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自主探究。改变以往那种把学生当容器,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探究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自主、和谐地发展。
一、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为学生自主探究打好基础
平等和谐的氛围,有利于消除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勇于表现,乐于探究。要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教师要放下“严师”的架子,要与学生建立宁种新型的、合谐的、朋友式的关系,要走下讲台,要仔细聆听学生的回答,要近距离地与学生接触。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他们才敢于去想、敢于去说,从而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做好铺垫。
二、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加、减法》时,教师问学生:妈妈买回一个苹果,而你又要把苹果分给你的爸爸和妈妈,你会怎样分呢?学生思考后有的说分三等份,有的说分成四等份。教师再提出分成四等份的情况,如果爸爸吃了一份,吃了几分之几?如果妈妈也只吃了一份,剩下的由你自己吃,你应该吃了几分之几?学生很快的说出了答案。接着教师再出示条件:一个苹果,小明吃了这个苹果的2/5,爸爸吃了这个苹果的1/5,看了这些条件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争先恐后的说出了很多问题。学生再将所提的问题一一解决。最后让学生从这些问题中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得到分数的加法规律。
2、创设生活情境。例如在学习“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室里有没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些有趣的图形。学生大声地回答:“有”。教师再问:“这些有趣的图形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3、创设多媒体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学情境,利用活泼可爱的动画形象,声画并茂的效果,来刺激学生的感官,燃起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火花,诱发学生自主参与、探究的意识。
4、创设游戏、比赛类情境。如在教“比多少”的内容时,可以先找几个同学进行“一分钟跳绳比赛”,再根据他们跳的次数提出问题并解答。这样既增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氛围,又注重了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自主参与,合作,交流、探究。
三、开放课堂,为自主探究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机会
1、放手让学生去说。例如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教师出示“15060504”这样一道题让学生填上适当的符号。四人一组进行探究,更叫学生讨论激烈。结果有的是15=6+5+4,也有的是15-6=5+4,又有的是15-6-5=4,更有创新的是15>6>5>4。由于学生运用不同的符号进行填写,答案不唯一,因而也就没有固定的解题模式,学生都以发现者的心态去探索、去求新、去寻觅问题答案,解题策略,从而达到了自主探究的目的。
2、放手让学生去做。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由于学生已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且能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中受到启发。老师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研究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让他们进行操作实验,并通过小组讨论,结果学生从两个方面自主地探索出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这样不仅自主地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归纳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有效引导,培养自主探究的思维方法。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再通过猜想、验证、推理,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经历这个完整的推导过程,学生可以感受到问题的探究一般要经过仔细的观察,合理的想象、提出假设、验证结论这一系列步骤。这就是一个有序的探究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这一探究过程,就会理解探究的本质,在以后的自主探究活动中便会触类旁通。
总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构建自主探究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自主探究,真正做到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探究中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为学生自主探究打好基础
平等和谐的氛围,有利于消除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勇于表现,乐于探究。要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教师要放下“严师”的架子,要与学生建立宁种新型的、合谐的、朋友式的关系,要走下讲台,要仔细聆听学生的回答,要近距离地与学生接触。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他们才敢于去想、敢于去说,从而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做好铺垫。
二、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加、减法》时,教师问学生:妈妈买回一个苹果,而你又要把苹果分给你的爸爸和妈妈,你会怎样分呢?学生思考后有的说分三等份,有的说分成四等份。教师再提出分成四等份的情况,如果爸爸吃了一份,吃了几分之几?如果妈妈也只吃了一份,剩下的由你自己吃,你应该吃了几分之几?学生很快的说出了答案。接着教师再出示条件:一个苹果,小明吃了这个苹果的2/5,爸爸吃了这个苹果的1/5,看了这些条件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争先恐后的说出了很多问题。学生再将所提的问题一一解决。最后让学生从这些问题中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得到分数的加法规律。
2、创设生活情境。例如在学习“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室里有没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些有趣的图形。学生大声地回答:“有”。教师再问:“这些有趣的图形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3、创设多媒体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学情境,利用活泼可爱的动画形象,声画并茂的效果,来刺激学生的感官,燃起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火花,诱发学生自主参与、探究的意识。
4、创设游戏、比赛类情境。如在教“比多少”的内容时,可以先找几个同学进行“一分钟跳绳比赛”,再根据他们跳的次数提出问题并解答。这样既增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氛围,又注重了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自主参与,合作,交流、探究。
三、开放课堂,为自主探究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机会
1、放手让学生去说。例如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教师出示“15060504”这样一道题让学生填上适当的符号。四人一组进行探究,更叫学生讨论激烈。结果有的是15=6+5+4,也有的是15-6=5+4,又有的是15-6-5=4,更有创新的是15>6>5>4。由于学生运用不同的符号进行填写,答案不唯一,因而也就没有固定的解题模式,学生都以发现者的心态去探索、去求新、去寻觅问题答案,解题策略,从而达到了自主探究的目的。
2、放手让学生去做。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由于学生已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且能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中受到启发。老师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研究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让他们进行操作实验,并通过小组讨论,结果学生从两个方面自主地探索出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这样不仅自主地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归纳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有效引导,培养自主探究的思维方法。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再通过猜想、验证、推理,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经历这个完整的推导过程,学生可以感受到问题的探究一般要经过仔细的观察,合理的想象、提出假设、验证结论这一系列步骤。这就是一个有序的探究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这一探究过程,就会理解探究的本质,在以后的自主探究活动中便会触类旁通。
总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构建自主探究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自主探究,真正做到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探究中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