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人均收入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统计与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yaka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首先利用回归模型对中国农村人均收入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其次运用因子聚类法对中国31个省份进行分类,最后根据聚类结果找出不同地区影响农村人均收入的因素.结果 表明:中国农村人均收入以年均11.56%的速度不断增加,增长速度较快;农村人均收入组成结构中经营性收入占比逐渐上升,工资性收入占比逐渐下降,财产性收入及转移性收入变化幅度不大,较为平稳;按经济因子及农业因子可将中国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北京、上海、天津3个直辖市,第二类为东部沿海的7个省份,第三类为东北三省、中部省份和海南等10个省份,第四类为西部大开发的11个省份.不同地区农村人均收入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主要因素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从回归系数来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农村人均收入的影响最大,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因子分别是0.707%,0.513%、0.67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明显比东部地区大,影响因子分别为-0.599%和-0.23%;固定资产投资对中部地区农村人均收入产生正向影响,影响因子为0.218%.
其他文献
将指标互补性和均衡性相联系,可明确评价方法的指标互补性特征,有利于评价者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文章在改进指标互补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梳理了指标互补性和均衡性之间的关系,分析了4种评价方法的指标互补性.研究结果显示:在评价对象远离均衡态时,调和平均法、几何平均法和VIKOR为欠额互补,TOPSIS同时出现了欠额互补和超额互补;评价方法的指标互补性对评价对象的排序结果存在影响,与线性加权汇总法相比,TOPSIS对排序结果的影响不大,其余三种评价方法对排序结果的影响较大;调和平均法、几何平均法和VIKOR对指标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