,减少编码劳动,节约编码时间,提高话语输出的流利程度。另一方面由于语块具有约定俗成性、重现性和在语言群体中广泛的接受性,习惯语块的使用使话语变得更容易理解,也提高了交际的通畅性。根据Pawley和Syder的分析可以看出,语言学习者如果掌握了语言中的习惯语块,语言理解和话语产生的水平就会逐渐接近母语使用者。研究证明,越成熟的语言使用者,其话语中的这类定形的习惯语块越多,话语越流畅,且越容易理解;相反,不熟练的语言使用者,其话语主要按基本句法和词汇组合生成,对于词汇组合中的习惯语块认识不足,往往生成很多生硬的、不规则的、难以理解的怪异话语。
  
  二、关于语块
  
  近些年,一些语言学家经过电脑数据统计分析发现, 英语的语言交际并不是仅仅通过单词, 也可以用固定短语(idioms)的使用来实现(Nattinger,1992)。杨玉晨(1999)发现自然话语中的语言交际90%是由那些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半固定“板块”(chunk)结构来实现的, 这些固定和半固定的模式化了的“板块”结构成了人类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Pawley和Syder (1983) 指出,一个普通的英语本族语者会掌握数以千计的习惯语块,交际中随时使用这些语块使语言交际流利、通畅。许多国外语言学家(如Lewis,1994)认为,在词汇和句法之间还存在许多同时兼有词汇和句法特征的半固定结构, 它们从未得到语言教学界的足够重视, 但是却是语言交际的主体。Krashen and Scarcella(1978)也指出, 语言在传统的自由组合词汇与固定成语之间,还存在一个处于中间状态的第三种现象。它们的组合虽不十分固定, 但其存在形式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a little while ago, down with the king这类短语,一方面它们可以允许某些自由组合 (如: a year ago, a month ago, a short time ago, down with feudalism, up with people等),但另一方面,它们在形式上又比较固定。Krashen 把这种结构现象叫做半固定式短语(semi-fixed pattern)。Peter(1983)说它们是具有可分析空间的公式化框架 (formulaic frames with analyzed slots) 。这些结构, 与固定成语不同,它们可以用句法规则来分析,但由于它们使用的频繁性和有效性,又常常被当作是一个单位被记忆和使用。
  正因为这种预制现象和因此产生的语言交际流利性的作用效果, 所以Nattinger 和Decarrico把它称为“预制语块”现象, 并认为这是语言中的词汇语法单位——“词汇短语”(lexical phrases) 。还有不少学者对这种预制现象作过阐述和研究, 但他们的称谓有所不同。Krashen 把它们叫做“半固定式短语” (semi-fixed pattern) ;Krashen和Scarcella(1978)称之为“公式语和句型” (routines and patterns) ;Hakuta(1974)称之为“预制的句型” ( prefabricated patterns) ; Pawley和Syder(1983)称之为“词汇化的句干”(lexicalized sentence stem) 。Nattinger & DeCarrico (1992) 认为预制语块是英语中的一种特殊的多词 (multi-word) 词汇现象, 介于传统的语法和词汇概念两极之间,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组成, 是一个完整的词汇—语法单位。Michel Lewis (1997) 进一步把这种半预制短语(语块)分为四类:
  聚合词(polywords)指那些语义象单个词项的短语,如:by the way, turn up, let alone;
  搭配词,指成分语义独立,但相互已形成共现性的短语,如:pay the bill, mow the lawn, achieve success, be inerestd in, solve the problem;
  惯用话语,指形式固定或半固定的惯用语句,如:how are you, excuse me, it’s very kind of you, would you please...;
  句子框架和引语, 如: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 the more...the more...
  从Michel Lewis的分类来看,语块涵盖外延好象专指固定短语和搭配。实际上,语块是语言的自然发展趋势和普遍现象,语块应包含语言中所有的习惯用语,普遍到包括最常见的It’s/ he is..., want to..., very well, in the morning, the other day, after that等等。应该说,半预知性和生成性特征是语言中的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以半预制性实现话语理解和生成的效率,以半预制性保持语言的习惯和规则;同时以生成性保证语言无限的创造性和能产性。
  
  三、效应优势
  
  由于在语言中大量存在的预制语块, 使人们在口语交际时直接使用预制件, 为语言输出提供了便利。预制语块有较固定的语法结构限制, 稳定的搭配意义和特定的语用环境。掌握和运用语块对口语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具有其它教学法难以实现的优势。
  (1)流利性。语块是语言使用中形成的惯例化语言构块,使用者无需知道其内部结构就可以流利地进行口头表达,在交际时可以整体快速提取使用,可以在即时交际中大大减轻大脑的语言编码压力,因而可以极大地提高交际的流利性。Nattinger & DeCarrico (1992) 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流利程度不取决于学习者大脑中存储了多少生成语法规则,而在于存储了多少语块。Ellis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语言学习是一个逐渐积累范例的过程, 流利表达的基础是说话者记忆中存储的、以往经历过的大量的言语范例, 流利表达的实现是范例经过语境编码后作为整体单位使用的结果。流利性是二语习得者和外语教学明确追求的目标之一。在口语交际中,由于时间所迫, 学习者根本没时间去考虑语法规则, 没时间根据语法规则在句子适当的位置填进适当的词, 为了确保一定的流利度, 只能直接调用一些熟悉的、固定的词汇化的句子结构, 避免在线分析, 大大减少语言处理的时间, 这也符合人脑处理自然语言的规律和语言使用的“经济原则”, 保证了口语交际的流利性, 增强了交际者的自信心, 而其它方法都很难达到这一目标。对学习者的观察证明了正是语块促进了交际的流利性,而且教学实验也证明,交际的流利性会极大地增强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信心,同时也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2)准确性。语块大都是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生成的语言单位,在交际时不需要有意识地注意语法结构,可以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性,从而避免语言错误,以及因语言错误而引起的尴尬局面,使学生敢于并乐于用英语进行交际。语块是语言的半成品, 有较为固定的语法结构限制, 稳定的搭配意义和特定的语用环境, 它融合了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语义、句法和语用等关系, 是语言学习者内化并建立语法规则的重要途径, 较大程度上保证了记忆的容量和准确性, 可以作为存储和输出的理想单位, 因此在学习和应用时更快捷、方便、准确。当要表达某一意义时, 如:“大雨/ 实现父母的期望/ 我非常喜欢英语”, 由于许多学习者的记忆中还没有现成的能表达类似意义的地道词块如:heavy rain, fulfill one’s hope, I like...very much等,他们只能从汉语词块或语序出发, 从记忆中分别提取其所对应的英语词, 并进行简单的组合, 这样组合的结果必然会产生一些不地道的, 甚至是不可接受的表达, 如big rain, realize my parents hope, I very like English等。为了提高学习者中介语的质量, 使他们能够产出更准确、更地道、更接近于目的语的语言, 口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应该放在语块教学上, 因为是否掌握本族语者常用的语块直接关系到学习者语言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3)语用功能。每个语块都具有特定的语用功能,表示同一功能的语块以语义场形式存储在人们的大脑中,提取使用时根据交际语境、交际对象等具体情况,选取最适合的语块。如Ellis (1994) 所说的那样:语块能够使说话者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地点说适当的话。因此,语块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语用能力,提高交际的得体性。这种语用功能还起着范畴类别作用,作为回忆线索,在语块的提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语块都是表示请求的,交际者可以根据与对方的关系、当时的语境等选取适当的语块来表达请求意愿。语块在语言表达时的可选择性,使交际者在表达请求时遵循了交际的礼貌原则,并体现了交际的得体性。
  can you + vp
  could you possibly + vp
  I wonder if you could + vp
  could you be kind enough to + vp
  I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 vp
  I’m sorry to have to bother you, but would you possibly be willing to + vp
  (4)交际策略。某些交际策略是可以通过语块来实现的,因此,语块在口语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交际策略,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由于语言储备不足,面对交际,往往表现出不知所措,不知道使用交际策略来维持交际的顺利进行。语块可以使学生使用他们还不能创造性地说出的惯例化的表达方式来进行交际,因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交际策略能力。正如Krashen和Scarcella(1978)所言:“学习者出于交际压力的影响,必须记住一些公式化的套语,也就是说,为了编制出创造性的语言,他们必须记住许多现成的口头语以弥补二语表达能力的不足。
  (5)生成性。语块之所以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具有强大的功能,原因之一就是其具有一定的生成性。Nattiner & DeCarrico(1992)认为,“语块本身为语言习得提供了原材料。因为语块具有能产性,即根据一定的语法规则和语块构成形式,能成批地生成若干同类短语。这些短语共享一个语块结构,掌握了这一语块就会使用一组语块群。因此,语块在口语交际这一极具创造性的输出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设计的理据
  
  目前,许多学者已经认同语块对语言教学,尤其对口语教学的重要作用,下一个问题是如何利用语块促进口语教学,这是一个极具实际意义的课题,但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在讨论教学方法之前,有必要先理清指导教学的基本理念。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语块知识转化为口语交际能力。大多数语言学家认为二语发展中存在两种不同的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前者指语言学习者有意识表达的知识。后者则包括两种:公式性的知识和基于语法规则的知识。公式性的知识包含语块, 而基于规则的知识则是由已经内化的抽象结构组成。Ellis (1994) 认为, 隐性知识是凭直觉感受的, 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隐藏的。将知识分为显性和隐性知识的观点与Krashen (1981) 将知识分为学得知识和习得知识的看法相一致。他认为学得和习得知识是彼此分离互不相交的。只有学习者将注意力集中于信息传达时才能习得知识, 而练习和纠错都不能使学习者习得知识,但认知心理学有证据表明学习者学得的知识可以转化成习得的知识。同样,Bialystok (1978) 关于语言学习的理论也认为显性和隐性知识是相交的。她认为, 隐性知识通过运用交际性语言得到发展, 也就是说, 学习者应该最大限度通过交流来接触语言, 从而获得隐性知识。在其随后对两种知识的表述中, 她采用了两条相交的连续体来反映两者的关系。Cruttenden (1981) 也提出任何程度的语言规则的抽象都源于以语块形式输入的具体语料。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他的理论深化了对语言输入的理解。该理论同时也认同学习者的积极作用。语言学习者总是积极地对以单项为基础的语料进行语块分析而不是等待所谓的独立创造机制发挥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是相交的,学得和习得并非完全分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语块知识也应该是从有意识的学习逐渐发展为自然习得的。可见,利用语块进行口语教学也应从语块的输入和学得入手,通过在交际环境中的运用促进语块和其它语言知识的习得,最终达到培养学习者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五、教学的基本方法
  
  (1)强化语块意识。在口语教学中把语块作为重要内容,教师应首先意识到语块是理想的教学单位, 并逐步强化语块的概念, 增强学生的语块意识和对语块的敏感度。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语块教学融入到口语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去, 让口语教学成为一个以语块教学为主线贯穿一体的整体教学。
  (2)在语境中学习语块。由于语言环境的局限,我国学生缺乏在自然的英语口语环境中吸收语言的机会,目前不少口语课堂上的输入内容仍然是书面语居多,或者是模拟情景下学习者自己输出的中介语加上少量教师的口语(有时候教师的口语也未必地道)。而时下倍受学生喜爱的影视课提供了学习口语的良好环境,电影等可视素材可以使学生如同置身于英语的语言环境之中,了解英语国家人们在真实的日常交际中使用的语言,影视材料中大量真实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接触到许多口语化的语块。而且,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也很符合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即给学生创造一种低情感过滤的环境,从而促进语言信息的内化和吸收。
  (3)教给学生辨认语块的方法。要授与学生以“渔”, 不能仅限于教师对语块的讲解, 而应教给学生辨别语块的方法。在帮助学生理解语块理论及其分类之后, 引导学生识别并提炼出输入材料中的语块, 并通过教学手段加以巩固, 丰富语块的库存。同时还应教会学生区分语块结构中的固定部分和可变部分,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利用语块中的可变部分造句, 生成新的句子, 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这些语块的理解, 还有助于他们利用语块的生成性更好地实现语言的输出。
  (4)按照话题或功能归纳语块。在口语训练中, 可以根据会话的情景或话题的内容, 在归纳出所涉及语块的基础上, 进行口语练习。王立非(2006)在研究了国外二语语块习得研究的方法进展之后, 总结出课堂语块的教学可以围绕以下几类展开:1) 会话保持语块, 指调节和描述会话开始、继续、结束等交际规则的语块; 2) 会话目的语块, 指用来描述会话功能的语块, 如表示客气、询问、请求、反对等; 3) 话题相关语块, 指日常交往中提及的话题, 涉及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方面, 围绕某一话题的习惯表达方式, 逐步形成对某一话题的交际能力; 4) 话语设置语块, 指连接话语结构和意义的语块, 使语篇连贯流畅, 衔接自然, 逻辑关系分明;5)交际策略语块, 指为了克服由于语言能力不足引起的交际困难的语块, 包括拖延策略语块、弥补策略语块、处理话轮语块和自我修正语块等。这样, 学生面对交际, 就不会表现出不知所措。在储备了大量不同功能、不同话题的语块之后, 交际时缓解了临时组装语句的压力,维持交际的顺利进行。
  (5)结合语境运用语块。对语块的学习最终是为了运用,如上文Bialystok所言,要实现学得到习得的转化,关键词首先是“接触语言”,其次是“运用交际性语言”。对于语块教学而言,首先当然是让学习者接触并学习相关语块,其后更重要的任务就是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交际的环境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语块,以促进习得的实现,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六、教学设计的建议
  
  以上述理论为基础,结合时下英美国家常用的KWL教学法,(K-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subject; W-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it? L--after the learning, what have you learned about it?)利用影视材料,以语块为中心组织一系列口语教学活动。
  观看影片。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前把选定的影片完整地观看至少一遍。
  主题讨论。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movie?
  语块提取。选取影片中的片段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并模仿人物的对话,这项 活动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发音、语音语调、节奏和速度,同时让学生熟悉影片中的语言;然后让学生阅读这一片段的脚本(如内容简单,可以让学生听写或填空),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并熟悉其中的语块,尤其是一些约定俗成的套语和固定或半固定的短语。
  语块运用。语块的学习不能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如上文所述,语言知识一定要结合语境进行运用才能转化成语言技能。因此这里的重要步骤就是组织学生运用影片中的语块,要求学生分组根据电影中的情节自编自演短剧或小品。在此过程中,影片中的语块多次在“合适”的语境中被运用,真实语境中语块的多次再现促进了学生对语块的吸收和内化。与此同时,编剧、演出等活动既提高了学生对口语的兴趣又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总结讨论。最后按组讨论——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 movie? And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the subject? 鼓励学生对这一主题进行后续关注,以促成学生在认知上和语言上的进一步拓展。
  语块是人类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 它们是构成语言的基础, 是自然语言处理的规律, 因此语言教学中应遵循这一基本规律(Lewis, 1993)。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 教师应不断扩充学生语块的储备并培养他们对语块的敏感性, 提高其熟练运用语块的能力。学生在接受了语块输入后有一个理解和产出的过程, 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尽可能地促成学生在语块方面从理解吸收到自然产出的转化。通过各种教学活动, 将语块学习和语言技能的掌握结合起来, 使整体输入的语块在反复运用后变成“自然语言”, 在输出时快速方便、准确流利, 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语块对我国当前的“费时低效”的口语教学现象无疑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启发,也形成了研究并使之运用于教学实践的的必要。不过由于目前学术界对语块的定义和分类还没有形成共识,对具体语言材料中部分语块的界定和辨认还有异议,语块理论方面的研究亟待完善,至于如何培养学生对语块的敏感性,以及如何让学生在合适的语境下运用学得的语块等课题更有待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1]Bialystok, E. A Theoretical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J]. Language Learning, 1978, (28), 69-84.
  [2]Bolinger, D. Aspects of Language [M]. 2nd edition.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Inc. 1975.
  [3]Cruttenden, A. Item-learning and System-Learning [J].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1981, 10 (1):79-88.
  [4]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5]Hakuta, K. Prefabricated Patterns and the Emergence of Structur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 Language Learning.1974, 24: 287-297.
  [6]Krashen, S. 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Pergamon Press, 1981.
  [7]Krashen, S. D. & R. Scarcella. On Routines and Patterns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Performance [J]. Language Learning, 1978: 283 -300.
  [8]Lewis, M. Implementing the Lexical Approach: Put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 [M] . England: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1997.
  [9]Lewis, M. The Lexical Approach [M].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 1993.
  [10]Lewis, M. A Lexical Approach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11]Nattinger & DeCarrico.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12]Pawley, A. & Syder, F. Two Puzzles for Linguistic Theory: Native-like Selection and Native-like Fluency [A].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C]. Eds. J. Richards & R. Schmidt.London: Longman, 1983.
  [13]Peters, A. The Unit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14]Widdowson, H. G. Knowledge of Language and Ability for Use [J]. Applied Linguistics , 1989, (10) :128-37
  [15]William, L. 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16]Zimmerman, C. B. Historical Trends in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Instruction[A].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A Rationale for Pedagogy [C]. Eds. J. Coady & T. Huckin.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17]杨玉晨.英语词汇的板块性极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1999,(3).
  [18]王立非,张大凤.国外二语预制语块习得研究的方法进展与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5).
  
  Chunk-centred Approach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of Speaking
  ZHANG Xian-fe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9, Jiangsu, China)
  Abstract:Chunk refers to various types of word string which appears to be stored and retrieved wholly from memory. It is a ubiquitous phenomenon which deserves more attention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speaking. On the basis of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its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edagogical advantages it provides for speaking instruction,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eaching design, and explores access to the effective teaching of speaking with its facilitation.
  Key words:chunk;acquisition;communicative use;speaking competence
其他文献
作为粮食安全的保障,耕地资源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耕地资源尤其重要,但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耕地资源正处在锐减阶段。在这种背景下,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上保障农业的稳定可持续生产,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转移,农民职业非农化程度逐步提高,这是否会影响到耕地的利用效率,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我国粮食中主要类别粳稻
目的:探讨并研究口腔颌面部组织瓣修复术后的口腔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接受口腔颌面部组织瓣修复术治疗的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行不同护理
目的:探讨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救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17.6-2020.6期间我院接诊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总计58例.随机分为两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肛肠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治疗的80例肛肠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护理,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刊讯省审计厅“三讲”教育自6月18日开始,计划集中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深入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根据省厅“三讲”教育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06月诊治的82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将所有患儿随机均分为
摘 要:面对先秦“天下无道”的局面,儒墨两家站在各自的的政治立场上提出了以“爱”为核心的救世主张。“仁爱”与“兼爱”作为其中心思想,从逻辑学的角度、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建立的理论依据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使得儒家构建的以“仁爱”为核心的理想社会比墨家的“兼爱”理想社会具有更强的现实可行性。  关键词:仁爱 兼爱 宗法等级制  中图分类号:B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对个体智能提出了新的观念,强调个体智能由同样重要、相对独立地的多种能力以不同的结构方式表现。现代素质教育应该强调全体性、全面性、差异性、创新性。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今之要求。现代的教学评价应该遵循评价理念科学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评价结果的有益化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素质教育 多元智能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
讲正气,是讲政治的结果,是讲学习的实践;是无产阶级党性的集中反映;也是保证党组织先进性、纯洁性的主要实现形式。因此,必须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过程中加以实践,并从两个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