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的复习时间有限,教师要详细计划,做好高考历史复习工作,指导学生考出理想的成绩。那么,我们应如何进行高考历史复习呢?下面我就针对2015年高考历史复习,提出以下备考策略。
一、转变备考思维
1.抓住重点。
新课改下的高考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对此教师要整合现有的教材,构建学科体系。在备考中,教师要注重历史制度、思想、观念,多关注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历史问题,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这些问题。
2.培养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往往比较困难。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合适方法加以解决。例如,在平时的检测考试中,教师可适当增加一些材料题,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把握新的备考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程观取代了教材观,高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材只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高考历史试题的考查范围不再局限于历史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在平时的复习中,努力探索以“解析材料”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备考模式。
1.“脱”教材考。
高考历史试题是脱离教材的,它往往通过新材料、新情境来考查相关知识,不再拘泥于教科书的具体表述。例如,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大量引用文献著作、图表数据、历史故事、名人名言、著名演说、历史地图等不同形式的历史材料。
2.“拓”教材考。
高考历史试题是对教材的拓展,它往往从全新的角度考查教材知识,从而体现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
3.“托”教材考。
由于命题的切入点是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因而试题的答案是依托教材的,它往往将试题材料和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并尽可能地用教材语言进行表述,从而使人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
三、采用新的备考流程
1.复习的过程。
第一轮复习是打基础的阶段,教师要紧扣课标,根据教材顺序,循序渐进地复习。教师要坚持全面、系统、扎实、灵活、规范的复习方针,依据考试大纲构建主干知识结构,全面落实基础知识的复习,合理、有序安排复习,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
第二轮复习是对第一轮复习的深化和提高。教师要合理设置复习专题,对历史知识进行整合,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分析对比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
在第三轮复习中,教师要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针对高考的热点、难点、焦点、冰点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综合复习,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历史知识网络。
2.复习的突破点。
教师要对考试大纲中的各个考点进行解析,如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重要的制度和观念、重要的历史概念和结论、主要的历史阶段特征和历史发展线索等。在复习这些考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自主得出结论。
四、指导学生掌握答题技巧
1.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这种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能力。对此,教师可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试题,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采用肯定法或排除法进行解答。
2.材料题的答题技巧。
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这种试题的解答,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审读所给材料和问题,然后分析材料,根据问题要求对材料进行整理,最大限度地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最后再利用有效信息科学、准确、完整地组织答案。
3.小论文的答题技巧。
这种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历史、阐述历史等综合能力。对于这种试题的解答,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审题,找到主题,抓住关键字词,读懂限制条件,明确论述对象,抓住相关历史事件的原因、特点、性质、作用、结果、教训等,对相关史实进行归类、提炼、分析、总结,从而最终得出结论。在写作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紧紧围绕历史学科特点,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切忌空发议论。
一、转变备考思维
1.抓住重点。
新课改下的高考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对此教师要整合现有的教材,构建学科体系。在备考中,教师要注重历史制度、思想、观念,多关注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历史问题,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这些问题。
2.培养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往往比较困难。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合适方法加以解决。例如,在平时的检测考试中,教师可适当增加一些材料题,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把握新的备考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程观取代了教材观,高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材只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高考历史试题的考查范围不再局限于历史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在平时的复习中,努力探索以“解析材料”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备考模式。
1.“脱”教材考。
高考历史试题是脱离教材的,它往往通过新材料、新情境来考查相关知识,不再拘泥于教科书的具体表述。例如,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大量引用文献著作、图表数据、历史故事、名人名言、著名演说、历史地图等不同形式的历史材料。
2.“拓”教材考。
高考历史试题是对教材的拓展,它往往从全新的角度考查教材知识,从而体现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
3.“托”教材考。
由于命题的切入点是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因而试题的答案是依托教材的,它往往将试题材料和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并尽可能地用教材语言进行表述,从而使人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
三、采用新的备考流程
1.复习的过程。
第一轮复习是打基础的阶段,教师要紧扣课标,根据教材顺序,循序渐进地复习。教师要坚持全面、系统、扎实、灵活、规范的复习方针,依据考试大纲构建主干知识结构,全面落实基础知识的复习,合理、有序安排复习,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
第二轮复习是对第一轮复习的深化和提高。教师要合理设置复习专题,对历史知识进行整合,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分析对比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
在第三轮复习中,教师要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针对高考的热点、难点、焦点、冰点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综合复习,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历史知识网络。
2.复习的突破点。
教师要对考试大纲中的各个考点进行解析,如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重要的制度和观念、重要的历史概念和结论、主要的历史阶段特征和历史发展线索等。在复习这些考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自主得出结论。
四、指导学生掌握答题技巧
1.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这种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能力。对此,教师可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试题,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采用肯定法或排除法进行解答。
2.材料题的答题技巧。
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这种试题的解答,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审读所给材料和问题,然后分析材料,根据问题要求对材料进行整理,最大限度地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最后再利用有效信息科学、准确、完整地组织答案。
3.小论文的答题技巧。
这种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历史、阐述历史等综合能力。对于这种试题的解答,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审题,找到主题,抓住关键字词,读懂限制条件,明确论述对象,抓住相关历史事件的原因、特点、性质、作用、结果、教训等,对相关史实进行归类、提炼、分析、总结,从而最终得出结论。在写作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紧紧围绕历史学科特点,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切忌空发议论。